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王建曾从军边塞,其边塞题材的诗歌, 如《渡辽水》、《辽东行》、《送衣曲》 等,大都声调低沉,明显地具有中唐时期 的时代特征。 王建又以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 词》一百首著名,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清 新可诵的篇章。如第八十八首(树头树底 觅残红 ) 、第八十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是中唐诗 坛的另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1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一、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 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该派诗人特别注重 诗歌的社会功能,重写实、尚通俗。他们 用新乐府诗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风通 俗晓畅,故又称通俗诗派。
2
二、重写实、尚通俗文学思潮溯源 远源:《诗经》和汉魏乐府民歌。 近源:杜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题乐 府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 《悲陈陶》等。 与杜甫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 伦等诗人,也具有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 到了中唐的贞元(785-805) 、元和 (806-820)年间,白居易、元稹,以及张 籍、王建等人,将这种创作思潮推向了高潮。
16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 三、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在《策林》、《与元九书》、 《新乐府序》等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 歌主张。 1、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2、补察时政,为君为民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3、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的得与失
13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 太原,其先世迁下邽,白居易生于新郑 (今河南新郑市)。早年因避战乱有过多 年的颠沛生活。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授秘 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 授盩厔尉,后迁翰林学士、 左拾遗、 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 夫。
29
5
张籍的乐府诗一般取自俗人俗事,选题 不大,挖掘较深,往往由一人一事见出社会 的缩影。如《牧童词》、《征妇怨》、《促 促词》等。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 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半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 鞭三四声。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 角。 张籍的近体诗,也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 蕴深厚的风格,如《秋思》。 6
23
诗歌的主题具有矛盾性,前半篇对李、 杨的荒淫误国有所讽刺批判,后半篇歌颂 并感伤李、杨真挚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在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 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 “风情”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的感伤主题。
24
二、 《琵琶行》的创作和主题 《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816)年江 州贬所。 歌女沦落和迁客贬谪的相通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伤主题。
(二)王建 王建(766?-?),字仲初,颍川 (今河南许昌市)人。 王建的古题和新题乐府诗的题材广泛, 憎爱分明。不仅描写下层人民劳作的艰辛, 也注重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如《田家行》、 《海人谣》、《水夫谣》等。
7
一些作品对妇女题材给予了很大的关 注 ,如《当窗织》、《捣衣曲》、《望夫 石》、《新娘词三首》等。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 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新娘词其三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 先谴小姑尝。
22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 与元、白唱和诗
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成就最高的作品。 一、《长恨歌》的创作和主题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尉时, 与好友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 的故事而作。 《长恨歌》根据李、杨的故事传说和诗 人的虚构想象创作成篇。
2、艺术特点 ① 一篇专咏一事,主题专一明确。 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如《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卖炭 翁》: “苦宫市也”等。篇末往往再一次 强调主旨。 ② 形式灵活,语言通俗。 ③ 一些诗篇描写人物生动,感情浓烈。 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等。
21
3、缺憾 ① 为了“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新乐府序》)的创作目的,有些作品 缺少艺术性。 ② 为凑足五十篇之数,有些作品写得 枯燥乏味。 ③ 因一意追求语言浅显务尽,有些作 品失之直露无隐。
27
四、元、白唱和诗 1、中唐文人交往唱和之风 2、元、白唱和 元、白“通江唱和”。 元和体: 指元稹、白居易次韵相酬的 长篇排律,以及元、白流连光景、浅切言 情的“小碎篇章”,还包括元稹的艳体诗。
28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是其意在“独善”, “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 之作,这类作品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 然的情调。 这类诗歌多描写抒发身边的琐事闲情。 也有不少记游写景类的闲适之作,情韵悠 然。如《大林寺桃花》 。
3
三、什么是新乐府诗 新乐府诗产生在安史之乱到中唐时期, 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语言通俗浅显的 乐府诗。起自杜甫,到白居易形成创作高 潮。新乐府诗继承了古乐府诗的写实传统, 但不再沿用旧题,而是根据所写内容自命 新题,也不再配乐歌唱。
4
四、张籍、王建的乐府诗 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创作乐府诗 的诗人,时号“张王”。 (一)张籍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 州人。 张籍的乐府诗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 广泛,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 和苦难,如《野老歌》。
14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 杀,白居易上书请急捕贼,被以越职言事 等罪名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刺史、主 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杭州刺史、 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大和三年 (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后任河南 尹、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 部尚书致仕。
15
白居易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 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是其立身处世的准 则,被贬江州是其一生的转折点。此前, 他志在兼济,积极地参政议政,表现在文 学上,是创作了一系列的讽谕诗。此后, 独善其身的思想益占主导,表现在文学上, 是创作了大量的闲适之作。
17
四、白居易的讽谕诗 (一)基本创作倾向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170多首,大都作于 被贬江州之前 。 其基本创作倾向,一是对下层民众苦 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二是对达官贵人腐化 生活和欺压人民恶行的尖锐揭露。
18
(二)《秦中吟》十首 这组诗在贞元(785-805)、元和 (806-820)之际作于长安。 白居易《秦中吟》序说: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 有足悲者。因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 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和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 如《重赋》、《买花》、《轻肥》等。
19
(三)《新乐府》五十首 1、主要内容 这组诗作于元和四年(809) ,至元 和七年(812)大体改定。 内容颇为广泛,涉及诸多方面,其中 写得好而且有价值的,是反映民生疾苦和 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篇章。 如《卖炭翁》、《杜陵叟》、《红线毯》、 《 新丰折臂翁》、 《上阳白发人》等。
20
10
元稹有和李绅的“新题乐府” 12首, 如《上阳白发人》等。这组诗均为写实之 作,但其中有些叙事繁乱,艺术性不强。 元稹又有与刘猛、李余二人相和的 《乐府古题》 19首,都是“寓意古题,刺 美见事”(元稹《乐府古题序》)的讽谕 之作。每首诗只述一意,题旨集中明确, 代表作《织妇词》、《田家词》。但从总 体水平看,这组诗的语言仍嫌滞涩。
9
五、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与白 居易同中书判拔萃科,同任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又与与白居易同中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因 直言无讳而长期遭贬。元和十年(815)回 朝后曾升任宰相,后任同州刺史、武昌军节 度使等职。
25
特征
三、《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
1、叙事诗中抒情因素的强化 2、以精选的景物意象来营造氛围、烘 托意境 如《长恨歌》中的蜀山景色、桃李梧 桐, 《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江水秋月 等。
26
3、通过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和心理 如《长恨歌》中太真寄物、《琵琶行》 中歌女弹奏等。 4、语言明白诗《连昌宫 词》。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 之乱前后朝政治乱的因由。全诗以叙述为 主,杂以议论。将史实、传闻、想象糅合 在一起,诗情生动曲折。 元稹的小诗《行宫》,包孕丰富,情 致宛然,与《连昌宫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12
最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他的艳情 诗和悼亡诗。如《春晓》、《离思五首》 等。 元稹悼念亡妻的《谴悲怀三首》,追念 生活琐事,抒写人生至情,是古代悼亡诗 的著名作品。
王建曾从军边塞,其边塞题材的诗歌, 如《渡辽水》、《辽东行》、《送衣曲》 等,大都声调低沉,明显地具有中唐时期 的时代特征。 王建又以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 词》一百首著名,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清 新可诵的篇章。如第八十八首(树头树底 觅残红 ) 、第八十一首: 教遍宫娥唱尽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是中唐诗 坛的另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1
第一节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
一、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 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该派诗人特别注重 诗歌的社会功能,重写实、尚通俗。他们 用新乐府诗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风通 俗晓畅,故又称通俗诗派。
2
二、重写实、尚通俗文学思潮溯源 远源:《诗经》和汉魏乐府民歌。 近源:杜甫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题乐 府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 《悲陈陶》等。 与杜甫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 伦等诗人,也具有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 到了中唐的贞元(785-805) 、元和 (806-820)年间,白居易、元稹,以及张 籍、王建等人,将这种创作思潮推向了高潮。
16
二、白居易诗歌的分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 三、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在《策林》、《与元九书》、 《新乐府序》等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 歌主张。 1、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2、补察时政,为君为民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3、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的得与失
13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 太原,其先世迁下邽,白居易生于新郑 (今河南新郑市)。早年因避战乱有过多 年的颠沛生活。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授秘 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 授盩厔尉,后迁翰林学士、 左拾遗、 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 夫。
29
5
张籍的乐府诗一般取自俗人俗事,选题 不大,挖掘较深,往往由一人一事见出社会 的缩影。如《牧童词》、《征妇怨》、《促 促词》等。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 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半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 鞭三四声。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 角。 张籍的近体诗,也多追求一种平易而意 蕴深厚的风格,如《秋思》。 6
23
诗歌的主题具有矛盾性,前半篇对李、 杨的荒淫误国有所讽刺批判,后半篇歌颂 并感伤李、杨真挚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在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 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 “风情”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的感伤主题。
24
二、 《琵琶行》的创作和主题 《琵琶行》作于元和十一(816)年江 州贬所。 歌女沦落和迁客贬谪的相通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伤主题。
(二)王建 王建(766?-?),字仲初,颍川 (今河南许昌市)人。 王建的古题和新题乐府诗的题材广泛, 憎爱分明。不仅描写下层人民劳作的艰辛, 也注重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如《田家行》、 《海人谣》、《水夫谣》等。
7
一些作品对妇女题材给予了很大的关 注 ,如《当窗织》、《捣衣曲》、《望夫 石》、《新娘词三首》等。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 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新娘词其三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 先谴小姑尝。
22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 与元、白唱和诗
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成就最高的作品。 一、《长恨歌》的创作和主题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尉时, 与好友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 的故事而作。 《长恨歌》根据李、杨的故事传说和诗 人的虚构想象创作成篇。
2、艺术特点 ① 一篇专咏一事,主题专一明确。 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 如《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卖炭 翁》: “苦宫市也”等。篇末往往再一次 强调主旨。 ② 形式灵活,语言通俗。 ③ 一些诗篇描写人物生动,感情浓烈。 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等。
21
3、缺憾 ① 为了“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新乐府序》)的创作目的,有些作品 缺少艺术性。 ② 为凑足五十篇之数,有些作品写得 枯燥乏味。 ③ 因一意追求语言浅显务尽,有些作 品失之直露无隐。
27
四、元、白唱和诗 1、中唐文人交往唱和之风 2、元、白唱和 元、白“通江唱和”。 元和体: 指元稹、白居易次韵相酬的 长篇排律,以及元、白流连光景、浅切言 情的“小碎篇章”,还包括元稹的艳体诗。
28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白居易的闲适诗是其意在“独善”, “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 之作,这类作品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 然的情调。 这类诗歌多描写抒发身边的琐事闲情。 也有不少记游写景类的闲适之作,情韵悠 然。如《大林寺桃花》 。
3
三、什么是新乐府诗 新乐府诗产生在安史之乱到中唐时期, 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语言通俗浅显的 乐府诗。起自杜甫,到白居易形成创作高 潮。新乐府诗继承了古乐府诗的写实传统, 但不再沿用旧题,而是根据所写内容自命 新题,也不再配乐歌唱。
4
四、张籍、王建的乐府诗 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创作乐府诗 的诗人,时号“张王”。 (一)张籍 张籍(766?-830?),字文昌,苏 州人。 张籍的乐府诗有古题,也有新题,取材 广泛,写得最集中、最深刻的是农民的生活 和苦难,如《野老歌》。
14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刺 杀,白居易上书请急捕贼,被以越职言事 等罪名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刺史、主 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杭州刺史、 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大和三年 (829)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后任河南 尹、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 部尚书致仕。
15
白居易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 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是其立身处世的准 则,被贬江州是其一生的转折点。此前, 他志在兼济,积极地参政议政,表现在文 学上,是创作了一系列的讽谕诗。此后, 独善其身的思想益占主导,表现在文学上, 是创作了大量的闲适之作。
17
四、白居易的讽谕诗 (一)基本创作倾向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170多首,大都作于 被贬江州之前 。 其基本创作倾向,一是对下层民众苦 难生活的深刻反映,二是对达官贵人腐化 生活和欺压人民恶行的尖锐揭露。
18
(二)《秦中吟》十首 这组诗在贞元(785-805)、元和 (806-820)之际作于长安。 白居易《秦中吟》序说: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 有足悲者。因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 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和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 如《重赋》、《买花》、《轻肥》等。
19
(三)《新乐府》五十首 1、主要内容 这组诗作于元和四年(809) ,至元 和七年(812)大体改定。 内容颇为广泛,涉及诸多方面,其中 写得好而且有价值的,是反映民生疾苦和 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篇章。 如《卖炭翁》、《杜陵叟》、《红线毯》、 《 新丰折臂翁》、 《上阳白发人》等。
20
10
元稹有和李绅的“新题乐府” 12首, 如《上阳白发人》等。这组诗均为写实之 作,但其中有些叙事繁乱,艺术性不强。 元稹又有与刘猛、李余二人相和的 《乐府古题》 19首,都是“寓意古题,刺 美见事”(元稹《乐府古题序》)的讽谕 之作。每首诗只述一意,题旨集中明确, 代表作《织妇词》、《田家词》。但从总 体水平看,这组诗的语言仍嫌滞涩。
9
五、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与白 居易同中书判拔萃科,同任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又与与白居易同中才识兼 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因 直言无讳而长期遭贬。元和十年(815)回 朝后曾升任宰相,后任同州刺史、武昌军节 度使等职。
25
特征
三、《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
1、叙事诗中抒情因素的强化 2、以精选的景物意象来营造氛围、烘 托意境 如《长恨歌》中的蜀山景色、桃李梧 桐, 《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江水秋月 等。
26
3、通过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和心理 如《长恨歌》中太真寄物、《琵琶行》 中歌女弹奏等。 4、语言明白诗《连昌宫 词》。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 之乱前后朝政治乱的因由。全诗以叙述为 主,杂以议论。将史实、传闻、想象糅合 在一起,诗情生动曲折。 元稹的小诗《行宫》,包孕丰富,情 致宛然,与《连昌宫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12
最能代表元稹创作特色的是他的艳情 诗和悼亡诗。如《春晓》、《离思五首》 等。 元稹悼念亡妻的《谴悲怀三首》,追念 生活琐事,抒写人生至情,是古代悼亡诗 的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