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数学的真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数学的真善美

张奠宙柴俊

世上万物,以真善美为最高境界。数学自然也有自己的真善美。欣赏数学的真善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形态的数学”与“学术形态的数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数学欣赏”的内涵。但是,数学的真善美往往被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需要大力挖掘、用心体察才能发现、感受、体验和欣赏。

欣赏,是教育的一部分。欣赏是需要指导、培育的。语文教学,旨在认识和欣赏人生的真善美;数学教育则是为了欣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的真善美。

不过,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差别。语文教育重在欣赏,比如语文课教学生欣赏古文,欣赏唐诗,却基本上不会作古诗,写古文。但是,从小学到大学,数学教育的重点是“做题目”,几乎不谈“欣赏”二字。数学教育缺少了“欣赏”环节,使得许多人无法喜欢数学,以至厌恶数学,远离数学。

那么,怎样欣赏数学的真善美呢?大致有以下途径:

对比分析,体察古今中外的数学理性精神;

提出问题,揭示冰冷形式后面的数学本质;

梳理思想,领略抽象数学模型的智慧结晶;

构作意境,沟通数学思考背后的人文情景。

以下我们用10个案例加以说明。

1 欣赏数学的“真”,震撼于数学之理性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为什么数学比其他一切学科受到特殊的尊重?理由之一是数学命题的绝对可靠性和无可争辩性。至于其他各个学科的命题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争辩的,经常处于会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之中。”[1]

数学的“真”,是和数学所使用的逻辑演绎方法密切相关的。严密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推理,崇尚公理化的演绎方法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问题在于,既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2]

如何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演绎的“真”?许多人认为,数学学好了,题目会做了,思维自然就严密了。数学的“真”,也就在其中了,用不到什么特别的“数学欣赏”。其实不然。形式化表达的数学,犹如曲折表达的诗词,其背后掩蔽着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底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点拨、解释,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

例如,有意识地将古希腊的数学理性和日常思维进行对比分析,会使学生感到震撼。

例1 “对顶角相等”的教学.

欣赏点:这样明显的命题为什么要证明?

这是平面几何开头的第一个定理。定理本身非常直观,无人质疑。如果就事论事地解说一番,或者时髦地让学生“量一量”“拼一拼”那样地活动一下,都不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之“真”的欣赏。

事实上,我们的主题不是“对顶角相等”的知识本身及其如何证明,关键点是要问:“这样明显的命题要不要证明?”中国古代数学没有这样的命题。古希腊数学家提出这样的定理,认为需要证明,而且使用“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的公理加以证明。两相对照,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古希腊理性精神的伟大。

从“显然正确因而不必证明”到“崇尚理性需要证明”,是一次思想上的飞跃,可以说震撼了许多孩子们的“灵魂”,可是,现行的教材没有这样写,课堂上教师也没有这样教。数学“欣赏”的这一缺失,当知我们努力之所在了。

例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欣赏点:“数学和物理学的区别”,数学结论的无可争辩性,绝对可靠性。

这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几何命题.现在的数学课程和教材,以及无数的公开课教案,都是强调让学生动手剪三个角,分别量,再加起来得到结果;然后分组汇报,最后得到大体上是180度的结论。这样“活动”一番,命题就算成立了。

这样做,背离了数学的“真”。可以说这不是数学,而是物理学。记得科普名作家谈祥伯先生说过这样的故事[3]:他是1947年上海大同中学的毕业生,60年之后,老同学聚会见面,几位研究物理学的“老同学”说,一个物理学定理成立,只要重复做几次实验,结果都稳定地体现某一个规律,研究就算成功了。可是数学则不行。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是说“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必定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虽然我们已经用超级计算机验证过,凡小于10^13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仍然不能说这个猜想已经成立。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要欣赏数学的“真”,就必须挑明这两者的区别。数学地看“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命题,“量一量”是不算数的。必须从平行公理出发用逻辑演绎方法加以证明。这样的认识,不会自动产生。只有教师把问题挑明了,学生感到数学推理的价值了,数学“欣赏”也就在其中了。

总之,我们要欣赏数学的“真”,必须浓墨重彩地解说、对比、分析,不能停留在形式的逻辑推演上。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吞到肚里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数学运用符号,具有形式之美。数学因为使用符号,显示其纯粹之真。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例3 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

欣赏点:“用数学符号形式化地定义是熟悉的特征,但是它背后的思想往往是很朴素的.定义(线性相关向量组):如果向量组a1,a2,…,am。中有一向量可以经其余的向量线性表出,这个向量组就叫做线性相关.用符号写出来是:a1,a2,…,am。称为线性相关,是指有m个不全为零的数k1,k2,…,km,使

K1a1+k2a2+...+kmam=0。

如果一位教师直接把定义抄在黑板上,又逐字逐句地解释了一遍,那么学生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定义。复旦大学的张荫南教授指出,教师只要问:“这n个向量中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多余的?”这就是线性相关背后的原始朴素思想。还可以更形象地问:“把n个向量比喻作一座房子的‘承重柱’,哪几根是不可少的,哪几根是由其他柱子派生出来并不承重的?”那就更加清楚了。

数学欣赏的语言不在多,画龙点睛地提出问题,把原始的底牌翻开来,数学之“真”,就很容易理解了。当然,最后还要过渡到符号表示的形式。

以下,我们用瞬时速度来理解导数之真。

例4 “飞矢不动”与“瞬时速度”。

欣赏点:“辩证精密思维的典范,微积分思维的人文意境”。

微分学的精髓在于认识函数的局部。如何透过微积分教材的形式化陈述,真正领略微积分的思考本质,是微积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把直觉的瞬时速度,化为可以言传的瞬时速度,需要克服“飞矢不动”的芝诺悖论。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