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现当代文学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1 中情与爱的曲折遭遇,展现出了时
2 代的变迁和上海的发展变化历程,
从女性视角写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 中的附属地位及其悲剧命运,彰显
4 女性的生命意识。
四、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 二:女性写作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90年代崛起成名的女作家
• 陈染《私人生活》倪拗拗 •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多米
一、九十年代小说的文化语境
现代人面临着商品、物质和权力等对人 性、独立性越来越严重的挤压和销蚀。 文学在九十年代由“中心”彻底退居 “边缘”。
二、90年代人文精神之争
• 人文精神“楷模作家”:史铁生 、张承志、余秋雨、张炜 P311-317
• 反讽式写作:王小波P318、王朔 • “废墟” 写作:贾平凹
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
《顽主》
于观、马青、杨重不务正业,办 三T公司(替人解难、替人解闷、 替人受过)。对传统规范不屑一 顾,专干荒唐事。 • “顽主”躲避崇高、反抗权威, 生存于孤独的悬浮状态,缺乏精 神支点。
• P323
三、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之一: 新生代小说
1、新生代作家
一批出生于60年代的青年作家从个人立 场出发,展示年轻一代的人生与追求、 情感与心态,被称为“新生代作家”。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那 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 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余华
“活着”就是处于历史边缘的小人物 的终极目标与理想。
“作家要向人们展示高尚”,历经苦 难而又坦然自若地活着,本身就是一
种高尚。
三、创作特色 1、“无我”的叙述方式
以不介入的方式、日常化的口 语,让福贵讲述自己的人生故 事,让人物的苦难不加节制地 呈现出来,使苦难的呈现获得

第十章第一节八九十年代诗歌概述 现当代文学课件

第十章第一节八九十年代诗歌概述 现当代文学课件

90年代的“散文热”:
二是散文刊物增多,专发散文的刊物如 《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 等受到读者欢迎;一些杂志如《十月》、 《收获》等也开辟散文专栏;一些报纸 的副刊腾出版面来发表散文和随笔;
三是染指散文者日众,名家、非名家的 散文集或随笔、小品成为畅销书。
90年代的“散文热”:
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汪 曾祺、王蒙、刘心武、余秋雨、张中行、 张承志、韩少功、张炜、史铁生、张抗 抗等的创作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品位。
第十章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概述
90年代的“散文热”:
一是旧作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 选本层出不穷;特别是20年代至30年代 写日常生活、提倡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 被重新发掘。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 以及40年代的张爱玲、钱钟书等的散文 集,不仅有极大的销量,而且也引导了 90年代散文的重要写作方向。
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
文人散文: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 文化大散文:余秋雨为代表, 学者散文: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 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
表, 女性散文:以张洁、斯妤、陈慧英、叶梦、韩
小蕙等为代表, 小女人散文:以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90年代体现流行文化的文学作品
一、摇滚乐文化
90年代是摇滚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深受摇滚乐文化影响。

摇滚乐的激情、反叛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北京娃娃》、《废都》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年轻人的挣扎与追求。

二、动漫流行元素
90年代也是动漫迅猛发展的时期,动漫文化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尝试将动漫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奇幻元素、《龙族》中的冒险情节等,这些作品都深受年轻人喜爱。

三、地下电影风潮
90年代,地下电影风潮盛行,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导演和电影作品崭露头角。

这些电影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反叛精神,与当时的文学思潮相呼应。

例如贾樟柯的《小武》等作品,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四、街舞文化
随着街舞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街舞
文化所代表的自由、个性和创意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例如《在路上》等作品,就通过描写街舞青年的生活和追求,展现了这一文化的魅力。

五、独立音乐热潮
90年代独立音乐热潮的兴起,也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独立音乐所追求的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青春无悔》等作品,通过描写独立音乐人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这一群体的精神风貌。

六、网络文学萌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开始萌芽。

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等形式的出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表达方式。

例如安忆的《五月的某一天》、周洁茹的《小妖的网》等作品,都是网络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

第十章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
一、刘恒的小说
(一)几类作品 1.“洪水峪系列”
90年代小说
《狗日的粮食》:“食本能”给人带 来的苦难和异化 《伏羲伏羲》:生命原欲与伦理冲 突的人性悲剧
杨金山--王菊豆--杨天青
杨天白 (儿子—弟弟)
第十章
2.心理分析系列:
90年代小说
《黑的雪》《白涡》《虚证》《苍河白日梦》 3.转型以后(9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没事偷着乐》)
第十章
二、总体特征与趋势
多元并存、多向发展
90年代小说
1.普遍放弃了对形而上价值的探究,转向对现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 和生存体验的展示;放弃了文学的深度模式建构,采用日常化的低 调叙述。 2.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征的呈现,形成了小说的个体化艺术特征。 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贯通融汇,体现出较自 觉的文本意识。 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90年代小说
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
鹿子霖: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 白鹿: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原型、神话意象 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 传统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白嘉轩:代表着乡土文明的“白鹿精魂”的具体承担者:遵循“耕 读传家”的祖训,敬重文化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克己自律,治 家治族守正不阿,将村里家家温饱、人人仁义作为人生的目的;但 又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士。
揭示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如何以它巨大的腐
蚀性 和消解力介入并规范每个普通人的私人生 活。 采用冷峻与反讽相结合的叙事姿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一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转型的加速,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外国文化的渗透,也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二级标题:社会变革与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三级标题: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九十年代文学作品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呈现出多样化的观点。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成为文学创作的焦点之一。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对传统婚姻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以深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婚姻中的矛盾、不合理和束缚,并试图呼吁人们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追求真实的幸福。

三级标题: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九十年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城市被描述为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缩影。

作家们通过对城市景观、人物命运以及社会关系的描写,展示了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副作用的关切,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

三级标题:对个体命运的呈现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变革使得个体命运的变迁成为作家们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

他们试图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呈现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中,作家们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或是为了追求自由而艰难挣扎,或是在社会变革中被边缘化,或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孤军奋战。

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二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三级标题:真实主义的复兴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真实主义的复兴。

作家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刻画社会生活并揭示社会问题,来重新描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第九章.新潮小说——八九十年代小说

第九章.新潮小说——八九十年代小说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小说”是当时先锋艺术 “爆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富有实绩 的部分。 20世纪末中国的“先锋派小说”有着广义和狭义 两种概念:广义的包括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在新 的文学观念烛照之下的各个流派的新潮作品;狭 义的则指的是1985年前后崛起的一种特定的文学 思潮与创作形态,包括了马原、洪峰、格非、苏 童、余华、潘军、北村等一批作家的创作实践。 “先锋派小说”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3.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1989年前后,随着新时期文学的某种转变,先锋 小说的本体形态也随之转化,先锋小说阵营在此 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一些作家继续 把文本实验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兴趣和旨归,另 一些作家则对自己的创作观念进行了一定调整, 更多的注意文本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使得他们 的创作具有了更加开放的状态和开阔的视野。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被誉为“第一次看到的 真正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小说表现了音乐学 院里的一群青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剧烈的心理 冲撞以及在躁动不安的心灵状态下他们对自我角 色所进行的种种思考与尝试。 其他尚有《蓝天绿海》 、《寻找歌王》、《多余 的故事》、《最后一只蜘蛛》等。 刘索拉的小说创作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的滑稽 感、荒诞感以及存在主义式的无可归依感,抒发 现代青年人面对人生和社会时产生的种种精神症 状。用情绪的流动来贯穿文本的全程,这使得她 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接近于无框架式的结构形态。

徐星同样把目光对准城市青年的生活状 态和心理结构,力图反映他们在成长中 的一些共性问题。《无主题变奏》中第 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出现了“多余人” 形象,把社会生活的荒谬性通过现代主 义手法内化为人物自身存在的主体荒谬 性,主题表现为“一种对存在、对人生、 对青春以至对自身的整体荒谬感”。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90年代文学作品
在90年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富有活力的特点,包
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

这些作品不仅关注现实社会,还包
含了对历史、人性、文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其中,《余华》的小说《活着》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一部作品,其
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在历经战争、政治运动和家庭悲欢离合后依然保持
人性尊严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作者余华深
刻地反映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存状态和个人内心变化。

其对
人性自由、生死、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此外,《北岛》的诗歌作品《波》、《故乡》、《记忆》等,将
诗歌的表现形式推向了极致,并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形式的独特运用,
进一步发掘了诗歌所能带来的表达力和情感冲击力。

《三毛》的散文
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到巴黎去》等,则在描写自然景观
和异域文化的同时,表达了拼搏奋斗、追求梦想和个性追求等散文的
主题。

90年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多元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文学
表现的不同需求,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方面。

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指引读者关注放眼当下,把握时代脉搏的价值观,同时引领着读者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
之间的互动情感。

八、九十年代小说概述

八、九十年代小说概述

对世界意义和人性的探索 以余华为代表。 表现世界的虚幻感、荒诞感, 人的孤独感、 恐惧感。 表现“人性恶”的主题。
余华先锋小说代表作: 《世事如烟》《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 《河边的错误》《死亡叙述》
余华《现实一种》 人性批判:暴力存在的普遍性
“新写实”小说 时间:与先锋小说同期稍后。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褐色鸟群余华现实一种苏童妻妾成群北村施洗的河孙甘露信使之函元叙事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介绍叙述故事的方法和过程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相关背景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
八、九十年代小说 80—90年代小说潮流: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写作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恒《狗日的粮食》
基本特征 1、内容上,注重表现普通人 的生存状态,逼真、庸常的生活原 态。 2、叙述策略:“零度情感”, 淡化价值立场。
主要缺失: 过于认同民间价值,缺少批判 精神。 缺乏精神上的超越性和提升力 量。
女性写作 界定:女性主体,女性意识, 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剥离社会历 史内容,“私人化”色彩。
高晓声
代表作: 《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
韩少功
主要作品: 《西望茅草地》 《爸爸爸》 《马桥辞典》
《爸爸爸》 韩少功是八十年代中期“寻 根文学”的倡导者之一。《爸爸爸》 是 “寻根文学”思潮中的重要作 品,对新时期小说观念的蜕变起着 推动作用。
关于“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 急剧变革时期,在现代化和中西文 化碰撞的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 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 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文化内涵
• 1.追索一种文化生成的奥秘。 • 2.感叹一种文化的历史兴衰。 • 3.对一种文化的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 • 4.对一种文化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 • 5.发掘一城一地的文化蕴含。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三、表达方式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无痕
• 虽然大喜大怒极富感染色彩,我却更欣赏前尘往 事缈然无痕的人生境界。
• 不是心如死灰冷酷淡漠的苍白,不是造作虚伪貌 似平静的脆弱,无痕代表了一种深厚博大,一种 不愿被磨难摧垮不愿被享受腐蚀的高贵、理智。 无痕就是能够将人生五味在心中过滤演化成松弛、 自信与优雅,从此不再耿耿于怀不再患得患失。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二)艺术散文
• 即叙写描绘人生与自然景态的、浸透着作者性情的抒情性散文。
• (三)小女人散文
• 以素素、黄爱东西、莫小米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写的散文,表现都市女 性、时尚生活、闲适情调。
• (四)新生代散文
• 新代作家创作的具有新的形态与精神的散文。
• 第二天在厂门口,他遇见了她。她告诉他:昨天,整整一天我都在等 你的电话。
90年代散文中国当代文学
第十二章 90年代散文
• 成就感和满意度

晚上乘大巴回杭州,我招呼司机在城北的某个路口停
一停,下车。这里离我家的路程不超过一个的士起步价,
否则开到城东的终点站再回来,车费加倍还得浪费时间。
• 刚刚跨下车门,就有一辆的士朝我驶过来。坐稳后我 说:哎,今天真是好运气,你这辆车就像在等我似的。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一、背景·80年代末,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文学也出现了盲目适应市场化的潮流。

·“文学商业化”倾向是文学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90年代以后,“重建失落的人文精神”成为文学领域的主要思想,许多作家开始深入反省,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进入了一个以“追求人文精神、关切现实人生、高扬个体感性为主导的深入发展阶段。

·出现了多种内涵题材作品: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女性小说、历史题材、反腐题材、少数民族文学。

二、主要内容(一)新写实小说·特点:注重写实性,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

·主要作家:1. 刘恒(1954-):原名刘冠军,作品多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擅长用写实的笔触生动传达生活原色。

代表作《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被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菊豆》)。

描写生存状态与关注食与性。

通过对女人母性与悲惨命运揭示民以食为天。

2. 池莉(1957-):代表作《烦恼人生》(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描写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无可奈何的平凡与烦恼,呈现出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特色)、《小姐,你早》、《生活秀》。

近期有变化的作品是《你以为你是谁》对人生严肃哲学命题展开更深刻的探寻。

3. 方方(1955-)原名汪芳,代表作《风景》,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富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4. 刘震云(1958-):代表作《一地鸡毛》,擅长以朴实的笔墨苗雪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擅长用反讽来叙述生活细节、从中透视出时代的深刻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波澜。

(二)先锋小说1. 苏童(1903-):代表作《妻妾成群》(以历史颓败刻画,温馨而伤感。

显示了苏童对历史的特殊感觉方式。

带有一种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意象。

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米》(带有欺诈、诱惑、阴谋、复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浓郁感伤。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诗歌概况
90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
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90年代的诗歌作品展现了思想的开放和个体的自由,诗人们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个体命运,批判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同时,他们也追求个人独白式的表达方式,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

在90年代的诗歌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代
表性的诗人有北岛、余秋雨、海子、西岳、唐晓阳等。

这些诗人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批判精神,直指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此外,在9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诗歌流派,比如“新魏晋”派、“废墟诗派”等,他们通过独特的诗歌语
言和意象,呈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人性困境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90年代的诗歌在探索语言和形式、表达思想和情
感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它们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当代文学.90年代文学

当代文学.90年代文学

第二节王朔的“痞子”叙事一、王朔小说写情之纯当1984年《空中小姐》发表以后,被认为是大陆新时期最早的言情小说。

之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和《浮出海面》都是走的言情的路子。

王朔善于言情,作品主人公多为纯情女孩,不计现实功利地恋爱,且爱得可以殉情。

《一半》是一个爱情悲剧,是一个殉情的故事。

张明是一个诈骗团伙的成员,与女大学生吴迪相恋,却以玩世不恭待之;吴迪想真情打动张明,张明却继续与亚红、卫宁、方方一起诈骗。

吴迪为报复而与卫宁同居并参与诈骗,张明痛苦以极;东窗事发张明判刑,吴迪殉情而死;张明因病提前释放,去到南海小岛,结识胡亦;胡亦让张明震惊,思念和不忍。

二、王朔小说的颠覆性、叛逆性强烈的反叛情绪——拒绝崇高,消解神圣,反抗权威。

王朔小说的男主人公多是城市流浪汉,对正统首先不以为然,带痞子色彩了,痛恨虚伪和假正经,对僵化的意识形态有解构作用,给人一种活得真实、自然、洒脱甚至出人意料的感觉,所作所为带些传奇色彩。

这种人生方式恰好契合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城市时尚。

反英雄、反崇高成为他的小说的主旋律。

王朔离经叛道的系列观点在他1999年出版的《无知者无畏》以公开点名的方式从老舍到金庸以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进行了批评。

三、调侃一切的待人论事态度——无论虚假和伪善,还是神圣和崇高。

王朔笔下的那帮“顽主”都极能“侃”:夸夸其谈、天花乱坠,酣畅似行云流水,甚至嬉皮笑脸“一点正经没有”。

调侃一切:他人、神圣、知识、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甚至调侃和反讽自己,形成一种黑色幽默式的调侃。

可以说调侃是王朔小说的最大特色。

《顽主》写于观、杨重和马青成立了“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三T公司”,围绕公司开展的业务,叙述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肛门科大夫王明水要出诊,杨重代其与女友约会;妻子对丈夫不满,马青替丈夫受过;作家宝康想获奖,委托三T公司为自己颁发“三T文学”奖,等等。

四、王朔小说从接受心理角度上,具有“补充体验”的功能。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清醒的平民意识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以粗俗之语展示俗人俗语世俗之见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俗场景世态人情在近似老娘都解的平易之语中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叙写平平常常真真切切的世态世情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一、概述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创作处于低落状况 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 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 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它们注重冷静 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 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 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 情,这几篇作品后来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 2.新写实小说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 写中常常突出其中执著的生命状态,或在 平凡的婚恋生活中感受与体验生命的存在, 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 挣扎。
• 3.新写实小说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 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三、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 1988年刘恒谈及他创作的小说《四条汉子》 时愤愤然地说:“近期的小说讲究文化, 讲究人类,讲究忧患意识。写小说捎带了 多么多讲究,真是越写越难了,摇杆的人 迟早要给讲究到边个像样的屁都放不出来 的地步。我崇拜这些高大的讲究,但我疑 心写小说时念念不忘它们是否恰当。”
•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时,也 描述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不净化不 掩饰,常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份场景、世态 人情。因此有人认为:展出大量污卑,肮脏,不堪人目但闪烁 着血灿灿真实光焰的细节”囫。这种说法 是切中肯繁的。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第八章  90年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20世纪90年代,伴随女性意识的充分凸显,女性写作异军 突起。她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 会之类宏大命题,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并藉此来挑战和 颠覆男性话语中心。
影响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主要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埃莱 娜·西苏认为要改变妇女在二元对立关系中被压抑被奴役的 地位,只有写作。
陈染
林白
海男
3,写实型。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 文本透发出浓郁的时代心理写实气息,对90年代的 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与 描写。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顿、朱文、韩东、 邱华栋、述平、徐坤等。
何顿
朱文
邱华栋
徐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 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 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 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 《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 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90年代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由于80年代从人道主义主义的论争、先锋
小说的美学冲击与文化寻根的本土探寻,小说创作 获得了当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王安忆、陈 忠实、莫言等一批作家逐渐走向小说创作的成熟与 大气。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解构思潮伴随着市场消费文 化,带来了小说创作的个性化与大众化共存的局面。
“新历史”意味着一种新的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开 始走进文学的领域,不仅仅在于题材的独辟蹊径, 也不单在历史人物的特别选取。
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 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 乡相处流传》、《温故二零四二》, 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 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 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 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 《迷舟》(1987)、《敌人》 (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 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 淮”系列、《枣树的故事》、 《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 等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90年代的文学创作

90文学发展由来
1.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文学
2.海外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冲击 3.文学界的思想争论 4.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
市场转型经济中的文学
1 通俗文化热:1985年中国大陆首度爆发了“通
俗文化热”,到了90年代,这种趋势有增无减,纯文学 和通俗文学的市场效益落差进一步扩大,纯文学作家的 生存也出现了危机。 2 文学商业化:自1986年以来,文学的商业化现 象逐渐增加。王朔小说的畅销和以他为首组织的中国第 一个民间作家工会“海马影视创作室”的成立,“象征 着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来临”。1993年,几家出版社相 继推出陕西作家的长篇新作,文坛上出现了“陕军东 征”。先是媒体广泛报道,紧接着便是评论文章的铺天 盖地。过火的言论使“陕军东征”一开始就明显带有商 业操作的意味,直到1997年尚有余波。从1992年开始, 王朔、张贤亮、魏明伦等先后成立文化实业公司,拉开 了作家文人大规模“下海”的序幕。1993年9月11日, “'93深圳(中国)首次优秀文稿公开竞价活动”开幕。 包括不少知名作家的八百多名作者,逾七千万字的文稿 参加竞价。如此剧烈的交易市场化活动,建立在作家和 商家互相需要、一拍即合的基础上。
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
1986年以后,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全面边缘化的过程, 似乎让人们在世纪末才第一次看清了文学的真实位置。而这一状 态,也许正是21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粉碎“四人帮”以后,作 家、批评家对政治的普遍兴趣并未因曾饱受打击而丧失,他们仍 然力图用文学去“干预生活”,对自己在政治话语里的中心地位 依然居之不疑。 然而1986年后,形势大变,文学已难以产生 如新时期之初常见的“轰动效应”,因为“现代化”已经启动, 读者对政治的热情已经减弱,更多的人日益关注的是自己的经济 利益。在这样的局势下,文学开始了向着意识形态边缘主动撤去。 尤其是在1989年后,作家们在政治话语层面趋于沉默。主流意识 形态作为曾在文学国度里笼罩一切的话语终于完成了它的隐退, 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次开始用别的角度来审视自身。 市场经 济大潮袭来,文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作家队伍迅速地完 成了分化。有的继续从事纯文学的写作,有的进入政界当官或下 海经商,有的制造畅销书,有的成为报刊专栏作家,等等。此时, 属于精英话语的纯文学在远离了以“启蒙”、“代言”为己任的 意识形态中心后,在被放逐到社会话语场的边缘处后,文学开始 试图重建自身的话语中心,这一努力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 是遁归民间,二是返回个人。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新市民小说
邱华栋《手上的星光》、何顿《生活无罪》、 池莉《来来往往》
• 现实主义冲击波
谈歌《大厂》、关仁山《大雪无乡》、周梅 森《人间正道》
• 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多元化
王安忆
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80初到80中)——“雯雯系列”小 说 • 第二阶段(80中到80末)——《小鲍庄》、 《大刘庄》审视民族文化,“三恋” 性爱题 材 • 第三阶段(80末到90)《叔叔的故事》、 《纪实和虚构》、《长恨歌》为代表,把个人 与历史、文化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时代问题 引向一种关于精神性的思考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概述
• 背景:
——市场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消费主义/利益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理性主 义 覆盖各个领域 ——文化结构多元
•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刘震云《故乡天下黄 花》 、余华《活着》 、莫言《丰乳肥臀》 、 王安忆《长恨歌》等
• 私人叙事与身体写作
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林白 《致命的飞翔》、《一个人的战争》等
王朔
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 • 消费与娱乐 • 批量与复制 • 利用大众媒体
余华与《活着》
• 余华(1960-今) 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出生。 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 门远行》、《鲜血梅花》、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 日事件》、《世事如烟》、 《难逃劫数》、《河边的错 误》《古典爱情》《战栗》 等,茶馆篇小说《在细雨中 呼喊》、《活着》、《许三 观卖血记》《兄弟》,也写 了不少散文、随笔、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说获得意大利卡佛文学奖 等多个国际奖项,译成多国 文字出版
“先锋”
——现代中国文学的“先锋小说”,特指 以格非、残雪、余华、苏童等人为代表 的在80中期到90初期的创作 ——先锋的性质和特点可大体归纳为四点: 反叛性 、先导性、流动性 、悲剧性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女性作家的写作,突出的有: 迟子建(1964-)认为历史是 日常的。具有忧伤而温暖,宁 静又悠远的格调。创作持续。

以及卫慧、棉棉等。

新生代小说作家活跃。
第二节 生存的困惑:新写实小说
• 一、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 呈现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 。 • 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真实状态的现实 还原, • 批评了传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扭曲和扼 杀。 • 零度情感叙事。
•《小鲍庄》获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长 恨歌》获得茅盾文学 奖。其作品大多表现 对社会人生、文化历 史问题的深沉思考。 •她善于从平凡的生活 中发掘底蕴,抉微勾 沉,纤毫毕现。笔墨 素淡,情韵幽婉。对 上海的解读尤其独到 而深邃。
第六节、转型期先锋小说与新生代作家
一、余华的创作:1960年 生,浙江海盐人,1984年 开始文学创作,写下《十 八岁出门远行》、《现实 一种》、《世事如烟》、 《河边的错误》、《活着》 等几十个短、中篇小说。
二、毕飞宇:(1964-)江苏兴化、 1987年扬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任 教于南京特殊师范学校,后调入 《南京日报》,现在江苏省作协 《雨花》杂志社工作。 八十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小 说集《慌乱的指头》、《款款而 行》、《睁大眼睛睡觉》、《青 衣》、《玉米》、《平原》等。 作为新生代作家,其作品诗意细腻, 具有非凡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性。
第十二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 第一节 90年代文 学转型 • 市场经济中心的 确立。 • 人文精神淡化, 读图时代的到来。 • 文学的边缘化和 非意识形态化。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新思潮 ◆杰姆逊,后现代在中国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人的书写的零度情感,符号化; 2、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引领。荒诞, 焦虑; 3、解构主义思维。实主义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二章90年代小说简述

2、描摹凡俗小人物
抛弃和拒绝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物,将民间生活 中的凡人写入小说
剔除英雄色彩和不食人间烟火成分,描绘普通平凡、 甘于庸常、顺应承受着生活愚弄的小人物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主人公小林在单位打开水扫办公室, 替领导搬家,不断地小心翼翼地与 同事们“通气” 替老婆跑调动、给孩子办入托、排 队买大白菜、买炭送老师……
《长恨歌》集合了王安忆对于上海全部的认 识和想象
叙事方式:冷静、实在、密不透风、细腻, 以绵密的语言和冷静的理性思考,将人物与 上海历史、文化精神融合
综合使用象征、隐喻、移情等手段,淋漓尽 致地呈现丰富多彩、贴近事物精神本质的意 象群,描写生活琐事、人物心境
四、长篇小说
(一)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县王家堡村人 82年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惊心动 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 里》、《平凡的世界》等 创作的主旋律:深刻理解农民对生活状况 的焦灼与痛苦,农村中小知识分子对于生 活幸福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和对于文 明的接受和向往
2、90年代女性写作 探讨女性性别意识和内心世界以及心路历程 探讨女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女人与自我 在女性自我探索中,有的描述女性身体语言 包括性心理、性体验 “个人化写作”特征强化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 须兰以及被称作美女作家的卫慧等
林白的小说具有诗化和情绪化的抒情特点, 《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 《守望空心岁月》等表现了她心中完美的女 性形象与男性中心社会的强烈冲突,《一个 人的战争》描写女性个人成长史,以表现女 性的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而令人侧目
方方的《风景》
汉口河南棚子的一个码头工人 的家庭,全家11口人挤在13平 米的小屋里 “小屋里有一张大床和一张矮矮的小饭桌。装衣物的 木盆和纸盒堆在屋角。父亲为两个女儿搭了个极小 的阁楼。其余的7个儿子排一溜的睡在夜晚临时搭的 地铺上。父亲每天睡觉前点点数,知道儿女都活着 就行了。然后他一头倒下枕在母亲的胳膊上呼呼地 打起鼾来,每7分钟一趟的火车也惊不醒”。

(下7)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 (2)

(下7)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 (2)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九十年代社会环境•“女性文学”与“新历史小说”•王朔的小说创作九十年代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文化事件与文学论争。

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标志性的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会议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表现:“市场经济在国家体制上获得合法性地位”。

影响(结果):“社会转型”的出现——社会结构重组、资本重新分配、新意识形态建立、文化地图改写。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国家控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

(p328 )文学进入市场;版税制度开始实施;运用经济集团活动的方式,影响、规范文学的取向。

三足鼎立的多元文化格局:国家控制下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通俗、流行的“大众文化”。

文化事件与文学论争 “人文精神”大讨论;《废都》风波;“现实主义冲击波”。

“人文精神”大讨论开端: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发表王晓明、张宏、徐麟、张柠、崔宜明等人的对话《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主要观点及内容:对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冲击、文人下海等话题展开讨论,对当时的文学状况提出了批评;从新写实小说王朔小说创作和张艺谋的电影开始,出现了人文精神的萎缩,文化状况非常糟糕,处在严重的危机当中,知识分子、文化人的精神状况普遍不良,人格萎缩、批判精神消失,艺术乃至生活趣味的粗劣,思维方式的简单和机械,文艺创造力和想象力匮乏等。

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论“二王之争”:王蒙与王彬彬✓起因:《王朔脱离文学界启事》(王朔,《新民晚报》,1994)✓论争:o王蒙《躲避崇高》(1993年第1期《读书》)为“王朔现象”辨护,对“人文精神讨论”进行了批评。

o王彬彬《过于聪明的作家》,批评王蒙。

o王蒙的回应:《黑马与黑驹》——王彬彬“黑驹斋”——刘心武《高长虹的湮灭》(《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2期)——王彬彬、董大中、张扬o王朔《读书人王朔说文坛风云》(《北京青年报》1995年8月26日,9月7日《文化导刊》),指责王彬彬、张承志、张炜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内容
• 1、新写实小说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 的卑琐人生,在对他们卑琐人生的描绘中, 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 新写实小说忽视对具有史诗色彩重大题材 的关注与描写,而是关心芸芸众生平平常 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在这个物质匮乏世 界里的挣扎与奋斗,关心他们在窘困生存 状态中琐碎的人生经历
九十年代文学流派及其创作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 一、概述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创作处于低落状况 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 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 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它们注重冷静 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 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 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 情,这几篇作品后来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 2.新写实小说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命的存在, 或在变通的人生历程中突出生命的顽强与 挣扎。
• 3.新写实小说在对家长里短的世俗生活叙 写中,努力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三、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色
• 1.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 1988年刘恒谈及他创作的小说《四条汉子》 时愤愤然地说:“近期的小说讲究文化, 讲究人类,讲究忧患意识。写小说捎带了 多么多讲究,真是越写越难了,摇杆的人 迟早要给讲究到边个像样的屁都放不出来 的地步。我崇拜这些高大的讲究,但我疑 心写小说时念念不忘它们是否恰当。”
•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以其庸常人生的平实叙 写、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世俗化的平易 语言、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构成其与传 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 然而,新写实小说又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 传统中长成的,也汲取了一些现代派艺术 的营养,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 的境界。虽然新写实小说创作也有它的不 足之处,但它勿容置疑地为中国当代文学 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时,也 描述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不净化不 掩饰,常以俚俗之语描写几份场景、世态 人情。因此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不回 避现实生活中凡俗场景的描写,用艺术画 面展出大量污卑,肮脏,不堪人目但闪烁 着血灿灿真实光焰的细节”囫。这种说法 是切中肯繁的。
• 4、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 人物面对不如意的悲哀人生所表现出的无 可奈何,使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 种哀婉的情调,使新写实小说表现出一种 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 2、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 作品常常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 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按照生活时间 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 常常是杂乱而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而庸 常的生活事件。
• 3、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 新写实小说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平民意识,这不 仅是由于作品描写的对象大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下 层平民,还在于新写实小说中常常运用世俗化的 平易语言。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清醒的平 民意识,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 尚,以粗俗之语展示俗人俗语、世俗之见,以俚 俗之语描写几俗场景、世态人情,在近似老娘都 解的平易之语中,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叙写平平 常常真真切切的世态世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