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1)

合集下载

浅谈韦伯与法律社会学

浅谈韦伯与法律社会学

浅谈韦伯与法律社会学一、韦伯的法社会学概述(一)法社会学在韦伯的时代韦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生长在欧洲的土地上也使得他具有了传统欧洲思维能力,他的一生尽大局部的时刻是在写作中度过的,同时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著作颇多,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内容也错综复杂。

法社会学又称法律社会学或社会法学作为一门学科,而正是由像韦伯如此的一批学者真正奠基起来的。

在当时的时代里,法社会学也必定是时代的反映。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肆扩张,瞬间涉及全世界,且差不多由传统的垄断主义开展到自由竞争主义,如此,社会的整体结构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自由竞争主义带来的一个必定的结果确实是基本政府对社会的有力干预,否那么,政府将显现出巨大的压力,然而压力必须得到释放,在这中间,法律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西方诸国家对法律及正义的信仰,非常自然的就将法律和社会本身联系在了一起,如此便引起了诸多学者对法律和社会的关注,一大批的学术论文和书籍相继而出。

韦伯也是在如此的背景下从事写作的,1908年,马克斯韦伯开始写作?经济与社会?,其中的?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成为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起点。

随后,他又写作了一大批的著作,最终奠定了这门学科的根底。

(二)韦伯的法社会学概述马克斯韦伯是当代具有广泛妨碍的思想大伙儿,他的理论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且大局部著作被奉为经典。

“法社会学是韦伯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但正如韦伯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在法社会学理论中,他并没有给予一个清楚的论域,他只是要紧研究经济与社会关系,探讨了法律与其变化模式。

〞[1]韦伯的法社会学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其法学和经济学教育,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欧洲在法律史方面受到的练习,然而,他并不是像以往的法学家那样从法律进手,而是以社会学的眼光和经济学的视角来探求法律的社会根源,以“社会行为〞作为其全然单位,从而来对法律与社会进行了深进的研究,不仅如此,韦伯在研究社会本身与法律的关系后,并没有停下,而是又将目光转向了法律本身与其他社会标准的关系,进而来研究法律本身,这其中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等范畴,从而深进讲明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标准在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社会学的价值思想,特别是他关于价值关联(value-relevance)与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的观点。

韦伯作为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韦伯的学术背景及其在社会学领域的贡献,然后详细介绍他对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思想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在概述韦伯的学术背景时,我们将关注他的教育经历、主要著作及其对社会学的独特贡献。

作为一位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学术圈中崭露头角,他的著作如《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为后来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伯关于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研究者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研究问题的选择、理论构建以及解释和分析等方面。

但韦伯也强调,为了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研究者应当尽量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研究对象相分离,实现价值中立。

这种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平衡,对于确保社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韦伯的价值思想进行评价,分析其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韦伯的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学研究过程中价值观念作用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方法。

这一思想也提醒我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应当关注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努力实现价值中立,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价值关联:韦伯社会学中的价值取向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作为社会学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体系中深刻地体现了价值关联的特点。

韦伯明确主张,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判断。

他坚信,任何对社会现象的研究都会受到研究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简介马克思·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科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与社会学方法论的构建一、社会行动和社会学定义韦伯认为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

有着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的个人行动被称为社会行动。

而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

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因果效率的规律。

由此,韦伯给出了他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二、理解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本质是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那么研究社会学的方法就不能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方法,而只能是理解和说明。

理解的确定性基础:1,理性的理解方法(如根据已接受的思维模式推出逻辑序列),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2,重新体验的方法,人们通过同情的参与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对别人的行动和动机进行有效的把握。

(如移情和艺术欣赏)理解的操作类型:1,对主管意义的直接观察理解。

即理解行为“是什么”或“干什么”,以及理解逻辑命题。

2,解释性理解,即通过理解理解行动者的动机(“为什么”)来把握行动意义的理性理解过程。

三、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1,价值中立的概念价值判断是价值中立的对立面,应理解为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假如在研究过程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就没有客观性,并且科学研究也无法解决价值判断的问题。

所以,价值中立就是要在研究过程中不作任何价值判断。

2,理想类型的概念理想类型是主观构建出的一个超越感觉并远离现实的、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完备性,旨在为研究假设的构造提供指导;为对现时的描述提供明确的表达手段。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

社会学:社会思想史题库考点(题库版)1、问答题论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正确答案:韦伯既反对实证主义又反对历史学派,他力图把历史学个别化方法与社会学类型化方法结合起来,把意义的理解和因果的说明结合起来。

(1)研究对象:社(江南博哥)会行动,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与主观意义,行为者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韦伯定义的主要支点,社会行动的意向性,其社会分析的中心放在个体行动者及行动的主观动机和意义的联系上,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的行动、情绪或概念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2)价值相关与价值中立,价值相关仅意味着研究者需从价值的维度来选取主题,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保持价值中立,即研究这一旦选定题材,就决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研究方式和对经验材料的解释中去。

(3)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社会学是一门通过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解释的科学,解释性的理解代表了对人的行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他并非是以揭示行为本身的意义为目的,而是旨在获得有关指导行动者的动机的认识,与传统的因果观不同,韦伯用或然性、可能性、机遇、概念来表达因果关系。

首先,因果关系不是整体决定整体或部分决定整体的关系,二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其次组成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的因果及其众多,要找到其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的,最后,已过关系不是线性决定而是双向的、反馈的与多重的关系。

(4)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韦伯认识论的中心的、关键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概念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建构,但绝非随心所欲的虚构,有两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形态的理想类型,一种是历史实在中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类型。

2、问答题简述韩非的社会控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①韩非只认为外在控制有效,根本否认内在控制的作用,在外在控制中,他只重视严刑峻法,认为最奏效的社会控制方法就是法和威,而仁、爱只能带来祸乱。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PPT文档演模板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题外话: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
• 只是着眼于两个领域的各自趋势而非相互比较,
依然会看到人文学科自身的影响下降。人文学科
原创作品的影响相比于自身日渐衰退。以十年为
计,三个十年间称得上影响学界的人文作品分别
为九十篇、四十九篇和七十篇,约占被引文献总
数的60%、25%和15%。如果剔除重印古籍的部分,
不是对传统典籍的传承和研习,也并非立足本国
的当代研究,而是表现为西学译介,表现为对西
方学术名著经久不息的翻译、学习、研究和传授。
而这种成就具体来讲基本是汉译西方现代学术名
著,尤其是汉译西方现代社会科学著作(是西方
人文学科作品的近四倍)。而且,如果我们把那
些计算在“原创文献”名下的作品仔细检审,会
发现相当多的作品其实都是在介绍西方学术,很
• 官僚制的缺点: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是 理性的铁笼
PPT文档演模板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1/1/6
• 实质理性法:如中国的“三纲五常”,运用这套 常理判案时,推理过程是理性的,但这套规则却 不是正式的普遍立法。韦伯认为英国法(判例法) 也是实质理性的,因为在适用中法官可以修改法 律。“英国法问题”,李猛的研究
• 形式非理性法:如“神明裁判”,也有一套规则 和实施程序,但没有理性的推理,结果也不可测。
PPT文档演模板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继续
• 中西对财富的态度不同:“重义轻利”/赚 钱以获得彼岸的救赎
• 新教把人看作上帝的工具,而儒教认为人 本身就是目的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第七章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理想类型的含义与作用●社会行动的含义与类型●理性的含义、类型与作用●权威的三种类型●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方法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理性化;科层制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著名的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之一,被许多学者视为现代社会学最重要的奠基者,有资产阶级的卡尔.马克思的称号。

他对社会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在社会学众多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包括: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基础理论、社会行动理论、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组组社会学、宗教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等。

本章将简略介绍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论、理性化理论、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生平简介(a Biographical sketch)P120-122马克斯.韦伯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爱尔福特市。

韦伯的父亲是一个法学博士,做过议员,是一名活跃的政治活动家。

韦伯韵母亲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对宗教具有虔诚的信仰。

韦伯是家中的长子(他有多个弟妹,其中一个弟弟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虽然早熟,但体弱多病、孤僻、羞怯。

他成长予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家庭,家中的常客包括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高谈阔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韦伯对历史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4岁生日之前,他已写出两篇历史论文。

1882年他进入海德堡大学,主要钻研法学,同时学习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知识。

1884年在服了一年兵役后,韦伯返回父母家中,并到柏林大学就读。

他越来越能理解并认同母亲讲求禁欲的宗教价值观,而对追求享乐主义的专横父亲越来越憎恨。

1889年韦伯获得博士学位,1891年又以重要论文《罗马农业史》通过教师资格论文答辩,并于次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的讲师,同时还兼任正式律师。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为社会学奉献终生的必然,他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用毕生的努力,集智慧于对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致力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之上。

关键字:韦伯理想类型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从研究中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就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一,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在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韦伯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第6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6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国家、公司、民族的行为是不是社会行动?
做饭、看书是不是社会行动?
纯属反应性的模仿行为是不是社会行动?

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是社会行动的基本承担者。

非整体化的研究倾向。整体没有独立意志,不
具有可供理解的主观意义。

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关心个人动机,但心理学只
是描述性、个别化的理解,而社会学是类型化

对加尔文教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加尔文教的命定说蕴含的潜台词——基督徒的 尘世活动包括职业劳动,只是为了遵从上帝戒 律、完成上帝旨意,这是人们建立获救信心的 唯一手段。由此为世俗活动的意义找到了答案。
合理化趋势,力图用发生学和比较的方法,从科
学、技术、文化、艺术、法律、社会组织、政府
管理等各个方面阐明合理性这个问题。
第二节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世纪之交的方法论之争

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之争,焦点是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的区别及社会科学的性质。

反自然主义:人类社会和历史是由非理性的生命 的活动构成的,且不可重复,只有对个人直接的 生活“体验”和主体移情式的“理解”,才能领 悟到作为生命体现的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真谛。
传统型统 传 统 道 终身、世 传统社会
德 、 风 袭 俗习惯 个人魅力 超 凡 的 终身非世 动荡时期 型统治 个 人 魅 袭
受传统制 封建君主

法理型统 法 律 规 任期制 治 则 现代社会
有创新性
非人格化、 裁判法官 受规则约 束
三、科层制

也译为文官制、官僚制。法理型统治形式中最纯 粹、最典型的形式,被韦伯视为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组织形式的理想类型。

第八讲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第八讲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对重要性的比较)。
19
(二)价值理性行动(value rational action)
1.“这类行动可以根据行动所具有的对固有价值的自觉 信仰来界定。它独立于任何功利动机,仅仅受制于伦理 的、美学的和宗教的标准。” 2.行动者从事价值理性行动时,其主观上常认定行动具
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因此不会去考虑行动的后果
科执掌,分层负责。
——科层制:与欧美各国形式理性的经济结构最为吻合,是西方社会理 性化的体现。
使组织管理领域能像经济领域一样,实行专业化和分工;
能像生产过程一样,按无个性的公务原则来运作; 能够和“生产者与生产手段分离”一样,实现管理者与管理手段的分离。
科层制的特点

各部门拥有依据法律、行政章程等规则而来的、明确的权限; 有一套明确制定的上下关系的层级制度; 职务运作是以文书档案以及幕僚与各种书记所组成的部门为 基础的; 专业化的职务活动都以彻底的专业训练位前提; 职务活动要求官吏的全力投入而不是兼职形式、尽管办公时 间有明确规定;

为了使用理想类型最终达到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 理解,韦伯提出因果性解释。

社会学中的因果关系不是“A必然导致B的形式”, 而是“A多少有助于B的出现”,不是一种必然性 关系,而是一种或然性关系。

韦伯认为,人类的动机具有复杂性特征,相同的行动也许 动机不同,动机相同的又不可能有相同的行动方式,并且 人们所意识到的动机也许是未被意识到的动机的合理化。
通过这种直接的观察,我们能够理解发生了“什么” (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
如 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而理解愠怒这一事实。 如 语言的表述,我们或看到一个人写下2*2=4 如 上街抗议
(2)解释性理解(explanatory understaning)

第五讲-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课件

第五讲-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课件

10
Tianjin University
三、统治基本类型
1.统治与合法性 ➢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的宗旨就是研究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 合理性和合法性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过程的 两个重要方面。 ➢ 在他的社会学中,统治是通过权利来界定的。 ➢ 他认为一个人具有权利,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即使遇到反对 意见时也可以贯彻其意志。
18
Tianjin University
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1、近代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
➢ 韦伯分析资本主义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 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
➢ 韦伯重点研究了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的作用。
➢ 他解释了“为什么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仅仅在西方出现, 而没有在其他文明中出现”?
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 韦伯提出社会学 的理想类型是受到物理学(质点、思想实验)和经济学(经 济人的假设)中的理想类型和基本假设的启发。
7
Tianjin University
二.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1.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本质上是以他人的行为为期望取向的个 人行动,即存在着针对他的主观动机或意义;只有具有主观意 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他根据合理性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 (1)目的合理性行动(工具合理性行动); ➢ (2)价值合理性行动,即通过有意识地对某个特定的举止的 无条件的价值信仰而产生的行动; ➢ (3)情感行动,即通过情绪和情感状况产生的行动; ➢ (4)传统行动,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 ➢ 根据韦伯他的社会行动的本质认识,社会行动包含着一 种社会关系;同时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 ➢ 他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的社会结 构个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简要

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简要

宗教社会学思想-、宗教的起源与宗教社会学1.两种观点:(1)自然主义说: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天体和气候现象的惊惑和敬畏。

(2)万物有灵说: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万物有灵,由灵演化为精灵,进而为神祗,最后为主宰一切的神灵。

2.马克思对宗教的研究: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虚幻反映。

3.宗教社会学:从宗教社团,教规教义,宗教伦理等方面研究宗教的社会地位和功能,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系统本身发挥功能和发展的规律性。

4.韦伯和迪尔凯姆,迪尔凯姆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描述的是宗教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作用,宗教的静力学;韦伯考察世界著名宗教论述,宗教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宗教动力学。

二、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韦伯的全部宗教社会学主旨在于研究世界几大宗教教义的理性化程度和过程,尤为关注基督教新教是怎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巫术和迷信的成分而引发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伦理,以及这种伦理又怎样地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最终导致现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的产生,一切宗教的核心是通过信仰使人的灵魂得到拯救。

1.研究的对象:高级宗教中起主要作用的先知及其预言:先知就是指那些能发布预言和戒律、从而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规范的思想家。

先知都是“卡里斯玛”式人物,与祭司不同。

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以祭司为代表的维系巩固既成的秩序和以先知为动力的变革既存秩序。

2.先知的分类;伦理先知(发布上帝及其意志,要求人们当作伦理责任来服从),楷模先知(模范人物,个人榜样)3.韦伯认为一切宗教都有对尘世拒斥的倾向,宗教是一种救赎论。

救赎的两种方式:入世方式(禁欲主义):介入世界,借助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做到禁欲而达到救赎。

禁欲是依神的意志所指引的方向而行动的现世行动。

出世方式(神秘主义):逃避世界,通过冥想默祷进入“拥有”状态达到救赎,拥有通过学习,修行才能达到。

以人神合一为基础。

4、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宗教伦理转化为职业伦理)(1).禁欲主义倾向于责任伦理,与此岸性联系,人神对立,人人生来都有原罪,必须通过救赎获救,每个人都在世俗生活中自我克制,过一种符合道德的生活,提倡一种讲普遍性、一元性的“禁欲的职业伦理”。

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总结

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总结

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总结韦伯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社会互动思想对于社会学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韦伯的思想中,社会互动被视为社会现象的核心,他通过对社会行动的分析和解释,揭示了社会互动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以1000字的篇幅对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韦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行动者,他们在社会中通过相互交往和互动来达到目标。

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两类: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行为。

而社会互动即是一种包含目的有意识行为的行为,即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来达到某种目标。

他认为,社会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表面现象,更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和影响参与社会互动的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韦伯提出社会互动具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和意义。

不同的个体参与社会互动可能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如争取资源、获得地位、建立关系等。

他认为,社会互动是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现象的基础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互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社会行动的动机、意义以及背后的社会结构和规则。

此外,韦伯还强调了社会互动的动态性。

他指出,社会互动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个体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韦伯关注互动中的权力和权威问题,他认为社会互动中的个体之间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有些个体具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可以对其他个体施加影响。

这种权力和权威不仅可以通过物质资源来体现,还可以通过认可、控制和规范来实现。

韦伯还强调了社会互动的群体性。

他认为,社会互动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于群体之间的关系中。

群体是由一组个体组成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和互动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群体的规模和结构对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不同规模和结构的群体内部的互动方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对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和方法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韦伯认为,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关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试述马克斯_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_以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为例(1)

试述马克斯_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_以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为例(1)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2007年第1期 第23卷——No.1.2007 Vol.23.收稿日期:2006-08-12作者简介:马伟宁(1979-),男,宁夏银川人,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教师。

-108-试述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以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为例马伟宁(重庆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摘 要:在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以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

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产生与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以及社会科学尤其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大学科的发展等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

尽管学术界对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学术思想直到今天影响力仍然极为深远。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7)01-0108-04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与学术生命力的杰出社会学家之一,他与杜尔凯姆并称为现代宗教社会学的奠基人。

韦伯倾其一生精力致力于研究宗教伦理对于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经济活动的重大影响。

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名的文化系列论著《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第一卷中,具体包括《儒教与道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韦伯宗教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首先,群体的形成影响了宗教观念的产生;其次,宗教观念对世俗伦理和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第三,对东西方宗教文化的比较,探讨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

在这三方面中,以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

因而韦伯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基调就是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命题: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之后,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表现为社会精神气质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第一节生平与著述马克斯﹒韦伯(—),最有影响,也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年以论文的形式分两次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帕森斯翻译成英文。

著名的社会学假说: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出现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以社会精神气质(ethos)为表现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

二、生前与身后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福特,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一名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务员。

母亲海伦妮·韦伯是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父亲是权力和庸俗的代表,母亲是虔诚的清教徒,她对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父亲的职业使家里充满了政治的气氛,许多突出的学者和公众人物都经常造访家中。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受到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韦伯的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在年的圣诞节,马克斯·韦伯撰写了两篇历史论文送给父母,标题分别为“论德国历史的发展以及皇帝和教宗的角色”以及“论罗马帝国从君士坦丁至民族迁徙运动的历史”。

在十四岁时,韦伯写的信件便开始引用荷马、西塞罗、维吉尔、李维等人的著作,在他进入大学前也已经熟读了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等人的理论。

年轻的韦伯表现出他对研究社会科学的强烈兴趣。

优越的环境,聪颖的天资,勤奋好学。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深厚的人文主义修养,把韦伯造就成精神坚强,内心敏感而身体疲弱的那一时代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长期处于身心紧张和失调状态是韦伯犯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精神与肉体之间的不协调又因其新教徒式的入世工作态度愈加严重。

韦伯分析道:现代社会中,“人”被剥夺了个人主体性,意志自由和创造性,只听凭法则,规律支配的纯粹“经济人”,把理性当作工具来追求的“工具合理性行动”,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遵照这种行动模式生活的人,是一些“没有精神的专家,不懂感情的享乐者”,近代资本主义是人们追逐工具合理性的结果,极大地促成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把人们的文化追求和情感经济化和客体化,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近代资本主义及其工具合理性的行动模式对人的本性自由,无疑是一座“铁的牢笼”。

浅谈韦伯跟法律社会学

浅谈韦伯跟法律社会学

浅谈韦伯与法律社会学一、韦伯的法社会学概述(一)法社会学在韦伯的时代韦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生长在欧洲的土地上也使得他具有了传统欧洲思维能力,他的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写作中度过的,并且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著作颇多,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内容也错综复杂。

法社会学又称法律社会学或社会法学作为一门学科,而正是由像韦伯这样的一批学者真正奠基起来的。

在当时的时代里,法社会学也必然是时代的反映。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肆扩张,瞬间波及全世界,且已经由传统的垄断主义发展到自由竞争主义,这样,社会的整体结构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自由竞争主义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政府对社会的有力干涉,否则,政府将显现出巨大的压力,然而压力必须得到释放,在这中间,法律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西方诸国家对法律及正义的信仰,很自然的就将法律和社会本身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便引起了诸多学者对法律和社会的关注,一大批的学术论文和书籍相继而出。

韦伯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写作的,1908 年,马克斯韦伯开始写作《经济与社会》,其中的《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成为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起点。

随后,他又写作了一大批的著作,最终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二)韦伯的法社会学概述马克斯韦伯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大家,他的理论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且大部分著作被奉为经典。

“法社会学是韦伯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正如韦伯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在法社会学理论中,他并没有给予一个清晰的论域,他只是主要研究经济与社会关系,探讨了法律与其变化模式。

” [1]韦伯的法社会学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其法学和经济学教育,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欧洲在法律史方面受到的训练,然而,他并不是像以往的法学家那样从法律入手,而是以社会学的眼光和经济学的视角来探求法律的社会根源,以“社会行为”作为其基本单位,从而来对法律与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如此,韦伯在研究社会本身与法律的关系后,并没有停下,而是又将目光转向了法律本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进而来研究法律本身,这其中也包括了政治、经济等范畴,从而深入说明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在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学考研——韦伯

社会学考研——韦伯

主要人物韦伯:理解(解释)社会学主要概念:社会行动理想类型价值中立价值关联权力统治纪律传统型统治个人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科层制天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移情法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社会行动及其分类研究中心:所有研究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西方文化特有的和独具的合理主义”。

研究方法:偏重历史发生学运用逻辑范畴加以说明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韦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杰出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著作。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并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成为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在方法论上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的观点以及“价值中立”的主张。

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分类,关于权威的分类,他对于科层制度的论述,以及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

尽管后人对韦伯的观点和理论有所争论甚至批评,但是他仍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学术背景(<上>P173)韦伯的世界观是由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和主观主义三者相互矛盾复杂地交织成的综合体,他的社会学方法论表明他受到了英法实证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这三种思想体系的影响:从实证主义中汲取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从出发点上拒斥任何脱离经验的、抽象的观点;从浪漫主义中学到了敏锐关注个体性、意志自由的原则;从形而上学中(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借鉴了它的历史性。

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基础(<上>P176)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他同意狄尔泰的看法,他认为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就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由于行动者不断的行动而构成了一个联系的系列,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就成了社会学的任务。

韦伯据此给社会学下定义: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的解释的科学。

韦伯在社会学中的贡献及其思想

韦伯在社会学中的贡献及其思想

韦伯在社会学中的贡献及其思想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韦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通过其广泛的研究和著作,捕捉了对现代性关键议题的洞察力,成为了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韦伯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个人和群体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

在此文中,本文将探讨韦伯在社会学中的贡献及其思想。

韦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泛,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经济学以及其他一些领域。

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学中深入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一、韦伯对现代性的理解韦伯对现代性是非常感性的。

他认为现代性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排斥和质疑”,通过这一过程,人们才能探索新的真理。

这种“加速力”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历史进程在这一加速力作用下不断发展。

韦伯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性面对的挑战,包括经济市场化、行政规范状态化、权力官僚化等现象。

二、韦伯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贡献在韦伯看来,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精确化的方法论。

他强调,研究者在研究社会动态时,需要通过对价值取向和实证性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他认为,社会科学应该追求“客观,分析和理性”的理念,避免缺乏逻辑和证据的主观分析。

因此,他在《社会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书中阐述了“理想类型”的概念,提出了在研究社会现象时,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类型框架,以便分类、分析和比较。

三、韦伯对职业的研究理解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一个关键焦点。

他认为,职业作为社会阶层和文化特征之一,对社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他的《经济与社会:就一些社会性阶层,划分的种类和意义的基础问题》这本书中,他阐述了“阶层”这个概念,强调了职业对人们的唯一性认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韦伯强调,职业需要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特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工作形式或职业定义。

四、韦伯对政治权力的研究韦伯是一位非常重视政治权力和权威力的研究者。

他的《权力与社会》这本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一、共性比较迪尔凯姆和韦伯既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们都各自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式寻找合适的研究课题,他们都企图通过对宗教的研究来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他们的研究动机是相同的。

其次,二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一致的。

迪尔凯姆将宗教现象当作一种社会事实来研究。

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那么当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宗教时,也就等于默认这一点。

作为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宗教也具有客观性、强制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韦伯也把宗教想象当作一种客观的现象来研究。

二、差异性比较由于迪尔凯姆和韦伯所遵从的方法论,以及文化背景、研究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角度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都有根本性的差异,一下试从四个方面讨论他们的区别:(一)对于宗教的本质和定义:迪尔凯姆认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

神圣性是宗教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宗教有两个构成要素,即与神圣性相关的信仰和仪式以及教会。

迪尔凯姆根据宗教本质和构成要素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的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韦伯没有像迪尔凯姆一样给宗教界定一个严格的定义,他只是粗略的做了一些划分。

韦伯把宗教划分为非理性的宗教和理性的宗教。

非理性的宗教包括原始巫术和魔法行为等,理性的宗教指诸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这一类的世界性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迪尔凯姆首先批驳了泰勒、斯宾塞等人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对梦魂曲解的“泛灵论”,以及人们将自然现象无意识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论”。

他认为,人和自然现象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宗教的神圣性信仰只能来源于群体的生活,无论是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还是外在的自然力量,都不能成为宗教产生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第六章2007年6月14日是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逝世80周年纪念日●德国国内举行许多纪念活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纪念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当韦伯的遗体在1920年6月17日被安葬在慕尼黑东郊墓地时,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友、学生和同事参加了其简短的葬礼。

这当中没有人会想到,80年后的今天,韦伯会享有如此高的世界性的声誉。

●韦伯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并称为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国人,“重新发现和重视”韦伯的过程●1964年在海德堡召开的国际社会学大会,。

来自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社会学家,如哈佛的帕森斯(TalcottParsons),巴黎的阿隆(RaymondAron)、伯克利的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等人一致认为,韦伯的地位应仅次于马克思、迪尔凯姆之后,是社会学理所当然的“经典作家”。

在海德堡大会之后,一个“经典作家”韦伯的形象已经形成。

●帕森斯的介绍,使得韦伯被英语世界的读者广泛了解,并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韦伯研究热。

帕森斯翻译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也许是韦伯的广为人们阅读的著作。

也许帕森斯的翻译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也许通过他的所谓“结构功能”学说,把韦伯“帕森斯化”了。

但没有帕森斯的工作,韦伯就不可能被德国学者们“重新发现”。

正是韦伯的“出口转内销”,使得他在德国学术界被重新发现并受到重视。

韦伯(1864-1920)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1882年,18岁,考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4年,20岁,转入柏林大学.1889年,25岁,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律师证. 1892年,28岁,获得柏林大学教师职位.开始学术研究.1894年,30岁,到弗莱堡大学任教.开始展示其才华.1897年,33岁,回到海德堡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897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898年,34岁,韦伯脱离教职.以私人学者的身份做研究.通过学者沙龙进行交流.●1902年后,(38岁后),韦伯开始潜心研究社会学.●1904-1905年,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9年,韦伯和滕尼斯齐美尔等创建了德国社会学学会1912年,离开学会.1918年,韦伯到维也纳大学,重上讲台讲课.1919年,韦伯到慕尼黑大学讲课.1920年,56岁,韦伯患肺炎逝世代表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1920)<经济与社会>(1921-1922)<社会科学方法论>(1903-191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思想●一方法论的核心概念---”理解地解释”●(一)通则与具体的划分,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划分不是对应关系●(二)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似之处●1,进行解释,发现通则;2,科学语言3,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1)价值中立性价值中立性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此外,价值中立性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研究机构的区分。

幻灯片13引申问题:社会学学者的独立精神●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应坚持中立的学术研究,以此对国家、对社会、对人们服务,这样我们才有价值。

社会学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要保持自身的独立精神,应当认识到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反应,代表的只是一种视角,一种看法,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不能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而只能说各种各样的理论是如何阐释这些问题的。

幻灯片14我们不能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如果社会学的发展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的话,社会学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在我们作学术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术的目的是追求知识的增长,我们不能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

●对个人来说,学术的思想应当与现实的思想严格的分开。

如果你有服务于社会的志向,你可以投身于现实,指导别人做什么,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否认纯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对于社会问题就会缺乏理论的解释。

幻灯片152012-4首届公共政策年会●中国公共政策思想库的现状与未来讨论,毛寿龙认为思想库“为公立学”,以后将和律师事务所一样,接受委托,像兰德公司。

●朱旭峰的观点是:思想库要发展好,专家需提高能力,注重科学理性而不是被收卖。

政府应允许批评,公众需尊重专家。

影响力,质量与独立性是专家的考量指标。

幻灯片16●复旦朱春奎认为不要低估领导干部的智商和情商,不要低估学者的智商与情商。

政策分析师需坚守职业伦理道德。

大家讨论的问题聚焦在目前思想库的研究被采纳,但却没有名份,思想库做无名英雄,如何扩大影响?幻灯片17(2)价值相关性●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幻灯片18(三)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1,纯粹的因果解释和理解地解释人受两种关系----因果关系和手段目的关系的制约.自然科学提供的是纯粹的因果解释.幻灯片19理解地解释,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韦伯认为,理解和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恰恰相反,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说明的。

因此,必须把理解和解释联系起来考虑,理解是解释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一种解释。

反过来说也一样:解释也是一种理解。

我们把对行动意义系列的理解视为对行动实际过程的一种解释。

幻灯片202,重视文化价值背景,共享价值观韦伯是一个文化论者.他指出,社会学所关注的是各种行动类型中所蕴涵的典型意义,目的,动机.要把握这些典型的意义,目的,动机,就必须把握共享价值观---某类行动中蕴涵的普遍价值观念3,关于必然性,或然性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个体主义)(一)价值中立性的概念(二)个人是社会行动的最基本承担者个体主义的基本概念在韦伯看来,社会学研究人的行动,是因为每个人都赋予它一定的“意义”。

行动之所以是有意义的,是因为某个或若干个行动者将其主观意义与其行动联系起来,不论这种行动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放弃或是对某件事情的忍受。

韦伯还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思,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

在韦伯看来,社会行动之所以是可理解的,是因为个人赋予其行动的主观意义是可以理解的。

(三)非整体化研究倾向(四)如何看待群体,组织(国家,政党,民族,家庭,阶级)及社会形成物韦伯认为,群体仅仅是个人行动的某种组织方式,反对把群体看成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社会形成物是人们协同行动的结果.只有在和其他人有社会行动意义上关联的时候,群体概念才有意义.(五)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区别---研究客观动机和主观动机三“理想类型”---韦伯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工具(一)涵义“理想”=“纯粹”, “典型”●惯常使用的概念工具常常面临两种困境:或是由于概念过于宽泛,使其失掉现象的某种具体特征,或是由于概念过于狭窄,无法包容相关的现象.●他所致力建设的理想类型正是要摆脱上述困境。

●(二)理想类型具有如下特点:●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3,理想类型作为现实的某种变异形式,与现实本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

韦伯指出,现实中的行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其过程与理想类型中的过程类似。

●4,价值中立性(三)意义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 它有利于集中研究者的注意力.2,是韦伯用以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研究的根据,也是他比较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3,有利于对经验事实做出因果解释.幻灯片31韦伯方法论总结1,主旨:在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路线2,解决方案:核心是”解释性理解”,由此引申出个人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则)3,贯彻方案:通过”理想类型”第二节政治社会学韦伯是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 社会是具有特定秩序的人类集合体.研究秩序是政治社会学的主题.幻灯片33●一. 权力和权威的共同点与区别●1,共同点:二者都出现在命令和服从的场合●2,区别:●权力拥有者具有强制性手段.1. 权威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合法性二.权威的理想类型1.1,传统型权威●(1)含义: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传给自己的后代。

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作为统治者,而是人格意义上的“主人”。

构成统治机构中管理班子的人员被看作人格上带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差役”。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臣民的关系。

幻灯片35(2)从整个传统性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传统型权威具有以下特征:●①缺乏固定的组织权限,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②没有合理的职务等级制度,往往由统治者或由它所委派的人员以个人身份,直接的对事情做出决定;●③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原则实行聘任和决定晋升;●④选拔和提升的主要依据是统治者的主观好恶,而不是按照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⑤管理没有固定的、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薪金。

●传统性统治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他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2,感召型权威(1)基础:由领袖和群众共同创造.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离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幻灯片38(2)特征依赖于个人突出的品质;是一种”巨大的革命力量”;具有暂时性3,法理权威其核心价值观是法律至上.建立在以下基础上: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幻灯片40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①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②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③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④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幻灯片42●⑤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而暂时拥有权力,服从者所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韦伯指出,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科层制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