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2. 掌握离子泵、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概念以及机理3. 能够分析与细胞主动运输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教学重点1. 离子泵的结构、作用和分类;2. 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区别与联系;3. 细胞主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离子泵的分子机理及其大量耗能的原因;2. 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物质的特点及相关疾病的防治;3.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对物质的主动摄取及异常状态下如何纠正。

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对离子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引出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问题,重点讲解Na+/K+离子泵的结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回答问题之类的形式让学生重点掌握离子泵的分子机理。

2. 分析单向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区别,比较其运输物质的特性及重要性,强调拟交运输对精细调节的作用,介绍相关药物代谢,及其防治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

3. 深入讨论光合同化的主动吸收和内分泌腺的主动分泌,结合常见的典型例题,分析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对物质的主动摄取,并探究细胞异常状态下如何纠正。

4.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实验数据及其他资料展开以下方面的解决思路:* 寻找常规检查项目无法诊断或治疗的疑难杂症,关注患者动态状态的变化。

深入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等各级生理特征与各系统功能的联系。

* 探究复杂病因不同治。

理论指导与检测技术的完善,将有助于微型细胞机器对患者病因的更精准化、有效治疗。

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掌握了细胞主动运输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主动运输的意义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问题,掌握了离子泵、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概念及机理,并具备分析与细胞主动运输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支持学生掌握具体分析应用的方法并对细胞主动运输过程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思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细胞主动运输。

生物主动运输课程设计

生物主动运输课程设计

生物主动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掌握主动运输的条件、过程和生物学意义;2. 学生掌握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能够列举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3. 学生了解主动运输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系,理解其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主动运输过程中物质浓度与能量消耗的关系;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主动运输现象,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主动运输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生命现象的欲望;2. 学生认识到主动运输在生物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热爱;3. 学生通过学习主动运输,培养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生物学科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实验教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主动运输的基本概念:介绍主动运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

2. 主动运输的条件与过程:讲解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载体蛋白等条件,阐述主动运输的过程;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

3.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对比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在运输方向、能量消耗等方面的差异;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

4. 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举例说明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如离子泵、葡萄糖转运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及第四章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主动运输》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

《主动运输》教学设计(贵州省省级优课)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而且知道细胞膜的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和糖类等),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自由扩散又为学习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奠定了基础(如: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怎么进入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或者细胞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怎么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

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大致分为扩散、被动运输、渗透、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而且相对比较重要。

我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二课时完成渗透(包括渗透装置的分析、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本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二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胞吞和胞吐,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这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如每天我们都要喝水,喝完水后,水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细胞的及中午放学进厨房,远远的会闻到饭香,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都能够有相关的生活体验,这就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方便,不过从几年对本届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学完本堂课后,很少会把它们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们这个方面的能力,可以适当的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高中生物笔记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笔记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笔记主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主动运输的机制和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和动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二、教学重点难点:1. 主动运输的定义和特点。

2. 不同类型的主动运输机制。

3. 主动运输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课本相关章节。

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道具。

3. 实验:模拟植物细胞内溶液运输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讲解主动运输的定义、特点和机制,说明单向性和能量消耗是主动运输的特点,介绍主动运输的两种类型。

3. 实验:进行模拟植物细胞内溶液运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加深理解。

4. 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主动运输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应用,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主动运输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笔记,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主动运输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惑。

六、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主动运输的研究领域。

2. 组织学生进行主动运输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

2. 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主动运输教案 -回复

主动运输教案 -回复

主动运输教案-回复什么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一种运输方式,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主动地将货物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

相比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它可以根据需求和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以最小化成本并保证货物的高效交付。

主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3. 理解并学会应对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 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3. 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4.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是如何去学校的?”的问题。

2. 提示学生思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步骤二: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与学生共同整理和理解。

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步骤三:探讨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2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列举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根据不同意见讨论。

步骤四:解决主动运输中的问题(20分钟)1. 教师提供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天气突变、货物需求变动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提出应对方法,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主动运输案例,例如快递行业的物流管理。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法。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进行全班讨论和点评。

步骤六:总结和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优势和挑战。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小结。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2. 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教案标题: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主动运输片段教学,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原理2. 运输体系的结构和功能3. 运输体系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向学生介绍主动运输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于该主题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相关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第二步:概念讲解(约15分钟)1. 解释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原理,包括主动运输的定义、特点和主要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在植物体内和动物体内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步:实例分析(约20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和解答提供的实例问题。

2.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解答,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验设计(约15分钟)1.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主动运输实验。

2. 要求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五步:总结归纳(约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归纳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2.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作业布置(约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 或者黑板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设计确定)3. 相关教学资料和实例图片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过程的记录3. 学生对于主动运输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于实验结果和讨论的总结归纳注:以上仅为参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主动运输讲课教案

主动运输讲课教案

主动运输讲课教案【篇一: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生物,人教版,教案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模型来探究。

出示人工合成脂双层膜对不同的物质的通透性学生活动:用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层膜模拟生物膜,观察它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分子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来源:学科网]2.哪些分子不可以通过脂双层膜,他们有什么特点?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他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学生回答:1.水、o2、co2、甘油、尿素等物质可以通过脂双层膜;这是一些小分子和气体物质等。

高中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能够描述和解释植物和动物体内的主动运输过程;
4. 能够应用主动运输的知识解释相关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
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2. 主动运输的机制和特点;
3. 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解释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掌握主动运输的机制和特点;
3. 能够应用主动运输的知识解释相关生物现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生物现象,引起学生对主动运输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的欲望。

2. 讲解:介绍主动运输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机制,让学生了解主动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实验:进行主动运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主动运输过程,加强他们的理解和
记忆。

4. 练习:布置与主动运输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5. 拓展:通过讨论和研究相关生物现象,引导学生拓展主动运输知识的应用领域,提高他
们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6. 总结:对主动运输的概念、分类、特点和机制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主动运输的关键知
识点,做到知识清晰明了。

五、作业布置:布置与主动运输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措施,提高下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和导学案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和导学案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策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的概念也可在此对比总结),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最后可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探讨”中第3道讨论题,应该充分重视。

第1节“被动运输”中已说明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能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而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现象表明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

2.可以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逆水行舟”等。

3.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理解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生活史,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观念。

4.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进一步获得提升。

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可以看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不可能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被动运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2.提示:和逆水行舟一样,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来克服逆浓度梯度导致的浓度差。

3.提示:这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并不是特例,它具有一定普遍性,因为某些特殊的细胞环境需要富集特定的物质。

(二)思考与讨论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这些都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关。

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再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都有胞吞和胞吐过程参与运输。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 掌握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主动运输的过程及意义。

2. 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作用。

3. 比较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

2.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 准备案例或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以便学生观察细胞内的运输过程。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和总结反馈。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与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我们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主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将详细解释主动运输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并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主动运输的实例: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动运输实例,包括离子通道、泵和质子泵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影响细胞内环境的。

(3) 胞吞和胞吐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我们将详细解释胞吞和胞吐的定义、机制和作用,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过程在细胞内的意义。

3. 课堂讨论:在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有了基本了解后,我们将组织一次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在生物体内的其他应用,如信号转导、细胞融合等。

4. 总结反馈:最后,我们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我们也将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次的学习经历,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学术上的进步,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一些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并表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在他们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

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主动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物流业务环节,它涉及到货物的收取、装运、运输、交付等一系列流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以下是一个主动运输片段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主动运输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3.能够描述和解释主动运输的过程。

教学准备:1.PPT或其他教学工具。

2.物流图表和实物案例。

3.演示视频或图片。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10分钟)1.通过展示物流图表,简要解释物流流程和主动运输的位置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主动运输的定义,为什么它重要等问题。

第二步:介绍主动运输的基本流程和要点(30分钟)1.展示物流流程图,并详细介绍主动运输的每个环节,包括收取货物、装运货物、运输货物和交付货物等。

2.强调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如货物验收、包装标记、装运方式选择和运输时效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和解读(30分钟)1.展示实物案例或演示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主动运输的实际操作。

2.引导学生讨论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同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步:小组活动和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物流企业进行调研。

2.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该企业主动运输实践的信息,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和总结。

3.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调研结果,并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主动运输差异和共同点。

第五步:总结和扩展(10分钟)1.归纳主动运输的关键环节和要点,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2.鼓励学生扩展思维,探讨主动运输在未来物流发展中的可能性和挑战。

教学评估:1.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2.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3.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讨论情况。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主动运输相关的实地考察,了解并体验不同企业的物流运作。

2.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观察和学习实际主动运输的操作和管理。

3.鼓励学生参与物流竞赛或模拟运输项目,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主题:主动运输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主动运输的分类及常见例子;3.能够解释主动运输对植物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视频资料、实验装置等;2.实验材料:塑料袋、水、植物样本等。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颗大树和一堵连绵的山,让学生描述这张图片,引出一棵高大的树是如何从树根吸取营养的。

2.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植物的水分能够自己运输到各个部分,为什么水分能够自动“上山下山”?概念讲解:1.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即植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力量向上或向下输送水分、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植物的根吸水、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等,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类及例子:1.通过PPT展示并讲解主动运输的分类,如根的主动吸收、茎的主动导水和葉的主动蒸腾运输。

2.以根的主动吸收为例,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根吸水的实际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以茎的主动导水为例,通过实验展示水分从根部到茎、叶的运输过程。

首先,将一株植物样本装置于一塑料袋内,并在袋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装置好的植物样本放在阳光下放置数小时,观察植物的叶片是否有水分减少的迹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分是如何从根部经过茎输送到叶片的。

探究植物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回顾根的主动吸收和茎的主动导水,思考这些主动运输的过程对植物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氧气、食物、药材等。

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实验总结:1.引导学生对茎的主动导水进行总结,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主动运输;3.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强调主动运输对植物及人类的重要性。

四、课堂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莲花叶片为何能在水面上浮起;2.通过实际观察室内植物的叶片、茎部,让学生找出有关主动运输的例子,并写下观察与发现。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篇一: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

2、能力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1、课题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1、课题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篇二: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3节(转自: 千叶帆文摘:主动运输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教学设计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教学设计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的原因和机制。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主动运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的原因。

2、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机制。

(2)细胞供能与主动运输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主动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运输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异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能够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主动运输的概念讲解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2)主动运输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只运输特定的物质。

③消耗能量: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等方式产生能量,为主动运输提供动力。

(3)主动运输的实例举例说明主动运输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4)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的原因①解释能量的作用:能量用于改变载体蛋白的构象,使其能够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并将物质转运到膜的另一侧。

②分析能量的来源: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形成 ATP(三磷酸腺苷),ATP 为主动运输提供直接的能量支持。

4.2《主动运输》教学教案电子版

4.2《主动运输》教学教案电子版

年级、学科高一生物单元、课时第四章第二节课题主动运输主备人李超凡使用人高一生物组使用时间2024.12.01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主动运输”、“胞吐与胞吞”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等概念,进而形成“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首先以“问题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碘为例,引出不同于被动运输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无法直接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进出细胞,只能以胞吞、胞吐的方式来实现跨膜运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胞吞胞吐的特点和意义,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等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

2.学习者分析学生3.学习目标确定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3.利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解释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过程和特点。

(2)胞吞、胞吐的过程。

5.学习评价设计标准:A.会自学,完成自学任务清单;B.互学阶段小组合作、讨论高效有序;C.展学阶段积极主动参与,回答有条理;D.测学时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情境导入】播放甲状腺细胞关于吸碘的独白的视频,使学生明白碘对于我们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从而导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学习。

【问题探讨】展示图片,结合视频,结合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一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5. 总结归纳:对主动运输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
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参考资料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在线实验模拟软件、教育平台资源等。
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的原理、过程及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过程中ATP能量的供应与利用,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区别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理解,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验教学法:如条件允许,可进行相关实验,如细胞膜的渗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具准备
1. 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主动运输”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细胞膜结构图、主动运输过程图解、ATP能量供应图解等多媒体资、染色剂、培养皿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项目
内容
授课内容
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类型、意义及实例分析
授课时数
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高一上学期生物班
授课人数
根据实际班级人数确定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时间
根据学校教学安排确定
教学目标
1. 掌握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 理解主动运输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

《主动运输》 导学案

《主动运输》 导学案

《主动运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主动运输的实例和意义。

3、能够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4、了解主动运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

2、难点(1)主动运输的机制和过程。

(2)主动运输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

三、知识梳理(一)主动运输的概念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作用下将物质运进或运出细胞的过程。

(二)主动运输的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与被动运输中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向相反。

2、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3、需要消耗能量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等途径产生的 ATP 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三)主动运输的实例1、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定的载体蛋白,能够将肠腔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从低浓度的肠腔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细胞内,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矿质元素,如钾离子、钙离子等,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3、神经细胞吸收钠离子和排出钾离子神经细胞在兴奋传导过程中,通过主动运输实现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产生动作电位。

(四)主动运输的意义1、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使细胞保持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

(五)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蛋白|不一定需要(简单扩散不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消耗||实例|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等的跨膜运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等|四、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1、载体蛋白的数量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主动运输教学设计
2


师生讨论 总结归纳
以ppt展现上节课关于“自由扩散”及“协助扩散”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总结填写“主动运输”部分。
回忆妙提问,组织学生在思考中走近新知识。
2


解读图表 学以致用
展示并讲解有关氧气、物质的浓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引导学生学会用相关曲线描述生理活动。
教学片断设计
片断题目
主动运输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讲解、组织
学习目标
1.概述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2.比较、分析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3.学会分析图表、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4.养成积极思考、合作互助的习惯。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1.5


2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被动运输及被动运输的分类?”引导学生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运输”的异同,指出物质运输方向还存在逆浓度梯度运输,从而引入新课。
2.需要载体
3.消耗能量






本节课认真贯彻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复习导入法引出新课,并辅以动画展示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易于理解、记忆。采用分组讨论法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图表信息,既有益于学生获得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团结合作意识。最后由曲线图的讲解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做题巩固。
配合教师回答出主动运输的规律特点
讲解、组织技能:用科学的语言讲述内容、规律,并给予必要引导。

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主动运输教学案3 1

《主动运输》教学案教学重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2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3.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5.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研究、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识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课时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接着显示各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过程,动画显示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情景。

师: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呢?课件展示:110米栏夺冠镜头,突显其骨骼肌的剧烈运动。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上OCOOCO和,同时产生大量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其肌细胞需吸收利用大量,那么,2222.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POCO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内容,分析回答:2402推进新课板书一、被动运输OCO能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呢?为什么和师:22OCO进出细胞的情景。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221)细胞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它有什么结构特点?师:(2OCO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是否具有极性?) (和223OCO,那么组织细胞与周围环境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释放出)22OCO的浓度如何?和之间22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生:(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OCO3244,都是非极性分子。

和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223OCOOCO浓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输》教学案教学重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教具准备人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的课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实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2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3.通过渗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继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5.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研究、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识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课时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接着显示各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过程,动画显示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情景。

师: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呢?课件展示:110米栏夺冠镜头,突显其骨骼肌的剧烈运动。

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上OCOOCO和,同时产生大量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其肌细胞需吸收利用大量,那么,2222.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POCO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内容,分析回答:2402推进新课板书一、被动运输OCO能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呢?为什么和师:22OCO进出细胞的情景。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221)细胞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它有什么结构特点?师:(2OCO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是否具有极性?) (和223OCO,那么组织细胞与周围环境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释放出)22OCO的浓度如何?和之间22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生:(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OCO3244,都是非极性分子。

和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223OCOOCO浓度低。

浓度高,浓度高;而周围环境中()组织细胞内浓度低,2222OCO都是小分子物质,都是非极性、脂溶性分子,由于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 师和22OCOOO能不断从周围环境,程中不断消耗因此组织细胞内,释放浓度比周围环境中低,2222COOCO分子这种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叫扩散,像透过细胞膜移动到细胞内,而、正好相反。

222又称为简单扩散。

师:什么叫扩散?再举一例。

生:扩散是指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即一种物质的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动到低浓度的区域,例:乙醇、甘油、脂肪酸等。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葡萄糖通过载体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情景。

OCO进出细胞的过程相比较,有什么异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与、:师22OCO扩散时不需要载相同点是运输方向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不同点是、生:22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协助。

师: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这种过程称为什么方式?生:易化扩散。

师: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其运输动力都是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因此,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物质的被动运输。

师: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呢?师生共同讨论:水是小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生理盐水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质浓细胞膜会因过量吸水而膨胀破裂。

若使用蒸馏水,水分子进出细胞能保持动态平衡,度等渗,水分子从浓集区域向水分子稀少区域的特殊扩散现象称为渗透。

12123,用量筒分别量取等量的葡萄汁、饱和葡人一组,取三只玻璃杯,编号、、()每萄糖溶液、自来水倒入三只杯中,加盖。

233只玻璃杯中,加盖。

观察并记录葡(粒新鲜葡萄,分别称重记录后,分别放入)挑选萄在玻璃杯中位置。

(以上实验在课前一天做好)324h后,观察并记录葡萄在玻璃杯中位置。

取出葡萄,用吸水纸吸去葡萄表面 )静置(上的溶液,称重,测试软硬度并记录。

生:比较实验前后葡萄质量有何变化?三个葡萄之间软硬度有何不同?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师:葡萄汁是等渗溶液,葡萄吸水和失水保持动态平衡,其质量几乎无变化,软硬度也几乎不变;饱和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葡萄细胞液浓度,葡萄失水,质量减少,葡萄变软;放在自来水中,葡萄大量吸水膨胀变硬,质量增加。

这些现象说明了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从溶液浓度较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较高的一侧渗透。

师:葡萄糖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那么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以什么方式吸收呢?板书:二、主动运输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

P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观察主动运输的动画过程,阅读教材41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教师提示从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几方面分析)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

(3)(课堂小结1)主动运输时,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并且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必须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Na2K;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和排出小肠绒(动物体内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吸收)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等等,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3)(主动运输能保证生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运输对于生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P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认识这种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44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吞噬过程和腺细胞分泌过程。

.师:物质进出细胞共有哪几种方式?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简单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被动运输:扩散,易化扩散二、主动运输2课时第课题研究、放眼社会教学过程导入新课+NaO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2程。

师刚才演示的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什么?生+NaO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分别属于扩散和易化扩散方式,2推进新课板书: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教师投影显示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表,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完成下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式易化扩散简单扩散方高浓度向低低浓度向高浓度高浓度向低浓向浓度度载需要需要不需要体消耗不消耗能不消耗量作被选择吸收的物质能从浓度高的能保证生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物质,排出代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用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师生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由此表明生活细胞细胞的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通透性。

教师设疑引入课题研究:死亡的细胞细胞膜是否也具有选择通透性呢?板书:四、课题研究P课题研究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阅读教材42师细胞活性检查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染料排除法是检查细胞活性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DNA结合,使其细胞损伤或死亡时,某些染料如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是:着色。

活的细胞能阻止这类染料进入细胞内,因而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

在显微镜下观察,用台盼蓝染色时,凡折光性强而不着色者为活细胞,染上蓝色者为死细胞。

学生活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2个设计方案,选择请有关同学作~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说明,并就此展开讨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研究课题:测试酵母菌的存活率。

实验器材:酵母菌悬液、台盼蓝染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1)制作酵母菌的临时玻片标本。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3)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台盼蓝染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的酵母菌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着色情况,并记录视野中?母菌细胞总数及着色数。

(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在班内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组织讨论:1)为什么在染色前先观察酵母菌细胞装片? (2)染色后,为什么有的酵母菌呈现蓝色,有的酵母菌细胞不着色?(3)本实验能说明什么?(师生讨论归纳:1)染色前先观察酵母菌细胞装片,便于进行染色前后对照。

(2DNA结合而呈染色后,死酵母菌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通透性,染料能进入细胞内与)(蓝色,活酵母菌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台盼蓝染料不能进入细胞内而不着色。

3)本实验说明了生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板书:五、放眼社会: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放眼社会”,并结合自己课前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途径查找到的“生物膜与工、农、医的关系”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生物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布置学生以生物膜与工、农、医的关系为主题内容去查找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归纳生物膜的应用:1)工业方面的应用: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等。

(2)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3)医学方面的应用:研制透析型人工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血液透析仪及人工肾工作原理,并介绍其在医疗上的巨大应用价课堂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细胞膜在细胞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顾本章所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同学们要认识到细胞各部分结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板书设计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四、课题研究五、放眼社会: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设计一个滤去海水中盐分或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案。

方法与步骤:123个人一组,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 (2)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分别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查找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先参观污水处理厂),作必要的记录。

4)各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讨论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结果与交流:各小组在班级中说明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交流讨论。

习题详解1.解析: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生物膜,且生物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生物膜中含有脂质;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说明生物膜中有蛋白质。

答案:脂质、蛋白质2.解析:细胞膜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答案:选择通透3.解析: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扩散速度决定于细胞膜内外浓度差;易化扩散,不仅受细胞膜内外浓度差影响,而且需要载体协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