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围攻南京两年伤亡惨重,李鸿章却因一事不敢率淮军前来助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21日,湘军吉字营统帅曾国荃率部攻克了太平军设在金陵(太平天国称天京)钟山上的天保城,并分兵扼守太平门、神策门,实现了对金陵的合围。
同年2月24日,左宗棠率楚军克复杭州。
3月7日,湘军悍将鲍超攻陷句容。
4月6日,李鸿章指挥淮军攻克常州。
至此,太平天国设在天京东南方向的防线全部瓦解。
4月27日,惊恐异常的洪秀全病死天京。
湘军将士血战多年,他们所期待的胜利看似近在眼前,但要取得最终的胜果却没那么容易,他们还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太平军经营天京日久,城墙坚固,守军困兽犹斗,一举攻陷绝非易事,更何况围城湘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进驻金陵外围已经两年多,攻城不下百次,却久攻不克,战损严重,大功迟迟不可到手,曾国荃急怒攻心,心气郁结,肝病愈来愈重。
第二是军中欠饷太多,曾国荃对将士们许诺,若拼死攻下金陵,城中宝藏任其瓜分,但如果久攻不克,军队锐气受挫事小,假如士卒闹饷哗变溃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第三是弹药严重不足,尤其是攻城利器开花炮所剩不多,仅靠挖地道填炸药的方式轰塌城墙,面对守城太平军的紧密防守,挖地道者非死即伤,短时间很难奏效。
第四是军中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甚多。
据说,自金陵合围起,曾氏兄弟没有一日能睡得安稳,虽然胜利指日可待,而患得患失之心,使其倍增忧虑。
湘军围城的最后半年时间,也是曾国藩兄弟最忧心如焚的一段时间。
江浙两省的一些重镇屡被左宗棠、李鸿章攻克,捷报频传下,曾国荃嫉妒之心加惶急之情交替蒸腾,肝病愈发严重。
清廷亦急不可耐,连连催促,并限期破城。
不久,见湘军久攻不克,朝野又有调淮军助攻的呼声。
朝廷指示李鸿章率淮军会剿金陵。
曾国藩接令后左右为难。
要知道湘军主力全部聚集金陵,主要目的是擒贼擒王,实为整个战局之中心。
攻克金陵,即建立剿灭太平天国之首功。
曾国藩在安庆督师,九帅曾国荃赤膊上阵,亲临前线,就是为了攻下金陵,抢得首功。
其他各军,则不过是用来廓清外围的偏师。
如此首要之地,自不欲他人越俎代庖,横插一杠子。
其时李鸿章已经肃清江苏,立马就能挥师助攻金陵,曾国藩
苦于朝廷催逼,又顾虑舆情汹汹,遂与曾国荃商榷,不料脾气火爆的曾老九竟一口回绝。
其实,曾国藩内心和九弟一样不愿淮军助攻金陵,曾国荃尤其反感。
但见到圣旨后,曾国荃却有些踌躇不决,于是他激励将士们加紧攻城,并有意撺掇他们说:“两年多浴血苦战,绝不能将唾手可得的胜果拱手让人”。
其实,淮军领袖李鸿章接到朝廷命他助剿金陵的上谕后,心里虽有些跃跃欲试,但仔细思虑后还是有些犹豫。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原出自湘军幕府,他深知象郡苦战多年,就是为攻克金陵,建立首功,自己若率淮军助攻,岂不是自讨没趣?闹不好还有火并发生,所以,他虽奉朝命助攻,却拖延不去,实不愿虎口夺食,抢人头功。
然而,清廷严令淮军进剿金陵一事,让曾氏兄弟睡不安枕,食不甘味,过分在意得失之念,早已显露无疑。
为表明心迹,李鸿章攻克常州后,曾专函曾国藩,曰:“前廷旨有令敝军会攻之说,鄙意苦战日久,宜略休息。
且沅丈(曾国荃字沅甫)劳苦累年,经营此城,
一篑未竟。
不但洋将常胜军不可分彼功利,即苏军亦须缓议。
是以常州奏捷后,不敢轻言越俎”。
不久,他又写信给曾国荃,申明自己全无抢功之意。
淮军抗旨不遵,按兵不动,曾氏兄弟心知肚明,内心还是很感激精灵识趣的李鸿章。
最后结果,湘军用巨大的代价终于在同治三年6月16日用炸药轰塌了金陵城一角,胜利攻克了太平天国王都天京。
据说彼时曾国藩远在安庆,闻捷喜极而泣,情难自抑。
曾氏兄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而满朝文武的嫉妒之情却更加炽烈。
朝廷虽然给曾家兄弟封侯赐爵,而猜忌畏惮之意,也同时在加深......金陵克复不久,传闻湘军在破城后大肆烧杀抢掠,虏获难以计数,官兵都大发横财。
有人说亲眼见曾国荃运了百余船财物回湘乡故里,于是“老饕”之名尽人皆知。
朝廷对湘军的猜疑防范,表露的至为明显。
曾氏兄弟面对攻讦恼怒万分,同时也有些惊惧不安,曾国藩、曾国荃为消弭愈演愈烈的谤声,同时消除朝廷对其尾大不掉、难以羁縻的疑忌,决意裁军引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