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_英汉_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_三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三)

穆 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 510420)

摘 要:从事翻译批评必须要参照一定的标准,或者说,任何翻译批评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翻译标准来进行。本文从古今中外翻译标准与翻译研究的对象讨论入手发现,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翻译内容、不同的翻译目的产生了不同的翻译观念,不同的翻译观念需要有不同的翻译标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不同的翻译方法,随之形成了不同的翻译质量要求和翻译评估方法。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标准;翻译质量;翻译评估

Abstract:Trans lation criticism has to do according to translation criteria w hich have been the mai n top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Th i 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 een transl ati on criteri a and the obj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finds that different translation objects and contents lead to different translation criteria,strategies and methods,therefore different res ults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translation criticism;translation criteria;transl ation quality;translation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45-03

首先涉及到 翻译批评 的定义。除了笔者本人(2006:2)对 翻译批评 、 翻译测试 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阐述之外,国内比较系统的 翻译批评 定义主要有杨晓荣的新著 翻译批评导论

。在杨晓荣

(2005)看来,翻译批评主要指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 批评 与 评论 在此基本同义。因此,翻译批评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评论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研究只要与具体译作、译者或其他具体的翻译现象有关,都具有翻译批评的性质。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且不论上述定义本身的是非,至少可以看出,从事翻译批评必须要参照一定的标准,或者说,任何翻译批评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翻译标准来进行。因此,翻译标准的讨论就成为古今中外翻译研究的主要论题,而翻译标准的讨论又与翻译研究的对象密切相关。

纵观中国古代的翻译标准,最早的翻译研究是以宗教翻译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就是佛经翻译,支谦 用意译取代音译, 译文力图适应汉人的口胃,译文的忠实性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 (马祖毅,1984:23);道安提出 五失本、三不易 的翻译原则, 主张翻译必须力求合乎原文原意,唯惧失实 (陈福康,1992:20);鸠摩罗什 倾向于意译 (马祖毅,1984:35); 如前所述,道安是主质(直译)的,而罗什则倾向于文(意译)。慧远对这两家的翻译主张都比较了解,而在这两种互有扦格的译论之间,提出了自己主张 厥中 的见解。 (陈福康,1992:27);玄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翻译标准,但有关于 五种不翻

的论述,玄奘所谓的 不翻 ,就是用音译。他引用孔子的话,指出了

翻译必须音不讹、语不谬,才能义不失、理不乖(陈福康,1992:40-43)。可以看出,中国早期翻译史上争论的焦点一直在于 直译 、 意译 两种翻译方法的分歧,而这些翻译方法的演变均建立在佛经翻译的基础之上。 纵观中外翻译史,都曾出现过这样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即在翻译理论研究肇始阶段,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翻译方法的阐述,而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直接讨论。 (姜治文文军,2000:1)本段所述内容清晰地反映出从对翻译方法的阐述间接讨论翻译标准的现象。而且 从翻译史看,之所以如此众多的翻译理论家对 直译 、 意译 等问题津津乐道、论述不已,是因为它们与翻译标准有着颇为复杂而紧密的联系。首先是宗教原因,因为 圣经 、佛经被称为神圣的经典,不容更改, (姜治文文军,2000:3)

翻译方法的讨论体现了论述者的翻译观,翻译观则体现为翻译标准,而这些翻译标准的产生又与翻译的内容或翻译研究的对象密不可分。

中国现代翻译研究中,马建忠提出 善译 的翻译标准;严复提倡 信、达、雅 ;鲁迅主张 直译 、 宁信而不顺 ;瞿秋白强调 信 和 顺 不应当对立起来,翻译者必须 非常忠实 ,要追求 精确 ;陈西滢借鉴美术创作的实践和理论,提出了翻译中的形似、意似和神似之说;林语堂继承前人译论的精华,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朱生豪极为重视保持原作的 神味 和 神韵 ;傅雷反复强调 重神似不重形似 ;还有钱钟书的 化境 , 指出了翻译艺术的极致 ,虽然 很难被人接受作为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转自陈福康,1992:101-422)。上述各种翻译观的基础已不再单纯是宗教翻译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等各类文体的翻译,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者的视野不断开阔,他们所考

*本文基于作者博士论文的部分章节修改而成,同时为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批准号03104H 2-07)的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谨向导师黎翠珍教授和周兆祥博士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穆雷,教授,博士,广东省重点文科基地/广外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05-09-16

2006年第4期总第205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6, 4

Serial 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