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探讨—以同仁堂为例
知识资本在企业中顺利得到应用。 2 1 传统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放在企业的硬物质 . 资源上 ,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企业软资源 ( 知识资
作者简介 : 赵
亮( s一 , , 1 4 )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 9 澳门城市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 方向 : 研究 企业管理与教育 管理 。
・
4 ・ 3
第2卷第3 0 期 21 年 9月 0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1 0N . o. ,o3 2 Junl finA rut aSi c dTcnl yU i rt Sp m e,0 1 orao l gclrl c nea eho g nv sy et br21 Ji i u e n o e i e
Z AO in H La g
( e 00D c rfl s e & isao i n e i fMaa ,Maa ) Lvi 1 ot  ̄ i s A n irtnC yU ir yo co 2 oo ns nt i t vs t co
Abt c:h e i ee p et fh cnm eed l o eko l g epatepaom o s atT ebng dvl m n o t eoo ydp n s r n o e h y nt n we ei t r i l r f h d nh cc t f
Jun l f inA r ut a Si c n e nl yU i rt Sp ora o l gi l r c neadT c o g nv sy e Ji c ul e h o e i
企业管理常用缩写术语
5S:5S管理ABC:作业制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Costing)ABB:实施作业制预算制度(Activity-BasedBudgeting)ABM:作业制成本管理(ActiVity-BaseManagement)APS:先进规画与排程系统(AdVanCedP1anningandSChedUIing) ASP:应用程序服务供货商(App1icationServiceProvider) ATP:可承诺量(AVaiIabIeToPromiSe)AV1:认可的供货商清单(ApprovedVendor1ist)ROM:物料清单(Bi11OfMateria1)BPR: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SC:平衡记分卡(Ba1ancedScoreCard)BTF:计划生产(BuiIdToForecast)BTO:订单生产(BuiIdToOrder)CPM:要径法(CritiCaIPa1hMethOd)CPM:每一百万个使用者会有几次埋怨(ComP1aintPerMi1IiOn)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inerRe1ationshipManagement) CRP:产能需求规划(CapacityRequirementsP1anning)CTO:客制化生产(ConfigurationToOrder)DBR:限制驱导式排程法(Drum-Buffer-Rope)DMT:成熟度验证(DesignMaturingTesting)DVT:设计验证(DeSignVerificationTesting)DRP:运销资源计划(DiStribUtiOnReSourceP1anning)DS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EC:设计变更/工程变更(EngineerChange)EC:电子商务(EIeCtronieCOmInerCe)ECRN:原件规格更换通知(EngineerChangcRequestNotice)EDI:电子数据交换(E1eCtrOniCDataInterChange)EIS:主管决策系统(EXeCUtiVeInfOrmationSyStem)EMC:电磁相容(E1ectricMagneticCapabiIity)EOQ:基本经济订购量(EconomicOrdcrQuantity)ERP: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1anning)FAE:应用工程帅(Fie1dApp1icationEngineer)FCST:预估(Forecast)FMS:弹性制造系统(F1eXibIeManUfaetUreSyStem)FQC:成品质量管理(FiniShorFina1QUa1ityeontrODIPQC:制程质量管理(In-PrOCeSSQUa1ityContTO1)IQC:进料质量管理(IneomingQUaIityContrODISO: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1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 ISAR:首批样品认可(Initia1Samp1cΛpprova1Requcst)J1T:实时管理(JUStInTime)KM:知识管理(KnOWIedgeManagCmCnt)141:逐批订购法(1ot-for-1ot)1TC:最小总成本法(1eaStTota1COSt)1UC:最小单位成本(1eastUnitCost)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O:制令(ManUfaCtUreorder)MPS:主生产排程(MasterProductionSchedu1e)MRO:请修(购)单(MaiFitenanceRepairθperation)MRP:物料需求规划(Materia1RequirementP1anning)MRP1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1anning)∖FCF:更换预估量的通知NoticeforChangingForecastOEM:委托代工(Origina1EquipmentManufacture)ODM:委托设计与制造(Origina1DeSign&Manufac1ure)O1AI3:在线分析处理(On-1ineAna1ytica1Processing)O1TP:在线交易处理(On-1ineTransactiOnProcessing)OPT:最佳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Iogy) OQC:出货质量管理(OUt-goingQua1ityContro1)PDCA:PDCA管理循环(P1an-Do-Check-Action)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DataManagCment)PERT:计划评核术(Progran1EVaIUatiOnandRCViCWTeChniqUe) P0:订单(PurchaseOrder)POH:预估在手量(PrOdUCtOnHand)PR:采购申请PurchaseRequestQA:质量保证(QUaIityASSUranCe)QC:质量管理(QUa1ityCOntrOI)QCC:品管圈(Qua1ityContro1Circ1e)QE:质量工程(QUa1ityEngineering)RCCP:粗略产能规划(ROUghCUtCaPaCityPIanning)RMA:退货验收RcturnedMateria1Approva1ROP:再订购点(Re-OrderPoint)SCM:供应链管理(SUPPIyChainManagement)SFC:现场操纵(ShopFIoorContro1)SIS:策略信息系统(StrategiC1nformationSyStem)SO:订单(SaIeSorder)SOR:特殊订单需求(SPeCia1orderReqUeSt)SPC: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processContro1)TOC:限制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TPM:全面生产管理Tota1ProductiOnManagementTQC:全面质量管理(Tota1Qua1ityContro1)TQM:全面质量管理(TOta1QUaIityManagCmCnt)WIP:在制品(WOrk1nPrOCeSS)5S管理5S是由日本企业研究出来的一种环境塑造方案,其目的在箱由整理(SE1RI)、整顿(SE1TON)、清扫(SE1S0)、清洁(SE1KETSU)及身美(SH1TSUKE)五种行为来制造清洁、明朗、活泼化之环境,以提高效率、质量及顾客满意度.在原文中(日文),这五项皆是以为其发音开头故称此种方案为「5S」.5S活动的对象原本是针对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有许多公司扩展到办公室的管理以增进办公效率,常见的手法为红牌作战,广告牌及衍生的目视管理.ABC作业制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Co$ting)ABC及AHM(ACtiVity-BaSeManagement)作业制成本管理,以作业别作为分摊成本的基础,在企业管理上可运用在定价决策、生产及产能决策、产品管理、顾客管理及企业策略上,同时具有提供决策者实时且有效、精确信息的特性,对企业在制造竞争优势上,是具有相当大的功能,其做法常为最古老的簿记再加上计算机分类系统,由于会计数据数量庞大,在计算机尚未普及前务必实行种种简化如订定分摊比例,但简化可能会导致失真.ASP垃用程序服务供货商(APP1iCatiOnSerViCeProVider)对企业提供IT业务应用服务与管理服务,要紧透过软件与硬件租用或者租赁形式来实施,服务商的收入与利润来自客户的租金.AV1认可的供货商(ApprovecIVendor1ist)对提供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众多供货商中,某些符合公司的策略、对产品服务的要求,而成为合格或者认可的供货商.BOM物料清单(BiI1OfMateria1)通常亦可称之产品结构表或者用料结构表,它乃用来表示一产品(成品或者半成品)是由那些零组件或者素材原料所结合而成之构成元素明细,其该元素构成单一产品所需之数量称之为基量,BOM是所有MRP系统的基础,假如BoM表有误,则所有物料需求都会不正确.天瀚定义90阶为PCBA95阶为Driver或者Bund1e的程序,97阶为Engine或者组合好的主机,98阶为连包装盒的产品(不连外箱)BPR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关心客户的需求,对现有的经营过程进行思考与再设计,利用新的制造、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OrganiZatiOn),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Process_0rientedθrganization).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习惯新经济的高效率与快节奏,让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与较大的灵活性.BPR的要紧原则有三:1以顾客为中心:全体员工建立以顾客服务中心的原则.顾客能够是外部的,如在零售商业企业,柜台营业员直接面对的是真正的顾客;也能够是内部的,如商场内的理货员,他的顾客是卖场的柜台小组.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由他的!■顾客」作出评价,而不是主管.2.企业的业务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一个流程是一系列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表达于为顾客制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迭的流程将被合并.3.「流程」改进需具有显效性.改进后的流程提高效率、消除浪费,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公司竞争力,降低整个流程成本. BSC平衡记分卡(BaIanCedSCoreCard)平衡计分卡(Ba1anCedSCOreCard)是一绩效衡量制度,亦是一项与策略、报酬制度相结合的策略性管理工具.此方法要求经理人自四个方面或者层次以评估一组织的表现,即「顾客」、「内部业务程序」、!■学习与成长」及「财务绩效」,而这四方面的努力务必在「愿景与策略」的引导与整合下才有意义.CPM要径法(CritiCa1PathMethod)用来决定一个项目的开始与完工日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所得到结果就是找出一条要径(CritiCaIPath),或者者是从开始到结束将活动串成一条活动筵(ChainOfaCtiVities).从项目开始起,要径上的任何一项活动的落后,结果都会让整个项目无法如期完成.由于这些活动对项目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关键活动(CritiCa1aCtiVitieS)在资源分配与管理(Inanagementefforts)上享有最高的优先.CI j M客户埋怨比(Comp1aintperMi11ion)为公司产品质量验证的最高指针,包含自原料到送交消费者手上的所有流程,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是在1位数,通常1个客户埋怨代表100个消费者的心声,即1个客户埋怨代表万分之•的不良率.但会随文化而有差异,如日本的1个客户埋怨代表20个消费者的心声.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crRc1atiOnshipManagcment)是指企业为了赢取新顾客,巩固保有既有顾客,与增进顾客利润奉献度,而透过不断地沟通以熟悉并影响顾客行为的方法;其要紧以运用资料仓储为基础,将有关企业活动之信息,透过数据采矿(DataMining)的工具,分析汇整出对顾客有效并可供参考之信息,以提升顾客之满意度.CRP产能需求规划(CaPaCityRequirementPIanning)制定、测量与调整产能的标准,以决定要投入多少的人力及机器来完成生产.将现场的订单,与计划中的订单,输入CRP中,这些订单将转换成在每一时期、每一个工作站的工作时数.以有限产能为导向,主控产能与时间,检验在规划的范围内,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产能来处理所有的订单:而在确定之后,会建立一个可同意的MPS,而后CRP要决定每一个期间、每一个工作站的工作量.DBE限制驱导式排程法(Drum-Buffer-Rope)限制驱导式排程法的观念是由TOC而来,认为制造系统只需排瓶颈站之排程(DrUmSChedUIe)、投料时间之排程(RoPeSChedU1e)及适当的缓冲时间(克服制造系统的MUrPhy'$1aw)与缓冲的管理,则该制造系统便能运作顺畅而得到不错的绩效.Drum-Buffer-Rope的原意,DrUm代表鼓声就如同一个军队的小鼓,可使得行进整齐.Buffer就如同两个士兵中间的距离,能够利用它来应付突发的情形.Rope代表的是军队中的纪律,能够确定行进步伐如同鼓声一样.而反应至生产过程中解释如下:Drum:每个生产系统都需要操纵点以操纵系统中产品流量大小的变化.若此系统中有一瓶颈,这瓶颈就是最佳的操纵点,而这个操纵点就称之鼓(drum).Buffer:使系统能在不一致的状况下正常运作.一个系统会由于停工、当机或者是原料短缺等因素而造成系统不稳固.而缓冲区(buffer)就是用来保护系统使其正常运作的工具,因此并非每台机器前都需要,但是在瓶颈点前一定要有缓冲区,用以保护系统,正常运作.Rope用来确认整个系统都会与瓶颈点同步生产的机构.如同信息的回馈(feedback)将瓶颈点的生产情况与上游的工作站沟通,使得上游工作站仅提供回馈信息所需要的量,以避免生产过多的存货堆积.故这种沟通的情形、信息的回馈,我们称之为绳子(rope).DMT成熟度验证(DesignMaturingTesting)以测试产品的稳固度及成熟度为主,通常包含EMC测试及环境测试,有的时候也包含掉落测试.DVT设计验证(DesignVerificationTesting)以测试产品的功能性为主,通常还包含DebUg.DSS决策支持系统(DeeiSionSUPPOrtSyStenI)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互式系统,可用来协助决策者使用数据与模式,以解决非结构性问题.因此决策支持系统,可说是一个以快速、交互作用式且具有使用者接口来对特定领域提供信息以支持决策的软件(V1ugt,1989).决策支持系统之构成,可分为三大部分: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模式库及管理系统、沟通界面软件;其以模式库为核心,应用统计模式及管理数学等技术. ECRN原件规格更换通知(EngineerChangeReqUeStNotiCe)现有产品更换零件或者原包材规格时,通知采购部门依新规格采购甚至变更BOM的凭据.EIS主管决策系统(ExecutiveInforniationSystem)过滤排选内外部各式信息,提示主管偏离计划的状况,并警示给每个有关主管.可依主管喜好的格式提供信息,掌握情况,协助主管解决问题.EMC电磁相容(E1ectriCMagncticCapabiIity)指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与对电磁的耐受能力EOQ基本经济订购量(EConOmiCO1-deKuantity)经济批量法乃指为使每次发单之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购货成本之总与为最低的量,目前受到各类学说的攻击.ERP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1anning)于1998年在制造业市场上掀起一阵热潮,ERP乃是一种企业再造的解决方案,藉由信息科技的协助,将企业的营运策略及经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企业体之中,其非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组织内部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企业内部之跨地域或者跨国际之流程整合管理.FAE应用工程师(Fie1dApp11cationEngineer)在天瀚的定义为在产品上市后处理客户问题的窗口,在产品上市前之窗口为产品经埋(PV).FCST预估(FOreCaSt)目前只在报表中看•到•次,通常会与报收的性质有关,如销售报表上为销售预估,库存报表上为库存预估.FMS弹性制造系统(F1exib1eManυfactυrcSystcm)对任何制造业或者非制造业而言,生产力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为了具有竞争力,务必增加生产力,因此弹性制造系统不仅提供使用者弹性,同时也要兼顾提升生产力.弹性制造系统涵盖了广泛的生产范围,包含机器、制程、组合与一些其它的工作,这些系统能够达到不一致程度的弹性,完全与该系统的构成组件有关.自1960年代后半,顾客关于产品的要求趋向于多样化,如此工厂需要低生产成本及短交期来满足多样化的变化.为应付此种要求,需要一种适合中品种、中少量生产的生产系统.弹性制造系统能够被定义为一套生产系统,其利用计算机操纵机器,装配生产单元,机器手臂,检验机器等设备并配合计算机整合物料搬运及储存系统.能够说是一个综合高层次分散是数据处理、自动化物流流淌与整合式物料处理与物料储存的系统.FQC成品质量管理(FiniShOrFinaIQUaIityContro1)成品未装箱前的品管工作.TPQC制程质量管理(In-ProCeSSQua1iiyContro1)产品未完成前,尚在制程中的品管工作.IQC进料质量管理(InCOmingQUa1ityContrOD所有原物料在进厂前的质量管理,如今公司尚无原件的所有权,如未通过检验则订单并未完成,有些企业将IQC放在供货商内部执行.ISO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1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于公元1946年由各国国家标准团体所构成之世界性联盟,制定各类规范或者标准,如9000为一质量需求之系统标准,14000为环保标准,18000为安全卫生标准.其诉求之重点为要求企业内部之运作务必有一定之作业程序,且每个作业程序务必予以书面化,但其并不是在帮您企业制定作业标准,而是强调各项作业流程务必按照公司所自订之程序来执行之,毕竟每个行业或者公司都有其不∙致之文化,其运作模式并非企业外之组织所能帮您制定,故以•简单之白话来表示:!•把做的写下来,按照写的做J或者[言出必行J,即为ISO所追求之最高宗旨.ISAR首批样品认可(InitiaISamP1eAPProVaIReqUeSt)在新产品上市时,所使用的组件常仍未有全面的规格,如有这类情况发生,由采购部门发出在首次生产时所用的组件规格请研发部门认可,此一程序称之ISAR.JIT实时管理(JUStInTime)Jrr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即供方根据需方的要求(或者称广告牌),按照需方需求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物品配送到指定的地点.不多送,也很多送,不早送,也不晚送,所送物品要个个保证质量,不能有任何废品.JIT供应方式具有很多好处,要紧有下列三个方面:1零库存.用户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不可能产生库存,占用流淌资金.2.最大节约.用户不需求的商品,就不用订购,可避免商品积压、过时质变等不良品浪费,也可避免装卸、搬运与库存等费用.3.零废品.JIT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废品流淌所造成的缺失.废品只能停留在供应方,不可能配送给客户.JIT的观念简单但实行不易,特别是产品组件的1eadTime长,常见到的假象是库存建在供货商,但如此供货商成本增加而导致组件价格较高.KM知识管理(KnOW1edgeManagement)知识管理乃企业内部运用信息技术,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将企业内所有内隐及外显之知识加以搜集分析,以达到累积资源、快速取得、企业分享的目的.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并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141逐批订购法(1Ot-for-1ot)决定批量大小即每次生产或者采购数量之方式,依实际的需求,每次只订购所需生产或者采购数量,故每期存货成本等于零,但整体成本会提高.1TC最小总成本法(1eaStTOtaICOSt)决定批量大小即每次生产或者采购数量之方式.11C最小单位成本(1eaStUniteoSt)决定批量大小即每次生产或者采购数量之方式,发生在持有成本与订购成本的值很接近时.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In)辅助生管人员收集现场数据及操纵现场制造流程,提供企业改善制程、提高生产效益的工具.大部分的MES系统模块皆会包含订单管理(CUStOmerorderManagement,COM)、物料管理(MateriaIManagementSyStem,MMS)、制程控管系统(WOrk InProcessTracking,W1P)、生产排程(PrOdUCtiOnSChedU1ingSystem,PSS)、质量控管(StatiStiCaIPrOCeContro1,SPC)、设备控管(EqUiPmCntManagemCntSyS1Cm,EMS)及对外部系统的PDM整合接II(PDM1ntegrationInterfaCe)与ERP整合接口(ERP1ntegratiOnInterfaCe)等模块.MES是将企业生产所需的核心业务如订单、供货商、物管、生产、设备保养、品管等流程整合在一起的信息系统,它提供实时化、多生产型态架构、跨公司生产管制的信息交换:可随产品、订单种类及交货期的变动弹性调整参数等诸多能力,能有效的协助企业管理存货、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准时交货能力,增进企业少量多样的生产控管能力.MPS主生产排程(MaSterPrOdUCtiOnSehedU1ing)指根据客户接单或者销售预测所排定•段期间之产品生产计划,它务必明确指定何种产品应于何时制造完成多少数量,亦可随着一些不可抗拒因素之发生(如:设变、停工待料...等)而作适当之调整.MRP物料需求规划(MateriaIReqUirementP1anning)MRP乃美国当局鉴于针对存货控管问题之必要性,而由JosephA.Or1icky,GeorgeW.P1oss1及O1iverW.Wight三人在公元1970年于「美国生产与存货管制学会(AmeriCanProdUCtiOnand1nVentOryContrO1SOCiety,简称APICS)J会议中提出物料需求规划之基本架构;所谓MRP之计算即依照MPS之产品独立需求,透过BOM展开之零组件相依需求,配合着当时之存货状况,以求得某段期间内应投入生产或者执行采购之计划方针,通常有二种方法及二种需求类型.FOrWardSChedUIing(前导式排程)以计划中的订单发出后为起点,开始向前推导排程,一直到交货期为止.BackwardScheduIing(后导式排程)则与前导式相反,是以交货期为起点,开始向后推导排程.IndePendentDemand(独立需求)指外界或者消费者对制成品或者最终产品之市场需求,亦即企业所承接市场之订单需求,由于它的需求量是由市场所决定,企业本身只可根据以往之经验法则予以预测,而无法加以操纵或者决定,故称之为独立豳求.DePendantDemand(相依需求)指由为制造产品所衍生对零组件或者原物料之供料需求,因其需求多寡乃需源自产品之订单需求量,即依附着产品需求而做变化,故称之为相依需求.MRPI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1anning)由Wight于公元1981年推出,其乃从MRP进展出来并非取代传统MRP,而是在生产规划的同时,将着眼点扩展到人事、财务、营销、管理等层面,融合各部门作业所需考虑之实务需求,而非局限于单纯之产销供需,以使企业整体之运作能更加地有效率及制度化.O1AP在线分析处理(On-1ineAna1ytiCa1ProCeSSing)操作储存在静态数据仓储(DataWarehOUSC)内广泛资源的软件技术.其透过快速、一致、交谈式的界面对同一数据提供各类不一致的呈现方式,供不一致层面的使用者如分析师、经理及高阶主管等使用,使其具备透析数据反应出来信息的能力.O1AP有三项要件:1.动态多维度分析.2.可执行复杂计算.3.有的时候间导向处理能力.01AP最大的特色,便在于它对数据多维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它能够很快地做各类维度的纵向或者横向的数据汇整处理.随着使用O1AP经验的累积,决策者除了拥有使用数据的能力之外,同时会累积使用信息甚或者使用知识的能力.对O1AP而言,历史资料(HiStOriCa1data)系用以推断未来,而组合数据Sggrcgatedata)系用以估计所输入的数据,除此之外,O1AP亦可执行资源配置及趋势分析等复杂计算.O1TP在线交易处理(On-1ineTranSaCtiOnProCeSSing)处理大量的例行性交易数据,并通过应用程序的特定处理将信息存放于数据库,能够被实时地存取增删.对管理活动层级而言,其所支持的对象属于最基层的通常事务性与作业性交易.在线交易所搜集到的历史数据,可定期地以批次作业方式汇制成周期性报表如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及年报等,供中阶或者高阶主管参考.01AP与O1TP相异之处,在于O1TP所搜集到的数据能够整合成数据仓储(DataWarehoUSe),数据仓储通常使用关连式数据库(Re1ationaIDatabase,RDB):O1AP则将「加工」后的数据组合成多维度的面向,以提供策略性信息的快速使用及分析.01TP只处理在线交易数据,于数据仓储将之储存并加以管理:O1AP则将数据仓储之料库转换成策略性信息.OPT最佳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1ogy)一种改善生产管理的技术,以色列物理学家E1iGo1dratt博士于70年代提出,最初被称作最佳生产时间表(OPti1niZe(IProductionTimetab1e),80年代才改称之最佳生产技术.后来Go1dratt又进一步将它进展成为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OPT的倡导者强调,任何企业的真正目标是现在与未来都赚钱;要实现这个目标,务必在增加产销率的同时,减少库存与营运费用.OQC出货质量管理(OUt-goingQua1ityContro1)出货前的质量管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DaIaManagemCnt)协助工程师进行数据管理,让企业透过标准程序管制提高整体效率,并使作业程序电子化及标准化.用来管理特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之生命周期里全程各点产生的一切信息,比如CAD图面、3D模型数据、NC程序、CAE分析结果,测试数据、设计历史与有关制程文件.其涵盖的数据型态是多元性,让各阶层工程师可清晰熟悉各式资料间的关连性与阶层架构,并以此「共同数据」(commOndata)为执行作业的根据.PERT计划评核术(ProgramEva1uationandReviewTechnique)用来安排大型、复杂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法.是一种规划项目计划(ProjeCt)的管理技术,它利用作业网(netrork)的方式,标示出整个计划中每•一作业(activity)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利用数学方法,精确估算出每一作业所需要耗用的时间、经费、人力水平及资源分配.计划者务必估算:在不影响最后工期(ProjeCtdUratiOn)的条件下,每一作业有多少宽容的时间,何种作业是工作的瓶颈(bott1eneck),并据此安排计划中每一作业的起记时刻(SCheme),与人力与资源的有效运用.PERT的内容包含了「管理循环」中的三个步骤:计划(PIarming)、执行(doing)、与考核(contro11ing).PO1I预估在手量(PrOdUCtonHand)在每期开始时,实际所能拥有的存货预期量.QCC品管圈(Qua1itycontro1Circ1e)原以生产线为主,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所构成,自动自发的持续进行改善活动的小团体,目前延伸的有个别改善小组及知识管理社群等.RCCP粗略产能规划(RoUghCUtCaPaCityPIanning)产能管理技术,通常分为四类:资源需求计划(RRP)、粗略产能规划(RCCP)、产能需求规划(CRP)与输入/输出操纵(1/0).在MRP 系统中,典型的顺序是建立主排程,使用RCCP来确认MPS是否可行,把展开后的MRP表现出来,同时把以规划订单的数据送到CRP中.RCCP的技术被用来确认在每个工作站中适合的产能,此技术是用来进展机器负我报告,以决定所需产能,若产能不适当时,可被使用之产能的决定与该采取的计策.RCCP应用三种方式以机器负载报告来定义产能需求.1Capacityp1anningusingovera11factors(CPOF):所需数据与计算最少2.TheBiI1of1aborapproach(BO1);使用每个产品在要紧资源的标准工时之全面数据.标准工时是一个正常工人以平常的步调工作,生产•项产品•个单位再加上宽放的时间.所有零件的标准工时已经考虑休息的宽放、延迟的宽放等.3.ResourceProfiIeApproach(RPA):除了标准工时的数据外,尚需要考虑前置时间.SCM供应链管理(SUPPIyehainManagCmCnt)产品由起始原料转换成完成品至最终顾客手上的流淌过程中,影响其执行绩效的个体组合而成之网络称之供给链,供给链的构成个体可能包含:供货商一制造一工厂一配销点一零售商一最终顾客:而供应链管理之定义,简单而言,就是需求与供应适当的结合,以达到资源(人、设备、物、资金)运用与分配之有效性与及时性.其有下列三项目标:1.最少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2.尽可能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优异的客户服务.3.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SIS策略信息系统(StrategiCInfOrmationSyStem)使用信息科技支持组织现有策略,或者制造新的策略机会,使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策略信息系统很强调时机,在竞争者为普遍使用之前,是一个能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系统,一旦竞争者纷纷跟进,则丧失竞争优势,而成为通常的信息系统了.策略信息系统是E1S的提升,EIS偏向内部数据,包含人事、薪资等,S1S的核心是外部信息,包含顾客、竞争者、市场等,能提供总体及市场环境的外部信息,以便研拟策略性的决策.SPC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PrOCeSSControI)改善制程、维持管制状态及预防不良品的统计技术.此统计技术能够评估过去、监督现在,而且可预测未来制程的绩效,测量指标为CP及Cpk.TOC限制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限制,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者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务必要打破系统的限制.任何系统能够想象成由•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相同的道理,我们也能够将我们的企业或者机构视为一条链条,每一个部门是这个链条其中的一环.假如我们想达成预期的目标,我们务必要从最弱的一环;也就是从瓶颈(或者限制)的一环下手,才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换句话说,假如这个限制决定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达成目标的速率,我们务必从克服限制着手,才能够更快速的步伐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升系统的产出.TpM全面生产管理(TOtaIProdUCtiOnVanagenIent)为目前最新最热门的生产管理手法,利用长期而自发的小团体分三个阶段来消除所有生产过程的8个缺失,第一阶段在直接部门而称Tota1PreventiveMaintenance,第二阶段扩展到间接部门而称Tota1ProductiOnManagement,第三阶段扩展到全公司称TotaIProdUCtiVityManagenIent,所有要实行此•方案的公司皆要成为日本JIPM的会员,每•阶段约须三年时间的训练,每一阶段审核通过会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全世界夸奖大会,目前全球500大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生产厂商皆导入此一系统如所有的汽车厂及所有的日用品厂商.TQM全面质量管理(TOta1QUa1ityManagement)应用统计方法与人力资源,建立一种持续不断改善的组织.透过系统化过程改善,及企业的全员参与,塑造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原则是:达成顾客需求、持续改善、给予质量责任、及系统策略流程等四项.。
财务共享实施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区域治理MARKET财务共享实施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影响研究湖北经济学院 李雅堤,王金科摘要:本文以沪深A股2013年-2015年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财务共享实施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影响。
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背景,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务共享实施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财务共享;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G6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229-0002一、引言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首次将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于实践中。
中兴通讯是我国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
自此,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对财务共享领域进行探索。
2013年末,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表示支持企业实施鼓励财务共享模式,提高信息化程度。
根据ACCA《2018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我国自2013年进入财务共享建设的发展期。
财务共享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大企业内部冗杂的财务流程,还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风险管控的加强。
财务共享从企业的流程再造出发,使企业成本降低、资源优化组合及财务效率提升,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面临更大的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财务共享实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财务共享与应计盈余管理Schulman等(1999)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公司各部门的资源整合集中,统一进行财务工作,达到降低成本、高效服务的目的。
国内学者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是将集团内和子公司分散的财务业务整合到可以统一操作的系统中,从而加深账务处理、费用报销、报表编制的标准化程度。
财务共享可以解决大集团的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对市场反映滞后,内部岗位职责混乱等问题。
JanssenM.(2008)和黄庆华(2014)研究发现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除了成本降低,提升工作效率,还有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
全员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全员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1.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全员质量管理(Tota1Qua1ityManagement,TQM)作为一种全面贯彻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全员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应的经验和建议。
2.全员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全员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强调全体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和责任。
全员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客户导向、全员参与、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客户导向意味着企业需要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全员参与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过程管理强调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优化,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持续改进是全员质量管理的核心,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3.全员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3.1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全员质量管理的核心F1标是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优化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企业能够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同时,全员参与的理念也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对产品质量负责,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2增强客户满意度全员质量管理将客户导向作为核心原则,企业致力于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同时,全员参与也能够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3.3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士气全员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使他们对质量负责。
这种全员参与的理念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
当员工感觉自己的工作对企业的质量有直接影响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IT服务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分 类 , 如 营 销 系 统 属 于 最 高 级 别 的 例 服 务 类 型 ,一 旦 出 现 问 题 ,必 须 迅 速
恢 复其 服务 。 样 通 过 流程 化 的处理 这
机 制 , 能够 及 时 有 效 地 提 供 服务 支
持 。另 外 ,通 过 和 外 部 监 控 系 统 的 事 件 集 成 ,能够 实 现 统一 的事件 通知 、
提 升 德 息 部 I 的 眼 务 覆 量 _ 】 和 人 英 紊 质 , 提 高 信 患 部 门 的 运 维 水 平 . 进 而 提 高 整 个 电 力 企 竣 的 眼 务 水
平 为 实 现 企 业 的 战 略 目 标 提 供 褒 力 的 支 持
_服 务管理 T
在 电力企 业 中 的应 用
维普资讯
坛
随 着 电 力 企 业 信 息 化 的 不 繇 深 入 发 矮 .I 眼 务 T 管 理 变 得 越 来 越 重要 ,I T 服 务 管 理 的 实 施 , 一 方 西 能 够 缓 解 人 力 资 源 紧 张 的
同 题 : 另 一 夯 面 可 以T
2 1信息服务严重 不到位 .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行 业 的 迅 猛 发 展 及 其 对 电 力 行 业 的 高 度 渗 透 , 电 力 行 业 的 生 产 、 业 务 和 管 理 逐 步 信 息 化 ,电 力 行 业 针 对 I T的 投 资 在 逐 年 加 大 。 务 的 正 常 运 作 、发 展 与 业 I T系 统 是 否 正 常 运 行 有 着 越 来 越 紧 密 的 关 联 , 为 传 统 的 、 全 依 赖 于 技 术 人 员 个 体 作 完 素质 和 水平 的I T维 护 及 管 理 方 式 , 经 越 来 越 不 能 适 应 系 统 结 构 的 日趋 复 杂 及 信 息 资 已 源 迅 速 膨 胀 的 现 实 , 越 来 越 不 能 满 足 业 务 部 门 的 需 要 , 而 影 响 到 企 业 向外 部 用 户 所 也 从
TA理论在企业学习管理中的应用
十、TA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因为平常易懂,方便有效,TA理论出生此后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快速地宽泛地应用于心理医疗、公司经营管理、学校和家庭教育、医护人员教育、改良人际关系以及潜能培训等方面。
就公司来讲,TA主要应用于选拔人材、人员配置、领导干部培训、公司文化的培养、改良人际关系、激励和决议等方面。
招聘/选拔人材经过自我状态的测试,能够认识一个人的人品特点和心理状态,能够判断能否合适某个岗位或职务。
人员装备依据自我状态的测试结果、性格种类的剖析以及人生态度的定位剖析,能够帮助公司组织进行人员配置,以达到最优组合的状态。
改良内部交流和人际关系方面经过TA理论中的交流剖析、人生游戏剖析以及抚爱(Stroke)和冷视(Discount)剖析,能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什么样的交流是有利的、有效的,什么样的交流是有害的、无效的。
进而实现组织内部交流的顺畅、高效。
经过TA的学习能够达到“知人”、“自知”,能够有效地改良人际关系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有助于公司组织形成优秀的气氛,提高协作的效率。
领导力提高方面经过该改变P、A、C,改良领导风格、提高交流能力;经过提高CP,能够提高领导干部决定组织的目的、发展方向和确立组织共同的价值观的能力;提高抉择、决议能力;能够提高领导的庄严,提高领导责备人的能力等。
经过提高NP,能够提高关怀民众的能力、夸奖人的能力以及做思想工作的能力等。
经过提高A,能够提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发言能力,企划能力等。
经过提高FC,能够提高创新能力、改革意识和洞察能力;能够提高组织的活力等。
经过提高AC,能够提高聆听能力、协调性等。
公司决议方面健康的、安妥的决议应当是以A机能为中心的、P、A和C机能平衡的决议。
经过TA学习和培训,决议者或许决议公司能够更好地使用P、A和C机能,做出高质量的决议,防止在决议过程中发生C污染和P污染,同时也防备A的逆污染。
假如在决议中A被P污染,那么就会犯盲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就会做出守旧的决议。
全球三大管理理论课件
PPT学习交流
12
聚焦五步骤F5
这个五大核心步骤可以让人们有能力以逻辑和系 统的方式回答任何想作持续改善时必会问的三个问题。
1. 要变革什么?(What to change?)
PPT学习交流
11
聚焦五步骤F5
TOC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称为五大核心步 骤(Five Focusing Steps)。
五大核心步骤
第一步,找出(Identify)系统中的瓶颈。 第二步,最大限度利用(Exploit)瓶颈,即决定如何挖尽瓶 颈。 第三步,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的决定,即迁 就瓶颈。 第四步,打破(Elevate)瓶颈,提升瓶颈的产能,使瓶颈转 移到别处。 第五步,重返(Repeat)第一步,找出新的瓶颈,别让惰性 成了瓶颈,即持续改善。
反,基础越牢固,蹦的就越高。很多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利
润,不断地控制甚至是压缩企业的成本,前面讲到,成本最
低降低到0,是有极限的,殊不知,真正使企业基业常青的
是,不断提升企业的有效产出,只要有效产出大于运营费用
的支出,就是对企业有利的决策。
PPT学习交流
9
4、TOC三大基础工具
有效产出会计TA 聚焦五步骤F5
▪基本解析 ▪打破复杂旧框框
9、聚焦五步骤案例
9、聚焦五步骤案例
▪找出瓶颈
▪挖尽瓶颈
▪迁就瓶颈 ▪打破瓶颈 ▪回到第一步
10、TOC的九条原则
PPT学习交流
3
1、TOC简介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中文译为"瓶颈理 论",也被称为制约理论或约束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 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博士创立,与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并称为全球三大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立足于 企业系统,通过聚焦于瓶颈的改善,达到系统各环节同步、 整体改善的目标。
什么是无因管理
什么是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者不应该仅专注于单一原因的管理,而是要全面地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这个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会对无因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和历史无因管理(Causeless Management)是管理学家杨泰来(Dr. Ta-Wei Liang)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管理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因果关系,即如果A发生,那么B就会发生。
然而,现实中的问题通常都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原因所导致的。
因此,杨泰来提出了“无因管理”的理论概念,提倡管理者不要盲目地追求或满足于原因,而应该探索多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问题的影响。
在历史上,无因管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系统论的思想。
系统论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分支,它意味着整个系统是稳定的,而不是简单的原因和结果,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因素。
这种思考方式激发了杨泰来的创造性,他将系统思考引入了管理领域,提出了无因管理,开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方式。
二、无因管理的基本原则无因管理的主要原则是强调解决问题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种思考方式注重整体性,强调管理系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认为任何单一原因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无因管理还强调,管理者应该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系统思考、多维度分析、因果图等,以了解复杂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原则,无因管理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的思考:管理者应该把握系统性的视角,不仅关注局部的问题,而是要学会从整体来应对问题。
2.多元因素的考虑:管理者应该探索多种相关因素,并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
3.多种方法的应用:管理者应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因果图、系统思考、SWOT分析等,以发掘问题的多层面性。
star工作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STAR技术,更加客观地反映被访谈者的 实际情况,我们在访谈的 过 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问题转向绝对化和抽象化.访谈核心昰了解被访谈人过去实际做过的 事情.我 3 1般不会使用“为什么”.“为什么”经常会诱发1个人陷入描述情境的 理论模式,
而非谈出他实际做的 行为;这样的 问题会引发对方的 理论探讨,谈的 更多的 昰他 的 思想而不昰事实.因而我1般会用这样的 提问:“当时昰什么情况促使您这样做?”
最后,才来关注结果(RESULT),每项任务在采取了
01 行动之后的 结果昰什么,昰好还昰不好,好昰因
为什么,不好又昰因为什么.
02 这样,通过STAR式发问的 四个步骤,1步步将应聘者 的 陈述引向深入,1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 信息, 为企业更好的 决策提供正确和全面的 参考,既昰对 企业负责(招聘到合适的 人才),也昰对应聘者负责 (帮助他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获得1个双赢 的 局面.
应聘者A:
提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有过这么1件事儿:那昰2005年3月份,我们公司开高层会议.当 时公司业务正处于不断拓展中,我们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这样难免就遇到各地薪酬标准不1样的 问题,有时1个地方都会出现几套不同的 薪酬 标准.公司当时也没有什么成熟的 员工驻外薪酬标准管理方面的 制度,所以,这种内部 不均衡造成很多员工对工资不满意,有的 甚至就因为这个跳槽.[注:以上昰描述背景 (S)]
这问题总得解决吧,所以我就向公司提出进行人力资源的 集中化管理.[注:这昰在 描述任务(T)]
当时几乎其他所有人都不支持我这么做,他们反对我,觉得各城市的 自行管理,正好可以使 人力资源工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且这事儿1直以来也没出现什么大问题,没有费力 解决的 必要.但昰我认为,这终究还昰存在问题的 ,所以我就通过对公司的 人力资源集中 化管理进行利弊考证,得出基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集中管理势在必行的 观点.然后,经过充 分的 纵向和横向沟通.[注:以上昰描述行动(A)]
人力资源ta模块
人力资源ta模块
人力资源(HR)TA(Talent Acquisition)模块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用于招聘和选拔人才。
HR TA模块通常包括以下功能:
1. 招聘计划管理:帮助企业制定招聘计划,并跟踪计划执行情况。
2. 职位发布:提供一个平台让企业发布招聘职位,并在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社交媒体)上自动发布招聘信息。
3. 简历管理:支持在线简历投递和管理,包括简历筛选、评估和分类等功能。
4. 面试安排:用于安排候选人的面试时间和地点,并提供面试评估工具。
5. 候选人管理:跟踪和管理候选人的信息、状态和进程,包括记录面试反馈、发放录用offer等。
6. 报表和分析:提供招聘报表和数据分析功能,帮助企业评估招聘效果和优化招聘策略。
HR TA模块的目标是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并确保适当的人才匹配岗位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能在HR TA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使用方式上有所差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系统和模块。
金字塔结构下的二八定律
金字塔结构下的二八定律
金字塔结构下的二八定律是一种管理理论,它指出在任何组织中,大约20%的人贡献了80%的成果。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帕累托法则,它适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商业、管理、生产等等。
在一个组织中,20%的高绩效员工通常会创造80%的价值。
这些
高绩效员工通常是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够以其出色的表现和贡献,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而另外80%的员工则通常只创造了20%的
价值。
这并不是说这80%的员工没有价值,而是说他们的贡献相对
较小,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动力或者资源受到了限制。
这个定律提醒我们要重视那些对组织最有贡献的核心员工,要
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激励,以保持他们的高绩效。
同时,也要想
办法激发其他80%的员工的潜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
高整体绩效。
在个人层面上,这个定律也提醒我们要关注那些对我们最重要
的事情,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带来最大价值的事情上。
不要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
情上,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金字塔结构下的二八定律提醒我们要重视关键的贡献者,要善于分配资源和精力,以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个人发展。
完整版)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完整版)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起源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
最初的问题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
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
美国的学术界也对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有了认识,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
随着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的到来,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应运而生。
风险管理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美国学者Cooper和XXX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
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1999年T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
2000年Zdoganmeal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渗透到各个领域。
例如,在金融领域,风险管理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
在工程领域,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
在医疗领域,风险管理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技术领域,风险管理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措施。
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到。
国内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开始采用风险管理技术,如北京奥运会、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
同时,国内也成立了一些风险管理机构,如XXX、XXX等,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然而,国内的风险管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风险意识仍然不够强烈,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TA沟通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TA沟通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王璐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31期摘要: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TA沟通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招聘和人员配置中,应注意自我状态在人岗匹配上的作用;在绩效反馈及内在薪酬中体现安抚;应用互补沟通构建组织承诺;将TA作为企业培训的一部分。
关键词:TA 自我状态安抚组织承诺互补沟通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TA)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Eric?Berne)创立的一种人格理论。
TA被定义为一种人格理论,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际沟通无处不在,TA理论诞生后,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学校等领域。
随着企业管理思想的日趋人性化,人岗的深度匹配、注重反馈的绩效管理、内在薪酬、组织承诺及企业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等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TA可以说是一盏明灯,从人际沟通的角度照亮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中的暗影。
1. 自我状态在招聘和人员配置中的应用首先,TA的自我状态揭示了一个人对于特定事件的认知和反应方式,运用各种自我状态的行为要与岗位对于员工的要求相符,才能使岗位和个人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我状态是“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借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于外”。
人在不同情况下都是各种自我状态的“复合函数”,但每个人对于控制型父母状态(CP)、营养型父母状态(NP)、成人自我状态(A)、适应型儿童状态(AC)、自由型儿童状态(FC)的偏好和调用频率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使得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和岗位。
在招聘和人员配置时,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需要注意观察应聘者和员工的主导自我状态,高低不同的职位也有各自适应的自我状态。
FC的人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但如果做团队管理者去完成有时限的目标,那么他的妄为可能会阻碍团队任务的完成、破坏团队的融洽。
所以,在录用、安置、晋升时,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除了要注意知识、技能,更需要了解冰山之下的那些深层特质,了解个人善于调用的自我状态。
当法国管理理念碰到中国文化——企业中的权威观
2010年07月荨岩缝婿赁程Jul .,2010 (第24卷第07期) Ea s t C h i n a E c o n o m i c Mana gem en t(V01.24,No .07)●管理论坛 【DOI 】10.3969/j .issn .1007—5097.2010.07.022 当法国管理理念碰到中国文化——企业中的权威观 段明明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本项研究通过对一家法国跨国集团在其中国子公司实施集团管理战略,推行集团管理模式的实践活动 进行考察,来试图弄清楚这家法国跨国集团有关权力行使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是怎样影响中国员工的行为的。
通过质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中法不同文化下的权威观。
最终得出对一种管理文化的研究。
不是用那些抽 象、绝对意义上的,看似“普遍”的理念为之定性、归类.而应该主要考察这些理念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被解读,如何在其共同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中被赋予实际意义的,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对管理实践的改进的结论。
[关键词]权威观;二元论;管理模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0)07删l 珈5When French Management Confronts Chinese Culture ——The C on c ep ti o n of Aut hor ity in En terpr ises DUAN M ing .ru in g(M a n a g e me n t Scho ol ,S ha ngh ai In s ti tu te ofForeign Trade ,Shanghai 201620,C h i na )A 搬耐:Through impl em e nt in g co n g l om e r a te management str ate gy t o the C hi ne se subsidi aries ofF re nc h transnati onal gro up a nd mak ·ing an inspection the prac tica l activities of carrying o u t the e o ng l o r ne m t e man ageme nt m o de ,t hi s present s t ud y s e ek s t o fi gure o u th o w the Fr en ch t ransna tional group's man ageme nt id ea a n d mode inf luence t he b e ha v i o r of its Ch in es e staff .T his s t u dy a do pt edqual itat ive ap p ro a ch in the er o s s -cu h u r a l perspective to inve stig ate di ff ere nt c o n c ep t i o n s of a utho rityin dif fer en t cultu re s .We al-glle that studyingg iv e n managementcul ture is n o tto qu alif y and classi fy it according t o $o l r l l eabstract ,absolute a nd “u n iv e rs a l ”co nc e pt s 。
线性代数向量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线性代数向量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实现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供应链运作,管理者需要使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优化供应链的各个方面。
线性代数是一种数学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供应链管理。
本文旨在探讨线性代数向量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并研究如何利用向量分析和优化方法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性能。
背景介绍: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企业在供应链中需要管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等各个环节,并协调物流、库存、产能等重要因素。
对于供应链管理者而言,他们需要有效地协调和优化这些环节,以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满足市场需求。
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向量和向量空间的性质和运算。
在供应链管理中,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抽象为向量,并运用线性代数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分析和优化。
一个典型的应用是在供应链网络设计和优化中。
供应链网络是由多个节点和连接构成的复杂结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分销中心等。
通过将这些节点和连接表示为向量,并应用线性代数的向量运算和优化技术,可以通过最小化总成本或最大化总利润来确定最佳的供应链网络配置。
止匕外,线性代数向量还可以在库存管理、配送路径优化、需求预测、供应链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库存水平、订单量、需求量等变量表示为向量,并运用向量运算和线性代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重点研究线性代数向量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案例,分析向量分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运用线性代数的技术进行模型建立和优化。
通过对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向量化表示和分析,我们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用以改善供应链性能和决策效果。
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挖掘线性代数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力,并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法。
同时,激发更多研究者对于线性代数向量在供应链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盈余管理方向与企业投资效率
㊃企业经济与管理㊃第24卷第2期㊀2014年3月㊀Vol.24㊀No.2㊀Mar.2014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4.02.10盈余管理方向与企业投资效率∗袁卫秋(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苏210046)摘㊀要:以2008 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缓和企业投资不足,但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企业投资不足;负向盈余管理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㊂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㊂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 真实的会计信息 ㊂关键词:正向盈余管理;负向盈余管理;投资效率;融资约束;投资不足;盈余管理信息观;巨额冲销;操控性应计利润中图分类号:F27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2⁃0093⁃07一㊁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策略性调整,从而使企业报告的会计盈余达到期望水平㊂由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很多,而不同的动机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也不一样㊂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管理者既可以选用适当的会计方法,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资等真实交易的方法㊂这也就说明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决策理应具有内在的联系㊂同时,由于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报告盈余,因此这将对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㊂信息使用者不仅包括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还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层㊂从企业外部来看,盈余管理扭曲了企业对外提供的盈余信息,加剧了企业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数额,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从企业内部来看,盈余管理加剧了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投资行为,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也将随之受到影响㊂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都应具有重要的联系㊂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如何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以及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哪些等方面,而关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少见㊂事实上,有限的几篇关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收稿日期:2013⁃12⁃07;修回日期:2014⁃01⁃28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2141) 垄断势力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竞争强度㊁研发密度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1139) 融资约束影响产业绩效:并购规模与并购方向的作用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SJD630020) 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研究㊀作者简介:袁卫秋(1972 ㊀),男,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公司财务研究;E⁃mail:yweiqiu@163.com㊂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市场反应方面,而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却直到近年来才有所受到重视㊂Savov(2006)以德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强,其投资支出越高㊂Markarian等(2008)以意大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盈余管理是否影响公司管理人员对研发投资成本资本化的决策,发现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平滑盈余的目的倾向于将研发投资成本资本化㊂McNichols等(2008)以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盈余管理期间会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而在盈余管理结束之后过度投资现象也随之消失㊂Kedia等(2009)以高估盈利被美国证监会发现㊁继而要求重编以前年报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在盈利高估期间,为了使公司看起来更像盈利很好的公司,从而避免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注意,样本公司发生过度投资的行为并因而雇佣更多的员工㊂可以看出,Savov(2006)与Markarian等(2008)主要考察的是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而McNichols等(2008)与Kedia等(2009)主要考察的是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关系㊂国内有关盈余管理对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主要有孙犇等(2010)㊁高锐(2011)㊁李世新等(2011)以及任春艳(2012)等㊂孙犇等(2010)以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确实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了影响㊂高锐(2011)以投资的利润理论为研究基础,从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考察了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现金流量㊁投资机会以及企业成长能力的条件下,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支出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㊂李世新等(2011)以1998 2009年间因虚增资产或利润而受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样本企业盈余管理前的投资水平与正常水平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盈余管理期间的投资水平显著超过正常水平,出现过度投资;随着盈余管理的结束,其过度投资也随之消失,并出现投资不足㊂任春艳(2012)以2005 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效率的角度检验了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未来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未来投资效率越低㊂可以看出,孙犇等(2010)与高锐(2011)主要考察的是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而李世新等(2011)与任春艳(2012)主要研究的是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㊂总之,目前将盈余管理作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㊂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盈余管理对投资支出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两方面,而没有注意区分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而且研究结论不尽相同㊂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希冀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发现和启示㊂二、研究假设1.盈余管理、信息观与投资不足盈余管理的信息观认为,盈余信息是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㊂如果管理者相信未来的盈余会上升,则其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向外界提前传递这一信息㊂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良好的信息,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内涵,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经济价值,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㊂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权益投资者的风险溢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债权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从而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㊂融资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充足的融资使企业可以投资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投资不足问题得以缓解㊂因此,轻微的盈余管理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却会产生消极影响,不仅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还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㊂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不再是出于维持企业形象㊁股价稳定以及原材料供应的目的,而是含有欺骗投资者或者躲避监管的成分,此时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遭到严重歪曲,投资者对企业丧失信心;企业获取权益融资或者债权融资的难度增加,资本成本上升,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便不得不放弃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轻微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即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则会加剧企业的投资不足,即与企业投资不足正相关㊂2.盈余管理、巨额冲销与投资不足巨额冲销是企业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㊂巨额冲销也称利润大清洗,是指在企业无法通过会计手段使得当期利润为正的情况下,通过尽可能多地确认成本和费用㊁推迟确认收入的方法,使得当期的报告盈余大幅度下降,为后期的报告盈余扭亏为盈增加空间㊂上市公司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㊁企业经营不力或者遭遇自然灾害而陷入财务困境时,往往会选择巨额冲销㊂一般人们认为企业在亏损的时候会想方设法使企业盈利为正,从而使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在报告盈余上能有所改观㊂但研究发现,大量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时,既不会粉饰业绩,也不会规避亏损,甚至会特意选择会导致盈利大幅下滑的会计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来年可以扭亏为盈以保住上市公司的挂牌资格㊂由于管理层进行巨额冲销的目的就是增加当期的亏损,因此为了不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即使有些项目的净现值为正,也不会进行投资㊂这样当企业出于巨额冲销的动机而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时,往往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并且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投资不足的问题也就越严重;投资不足问题越严重,投资效率越低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假设:负向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正相关㊂三、研究设计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以2008 2010年在沪深两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初选样本进行适当筛选:(1)鉴于银行㊁保险㊁证券类公司的特殊性,剔除此类公司;(2)剔除在样本期间内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3)剔除ST㊁∗ST和PT公司;(4)剔除净资产为负的公司;(5)对连续型变量进行缩尾(winsorized)处理,即剔除连续型变量中最低1%和最高1%的极端值数据㊂经上述处理后,最终得到的上市公司数为1083家㊂研究中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或明显存在错误数据的更正均来自于公司年报㊂2.变量选择与衡量(1)投资效率的衡量借鉴Richardson(2006)的做法,首先利用模型得到企业投资水平的预测值,然后利用实际值减去预测值得到异常投资水平,此即为企业投资效率的衡量标准㊂回归预测模型具体如下:Invi,t=α0+α1Growthi,t+α2Cashi,t-1+α3Agei,t-1+α4Rsti,t+α5Invi,t-1+ Year+ Industry+εi,t(1)式中,Invit为企业i第t年的新增投资额①;Growthi,t-1为企业i第t-1年总资产增长率,表示企业的成长性②;Cashi,t为企业i第t年的货币资金持有量,并用总资产进行标准化处理;Agei,t-1表示企业i从首次发行股票到第t-1年的上市年数;Rsti,t表示企业i在第t年的股票收益率;Industry和Year分别表示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目的是控制行业因素以及不同年度商业周期的影响;ε表示残差项,α表示回归系数㊂首先利用回归分析法估计出模型(1)中的所有回归系数α,然后将α回代到模型(1)中,计算出各年度每个样本企业的回归预测值,再用其各年度对应的实际值减去回归预测值,就可得出企业异常投资水平值,并用符号ABI表示㊂当ABI>0时,说明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当ABI<0时,说明企业存在投资不足行为;ABI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企业的投资效率越低㊂(2)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文献中普遍采用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并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操控性应计利润,本文也不例外㊂该计量模型如下:①②具体计算方法为:(企业第t年构建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㊁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期初资产总额这是借鉴李鑫(2008)的做法,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克服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企业的重置价值难以获取的局限性;二是因为这一指标经分析后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较高,而销售收入增长率㊁净利润增长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三是因为公司在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时,总是要考虑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增加公司的总资产及扩大公司规模㊂TAi,tAi,t=α0+α11Ai,t-1æèçöø÷+α2ΔREVi,tAi,t-1-ΔRECi,tAi,t-1æèçöø÷+α3PPEi,tAi,t-1æèçöø÷+DAi,t(2)式中,TA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代表企业i第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A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总资产;әREV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年的营业收入之差;әREC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应收账款与第t-1年的应收账款之差;PPEi,t表示企业i第t年末的固定资产;回归模型的预测残差用DAi,t表示,代表企业i第t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㊂(3)控制变量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很多,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以下6个控制变量: 总资产报酬率(ROA)㊂Markarian等(2008)认为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高时,投资水平也会提升㊂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盈利水平,并且通过引入这一控制变量来区分盈余数量和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的不同影响㊂总资产报酬率用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衡量㊂总资产周转率(TAT)㊂研究表明,代理成本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而现有实证研究中对于企业代理成本的衡量,常用的一个指标便是总资产周转率(李明辉,2009)㊂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㊂因此本文引入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控制变量,用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平均总资产衡量㊂产权性质(State)㊂鉴于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在诸多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别,其投资效率可能会明显不同,因此根据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性质将其区分为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㊂为此本文设置产权性质虚拟变量,如果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则State为1,否则State为0㊂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㊂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并且实证检验中关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设置控制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控制股权集中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㊂行业和年度㊂Industry和Year分别表示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目的是控制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㊂3.模型设定根据前面的分析,为了检验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BIi,t=β0+β1DAi,t+β2ROAi,t+β3SARi,t+β4Statei,t-1+β5Share1i,t+ Year+Industry+εi,t(3)四、实证结果及分析1.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估算结果首先,由模型(1)算出衡量投资效率的指标ABI,并用ABI的绝对值作为模型(3)中的被解释变量,考察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㊂ABI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异常投资越大,而投资效率越低㊂表1是模型的回归结果㊂Adj⁃R2为0.222,D⁃W值为2.032,F值为33.629,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预期投资水平㊂资产增长率㊁货币资金持有量㊁上市时间㊁股票收益率和上期投资规模都与当期投资规模显著相关,说明上述变量均对当期投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㊂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远小于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㊂表1㊀投资效率度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t值sigVIF常数0.074∗∗∗8.37700.0000Growthi,t-1-0.004∗∗∗-3.43500.00101.1240Cashi,t-11.342E-12∗∗∗7.55700.00001.0440Agei,t-1-0.002∗∗∗-3.19500.00101.0250Rsti,t-10.015∗∗∗3.35000.00101.0310Invi,t-10.230∗∗∗9.73000.00001.1910年度控制行业控制D-W值2.032F值33.629Adj-R20.222Sig.0.000注:(1)∗∗∗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水平上显著;(2)D-W值为残差自相关检验值,Adj-R2为调整后的可决系数,F值为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值,Sig.为F值的显著性水平,VIF为多重共线性检验统计量㊂以下同㊂㊀㊀再由模型(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求得a0㊁a1㊁a2㊁a3的估计值(见表2),并回代模型中,求得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再用总体应计利润减去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得到操控性应计利润DA㊂由表2可知,Adj⁃R2为0.406,D⁃W为1.98,F值为740.38,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度量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㊂由于所有容忍度均远大于0.1,方差膨胀系数均远小于10,故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㊂更重要的是,各个变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修正的Jones模型能很好地计量企业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而求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能很好地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㊂表2㊀盈余管理度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t值Sig.VIF常数-0.097∗∗∗-11.32200.00001Ai,t-11.518E+08∗∗∗46.74200.00001.0190ΔREVi,t-ΔRECi,tAi,t-10.005∗∗∗6.07500.00001.0210PPEi,tAi,t-1-0.123∗∗∗-6.39700.00001.0020D⁃W值1.980F值740.384Adj⁃R20.406Sig.0.0002.描述性统计及分析由表3可知,非效率投资的代理变量ABI的均值为-0.0409,中位数为-0.0300,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的问题;操控性应计利润DA的均值为0.0427,中位数为0.0303,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㊂由表4可知,从投资效率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投资不足的问题,占全部样本的72.08%;从盈余管理来看,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占全部样本的59.06%㊂而从投资效率和盈余管理两方面来看,投资不足且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最大,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0.8%;其次是投资不足且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1.3%㊂表3㊀非效率投资与盈余管理的描述性统计变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ABI-1.48525.7410-0.0409-0.03000.1655DA-3.52629.15230.04270.03030.3099表4㊀按盈余管理方向和非效率投资种类划分的样本分布正向盈余管理负向盈余管理总计过度投资593(18.26%)314(9.66%)907(27.92%)投资不足1326(40.80%)1016(31.28%)2342(72.08%)总计1919(59.06%)1330(40.94%)32493.回归结果及分析①(1)假设1的检验结果及分析将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且投资不足的公司,以盈余管理数值的中位数为界②,划分为 轻微正向盈余管理 和 过度盈余管理 ,分别对这两个子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㊂表5㊀轻微正向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t值Sig.VIF常数-0.041∗∗∗-9.15400.0000DAi,t0.049∗∗0.94700.04401.0010ROAi,t0.056∗∗2.08100.03801.0550TATi,t0.0052.26900.14101.0380Statei,t0.00010.03200.17401.0580Share1i,t0.015∗1.73600.08301.0440年度控制行业控制D-W值1.944F值2.351Adj-R20.138Sig.0.039由表5可知,当盈余管理的程度较低时,正的操①②考虑到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另外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略):一种方法是工具变量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解释变量的上一期数据进行回归,两种方法得到的主要结果与这里的普通线性回归法并无本质不同㊂我们也曾以三分位数和四分位数进行划分,然后取两端,最终结果无本质差异,所以论文中只给出了中位数的结果㊂控性应计利润与投资不足显著正相关,即随着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升,投资不足的数值也随之上升,此时,盈余管理可以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㊂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并不总是坏事,适度的盈余管理反而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减轻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㊂表6㊀过度正向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t值Sig.VIF常数-0.046∗∗∗-6.47000.0000DAi,t-0.046∗∗∗-4.08600.00001.0660ROAi,t0.0260∗∗0.91300.06201.1590TATi,t0.0010∗∗0.18000.05801.0940Statei,t0.0030∗0.42500.07101.0320Share1i,t0.00400.29000.27201.0320年度控制行业控制D-W值1.9900F值3.3870Adj-R20.153Sig.0.0050由表6可知,当盈余管理的程度较高时,正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投资不足负相关,说明随着盈余管理程度的上升,投资不足的数值下降,即盈余管理会使投资不足的问题加剧,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㊂(2)假设2的检验结果及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负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与投资不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模型的F值检验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表明负向盈余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投资不足㊂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回归系数为0.007,表明当操控性应计利润下降时,投资不足的数值也下降,即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会加剧投资不足,降低投资效率㊂在这一假设中,未对负向盈余管理按程度进行划分,一是因为对按中位数划分后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系数均为正,进一步按四分位数划分样本,所得结果仍与前面一致;二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㊂表7㊀负向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结果变量系数t值Sig.VIF常数-0.047∗∗∗-17.09200.0000DAi,t0.007∗1.89500.05801.1640ROAi,t0.0020∗0.24900.06301.1050TATi,t0.004∗∗∗2.72600.01701.0540Statei,t0.006∗∗∗3.10500.03201.1490Share1i,t0.00400.49800.61801.0960年度控制行业控制D-W值0.0730F值15.8180Adj-R20.165Sig.0.0000五㊁研究结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08 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㊂研究发现:(1)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融资约束,对缓解投资不足有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也即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投资不足㊂(2)在企业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时,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负向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投资不足问题越严重,投资效率越低㊂本文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并不总是坏事,适度的盈余管理反而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减轻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㊂有道是: 水至清则无鱼 ,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 真实的会计信息 ㊂参考文献:高锐.201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 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李明辉.2009.股权结构㊁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J].金融研究(2):149⁃168.李世新,陈卫卫.2011.盈余管理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5):10⁃12.李鑫.2008.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任春艳.2012.从企业投资效率看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经研究(2):61⁃70.孙犇,王南丰.2010.盈余管理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3):69⁃74.BUSHMANRM,SMITHAJ.2001.FinancialAccountingInformationand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32(3):237⁃333.DECHOWP.M,SLOANSA.1995.DetectingEarningsManagement[J].TheAccountingReview,70(8):235⁃250.KEDIAS,PHILIPPONP.2009.TheEconomicsofFraudulentAccounting[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56(2):2169⁃2199.MARKARIANG,POZZALPA.2008.CapitalizationofR&DCostsandEarningsManagement:EvidencefromItalianListedCompanie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43(3):340⁃359.MCNICHOLSMF,STUBBENSR.2008.DoesEarningsManagementAffectFirm sInvestmentDecesions?[J].TheAccountingReview,83(2):1571⁃1603.RICHARDSONS.2006.Over⁃InvestmentofFreeCashFlow[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11(3):159⁃189.SAVOVS.2006.EarningsManagement,Investment,andDividendPayments[EB/OL].(2006⁃07⁃16)[2013⁃12⁃02].SSRN,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917680.DirectionofEarningsManagementandtheEfficiencyofEnterpriseInvestmentYUANWei⁃qiu(SchoolofAccounting,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210046,China)Abstract:BytakingthedataofShanghaiandShenzhenA⁃sharelistedcompaniesduring2008⁃2010astheexample,thispaperexaminestheinfluenceofearningsmanagementdegreeonenterpriseinvestmentefficiencyfromdifferentdirectionsofearningsmanagement,andtheresearchfindsthatproperlypositiveearningsmanagementisconducivetomitigatingtheinsufficiencyofenterpriseinvestmentbutexcessivelypositiveearningsmanagementcandeterioratetheshortageofenterpriseinvestment,thatnegativeearningsmanagementalwaysproducestheproblemininvestmentshortage,thatproperlypositiveearningsmanagementcanboosttheconfidenceoftheinvestorstoeasethefinancingconstraintofanenterprise,thatthesupervisingdepartmentsshouldbeabletoenduretheenterprisestoconductproperearningsmanagementbutshouldnotonlyemphasizeso⁃called realaccountinginformation .Keywords:positiveearningsmanagement;negativeearningsmanagement;investmentefficiency;financingconstraint;investmentinsufficiency;earningsmanagementinformationview;hugemoneycounterbalance;discretionaryaccrualsCLCnumber:F275㊀㊀㊀Documentcode:A㊀㊀㊀ArticleID:1674⁃8131(2014)02⁃0093⁃07(编辑:南㊀北,段文娟)。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金岭矿业为例
唐源璟,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财政与金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金岭矿业为例唐源璟,夏李君(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摘要]自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难以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得到大大改善。
文章以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利用模型及该公司2011—2019年的财务数据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业是否的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继而分析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分析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找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现行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盈余管理;钢铁行业[DOI]10.13939/ki.zgsc.2021.08.0671引言由于资产减值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容易被用来操纵盈。
忽略信息真实性的断,将大大影响使用财务信息,同时不利于市场稳定。
一直以来我国对资产减尤为关注,自1992年来至今,共行了4大变革。
然,2006年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15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则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通过分析金案例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市企用资产减值对管理的,找需要进一的。
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23资产减值准则研穷爪.。
.(2000)提出结论:前三个季度发出关于计提减值的会影响股,因此管理层一般都在四季度公布关于减值的⑴。
则的合理变更能够的解决管理行为。
洪金明(2019)通实证检验,发行准则颁布后,资金减行为大幅减少,金额显降低。
原是,亏利用资产减行“大”叫,丽(2019)认为,我国资产减值实务中发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资产减值的程模糊;可收回定;需靠大断,易于误故;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不充分;内外部监督不到位等[3]o23盈余管理分析研穷香奇(2019)在汇总分析企管理的动机时,认为分为契约动机、IPO动机以及监管动机、、单(2019)通分析:随着现行资产减值则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于的真实管理。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TAM-TOE整合模型
为 . TM 为 , 系 统 的使 用 是 由行 为 意 图决 定 的 , 而 行 为 意 A认 图 是 由 人 们 想 用 的 态 度 和 感 知 有 用 性 (e c i e P r ev d U e u n s , P ) 同 决 定 的 ,想 用 的 态 度 是 由 感 知 有 用 性 sfles U共
探 讨 . 从 技 术 , 组 织 和 环 境 三 个 纬 度 归 纳概 括 出 影 响 E P E 系统 实 施 的 因 素 , 并 分析 各 因 素 之 间 的 关 系 ,提 出本 文 的概 念
模 型 及 后 续 的研 究 计 划 .
关键词 :E,系统 ;T M R P A 模型 ;T E 型 ;制度理 论 O模
Ab ta tB s d n h T c n l g Ac e t n e sr c : a e o t e e h o o y c p a c M o e ( AM ) a d e h o o y Or a i a i n E v r n n d lT n T c n l g - g n z t — n io me t o Mo e( OE , i p p rdsu ss b u h ra i t na o t n i ep o eso R lme tt nb rwigte d lT ) hs a e i se o t eog nz i d pi t rc s f P i e n ai yd a n t c a t ao o nh E mp o h
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认知与董事会结构
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认知与董事会结构王平;刘秀清;吴萌【摘要】董事会结构是影响董事会效率与独立性的关键因素,是解决早期公司治理失效问题的重点,文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论,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对董事会结构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企业董事会最优结构模型,探讨最优董事会结构与董事治理效率的相互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和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1(025)01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企业战略形态;外部董事认知;董事会结构【作者】王平;刘秀清;吴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5一、引言董事会的效率与独立性是其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进而解决早期公司治理失效问题的关键,外部董事尤其是独立董事的引入又与董事会的效率与独立性密切相关,这样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应该引入多少外部董事或者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数量之比有无最优值或者最优区间,即有无最优董事会结构。
外部董事通常可以在董事会中发挥两个基本作用:一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弥补内部董事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得到知识结构与经验的优化,发挥指导作用;二是外部董事能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客观公正地监督管理者、协调内部董事,从而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然而,过多的外部董事虽然能够增加董事会独立性,但却对董事会效率有所影响。
这是由于外部董事的信息获取效率不高,加上精力与工作时间的约束,很难使得董事会会议所作决策达到既要能够保证公正性,更要保证决策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的要求。
进一步思考,董事会结构是否是个固定的结构,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不同战略形态下的企业董事会结构是否该有所不同,外部董事认知能力对其结构是否有所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TA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通俗易懂,方便有效, TA理论诞生以后被欧美、日本等国家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医疗、企业经营管理、学校和家庭教育、医护人员教育、改善人际关系以及潜能培训等方面。
就企业来讲,TA主要应用于选拔人才、人员配置、领导干部培训、企业文化的培育、改善人际关系、激励和决策等方面。
☆招聘/选拔人才
通过自我状态的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岗位或职务。
☆人员配备
根据自我状态的测试结果、性格类型的分析以及人生态度的定位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组织进行人员配置,以达到最优组合的状态。
☆改善内部沟通和人际关系方面
通过TA理论中的沟通分析、人生游戏分析以及抚爱(Stroke)和漠视(Discount)分析,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沟通是有益的、有效的,什么样的沟通是有害的、无效的。
从而实现组织内部沟通的顺畅、高效。
通过TA的学习可以达到“知人”、“自知”,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有助于企业组织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协作的效率。
☆领导力提升方面
通过该改变P、A、C,改善领导风格、提高沟通能力;
通过提高CP,可以提升领导干部决定组织的目的、发展方向和确定组织共同的价值观的能力;提高决断、决策能力;可以提高领导的威严,提高领导批评人的能力等。
通过提高NP,可以提高关心群众的能力、表扬人的能力以及做思想工作的能力等。
通过提高A,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讲话能力,企划能力等。
通过提高FC,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改革意识和洞察能力;可以提高组织的活力等。
通过提高AC,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协调性等。
☆企业决策方面
健康的、稳妥的决策应该是以A机能为核心的、P、A和C机能均衡的决策。
通过TA学习和培训,决策者或者决策集团能够更好地使用P、A和C机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避免在决策过程中发生C污染和P污染,同时也防止A的逆污染。
如果在决策中A被P污染,那么就会犯盲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就会做出保守的决策。
如果在决策中A被FC污染,那么就会犯盲目乐观,冒险主义的错误,轻率的
做出决定,造成“决策的浪漫化”。
正确的决策方式应该是:以A为核心,兼顾P和C。
首先要注重对信息、资料以及数据的收集,并对客观现实进行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分析(A机能)。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坚持企业自己的价值观、理念,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P机能);另一方面又要思路开阔,不墨守陈规,敢于冒险和创新(C机能)。
☆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
组织文化的形成,与领导者或领导集团的自我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层)CP过强,那么,这个组织的文化就会带有独裁、专制、传统、墨守成规的特征;如果NP过高,就会带有一团和气、轻松的特征,甚至会有温情主义的色彩;如果领导者(层)FC过高,这个组织的文化就会带有自由、活泼、创新的特征。
☆员工激励方面
自我状态不同,欲求就不同,兴奋点就不同。
领导可以根据员工自我状态、人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