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酰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⑷ 共聚尼龙是用上述方法命名的尼龙名称组合的 ,主要成分的尼龙名称放在前面。
如尼龙6和尼龙66的共聚尼龙称为6/66;若主要 成分为尼龙66,则称为66/6。
(1)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聚酰胺工程塑料最大的消费市场。PA具 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稳定性,是制造强度高、耐热 性好零件的理想材料。
PA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可经受汽车发动机运转等产 生的高温和环境产生的高、低温变化;有优良的耐油性 ,可以经受汽车上使用的汽油、机油、齿轮油、制动油 和润滑油;耐化学药品腐蚀,不受汽车冷却液、蓄电池 液等的腐蚀;具有高强度,是汽车发动机、传动部件及 受力结构部件的理想材料。
⑷ 办公和家用电器
⑸ 包装工业
包装工业(保鲜、贮存)使用PA是近年开发的一个热 门领域。消费品市场中需求最大的是PA6薄膜。
⑹ 交通运输
尼龙螺丝 拉链
尼龙软管 尼龙手套
尼龙梳子 尼龙布
• 我国聚酰胺工程塑料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汽车工业、电子 电器、机械部件、交通器材、纺织和包装领域,其中汽车 工业是最大消费领域。随着汽车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高 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急剧 上升。但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生产能 力有限,产能供不应求。最致命的是生产技术薄弱,大多 依靠从国外成套引进聚合设备和专利技术,发展受限。因 此,亟待国内的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提高聚酰胺产品的自 主研发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奋起直追,以满足国内快速 增长的市场需求。
• 汽车及电子电器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聚酰胺的需求 量有要求,对各方面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 而尼龙的固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因此,需要采 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改性来提高某些性能,以满足相关 行业发展的要求。目前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增强、增韧、 阻燃、导热、耐磨及合金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 实用、经济、有效的改性手段来实现尼龙复合材料的 高性能化与功能化,进而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向高性能、 高质量方向发展。

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硫脲改性 胺 类 固 化 剂 可 显 著 提 高 固 化 反 应 活 性ꎮ 传统的低分子聚酰胺自身粘度大( 15 Pa������s ~ 30 Pa������sꎬ40 ℃ ) ꎬ经硫脲缩合改性后粘度必将进一步增 大[4] ꎮ 为制备低粘度室温快固化聚酰胺类固化剂ꎬ 本文用硫脲对自制的低粘度 LMPA 固化剂进行改 性ꎬ采用单因素水平法探究了反应条件对改性固化 剂性能的影响ꎬ确定了制备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 ( SLMPA) 的最佳反应条件ꎮ 采用 Kissinger 模型和 FWO 模型对固化体系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ꎬ并分析 了改性前后固化体系的耐热性ꎮ
图 1 SLMPA 制备原理图 Fig������ 1 Preparation schematic of SLMPA
2������ 3 分析及测试
粘度:依据 GB / T 2794—1995 胶粘剂粘度的测 定ꎬ在 25 ℃ 下使用 NDJ ̄1S 数字式粘度计对固化剂 粘度进行测定ꎮ
凝胶 时 间: 依 据 GB / T7193������ 6—1987 不 饱 和 聚 酯树脂 25 ℃ 凝胶时间测定方法ꎬ使用玻璃棒检验胶 粘剂凝胶状况ꎬ出现拉丝不断时记为凝胶时间ꎮ
区精细化工厂ꎮ NDJ ̄1S 数字式粘度计ꎬ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ꎻ傅
里叶红外光谱仪ꎬ美国尼高乐公司 Nexus 型ꎻ热重同 步差热(TG ̄DSC)分析仪ꎬ美国 TA 公司 SDT ̄Q600 型ꎮ
2������ 2 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的制备
将聚酰胺固化剂和硫脲按照一定质量比一次性 加入三口烧瓶中ꎬ油浴加热至设定温度ꎬ中速磁力搅 拌ꎬ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ꎬ冷却至 50 ℃ 出料保 存ꎬ得硫脲改性聚酰胺固化剂( SLMPA) ꎮ 其反应原 理如图 1 所示ꎮ
42

聚酰胺的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聚酰胺的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聚 酰胺 ( A 由 于极 性 强 使 吸水 性 变 大 , 起 制 P) 引 品 的尺 寸变化 较 大 。聚 酰胺 在 干 态 或 低 温 下 冲 击 强
度、 溶解 性等 也需要 得 到进一 步 改善 。采 用共 聚 改性 的 方法在 某 种程度 上可 实现分 子设 计 , 造预 想性 能 制 的 产 品。本 文综述 了聚 酰胺/ 酰胺共 聚 物 、 聚 聚酯/ 聚
1 1 醇 溶性 共聚 酰胺 .
醇 溶性 共 聚酰 胺 是 指 与 多量 第 二组 分 共 聚 合 或
者 由三元 四元 共 聚合 体组 成的溶 于醇 的 一类 聚酰胺 。
其 主 要特 点是 可溶 于 甲 醇 , 乙醇 , 醇 和其 他 低 级 脂 丙 肪醇 , 而且 在这 些 醇 中加 人 少 量水 , 氯 乙烯 , 仿 , 三 氯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3期 20 0 7年 3月
化 工时 刊
Ch em ialIdu t Ti e c s H m s n
VoI21, . No. 3 M a . . 00 r3 2 7
聚 酰 胺 的 共 聚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四氯化 碳 , 乙醇 , 甲醇 , 苯 甲酸 和 乙酸 的 混 和溶 剂 , 也 是 醇溶 性共 聚酰胺 的 良好溶 剂 。
酰胺 共 聚物 两大类 应 用 或应 用 前 景 比较 广 泛 的 共 聚
酰胺 的研 究 进展概 况 。
Ⅱ聚酰胺/ 聚酰胺共聚物源自 将两 种 以上 聚酰胺 单体进 行共 聚 , 制得 多 种共 可

41 —
维普资讯
■墨田
27 o2N. 0 . 1 o 0V., 3 J
论 综 (vv T s s 文 述O rw f e e ei o hi } e s

聚酰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改性的主要方法

聚酰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改性的主要方法
韧 P 6 揭开 了 P A6 , A共 混改性 的序幕 。改性 P A
技术由 8 0年代 的增强填 料 型发展 到超韧 、超强 、
与其 他 树 脂 共 混及 加 入 各 种 助 剂 等 方 法 来 提 高 P 的综合性 能 。 A 2 1 填 充改性 . 以矿 物质 、 玻璃纤 维 、 碳纤 维 、 酸 甲晶须 纤 钛 维 等物质 填充 P , A6 不仅 保持 了 P A6树脂耐 化学 药 品性 、 工性 , 加 而且力 学性能 、 耐热性 和尺 寸稳 定 性等都 可得 到改善 。碳纤 维质 轻 、 拉伸 强度 高 、
作者简 介 :王小兰 ,2 岁 ,19 7 9 8年毕业 于北 京航空航天 大学材料 系 , 现为北京化 工研 究院在读研究生 , 从事高分 子 材料加 工及 应用相 关领域 的研 究 。联系 电话 :( 1 ) 0 0
6 26 3 转 2 9 ; 4 111 4 3 E—malwxa ln 4 3 sn .o i : ioa 9 0 @ ia c m。
P 具有 强度 高 、 A 耐热 、 电性 能 良好 、 耐磨 、 抗 震 吸音 、 油 、 耐 耐弱 酸弱碱 及一些 有机溶 剂 、 于 易
成 型加工 等优 良的综 合性 能 。但 P 也存 在耐 强 A 酸 强碱性 差 、 干态 和低温 冲击 强度低 、吸水率 大 、
不 透 明性 和溶解 性差 等从而影 响 其制 品尺寸 的稳 定性 和 电性能 、 容易燃 烧等 缺点 , 这些 限制 了它 的 应 用范 围 。这 就要求 对 P 进行 改性 使其 应用 更 A
为广泛 。
了 P , 于 14 工业 化 ;9 1 杜邦公 司开 A6 并 92年 14 年
发 出 P 1 ;9 5 A6 0 1 5 年法 国的阿托化学 公 司生产 出 P l 16 Al ; 9 1年 我 国 的 上 海 赛 璐 珞 厂 开 发 了 P 0 0技术 ;1 6 年 德 国许 尔斯 化 学公 司实 现 Al 1 96 P 2工业 化 ;1 7 Al 9 2年杜邦 公 司开发 了聚 对苯二 甲酰对 苯二胺 耐高温 芳香族 工业化 技术 ; 9 6 1 7 年

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 , 常规 聚酰 胺 纤 维 长 丝及 短 纤 维 的生 产
技术 已 比较 完 善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品质 的 不 断 提 高, 对 于 具 有 高 感 性 如 细旦 、 超 细 旦 以及 异 形 截 面, 高功 能 性 如 吸湿 排 汗 、 抗菌、 抗 紫 外 线 等改 进 服用 性能 的 聚 酰胺 纤 维 产 品 的需 求 将 会 快 速 增 长; 其次 , 利用 聚酰 胺纤 维 的优 良性 能 , 通 过 改性 赋 予 其特 殊 功 能 如耐 高 温 、 阻燃 、 高强 高 模量 等 , 这 些高 功能 和高性 能 聚酰胺 纤 维在 日益增 长 的国 民经济 和 国 防 建 设 中 的 应 用 正 在 不 断 增 加 。 作 者 主要从 纤维 制备 技术方 面综 述 了改性 聚酰胺
化和功能化 , 赋 予 其 更 高 的 附加 值 , 改 善 服 用 性 能, 以提 高 其 市 场 竞 争 力 。2 0 1 2年 , 我 国 聚酰 胺 纤维 产 品 的差 别化 率达 到 了 4 5 % 。
1 . 2 改性聚 酰胺 纤维 的制备 技 术 聚酰胺纤 维 可 以在 聚酰 胺 的合成 、 纤 维 加 工 或织 物后整 理过 程 中运 用 物理 、 化学 、 生物 等方 法
1 . 1 改性 聚 酰胺 纤维 品种
纳米技术 、 生物技术和特殊 纺丝技术进一步提高
聚酰 胺纤 维 的各种 性能 。
1 . 2 . 1 物 理 改 性
聚酰胺纤维改性的主要 目 标是赋予其天然纤 维 的性 能 , 或 满 足某些 特殊性 能 的需要 。
改性 聚 酰胺纤 维按 其制 备技 术可分 为 物理 改 性、 化学 改 性 及 生 物 改 性 纤 维 ; 按 其 使 用 性 能 和用途 可分 为 以下 几 类 : ( 1 ) 高 感 性 即追 求 风 格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聚酰胺水解改性法是通过使聚酰胺分子链发生水解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酰胺官能团的性质,从而实现对聚酰胺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的一种方法。

聚酰胺水解改性方法可以分为酸性水解、碱性水解和酶水解三种不同的方式。

酸性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酸性环境可以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使其分解成酸或酸酐以及相应的胺。

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酸酐或酸可以进一步与胺反应,形成新的酰胺键或酰亚胺键,实现对聚酰胺骨架的改变。

此外,酸性环境还可以引入新的官能团,如羧酸基、醇基等,使聚酰胺具有更多的官能性质。

碱性水解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碱性环境可以使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断裂,生成相应的酸盐和胺盐。

这种水解反应通常更为迅速和彻底,但容易引起聚酰胺分子的断裂和降解。

碱性水解方法通常适用于在聚酰胺中引入羧酸基、亚胺基或胺基等官能团。

酶水解是利用特定酶进行的聚酰胺水解反应。

酶的存在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聚酰胺的水解,且水解产物通常具有更高的纯度和选择性。

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可以选择性地切断聚酰胺链中的某些键,并引入特定的官能团。

聚酰胺水解改性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酰胺官能团的性质,从而改善聚酰胺的性能。

改性后的聚酰胺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官能团、更好的溶解性、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等,适用于更多的领域和应用。

聚酰胺水解改性方法的过程涉及多种条件和参数的控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选择、酸碱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这些条件和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聚酰胺水解改性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标,灵活控制条件和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改性效果。

总而言之,聚酰胺水解改性法是通过切断聚酰胺链中的酰胺键,并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官能团的性质,实现对聚酰胺性能进行改善和调整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灵活、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多种聚酰胺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

尼龙—66改性研究

尼龙—66改性研究

尼龙—66改性研究作者:董美丽来源:《商情》2016年第26期【摘要】聚酰胺(Polyamide缩写为PA,俗称尼龙具有高强度、耐磨、自润滑等优良特性,是产量最大的工程塑料。

但聚酰胺工程塑料的耐热性和耐酸性较差,在干态和低温下抗冲击强度低,吸水率大,影响制品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因此,对聚酰胺改性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对聚酰胺改性主要有接枝共聚、共混、填充和增强等方法,使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尼龙66的改性通常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关键词】尼龙66 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前言:尼龙(Nylon)又称聚酰胺,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其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

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尼龙纤维主要是由己内酰胺(CPL)开环聚合制得的尼龙6和尼龙66盐缩聚合而成的尼龙66生产的,在我国又称为锦纶。

尼龙树脂中亦以尼龙6和尼龙66为主,此外还有尼龙1010、尼龙9、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等。

以CPL和尼龙66盐为原料生产的尼龙树脂在全部尼龙树脂中所占比例约为85%。

尼龙66的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

1化学改性1.1共聚合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采用与普通尼龙66基本相同的聚合方法,以达到改善普通尼龙66某些特性如透明性、柔软性、结晶性、溶解性等为目的的改性方法。

1.1.1尼龙66与己内酰胺共缩聚。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己内酰胺进行共聚,使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更加趋于合理,破坏了尼龙66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适当降低其结晶度,增加了端胺基含量,从而降低了尼龙66的熔点,改善了流动性和染色,提高了产品的韧性、可纺性。

1.1.2尼龙66与二聚酸共缩聚。

在尼龙66聚合过程中添加具有C36长的主链和2个大的烷基支链的二聚酸进行共缩聚,可降低其密度、熔点、吸水率,显著提高柔性和缺口冲击强度。

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溶胶领域的应用

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溶胶领域的应用

2 3 产品性 能测试及表征 .
软化点:本 实验室根据 A T 2 S M 8—57方法 8 测试 ;熔融粘度:本实验室 根据 A T D 04— S M 18
I 一一 ( II 一 2 一 一交 剂 的品 。c _ ( ] +联— 目产 _ LNL [_ R rr n+联一 ii 。交 剂 舻品
的交联剂,并利用正交设计 考察反应条件和接枝 、
交联剂用 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台成 目的 产品的最佳反应条件。
断提高,彩电已成为家庭必备品,汽车也开始逐步
进入家庭,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通讯事业迅猛发
展。这些无疑都为低分子聚酰胺型热熔粘合剂的应 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国外的低分子聚酰胺热熔粘合剂, 已在很多方 面得 到 了 应 用 .并 有 大 量 产 品 占领 了 国 内市 场
进 口产品,应用于一胺树脂为基本原料 ( 以下简称基础树脂) ,选取脂肪族二元酸和不同的
鞋,皮革粘接等对胶粘 剂要求 较高的领域 。本 课题研究的产品属低分子聚酰胺热熔粘合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交联剂对其进行接枝、交联,筛选出适合本合成用

o = c H H

R,
18 98方法测试 ;剪切强度 :本 实验室根据 A T S M D 02 2方法测 试;难燃性 :美 国 U 10 —7 L公 司测
定; 破坏电压 :化工部测试中心测定 ;体积电阻 :
化 工部测试 中心测 定 。
接枝反应发生在二元酸的一个羧基和基础树脂 酰胺基上氮原子的一个活泼氢之间.通过脱水、酰
维普资讯
1 4卷 第 1期
20 0 2年 3月
I 工

聚酰胺酸的合成研究

聚酰胺酸的合成研究

聚酰胺酸的合成研究1 聚酰胺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聚酰胺酸是一类多羟醛类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可简单称为高分子酸。

酰胺类物质不仅有增塑剂的功能,而且还可以经过改性,用于制备光氧耐磨和耐腐蚀、良好的可降解性、低生物毒性等特殊属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因此它在化学、服装、食品、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对提高生产、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2 聚酰胺酸的合成聚酰胺酸是由多羟醛和某些醇或醛组成,经过改变其不同的方法,可制备多种多样的聚酰胺酸,不仅特性多样,而且它们的制备工艺也广泛应用于工业中。

最常用的合成工艺包括单醇/醛缩合法、多羟基还原法、聚合物取代炉法等。

其中单醇/醛缩合法是聚酰胺酸合成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一种活化官能团(如烷基胺或其他)封装一种醇或醛,再将其加入另一种醇或醛并发育出聚酰胺酸的基础上进行反应的合成方法。

3 聚酰胺酸的改性聚酰胺酸的改性也是它的核心应用之一,可以将高分子基体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目前主要有功能化改性和交联改性两种。

其中功能化改性可以使聚酰胺酸的基体呈现出更好的氧化耐久性、耐热性、耐抗性以及抗加B及降解性,例如,可以经由加入硅或磷改性,让聚酰胺酸具备良好的抗蚀性能和可降解性。

聚酰胺酸的交联改性,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和绝缘性。

通过这种改性,可以让聚酰胺酸材料具备钢骨级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

4总结聚酰胺酸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工业材料,通过其多样性、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可降解性等特点,可以大大改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其合成与改性工艺也已经发展成熟,可以在工业上广泛使用以满足各行各业的要求。

LiCl改性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LiCl改性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强的络合作用,降低 了 P A 6 分子链的规整性 ,从而有利于纤维的热牵伸 ,在降低纤度的同时提高力学性
能。当 L i C 1 质量分数为 o I 5 %时,P A 6 _ . L i C l 共混纤维的可拉 伸倍数 最 高可至 4 . 8 倍 ,断裂强度 为 5 . 3 c N / d t e x ,
摘 要 :通 过 高速 共混 包覆 法和 熔融 纺丝 法制备 出聚酰胺 6 ( P A 6 )- L i C 1 共混 复合 纤维 ,研 究 了不 同含 量的 L i C 1 对P A 6 纤 维的 结构和性 能 的影响 。差 示扫描 量热分 析 、傅 里叶 变换 红外 光谱分 析 、热重 分析 、 纤度 及 力 学性 能测试 等 的结果 表 明 :L i C 1 中L i +  ̄ g 打开 P A 6的氢键 ,并 与酰胺 基 团产 生 比氢键 作 用 力更
用领域 厂 泛 ,因此很 多研 究者对 P A 6的改性 进行
了深入的探索 ㈣ ,如 固相共混挤 出、添加增塑剂 、
级 ,上海巨枫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1 . 2 设 备
区域拉 伸等 ,但很 多研 究得到 的 改性 P A 6 纤 维的 拉伸倍数不 高 ,甚至在 室温下还 没超过普通 纤维 ,
金玛 电光技术研究所 。A B E q b 2 5 x 2 熔融纺丝机 ,日 本A B E公 司。T F 一 1 0 0 平 板牵伸机 ,苏 k , l I 特发机 电
有限公司。 1 . 3 P A 6 一 L i C I 纤维样 品的制备
为P A分 子链 间相 邻 的酰 胺基 团定 向形成氢 键 I 3 1 ,
因而不 能得 到力学 性能优 良的 P A 6纤维 。这 是 因
Y F X 7 / 1 0 Q — G C马弗炉 ,上海意丰 电炉有 限公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尼龙螺丝
拉链
尼龙软管
尼龙手套
尼龙梳子
尼龙布

我国聚酰胺工程塑料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汽车工业、电子
电器、机械部件、交通器材、纺织和包装领域,其中汽车
工业是最大消费领域。随着汽车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高 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急剧 上升。但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生产能 力有限,产能供不应求。最致命的是生产技术薄弱,大多
尼龙的化学结构通式基本有两种: ⑴由ω-氨基酸自缩聚或它的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得:
NH ( CH2 )n-1 C O p
⑵由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制得:
NH ( CH2 )m NH C O ( CH2 )n C O p
二元胺和二元酸或二元胺或二元酸中的亚甲基可以 被环状或芳香族化合物取代,也可以是上述结构尼 龙的共聚物。
尼龙首先是作为最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而后发展 为工程塑料。
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 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 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 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 围。 根据主链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聚酰胺、半芳香族聚 酰胺、全芳香族聚酰胺、含杂环芳香族聚酰胺、脂 环族聚酰胺。
⑶ 用重复的二胺或二酸的简称表示
如间苯二甲胺 (Metaxylylene diamine) 简称为 MXDA,间苯二甲胺与己二酸合成的聚合物称为尼 龙MXD6;对苯二甲酸英文名为Terephthalic Acid, 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合成的聚合物称为6T,壬二胺 和对苯二甲酸合成的聚合物称为9T。
⑵ 电子电气工业 电子电气行业是PA的消费第二领域,是应用开发 较早的领域。 主要用途是空调、彩电、程控交换机、复印机、 计算机的线圈骨架、接插件、接线柱、高压包、转动 轮、小型变压器等部件;移动电话外壳、电器电源装 置的高低压开关、继电器外壳等。

改性聚芳酰胺的研究进展

改性聚芳酰胺的研究进展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2 Q 4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3 X(0 80—0 60 0634 2 0 )203—3
聚芳 酰胺纤 维是 一 类酰胺 键 与芳香 族 相连 接所 构成 的线 型高 分 子 。 由于 其 分 子链 刚性 , 具有 高 耐 热 、 融 温度 、 强 度 和 高 耐 化学 性 质 , 一 类 高 高熔 高 是 技术 材料 , 主要 用 作纤 维 。 以 K v r其 结 构 为 聚对 el ( a 苯二 甲酰 对苯 二胺 ,PA) 代 表 的聚 芳 酰胺 , PT 为 分子 链排 列非 常规 整 , 子键 具 有 很 强 的极 性 和 分 子 间 分
第2 期
张 明等 . 性聚芳酰胺的研究进展 改
3 7
密堆 砌 , 从而 降低 分子 间作 用力 , 高溶解 性 。刘程 提
板, 其比强度和比模量都较优于铝合金板 , 疲劳寿命
是 铝 的 10~1 0 。芳 纶与金 属 复合装 甲板 和芳 0 0倍 0
纶 与 陶瓷复合 装 甲板 已广 泛用 于 防弹 装 甲车 、 弹 防 运 钞 车和 防弹 头盔上 。高档 防弹芳 纶 的无 纺 布与 高
械性 能 , 是 另一 方 面 也造 成 了 它们 在 常 用 有 机 溶 但 剂 中有 限的溶 解 性 和 高 的熔 融 温 度 , 因而 限制 了它 们 的生 产 和应 用u J 。考 虑 到 聚 芳 酰 胺 存 在 的 问 题 , 计 合成具 有 良好溶 解 性 并 能保 持 优 异 耐 热性 设 能 的聚芳 酰胺 引 起 了学 术 界 和工 业 界 的 密切 关 注 。
胺 进行 膦 酰化缩 聚 反应 制得 了一 系列 的含联 苯二 氮 杂萘酮结构 聚芳酰胺 , 特性粘数 在 04 其 .2~0 7 .2 d / 之 间 ; 类 聚芳 酰胺 均可 溶解 于 N P D A 和 Lg 该 M 、M c

聚酰胺的改性方法

聚酰胺的改性方法

聚酰胺的改性方法
实际应用的聚酰胺热熔胶大多采用共聚聚酰胺树脂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

通过共聚,分子链规整性被打乱,氢链遭到破坏,使之结晶性下降,从而降低熔点,采用不同的物质的量比,可制得高(180〜190℃)、中(140〜150℃)、低(105〜110℃)环球软化点的聚酰胺热熔胶。

对聚酰胺热熔胶的改性,主要是添加一些特殊单体,聚合时,在聚酰胺分子链上接上一些链段或基团,对聚酰胺分子进性改性;当然,也可以聚酰胺为主体,加入一些特殊成分,以满足使用要求。

以下是一些聚酰胺改性的例子。

①改善热氧化性。

为改善二聚酸型聚酰胺的热氧化性除加抗氧剂外,还可以将二聚酸氢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这种聚酰胺的抗氧化性能,但成本较高。

②提高聚酰胺的耐热性聚酰胺热熔胶是热熔胶中耐热牲最好的品种之一,若向胶黏剂中加人1%的1-苯基-3-吡唑烷酮或1-(4-苯氧基)-3-吡唑烷酮,可大幅度提髙其耐热性能,在如260℃空气中保持6h不变色。

若引入硅氧烷分子链也可提高聚酰胺的耐热性。

③调节聚酰胺的熔点调节内酰胺、脂肪族二羧酸的比例和选择不同碳原子数的共聚单体,可以使聚合物的分子具有一定的无规程度,控制其结晶程度,并赋予非晶态的特性,使聚酰胺具有较宽的熔点范围。

PVB改性聚氨酯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PVB改性聚氨酯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PVB改性聚氨酯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肖勇;邓新华;孙元;韩宇洋;岳海生【摘要】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与封端后的聚氨酯(PU)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制备新型PU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动态热力学分析仪以及电子拉力试验机等对所得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型PU膜的热稳定性提高、抗变形能力提高、膜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减少、毒性较小;新型PU膜与聚酰胺纤维进行复合时的剥离强度提高,最高可以达到58.58 N/2.5 cm.【期刊名称】《中国塑料》【年(卷),期】2013(027)009【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热稳定性;抗变形能力【作者】肖勇;邓新华;孙元;韩宇洋;岳海生【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3.80 前言PU是分子链中含有氨酯键(—NH—COO—)的一类聚合物的统称[1]。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高弹性等优点[2],在金属防腐、汽车涂装、地板漆、织物涂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PU在热稳定性、抗形变能力以及环保等方面的性能还不够理想,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本项目组曾采用端胺基非异氰酸酯基PU预聚体与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制备了嵌段共聚改性聚醚型PU膜,使PU的热稳定性、抗形变能力有所提高,并减少了残留异氰酸酯基的含量。

在PVB改性PU方面已有一些人进行了尝试,谭正德等[3]以聚酯二元醇、TDI和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对PVB进行改性,合成出了单组分的三元接枝共聚水性PVB改性PU胶黏剂,赵梓年等[4]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U/PVB/SiO2共混杂化膜,然而对于PVB用于PU涂层的改性却鲜有人进行研究,本实验室在PU涂层应用的过程中发现PU涂层与基布的结合牢度是限制PU涂层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KH560改性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制备与性能

KH560改性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制备与性能

KH560改性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的制备与性能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与环氧树脂(EP)预反应,采用黏度计、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考查了KH560含量对EP/改性聚酰胺室温固化环氧结构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KH560含量从0增加至9质量份(每100份EP中加入量)时,胶体拉伸强度从51 MPa降低至36.5 MPa;压缩强度从79.7 MPa降低至53 MPa;粘接强度从8.7 MPa增至11.7 MPa。

同时,固化物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未改性及9份KH560改性的EP固化物50%热失重的温度分别为382.1 ℃与403.6 ℃。

标签:KH560;环氧结构胶;室温固化;热稳定性环氧树脂(EP)与固化剂反应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交联密度较高,被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构件的加固、锚固及粘接[1~4]。

然而,高交联密度导致固化物具有脆性大、耐热性不佳的缺陷。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候性、低表面能、低温柔顺性[5,6],采用有机硅改性EP能够降低树脂内应力,改善韧性,同时对材料的热稳定性与耐候性有利。

有机硅改性EP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2者相容性较差,化学接枝是解决相容性问题的主要方法[7~10]。

KH560是常用的硅烷偶联剂,能够改善树脂与无机物的粘接性。

采用KH560改性EP在有机涂层中的应用已有报道[11],但在建筑结构胶中的研究较少。

本文采用KH560改性EP,加入固化剂改性聚酰胺进行室温固化反应,考查了KH560含量对环氧结构胶力学性能、粘接强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期望为开发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环氧建筑结构胶提供借鉴。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料双酚A环氧树脂,环氧值0.51,无锡南亚环氧树脂厂;KH56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碳酸丙烯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改性聚酰胺,自制,为二聚酸与二乙烯三胺的缩合物,胺值为(380±20)mgKOH/g,黏度300~800 mP·s/25 ℃。

聚酰胺的络合改性研究进展

聚酰胺的络合改性研究进展
综 述 与 专 论
CAYE B,UY 合 NT业EIS H 纤HCI0D: I S I, (4 N 维工FR3R 成 T 2 3) 0NT 1 67
聚 酰胺 的络 合 改性 研 究 进 展
史 超 明 赵 国棵 贾 清秀 , 宋 培培 杨 中开
( .北 京 服 装 学 院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京 10 2 ; .服 装 材 料 研 究 开发 与评 价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2 ) 1 北 009 2 0 0 9
摘 要 :综述 了碘 、 氨 、 无水 金属氯化 物及稀 土等络合改性 聚酰胺制备 高性能 聚酰胺纤维 的研究进展 ; 比较
了各类络合剂的改性效果 , 目前氯化钙 、 稀土是具有前景较好 的络合 改性剂 ; 出聚酰胺 的络合改性研究 应 指 系统探讨聚酰胺与各种络合剂之间的配位机理 、 发掘新的改性方法。
也能 进入 到非 晶区 _ , 8 即碘 水 既 能屏 蔽 聚酰 胺 分 j
子 晶区 的氢键 也 能 屏 蔽非 晶 区 的氢 键 , 而且 随 着
K 的 增 加 , 键 逐 渐 被 阻 隔 , 到 完 全 屏 蔽 。 I 氢 直 Prr ot 等 用碘 增容 P 6得 到 拉 伸倍 数 达 到 4 , e A 8 但 其模 量却 只 有 3G a 所 以并 不 是 所 有超 拉 伸 P, 都 可 以提 高模 量 。C uh和 Pr r1 究 了去 除 ha ot _ e 研
斜 分 子链少 一 半 。因此 人们 希望 在拉 伸前 聚 酰胺
以 Y晶型存 在 , 使拉 伸容 易进 行 , 而在 拉伸 后则 希 望 聚 酰胺 以 晶 型存 在 , 以得 到 高 强 度纤 维 。有 学 者提 出 , 采用 吸碘 法可 使 P 6晶系 由 晶系 转 A 变 为 晶系 』其 转变 机 理 如 下 : , 吸碘 后 I 离 子

新型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新型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新型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诞生也成为了科技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些新材料中,聚酰胺树脂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一种,它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航空、电子和汽车等领域。

因此,如何合成一种性能更为优异的聚酰胺树脂就成为了材料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聚酰胺树脂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聚酰胺树脂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

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温耐性、耐化学腐蚀等诸多优异性能。

这些性能使得它被广泛地运用在航空、航天、国防、电子、汽车等诸多领域。

而聚酰胺树脂的基本单元包括亚酰胺和芳酰胺,并通过亚酰胺和芳酰胺交替排列,在高温下加热后进行缩合反应形成聚酰胺树脂。

同时,聚酰胺树脂也是一种热稳定性芳香族高分子,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能、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

二、新型聚酰胺树脂的合成方法过去,聚酰胺树脂的制备主要依赖于常规的Amoco方法,即以四氯化碳、苯胺、二甲基甲酰胺及卤代芳烃为原料,利用加热反应将聚酰胺树脂合成。

这种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是需要热量较高,且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比较多,因此环保成了制约这种方法的因素。

追求高性能、低成本、环保的合成方法势在必行。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项新的合成方法逐渐被关注起来:金属配合物催化合成法。

这种方法是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下,通过重氮化合物与芳香胺或芳香酸的缩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

这种催化合成方法采用了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除了增加聚酰胺树脂的重复单元,同时也能够降低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减少了有害气体的产生,因此环保体现也比较强。

其实,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绿色催化剂的代表,为环保材料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三、新型聚酰胺树脂的性能研究研究表明,新型聚酰胺树脂与传统聚酰胺树脂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塑性和热稳定性。

这主要来自于其与传统材料相比更高的重复单元密度。

同时,新型聚酰胺树脂也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要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