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文学九十年代文学的环境与背景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现当代文学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1 中情与爱的曲折遭遇,展现出了时
2 代的变迁和上海的发展变化历程,
从女性视角写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 中的附属地位及其悲剧命运,彰显
4 女性的生命意识。
四、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 二:女性写作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90年代崛起成名的女作家
• 陈染《私人生活》倪拗拗 •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多米
一、九十年代小说的文化语境
现代人面临着商品、物质和权力等对人 性、独立性越来越严重的挤压和销蚀。 文学在九十年代由“中心”彻底退居 “边缘”。
二、90年代人文精神之争
• 人文精神“楷模作家”:史铁生 、张承志、余秋雨、张炜 P311-317
• 反讽式写作:王小波P318、王朔 • “废墟” 写作:贾平凹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
《顽主》
于观、马青、杨重不务正业,办 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解闷、 替人受过)。对传统规范不屑一 顾,专干荒唐事。 • “顽主”躲避崇高、反抗权威, 生存于孤独的悬浮状态,缺乏精 神支点。
• P323
三、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一: 新生代小说
1、新生代作家
一批出生于60年代的青年作家从个人立 场出发,展示年轻一代的人生与追求、 情感与心态,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那 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 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余华
“活着”就是处于历史边缘的小人物 的终极目标与理想。
“作家要向人们展示高尚”,历经苦 难而又坦然自若地活着,本身就是一
种高尚。
三、创作特色 1、“无我”的叙述方式
以不介入的方式、日常化的口 语,让福贵讲述自己的人生故 事,让人物的苦难不加节制地 呈现出来,使苦难的呈现获得

九十年代台湾文学思潮概要

九十年代台湾文学思潮概要

九十年代台湾文学思潮概要--作者:朱双一原文出处】: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01一、历史和时政:政治文学的发展轨迹解严、强人消逝、反对党建立、“统”“独”议题摆上桌面……80年代的台湾经历了政治上变动最为激烈、快速的年代,相应地,也成为“政治文学”空前繁荣的年代。

进入90年代后,“解严”所释放的政治能量已渐衰减,政治“抓狂”现象有所沉淀,“政治文学”自然也有着相应的潮起潮落,但80年代所开启的一些议题或主题,则延续下来且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

“统”与“独”仍是90年代台湾文坛不能回避的议题。

其中较集中、明显的对抗有:1995年间台大教师陈昭瑛得到陈映真、王晓波、林书扬等呼应的、与若干具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外文系教师围绕“本土化”问题的论争;1997年因纪念乡土文学论战20周年引发的由原乡土文学分裂的“统”、“独”阵营的对峙;以及1998年陈映真、吕正惠等对于张良泽“皇民文学论”的批判。

这些论争,都可说是“统”派作家、学者面对“台独”思潮在台岛兴风作浪所作的主动出击,在文坛树起了“统派”的鲜明旗帜。

近年来台湾分裂主义政治思潮的突出倾向是“亲日仇华”。

它一方面将国民党(包括随同国民党到台湾的“外省人”)视为与荷兰、日本等相同的“外来”“殖民”者,宣扬只有脱离中国,才能结束被殖民的命运;另一方面则为日本的50年殖民统治涂脂抹粉,试图以此斫断台湾民众固有的中国情结和民族认同。

台湾当局的头面人物公开宣称的“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被列入中学教科书的《认识台湾》,以大篇幅强调所谓日据时期“日本现代化带来的光明面”等等,就是这一思潮的典型表现。

文坛可说是这一社会政治思潮的重灾区之一,部分作家舞文弄墨,为这一思潮推波助澜。

他们遭到正义人士的批判和谴责,是必然的。

如针对张良泽在《正视台湾文学史上的难题》(注:刊于《联合报》1998年2月10日。

)一文中鼓吹设身处地、以“爱和同情”重新解读40年代的“皇民文学”作品,陈映真等深刻地指出:所谓“皇民化”运动的本质和目标,乃是要“彻底剥夺台湾人的汉民族主体性,以在台湾中国人的种族、文化、生活和社会为落后、低贱,而以日本大和民族的种族、文化、社会为先进和高贵,提倡经由…皇民练成‟……从而彻底厌憎和弃绝中国民族、中国人的主体意识,把自己奴隶化,对天国输绝对的效忠”。

新时期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


3.
文学:
容 。 文 》 》、 《
(二)文学论争
• 对文学中人性、 人情、 1 、 对文学中人性 、 人情 、 人道 主义的讨论: 主义的讨论: • 基于对文革文学的反思,文学 开始呼唤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 的权利。关注文学中关于人的“异 化”问题。 • 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2、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 论争由徐迟1982年发表的《现 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引起:①需不 需要现代派;②现代派好不好;③ 现代派与伪现代派。
周 克 芹
从维熙

2.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
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是伤痕文学 发展的深化和必然结果。反思文学把个 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 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 经验和教训。 重要作品: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谌容《人到中年》、张贤亮《灵与肉》 《 化树》 。 文学的思 、 现 和 的 的 《 》是 学 作。 重要作品: 《 《 》、张 《 重的 李国文《 》、 》、 《 · 》
王 晓 明
汪 晖
90年代作家的“存在 年代作家的“ 年代作家的 方式”的复杂情形: 方①“自由撰稿人” ②作家下海 ③重返文坛 兼职诗人” “兼职诗人” 亚文学” “亚文学”写作 作家与市场营销身份“ 作家与市场营销身份“合二 为一” 为一” 作家进入高校成为教授
(二)文学论争
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1、 文学主体性的讨论 :
1984年到1987年,刘再复发表了 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来研 究文学的论著,引起讨论。有关 文学主体性的争论焦点是人的主 体性的认识和人的主体性与社会 的关系 。
刘 再 复
2、文
学论争 的 识, 了 。 。
的讨论: 的讨论 : 文

17.九十年代诗歌

17.九十年代诗歌

西川和海子

。编有《海子的诗》( 1995)、《海子诗全编 》(1997)
西川,海子,骆一禾 知音一遇
诗人的成就


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 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 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 等。 参加过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 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 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 节(2004)等。



出版的诗集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1997 )、《西川的诗》(1999), 诗文集《深浅》(2006), 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 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 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 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 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 》(与北塔合译,2004)。
90年代作家的不同立场
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 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意识, 有的则走向广大的民间世界, 有的认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倾向, 还有人转向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色各 异的私人生活……
新诗的外在冲击


一是人们以实用的、世俗的眼光来打量这种非 实用的、心灵性的文学样式,这必然使他们失 望并疏离诗歌; 二是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化样式的挑战。 这种处境使90年代以来的诗歌在获得了广 泛自由的前提下又成为生存环境最为艰难的“ 边缘性”文体。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九十年代的诗歌环境


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在80年代末 遭到了严重挫折,很多作家都已放弃对社会理 想或时代主题的盲目认同;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意 识形态的陈旧格局,文学无法再继续承担对社 会理想的许诺和表达。(诗歌被边缘化,诗人 大多是“业余身份”,专职的诗人相当罕见。 )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90年代的文学思潮

❖ (三)女性文学创作思潮:铁凝、陈染、王安忆等
❖ 1.共同特征
❖ 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便是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 自觉。——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 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
❖ 2.类型
❖ (1)社会复合型
❖ 以张抗抗、铁凝、王安忆等为代表。她们的文本或关注女性 命运、或书写城市的文化氛围与妇女命运的关系,基本上是 站在中性的立场,塑造人物、揭示主题。代表作有:张抗抗 的《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夏》《红罂粟》《隐形伴侣》 《情爱画廊》;铁凝的《砸骨头》《孕妇和牛》《午后悬崖》 《永远有多远》《玫瑰门》;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纪 实与虚构》《香港的情和爱》《岗上的世纪》《长恨歌》等。
❖ 5.文坛三足鼎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知识 分子精英文学、大众世俗文学三分天下。这三大板 块在创新独立、坚定固守、回归传统等方面呈现出 了各自的特色,使得当代文坛佳作不断,精彩纷呈。
❖ 6.文学批评的出现新的特征,即理论化和学院化。
(三)90年代文坛变化原因
❖ 1.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在影响人们社会 心理的同时,也深层地影响着写作者固有的文学观 念;在影响了作家身份的同时更影响了文学作品的 生产方式,使文学变成为了社会综合力量参与的创 造活动。
❖ 2.相对自由的“无名”时代的出现,为作家的创 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空间。人们无论是表现自 我欲望的追求与实现,还是展示隐秘的个人感受与 体验,都比以前少了诸多顾忌。
❖ 3.全球化语境的冲击,使文学作品的重心地位有 所偏移。为了生存,许多作家将目光转向了通俗文 学,书写了一批具有媚俗色彩的通俗文本。
❖ 2.长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不论是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 写实,在80年代,各个文学流派均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至90年代,随着作家和新时期文学的进一步成熟,长篇成为 众多追求的东西。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而其原因主要有:(1)作家的“文学史”意识;(2)各种 “文学奖”的暗中激励;(3)市场经济的推动,如电影电 视改变的需求。

90年代小说

90年代小说

陈染
林白
海男
.
新生代作家企图在文本中表现出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命 本真的愿望,这使其小说对人类生存的关怀中在透出一些 哲理意味。他们以个体生命经验的方式切入对生命的哲学 追问。
新生代小说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局限:精神意义和美感的 缺失、叙述的琐碎和粗鄙化、作品气度和格局的狭窄、自 我的重复和模式化倾向等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 内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 验写作。
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个人化写 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对于政治化、 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任的躲避。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注自我人生, 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困惑心理、人 性挣扎。
.
阿来(1959——,
藏族,出生于四川阿
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主要作品有诗《棱
磨河》,小说集《旧
年的血迹》、《月光
下的银匠》,长篇小
说《尘埃落定》、
《空山》等。
阿来
. 《尘埃落定》,以奇异的艺
术感觉、神秘的叙述风格以 及来自语言和文本深处的那 种独特魅力,为90年代的先 锋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 力。 《尘埃落定》首先打动人的 是它的精彩曲折的故事。 《尘埃落定》在历史破败的 寓言中所表达的那种精神哲 学与生命哲学也给人以深深 震撼。 整部小说如泣如诉,语言纯 净透明,结构单纯整饬。
. 张炜 (1956年——,生于山
东龙口,原籍山东栖霞县), 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专中文系。 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 言》、《柏慧》、《家族》、 《外省书》、《能不忆蜀葵》 (2001)等。 《九月寓言》(1992)描写一 个叫廷鲅的海滨小村的几代村 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劳动、生活 和爱情。

90年代文学

90年代文学

(二)90年代长篇小说的风格:多元的艺术风格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风格 • 1)“陕军”: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 • 2)50年代的作家:王蒙、陆文夫、刘心武等 • 3)“知青作家”:张承志、王安忆、史铁生,铁凝等 2、西方现代派技巧 • 1)先锋小说:残雪、苏童、余华、莫言、格非等 • 2)新写实小说: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 • 3)“晚生代”:陈染、林白、海男(她们的长篇更注重“私 人性”和“人性”特征,其表现风格更随意,在书写灵性的同 时,甚至无视社会公共空间的存在。)
朱文、韩东、鲁羊、徐坤、刁斗、李冯、王 彪、述平、邱华栋、毕飞宇、刘继明等, 作为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以对自 我人生与心态的录写与描绘,以对他们这 代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深刻体验和 生动叙写,成为九十年代文坛的一种景观。 他们虽然在题材的选择、艺术的追求、创 作的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但由于他们出 生与生活的文化、文学的背景相近,使他 们的文学创作与追求有着许多相近之处。

• •
1、大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俗化的作品 2、重视文学的娱乐功能——“看点”、“卖点”

90年代的大众通俗小说有三大特点:
• (1)台湾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被更 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如金庸的新武侠小说,
琼瑶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新财经小说,高 阳的新历史小说等。
• (2)公安题材创作成为通俗文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虚
• 新体验小说:是对“新写实小说”的一种发展和 继续,它是在“新写实小说”对真实性的注重基
础上,进一步强化“小说”与“真人真事”的联
系,使小说具有了某种“新闻”的性质。
它要求作家在创作之前亲身体验他所要表现的
某种生活环境,甚至自己暂时加入到那种生活当 中,以取得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同的“心理体 验”,从而使作品更具“现场感”。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简述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1.引言1.1 概述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外在文化的浸润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文化背景。

这种社会变革的浪潮也深刻地影响了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拷问。

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渐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思潮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家们开始表达对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反思,并探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其次,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行,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九十年代的作家们敢于以敏锐的目光审视当下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通过揭示社会问题来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呼吁。

另外,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叛达到了高峰,他们试图打破旧有的文化束缚,寻找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他们以自由的姿态大胆探索,追求个体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这种反叛和思考的精神使得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总而言之,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示出了独特的风貌。

作家们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质疑和拷问,呈现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并展示出反叛和思考的精神。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个体的心声,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思考和审视社会的机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中,文章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实验性。

与此前的文学作品相比,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许多作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形式和结构方式。

首先,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非线性结构。

这种非线性结构往往通过回忆、闪回、倒叙等手法,将故事情节进行打散和重新组织,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作品中的情节更加扣人心弦,读者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进行跳跃阅读,体验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感。

18.九十年代小说

18.九十年代小说

就在他们对生活满是憧憬的时候,更大的变故随之
而来。农民运动失败,黑娃出逃,打破了田小娥原
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开始了她的最为悲惨的人生
命 ,任人宰割。她求鹿子霖救黑娃,却遭鹿子霖哄骗
运 ,迫使以肉体相报,不仅心灵上遭到了侮辱,身体 的 上也遭到残害。后来她又被鹿子霖利用成为白、鹿 转 折 两家明争暗斗报复的工具,导致了白孝文的堕落和
作者简介
陈忠实其人
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灞 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 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 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革 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获 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 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获得第四届矛盾 文学奖,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 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说。
朱先生
朱先生是旧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满腹经纶, 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旁人纷纷投共投国,他只 想修县志以赠后人,晚年更是仙风道骨,能窥天机。 他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做学问为荣,安贫乐道, 却不是归隐山林的修士,在日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 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反抗;时势平静之后,又 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地一方人记录风 土人情,无欲无求,不争不斗。朱先生是最令人敬 佩的人物,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威武不能屈,富 贵不能淫。


而就在此时黑娃 的出现唤醒了田小娥这座沉睡 的火山。两人不顾一切的走到一起,此时田小娥 被压抑的情感被彻底的释放,在妥协中开始了命 绝 运的抗争。然而这一切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小娥 处 遭休、黑娃被辞,田秀才因觉得女儿败坏门风, 逢 将她扫地出门。这时黑娃上门求亲,顺顺利利的 生 娶了田小娥,一切看似这么顺其自然,对于田小 的 娥来说可谓是绝处逢生,然而命运就是会如此, 反 造化弄人,岂会料到日后命运更是不堪。 抗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一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转型的加速,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外国文化的渗透,也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二级标题:社会变革与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三级标题: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九十年代文学作品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呈现出多样化的观点。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成为文学创作的焦点之一。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对传统婚姻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以深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婚姻中的矛盾、不合理和束缚,并试图呼吁人们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追求真实的幸福。

三级标题: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九十年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城市被描述为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缩影。

作家们通过对城市景观、人物命运以及社会关系的描写,展示了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副作用的关切,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

三级标题:对个体命运的呈现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变革使得个体命运的变迁成为作家们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

他们试图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呈现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中,作家们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或是为了追求自由而艰难挣扎,或是在社会变革中被边缘化,或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孤军奋战。

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二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三级标题:真实主义的复兴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真实主义的复兴。

作家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刻画社会生活并揭示社会问题,来重新描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漫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漫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漫思作者:刘鹏程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选取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几个关键词,以此为切入点,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进行了反思,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一个文学神话消解的时代,一个文学“回归自我”的时代。

关键词:九十年代文学;反思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028-0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渐行渐远,学界也由最开始的倒声一片中开始转向反思。

下面就从这片倒声中选取几个关键词谈谈我对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看法。

一、文学边缘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失去了头上耀眼的光环,文学家一夜之间从“天之骄子”变成了一个自谋生路的流浪艺人,“小说似乎正在死亡。

”文学边缘化了。

“边缘化”一词正流露了他们心中多少不甘与叹息。

但凭什么文学就应该坐在殿堂之上呼风唤雨,享受掌声雷鸣之誉,我们挑粪桶的、卖茶叶蛋的就应该风里来雨里去,招人鄙弃,独担顾影自怜之苦呢。

文学既不高于生活,也不低于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的凉皮,有人吃有人做,只不过热干面凉皮后来一时“小人得志”,合了某某人的胃口与需要被招进了御膳房。

得了志的文学就摇起尾巴起来,衣锦还乡,指点江山,俨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

孰不知他的祖先也就是住山洞衣不遮体的野蛮人茶前饭后的八卦新闻。

文学欺压我们太久了,我们对文学太盲目太尊敬太畏惧了,文学被宠坏了,文学家们太娇弱了,以致无法接受生活本来就是“无人喝彩”的事实。

但生活的本质就是“无人喝彩”。

所以“文学边缘化”其实应该叫做文学“回归自我”、“官复原职”。

当然在日益边缘化的九十年代中国文学依然有二张——张炜、张承志等人在继续做着昨日辉煌的黄粱美梦,那自让他们做去,没人有权利去干涉他们,他们有这个自由。

文学边缘化,这是文学的正常化,也是文学的宿命。

文学不需要霸主,只要平民。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

90年代文学思潮及新写实小说

• 5、作家池莉要表达的写作主旨
• 池莉在还原了平常百姓的琐细烦恼“原生态” 的同时,又刻意点染了他们坚韧应对烦恼,善 于自我调节的可贵品质,这样就显示了烦恼人 生中的亮点。 • 这一点正是池莉作品的独特之处,小说的根本 在于:“直面人生,然而并不绝望。”
• 思考:
• 新写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 的关系?
《渴望》是一部1990 年出品的电视剧。该 剧成为轰动全国感动 千万人的电视剧,被 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 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 碑,它创下的巅峰效 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 话。
文学三元格局
• 大众通俗文学 •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 • 精英文学
二、文化守成与作家边缘化写作
• 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和消费文化的 成熟,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 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 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怀 疑,90年代的文化意识和文学内容中, 犹豫困惑、批判和反省的基调得以凸显。
《烦恼人生》节选
• 公共的卫生间有两个水池,十户人家共用。早晨是最 紧张的时刻,大家排着队按顺序洗漱。印家厚一眼就 量出自己前面有五六个人,估计去一趟厕所回来正好 轮到。 • 厕所又是满员,四个蹲位蹲了四个退休的老头。他们 都点着烟,合着眼皮悠着。印家厚鼻孔里呼出的气一 声比一声粗。一个老头嘎嘎笑了:“小印,等不及 了?” • 印家厚勉强吭了一声,望着窗格子上的半面蜘蛛网。 老头又呵呵笑着:“人老了什么都慢,但再慢也得蹲 出来,要形成按时解大便的习惯。你也真老实到家了, 有厂子的人怎么不留到厂里去解呀。” • 屁!印家厚极想说这个字可他又不想得罪邻居,邻居 是好得罪的么?印家厚憋得慌,提着双拳正要出去, 后边想起了草纸揉搓声,他的腿都软了。
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刘震云《一地鸡毛》 • 1、作家生平简介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下编)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下编)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下编)答案第25-26讲1989-2000年间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填空题1、1993年6月,《上海文学》在“批评家俱乐部”栏目里发表王晓明与张宏等5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2、文学潮流的淡化是九十年代的文学现象之一。

3、90年代文学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文体样式上,出现了“长篇小说热”和“散文热”。

4、反思“历史”,仍是90年代文学创作的一个主题,重要作品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苏童的《米》、《我的帝王生涯》;刘桓的《苍河白日梦》等。

5、从90年代初期起,被称为“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写作。

例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

6、对“当代”历史的反思性主题,在90年代文学中也有继续,如王朔的《动物凶猛》,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

7、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社会和文化“转型”,使得一部分作家更急迫地关注生存的精神性问题。

这方面的创作有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和散文《荒芜英雄路》、《以笔为旗》;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史铁生的散文《夜行者梦语》;的小说《务虚笔记》和散文《我与地坛》等。

8、“个人化写作”,或称“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作家和批评家谈论较多的话题。

9、90年代,尽管现实主义受到多种思潮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但它并没有退出文学舞台,产生了陈忠实的《白鹿原》、张炜的《九月寓言》、的王安忆《长恨歌》等重要作品。

10、1996至1997年,文坛出现了一批关注社会,反映现实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作家是有河北“三驾马车”之称的谈歌、何申、关仁山。

11、由于一批反映现实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的集中问世,在文坛引起广泛关注,以至1996至1997年被称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丰收年”,将这批这批称为“现实主义的冲击波”。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阅读感受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著作,作者洪子 诚以客观、中立的笔触,详细梳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重要 作家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新中国成 立之初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再到 改革开放后的“伤痕文学”、“先锋文学”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 曲折和坎坷。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品
特点
文学史
分析
作家
当代
通过
中国
文学
发展 中国
成立
当代
时期
新中国
内容
包括
重要
环境
内容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记录了自1949年以来到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全书以作家作 品为基本线索,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各个时期文学现象和思潮的演变轨迹。
本书注重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对于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作者都进行了详 细的介绍和分析,通过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剖析,展现了这些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本书的内容摘要是一篇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领略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当代文学 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注重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分析,避免了主观臆断和偏见。
作者尽可能地收集了当时的各种资料,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和分析,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发展轨迹。

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2、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的特点与局限 ①这类小说表现最多的是国有企业生存的艰难。而国有企 业的艰难最突出的表现在企业工人的生存窘迫上,而其 中最尖锐的就是企业工人的失业下岗问题。 ②在表现国有企业世纪末艰难的同时,一些作家试图找到 解决或克服这种艰难的办法,并且不无天真地在作品中 开出自己的药方:“分享艰难”。 ③“分享艰难”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明显的性格分裂性。作 者借助种种容忍与谅解、无奈与心安理得的情绪渲染, 使这些人物——基层政府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完成了 对自己道德形象的包装。他们在使用各种包庇纵容、拉 拢腐蚀等不正当手段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同时,又以正 面形象出现,比如有着强烈的道德自律感和自我牺牲精 神,为企业解决困难而绞尽脑汁、东奔西走。
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等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等 女性写作 王安忆 陈染等 转型期先锋小说 余华等 文化道德小说 张承志等 其他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一、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征: ——多元并存,多向发展 1、普遍放弃对形而上价值的执着追求,转向对现 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展示。 2、在群体性写作氛围中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 征的呈现,形成小说个体化艺术特征。 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融 会贯通,体现出较自觉的文本意识。 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②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饱满、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 物形象,如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白孝文等。 作品注重描写人物的复杂性,不但写出了他们的理性行 为,而且探索了他们包括性、暴力、死亡意识在内的隐 秘的潜意识世界。小说着意从文化视觉刻画人物,在文 化性格的塑造上尤见功力,特别是白嘉轩塑造得最成功。 ③在突出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同时,小说有意识地淡化了人 物的阶级身份在政治倾向和人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 ④小说在表现艺术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家创造性将 现实情节同原始文化、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融会在一起, 卓有成效地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深邃神秘、富有象征 意味的艺术效果,从而在总体上满足了作品对于史诗性 和文化省思的文学诉求。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以文学的转型为视角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以文学的转型为视角

首先,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表现为一种多元性的特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不再单一地以政治或社会为主题,而是开始更加广泛的社会议题,包括文化、历 史、人性、生态等。同时,这些作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而是大量引入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如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 解构主义等。
其次,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还表现为一种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特征。这个时期 的文学作品不再盲目追随主流意识形态,而是开始对现实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这些作品常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种种问题,从而 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再次,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型也表现为一种个体性和自我化的特征。这个时期 的文学作品开始更多地个体的生活和情感,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 些作品常常通过个体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具有 个性和独特性。
在对九十年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文学作 品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更在思想深度和内涵上达到了新 的高度。这些作品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然而,尽管九十年代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但也不可否认这 个时期文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略了内 容的深度和厚度;有些作品过于个体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反映;有些作品则过于 偏执于批判和反思而缺乏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九十年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 重要的阶段,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更深入的体现和发掘。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能够 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共同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随后,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和《蓝袍先生》中, 陈忠实开始触及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命题。
《白鹿原》
这部小说构思于1986年,1988 年
4月动笔,历时4年,到1992年3 月定
稿,后先刊载于《当代》杂志 (1992
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 1993年6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98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迄今
(1955―,原名汪芳),主要作品 有《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行云流水》、《落日》、《桃花 灿烂》、《乌泥湖年谱》等。
方方的小说主要集中在对人生世相 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风景》 中,一方面是恶劣到极点的生存环 境与蝇营狗苟的生存挣扎,无情地 吞噬着这个家庭苟延残喘的一点人 性。另一方面在这个充满着粗鄙粗 野粗暴粗俗场景的故事里则体现了 作家对底层生存的同情与人性的思 考。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内 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验 写作。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 “个人化写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 对于政治化、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 任的躲避。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 注自我人生,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 困惑心理、人性挣扎。其中主要有朱文、鲁羊、韩 东、徐坤、刁斗、李冯、王彪、邱华栋、毕飞宇、 刘继明等。
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一 时期的小说由于大多取材于商州,而被人们称之为“商州” 系列。
二,第二阶段,从1990年代开始到2002年前后,贾平凹 的文学视点从乡村转向城市,对物质文明所造成的人文精 神失落、生命力萎顿深刻省思。主要作品有《废都》、 《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 报告》等。

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

第三次高潮--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

外,还有大量逸出规律的现象,所谓正说,反说, 复社会线索的人物,重现了一段历史的风云波
数作品是作为好看的故事和通俗的读物填充在 更好看的中短篇?为什么在半个身子已进入信
市场上的,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不具备长篇起 息社会的今天,人们还那么钟爱长篇?还要继续
码的美学品格。这里丝毫不是贬低作家严肃的 钟爱下去吗?等等。
艺术追求,只是想说,有时候,人们会走错房间,
你走红了,却不是你的努力得到了回应,倒可能
社会和市场对长篇小说的需求猛增,作家 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品的形态多式多样, 凡此种种,我以为首先与90年代我国市场化进 程的加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有关系。 由于社会思想文化背景日趋多样,精神价值多 元,就出现了如有人归纳的:官方主导文化,民 间大众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并存不悖且互为渗 透的格局。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性淡化的大 气候,闲暇时间增多和休闲情趣上升的生活氛
以上作品中有的在今天已不耐读了,渐被 遗忘,但有一些却仍具吸力,所以我们不可以 低估这一时段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即使今天, 90年代长篇的潮声盈耳,数量激增,仍然很难 说90年代的长篇就一定超越了80年代的,第三 次高潮就一定高过了第二次高潮。一部长篇能 否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存留下来,短时间难见 分晓。这一时段的文学,经历了由人文主义的 反思到文本主义的实验的过程。反思性是其核 心。从政治反思进而到文化反思(包括寻根思 潮)。如《活动变人形》对中国知识分子弱点的 解剖,如《古船》对政治文化的反思,如《玫瑰 门)titi写专制与男权、政治与性对女性压抑的 双重反思,都具相当的深刻性。对有的作家来 说,也许他们写出了自己平生最好的作品,后 来再无力超越自己了。这期间长篇的另一特点 是,融入了现代主义的某些方法、观念、手法, 尤其注重探索心理深度和人性深度。像莫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