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导学案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无数小农破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王朝的统治。
d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4)尝试解决的方法
①开明的政治家:
a措施: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b失败原因: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②农民阶层:爆发农民起义,提出了“平均”的口号。(代表:明末农民起义)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学习目标】(2min)
1、能记住、能说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土地集中现象、水利事业的发展。。
2、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难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习案(8min)
学法指导:
1、勾画关键词。
2、注意:
2.局限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一)中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变迁
1.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4、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时期:立井水车、高转筒车。(2)宋代时期:水转翻车。
(3)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课堂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利的地位:/
2、水利著作:;
3、水利建设成就:
(1)大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据说他平息了洪水,发展了
(2)战国时期,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工程
(3)汉代,关中地方具有合理的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关中农民创造了“”。治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广袤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种;其他地区咳修筑了许多。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2、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探究案(25min)
【探究要求】
独学:独立完成探究案···························群学:组长搜集组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质疑。
(2)含义:在耕种前、耕种后的耕作方式
(3)影响:△思考:为什么司马迁说南方自然条件好,但仍旧贫穷?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技术和铁制农具。
(1)代表:《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
(2)意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的实力。
3、汉代农耕生产逐渐进步
(1)表现:①逐渐普及全国,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
一、“神农”的传说——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地位
(一)原始农业
1.规模性农耕经济形成:(1)时间:七八千年前
(2)特色:黄河流域种植长江流域种植
2.神农氏的传说。
(1)内容: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教导民众耕作。
(2)意义:“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主要类型:
历史时期
特征
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演变:确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废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3)形成原因:铁器牛耕,生产力的进步(根本原因)
(一)概况:
1.赋税制度
(1)原因: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a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和有所不同。(如“泰半之赋”)
b赋税的名目很多:田亩税和人头税(主要形式);杂税;各种附加税;临时性的征收等
(3)意义: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2、沉重的力役;
(1)含义: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形式:
①一是为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而服事徭役;②二是服兵役
③三是各种杂役;(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二)恶劣影响
1.沉重的赋税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
2.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4、地位:
(1)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一)概况:
1、“”的原始阶段。
(1)代表:原始山林中;西汉时期的中国南方
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进。
③东汉时,用两头牛牵引的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被便于牛耕
的所取代。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4.唐朝时期: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二)影响:
1积极作用: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3)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检测案(8min)
检测案要求:1、独立闭卷完成。
2、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阅、纠错、赋分。
1.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改革的推动。(直接原因)
(二)贫者无立锥之地;
(1)反映的现象?——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造成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并得到发展;地主和农民是两个最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
(3)带来的影响?
a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学后反思
小组讨论确定展示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