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作业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

姓名蔡文秀

提交日期: 2013年 5月 24 日

光环效应引发的争议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在网上发布一则通知,表明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恐因寝室饮水机存在有毒化合物中毒入院,病情严重,上海中山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

据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为黄洋室友林某,而林某已于4月13日晚被警方刑拘。该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热议,有网友问:“清华女生朱令被投毒案至今未破,现在复旦又出这事,我只想问中国式的教育教出了啥?”“人性尽失,害人害己;教育有弊端,育人德为先!”“应试教育,教育出来一批有智商无情商的尖子生。”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表示,在国外高校同样也会发生枪袭案,犯罪行为并不分国界、地区,中国教育虽有问题,但投毒案只是个案,并不能说明这一问题。

这说明了,社会给名牌大学套上了一种光环,仅仅凭着这是名牌大学,名牌大学培养的就必然是品行,学习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招到热议,因为所发生的事实改变了人们心中共有的观点,也就是光环效应,这种观念成立的立足点一旦被打破,,一旦被否认,人们就觉得不可思议,受不了了,就会激烈质疑这种事情。

我认为首先不能因为这件事,就简单认定为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这更是大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据调查显示,全国有超过20%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现在80后、90后的大学生多数成长在独生家庭,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在人际交往、就业能力、感情问题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长期积累,会导致心理压力的恶化,从而采取极端方式——自杀或伤人;再者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人格、心理健康等等,学生容易造成对周遭人冷漠的性格,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即使不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身边似乎也有一些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不舒服的方面,从而导致恶劣事件的发生。

而且事后复旦大学却封锁了一切关于此的消息,禁止任何人进入事件发生的寝室和其他场所,打算隐瞒下去,这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光环,不希望以此事件毁了自己的名声,光环效应在此达到了极端,这应该说是一种悲哀,只是为了虚有的声誉,如果学校在重视学术研究或名次排列的同时,忽视自己身上的光环,去更重视品德的教育,心理的教育,因为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情绪会波动很大,不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学校也不重视,这种事发生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了。

我们不能以一个个案去否定大多数人,但需从个案中进行分析,找出发生这类恶劣事件的根源,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反复上演。之前的清华女生朱令被毒事件、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恶性事件,已让我们得到了足够的教训,当前中国的高校缺乏心理教育,这已是很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学校应该回归教育,除了知识之外,更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工具”,一味应付考试的工具。

校园案例之网游心理分析

现象

其实不只是上海电机学院才有的情况,很多学校都有那么一群学生团体整天宅在宿舍打大型网络游戏,几乎是整天不出宿舍的,足不出户的原始人,这些似乎象神一样,从不知道饿,晚上也不再犯困,网游就是他们的生命,宁愿吃着泡面也要守护他们的堡垒,多么坚强,英勇的勇士啊,而不打游戏时就变成另一个人,上课昏昏沉沉,好像老师那抑扬顿挫的讲课就是催眠曲,再怎么激昂,也唤不醒他们沉睡的心。

(上大学之前)

而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有的或许是每天埋头好好学习的孩子,或者有着远大的理想,安于律己的在老师眼中的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原因

这种情况,从心理角度分析,在大学之前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不得不努力学习,甚至都没想过这是为了什么。而如今在大学里没有人管没有人问的情况下,压力突然得到释放,激情不知道要摆在哪,没有很好的定位,迷失了自己,另外在上大学之前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内活动,而在大学面对丰富多姿多彩的生活,难免不知所措,会盲从,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看见别人在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什么,看见其他同学玩游戏也禁不住诱惑。渐渐地,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得意,不被重视,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挥,挫败感的产生,使得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并且上瘾。因为在网络游戏中,他承担着更“重大”的任务,更“重要”的角色,或许在游戏中还是龙头老大,能够呼风唤雨,在战场上的拼杀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所以他们宁远沉迷游戏,而

不愿回到现实。

结论

因为他们不能认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能承担这个角色所带来的责任,而沉迷虚拟世界的虚拟角色,这就好比经典社会心理学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的案例,特定的情境使人沉迷在这种情境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失去了自我认知,从而分不清现实还是虚拟,更严重者将虚拟中的角色带到现实中来从而引发网络游戏成瘾者疯狂杀人案。

解决方案

所以要制止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就要引导他们走出虚拟世界,怎么走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暗示效应,去发现他们的优势发掘他们的才能,暗示他们在某些事上是多么的优秀,他们接收到这种暗示,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就会按照所指给他们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最后就会达到暗示者所期望的目标。当他们在现实中获得了成功感,渐渐地就会更加愿意承担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重新认识自我,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就会更健康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