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解析.ppt

合集下载

《大学》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大学之道PPT课件

历史地位
《大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 于后世学者和统治者都有深远影响。
大学之道的意义
建立社会秩序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实践,大学之道旨在建立和谐 稳定的社会秩序。
提供人生指导
大学之道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生 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 的指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具有指导意义。
2
修身的方法包括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通过 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 现自我完善和提升。
3
修身的目标是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具 备诚实、守信、正直、勤奋等优秀品质,为社会 做出积极贡献。
齐家
齐家是大学之道的重要组成部 分,指在家庭中遵循一定的道 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维护家庭
对未来的展望与启示
展望未来
大学之道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和更美好的社会。
启示
大学之道启示我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实践,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同 时,要关注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大学》大学之道
目录
• 引言 • 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 大学之道的实践与应用 • 《大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结语
01
引言
《大学》简介
儒家经典之一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 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内容概述
《大学》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大学之道 ”的内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重要性。
03
大学之道的实践与应用
个人层面的实践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提升个人 素质。

《 大学之道》ppt课件61张

《 大学之道》ppt课件61张

的虚礼。
“三礼”之一 《礼记》《周礼》《仪礼》
“五经”之一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十三经”之 一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 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 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 尔雅》为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4)止:至,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 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 定不移。
(2)静:心不妄动。 (3)安:性情安和。 (4)虑:思虑精祥。 (5)得:处事合宜。 (6)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 末 ”指木之梢为 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 结局。 (7)道:规律
• 亲民,亲近民众。
——王阳明
思考:“三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三纲”中: • 明明德是实践过程,“明明德”侧重于“内圣”; • 亲民是核心,“亲民”侧重于“外王”; • 止于至善是根本目的,是最终追求。 •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 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 主张。
“四书”之一。
二、了解《大学》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 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 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 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 展的宏观图式。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家一贯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
(对己修身)
(对外治平)
找回自我、寻求本性
推己及人,德化万民明明德亲民源自➢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 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 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 “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 近:形作动,接近。
➢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 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 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 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 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 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 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 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 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 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 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 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 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 物的原理。
3、“至善”是“明明德”、“新民”二纲领的最终发展 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实践中把 “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新民”的外在事功这两个方 面的个体主动性行为都发挥到最高点。
“三纲”之间的关系
“三纲”中,“明明德”侧重于“内圣”,
“亲民”侧重于“外止王于至”善,“止于至善”是最终 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 体到群人体人达的到完道德整的社最高会境界体,系国家。治《理达大到学最完》美它的地表步达。 了儒
如何理解“明明德、亲民 、 止于至善”?
1、朱熹认为: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 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 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明明德”是道德主体通过学习、修为努力来恢复本性的过程, 个体后天的活动都是为了能找回自我、寻求本来善良的内在特征。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课堂练习
【答案】A 【解析】《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课堂练习
3.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
不以其道得之
B.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欲治其国者
其皆出于此乎
课堂练习
【答案】B 【解析】均为介词,在。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C项, 介词,把;连词,表修饰。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 大概。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思考讨论2.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 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 条目做准备。 3.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思考讨论
4.“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 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 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 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5.“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 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写作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中的 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 和步骤,所以中唐之后,它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到南宋时,朱嘉力 作《大学章句》,使《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后朱嘉又将它 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章句 集注》。后来,《四书章句集注》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甚至被作为学官的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 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这对古代教育,甚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 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大学之道》ppt课件24张

《 大学之道》ppt课件24张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上册第二单元
大 学 之 道《礼记》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学 习 目 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提 升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年轻一代的我们一定要让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频共振,当将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立鸿鹄志,求真学问,练大本领,当实干家,谱写青春华章, 奏响时代最强音。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思考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
归纳总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教学PPT课件

六、辩证思考
有人说,本文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请尝试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2. 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 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 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 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 “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 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 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
三、文本理解
二、诵读感悟
2. 整体感知文意,梳理结构
大学 之道
三纲 八目
三、文本理解
【文段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 积累文言词义
①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美德。 ③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④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⑤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 向坚定不移。
三、文本理解
4. “八目”之间是如何递进论述的?
在对“修、齐、治、平”的论述,先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 下必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 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
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 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
欺。 “正心”:就是防止情感偏向,用理智驾驭情感,修养中正平
和的心态,做到情理和谐,符合礼仪法度。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
《礼记》: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 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小戴
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到唐代已亡佚大半,《小戴礼记》则由 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又有董仲舒、程颐、程颢等大儒的推崇,在儒
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 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使...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真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重点字词: ➢ (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
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 谐,家业繁荣。 ➢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 (3)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 (4)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 (5)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怎样实现“三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七个步骤
止 达到“至善”境界

志向坚定不移
链式的因果关系
安 静
性情安和
心不妄动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人要有目标。有了“止”目标后,才会“定、静、安、 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 碌无为、虚度此生。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揜:同掩,遮蔽。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
著:显明。
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
诚:实际。中,心中。 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
形:动词用法,暴露,显露。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是指在心中保持一贯的良好作风,时刻注重把自我调适到社 会伦理所要求的规范中来。
何为大学?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 首先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周易》 九五爻为阳爻居阳位,为当位之爻,且居于上卦的中位,表 明其行事既中且正,没有问题。《系辞传》也中说:五多功。可 见,九五爻是最吉祥的,称为“君位”。
了解《礼记》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 记》四十九章中的第四十二篇。据传为孔 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 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
三纲八目
止定静
止于至善
安 虑 得 步骤
目标
人 生

内圣(修己) 明明德 修

亲民 外王(治人)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格
★致方法★ 诚
★★ 正修
★齐目的★治
★ 平
物知 意心身家 国 天

朱熹还说:“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 而始受天命也。”这是对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的解释。
朱熹在解释“作新民”时说:“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 自新之民也。”
亲民与新民
亲民,朱子认为新民即百姓革除旧习,日新 其德,去恶从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 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光明正大的 品德得以弘扬。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谢 谢 观 看
复古 中国
诚第
意 正 心 修
肆 部 分

知、意、心的辨析 1、知: “知”并不为人所专属,人在这一点上无法和禽兽有别。 2、意:是人对事物的思想和态度,它是可以自觉自主 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大 学 之 道
复古 中国
曾 子 其
第 壹 部
人分Leabharlann 《论语》:“参也鲁。”曾子的品质: 1、注重修身,厚重笃行。(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齐 家第 治伍 国部 平分 天 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 1、从齐家到治国的逻辑是直接的、简单的。(差序 格局: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对于“己”,得加以克服于礼, 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以往外推了。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是一条通路。)
2、平天下:榜样政治
第 明陆 德部 亲分 民
一、明德: 明德的主体是君主。传统意义上的明德是古圣先王 从上天那里继承下来的政治秩序和道德。
二、亲民: 1、亲民的背景:春秋时代有亲亲的态度。(差序格 局)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 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 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 子路》
曾子的品质: 2、注重孝道,坚守孝心(《孔子家语》:“小 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3、明仁道,通忠恕:《论语》:“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 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大学之道》课件

《大学之道》课件
《大学之道》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
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 情操。修身重在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讲“修己以 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荀子 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修身之学的基本精神。 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以担当道义为 己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和 坚强意志,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为实现社会、人生 理想而不懈奋斗。我国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深受儒家人生哲学的影响, 吸取并践行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一帧《礼记》誉千秋列为“四书”之首,进行注解,这就是《四书 章句集注》。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 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 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 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 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 《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 “四书”之一。 复兴儒学要有问题意识。当前我国社会遇到了什么问题,全世界又 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复兴儒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对问题有自觉性的思 考,对问题有提出解决的思路,由此而形成的理论才是有真价值的理 论。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2《大学之道》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大学之道》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 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文本延展,拓展拔高
小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 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 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 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 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 割,因而得以连接。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 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 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3.了解曾子思想 ●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 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格物
大 致知 学 诚意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正心
八 修身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条 齐家
整治家庭

治国
治理 国家
平 天 下 使天下归于太平
大学之道
止 定 静
步骤
安 虑 得
三纲 明
八目
格物 致知
人内

诚意
正心
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

《大学之道》课件

《大学之道》课件

《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 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 “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经”。其记载的 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 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司马迁说的“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是很有道理的名言。我们生活在今天,要了解自古以来治乱兴衰的 道理,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但是古今不一定都相同呀!因此,我们 今天的任务是对自古以来的有价值的思想(包括儒家思想)进行现代 诠释,创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理论。
①在止于.至善 (4)于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介词,在 介词,在
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介词,与“至”连用,表示所述对象迄止范围
(5)以②①壹自是天皆子以以..修至身于为庶本人 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连词,表示范围 介词,把 连词,表示时间
(6)则②①入知则所.无先法后家,拂则.士近道矣
形容词,真诚 连词,如果 副词,确实,的确
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修②邹忌修.八尺有余
③乃重修.岳阳楼
动词,修养,修行 形容词,长,高 动词,修建,修造
①在止于至善. (3)善③②善京.刀中而有藏善.之口技者
④素善.留侯张良
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 动词,擅长,善于 动词,揩拭 动词,友好,亲善
复兴儒学要有问题意识。当前我国社会遇到了什么问题,全世 界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复兴儒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对问题有自觉 性的思考,对问题有提出解决的思路,由此而形成的理论才是有真 价值的理论。
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一词多义
作业时间:10 分钟
①知至而后意诚. (1)诚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大学之道》课件

《大学之道》课件
05
CHAPTER
大学之道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大学之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也为大学之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机遇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的碰撞,对大学之道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带来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发展大学之道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之道强调的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之道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之道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现代的大学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之道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之道的教育教学,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结合、翻转课堂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大学之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03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大学之道倡导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01
强化企业道德建设
大学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企业文化。
02
提升员工素质
大学之道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04
CHAPTER
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培养道德品质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汇报人:雁归南方
大学之道课件
汇报人:雁归南方
课件介绍 课件内容
课件结构
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主题:大学之道
目的:帮助大学 生了解大学教育 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包括大学 教育的历史、现 状和未来发展趋 势
教学方法:采用 案例分析、讨论 和实践相结合的 方式
课件内容
01
介绍大学之道的概念和意义
02
阐述大学之道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
04
课程实践:提供实践案 例和操作方法,帮助学 员掌握课程内容
02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 学习目标和要求
05
课程总结:总结课程的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员 复习和巩固
03
课程内容:详细介绍课 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点
06
课程评价:提供评价方 法和标准,帮助学员了 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点难点0 1重点:大学之道的 核心思想
0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 知识、技能 和素质
03
课程内容: 学科基础知 识、专业技 能和实践经 验
04
05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实践等多种 方式相结合
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 习效果进行 评估和反馈
06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 网络资源等 支持学生学 习的材料
课程框架
01
课程简介:介绍课程的 目的、内容和意义
0 2
难点:如何理解大 学之道的现代意义
0 3
重点:大学之道与 个人成长、职业发 展的关系
0 4
难点:如何将大学 之道应用于实际生 活和工作中
课件内容
知识点一
01
02
03
04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齐家
整治家庭
治国
治理国家
平天下 使天下归于太平
八目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 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 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 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①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获得知识。 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⑤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⑥壹是:一律,一概。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 表达;表示 焉。”
《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说;回答
《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致 《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
《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请;招集
《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使得
《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 《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送还;交还 情致;情趣
任务二 “大学”之道
何谓“三纲”“八目”,它们内部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何解读?
《大学》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道德修 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朱子认为大学 之道的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 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 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 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这三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ppt课件

《大学之道》ppt课件
明明德: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
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未尝有当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
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因此,大学之道的首要目的就是“明明德”,即除蔽复初、除暗 复明,彰显“明德”之本然之明。对于个人而言,就是通晓、领 悟、崇尚天道、天德、天理,以此修养内心品德而成为君子。
1.“大学之道”原本是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出自《礼记》, 宋人将其从《礼记》中抽取而出,与《中庸》《论语》《孟子》相配合,到朱 熹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2.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选选择择性性必必修修上上册册第第二二单单元元55..22大大学学之之道道
亲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大学》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大学》
亲民是其为政的重要主张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仅仅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便足矣吗?分析材料中朱熹对 于“止”的定义,思考“止”的另一层含义。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 而不迁也,盖必其有以尽天理之极而无一亳人之欲之私也。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2大学之道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末:“明德”为本,“亲民”为末 终始:“能得”为终,“知止”为始 先后:“本始”为先,“末终”为后 近:接近
翻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 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课堂检测
情景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 ,在亲 民 , 在止于至善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
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
“三纲”的关系
明明德——自我修养(内圣) 亲民——推己及人(外王)
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 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 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 能得。
齐家: 家庭责任(中我)
诚意正心: 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
拓展探究
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 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 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本文的论证特点
●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 “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 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是 "三礼"之一、"五 经 "之 一 ,"十三经"之一。
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
《周易》《尚书》 、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
《诗经》《礼记》
《春秋》
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 传、孝经、论语、孟子、尔 雅
·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

《大学之道》ppt课件52张

《大学之道》ppt课件52张

思考5:怎样实现“三纲”?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思考6: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也是引领学 习的终极目标。
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才能“定”“静”“安”“虑 ”,最终学有所得。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初读文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 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亲民”即“新民”,就是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 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 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 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 业奠定精神基础。
研读文本 ➢ 《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 “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 “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 。
三纲八目 明明德
止于至善
亲民
物 格 知 致 意 诚 心 正 身 修 家 齐 国 治下 天 平
➢ 重点字词: (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 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2)明:动词,彰明。 (3)明德:美好的德性。 (4)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 “亲”当作“新”,“新民”即 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5)止:至,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也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
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
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出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或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 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 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 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 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
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 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 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
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 修身”
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
西洋人生感言
伦 敦 威 斯 特 敏 斯 大 教 堂 的 地 下 室 墓 志 铭 •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大学》解 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 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 相配合,成为了“四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 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所以把《大学》列为 “四书” 之首。 后来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 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 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 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
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统治者道德修 •张养的伯好苓坏信决奉定的着理社念会:的一治衣乱不。整它,明何以 拯确肯天定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感谢您的关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后才能天下太平。
明明德
亲民
止于 至善
三纲领
格物
内修
致知 意诚 正心
修身
外 治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 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 的具体步骤。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 德治社会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 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 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