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复习课件(1-10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记住)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记住)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实质与核心分别是什么? 2、矛盾的含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是什么?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联系是什么?(三句话,可考大题) 4、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5、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2、基本形态:(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代表观点) (二)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
三、其他
2、基本形态:(各自的含义、代表观点)
3、局限性: 4、可取之处:
1、世界本原问题的争论“(有三种)
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3、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条件) (5)三大发现对哲学的产生分别有什么进步意义?(相关链接)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一、基本概念:1、意识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 动性(P40) 3、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4、意识 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5、自觉能动性(P40名言) 6、 实事求是
• 二、基础知识:1、人类意识 产生的(生物学)前 提 2、意识的产生、物质器官(载体=生理基础)、 内容、本质、作用
1.毛泽东思想(含义、精髓、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含义、主题、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含义、主题、地位)
科学发展观(含义、主题、地位)
注: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但并非所有哲学都 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即真正的哲学),并非所有真正的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
注1 :①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如生物学中的“激变论”;② 否认质变 ,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 的飞跃。如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 注2: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关键是量变 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注3: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 为什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及原理、方法论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4.认识反复性的原因(认识主体和客体)、无限性的原因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形式上是循环往复的,内容上
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2、实践观点是马哲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哲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 真正的哲学”不一定完全正确。
第一,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 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 向。 第二,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 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 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 限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只要 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 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 第三,也不能认为凡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一致的哲 学,或者为马克思主义所批评过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 学。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观察问题, 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去衡量。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征:① 普遍性 ②客观性(含义、表现、要求) ③多样性(含义、表现、要求) ④条件性 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
理、(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① 区别:含义不同,地位、功能不同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的产生、起源、本义、任务
2.哲学的含义、世界观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背完书后,自己默写,然后看错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2、为什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
• 3、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和根本原因(是意识 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4、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体现 在哪两个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体 现)P40
•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背完书后,自己默写,然后看错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及其两层内容 2.实践的特点、形式(基本形式、其他形式)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实践) 4.获得认识的途径与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 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联系:P58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要求 总结: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2含义和实质。(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 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 动、变化才是发展。)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3、发展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原理方法论。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及唯一特性 2.世界物质性的表现 3.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4.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的含义及特点 (物质的固有属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及特点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联系、两种错误观点) 5.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6.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7.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背完书后,自己默写,然后看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