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项目施工监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项目施工监测方案
1.1 监测目的
(1) 通过监测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 通过监测了解车站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 通过监测了解周边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保它仍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 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化施工。
1.2 监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并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情况,拟进行围护结构监测、地表沉降监测、支撑监测、周围建构筑物监测、水土压力监测等几项监测。
1.3 监测控制标准
主要监测项目的管理基准值见下表。
1.4 监控反馈程序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结果,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应力或水位时态曲线图,对当月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监测工作流程见下图。
检测工作流程图
1.5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监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都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1)数据采集
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数据的搜集、记录等。本监测项目采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有的仪器(如水准仪、测斜仪等)需人工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有的仪器(如全站仪)则自动数据采集,并将量测值自动传输到数据库管理系统。
(2)资料整理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资料分析
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
绘制测点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如图所示。
(3)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4)地下水位监测;
(5)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6)深层土体垂直位移监测;
(7)腰梁应力监测;
(8)钢管支撑应力监测;
(9)立柱沉降及倾斜监测;
(10)维护结构裂缝及渗漏水监测。
1.6.2施工监测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1)观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2)观测点的布置:在基坑的四周垂直基坑的方向,沿基坑边缘向外30米范围内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每组8~10个点,点间距为2m、2m、5m、5m、5m、5m、10m。
(3)观测方法:利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精度达到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基准点要定期与精密水准点联测。
(4)观测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距离基坑边缘10米范围内的点,1~2次/天;距离基坑边缘10~20米范围内的点,1次/2天;距离基坑边缘20~30米范围内的点,1次/周。
(5)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时要定人定观测路线,及时整理观测结果,绘制变形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二)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1)监测仪器设备:全站仪及水准仪。
(2)测点埋设:按照设计要求在冠梁上埋设铁件,并在铁件上做标记作为观测点。
(3)测定方法:
观测前用全站仪在每段两端各测设一个观测基点。观测时,将仪器设于一端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端工作基点,确定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测值的准确可靠。用水准仪观测其沉降变化。
(4)监测点的布置:在基坑四周每间隔10~15米布设观测点。
(5)监测频率:土方开挖过程中1次/1~2天,中、大雨后观测频率为2次/天;当相邻两次位移量大于3mm或总变形量达10mm时,每日观测1次;当相邻两次位移量接近零时,每周观测1次。
(6)观测资料的整理:
观测工作指派专人负责观测,每次观测结果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及时整理,绘制变形曲线。
(三)地下水位监测
(1)测量仪器:电测水位计、PVC塑料软管。
(2)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4个地下水位观测孔。
水位监测孔用地质钻机来完成,具体的深度依据地质勘
察报告设计(保证可以测量到因施工影响的降低的水位)。测管用Ф100mm的PVC软管。测管的最底部是0.8m左右的沉淀管,水位线到沉淀管之间是Ф100mm的过滤管,外面用过滤布裹好。测管的上端要设立封闭盖。
(3)测量方法:用水准仪测量出观测口的高程。观测时,将电测水位仪的触头沿测管缓慢下放,记录蜂鸣器响时测尺的读数。
(4)观测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2-3天;土方开挖1次/1~2天;主体施工1次/2-3天。
(5)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收集到的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孔的水位~时间的变化曲线;水位~工作面距离的变化曲线。
(四)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仪器设备:利用测斜管和测斜仪监测靠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变形。
(2)测点布设:在基坑的两侧每间隔40~60米布设1个监测断面,在每个观测孔中埋设测斜仪。
(3)测定方法:每次观测直接在测斜仪上读数。
(4)观测频率: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值;开挖过程中,1次/天;结构施工中,1次/3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大观测频率。
(5)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绘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