高等教育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的比例关系。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使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高等教育目的: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其基本含义是: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是一个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专业:广义的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的特点。

课程:狭义的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教学大纲以一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

通才教育: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教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超过50%属普及教育阶段。

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和学界组织。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

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是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实践的基本准则。

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师生间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总体来说是教育与被教育/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是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具有社会学、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在变动;具有官办、私办和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方法;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比较紧密。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职能

国际合作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将其作为第四职能提出,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以下述三个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①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③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高等教育的功能

答: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其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①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②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③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社会功能①政治功能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b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c促进政治的民主化;②经济功能a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b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c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③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3)社会服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诸多形式。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总的观点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具体看有以下主要内容:1.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4.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是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5.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6.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其一,“德、智、体、美”是教育目的的范畴,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教育活动范畴,要通过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其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教学、科研、实践”都说教育活动范畴,都可以视为实现高教目的的途径。其三,从教育活动实施的方式看,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视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更有利于问题的展开分析。

高校学位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办法,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培养目标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种类;使用规格指明同一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层次上的差异;质量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两个方面。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