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 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 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 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 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
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007 年,十七大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收入分配政策的重大调整。
综观建国以来的60 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政策从注重公平—打破平均、牺牲公平注重效率—重视公平、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道路。
二、中国现行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1.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
5 1 ."4%下降到2007 年的
39."7%。在此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同时,此间劳动者的支出由于国家进行了房改、医改、教改,退出了福利分房,免费医疗和上学,居民的支出大大增加,影响了居民消费的有效增长。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 年
39. "7%的水平高10 —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
20%--25%之间,比我国
31."3%的水平低6—11 个百分点。
2.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和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城乡间、行业间、阶层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突出,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城、乡差距,国企、民
企的收入差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其它职工收入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1."86 倍,2007 年时达到
3."33 倍的高位。国企与民企间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
1."8 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国有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 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 倍之问。当前我国行业、各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分配制度设计缺陷所致,如普通民营企业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但国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是不经市场竞争的,除了工资以外,他们还分享本应全民分享的垄断利润和国有资本的收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更是自己说了算,想发多少,反市场而行,即不因想做的人多,而降低工资,没人肯做才加工资。再如普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个人扣缴11%,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只扣缴3%,但退休工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却要比普通职工高得多,甚至于多几倍。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
1990--2005 年基尼系数从
0."35 上升到
0."45,2008 年进一步上升到
0."4
8。"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
8."3 倍。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在总量上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在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拉大的速度。
3.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
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主要公共服务为例,国际平均升幅达到13 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保持相对稳定,而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大幅增加了 4 个和
10."7 个百分点。
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将逐步趋稳,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2007 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
29. "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
13."5 和
24."8 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比重分别低
4."7 和
8."2 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分别低
9."9 和
18."3个百分点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印度的水平。我国政府教育支出总量尽管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以2007 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比重为
6."4%,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到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
1."1%和
1."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
4."2%。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为7%,而发达国家平均不到5%。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归结起来,我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有要素属性、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体制性弊端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重国家、“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使广大居民相对没有钱可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使得有钱也不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