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道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私人生活:封闭性和隐秘性。 ❖ 公共生活:开放性和透明性 。 ❖ 公共生活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即社会公德。
❖ 社会公德特点: ❖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 爱护公物。 ❖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 克己复礼为仁。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恭 宽 信 敏 惠”
❖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即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 用。
❖ “慎独”:
❖ “君子慎其独也”。
❖ “节”: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
❖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 明的两重性。
❖ 精华部分:积极、革新、进步 ❖ 糟粕部分:消极、保守、落后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二、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一、公共生活: 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 范跑跑现象:
❖ 范美忠,1997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 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 京、 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 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 四川地震时任职于都江堰光亚学校。因地震 发生时“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得名“范跑 跑”。
❖ 同时,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在受制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同时,还具有 相对独立的特性。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一 般是指道德作为 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 展所具有的功效 与能力。
调节 认识 功能 功能
规范功 能
❖ 1、认识功能:
❖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 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2.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 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社会 功能。
调节人们的行为从“实然”向“应然” 转化 问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பைடு நூலகம்
道德的社会作用
❖ 道德具有调节作用。 ❖ 道德具有教育作用。 ❖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 道德的本质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义轻利。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
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荀子 仁者自爱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 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孝慈”: ❖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 “诚”和“信”: ❖ “言必信,行必果” ❖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诚着,表里如一” ❖ “君子以诚为贵”
❖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有局限性。 ❖ 代表性的错误观点有两种:一是“道德万能
论”,二是“道德无用论”。
“道德万能论”
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 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 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 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 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 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 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 的决定作用。
❖ 大学生上网成瘾症(退学、猝死、逃避现实 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S O
W T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 ❖ 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
约的遵守和敬畏。
❖ 第三,人与自然层面上, ❖ 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 特点,大学生在学习、求职、兼职、留学、 社会实践等方面都用得上。
❖ 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因使用不 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 展或给自己带来伤害。
“道德无用论”
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 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 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这种观点忽视了道德作为上 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片 面强调其消极方面,或从根 本上忽视其积极方面的存在, 必然不利于道德作用的发挥。
一 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 >>>
主要内容:
❖ 第一,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为社会、民族和国家做贡献的爱国主义 思想。
❖ (1)“公”和“忠”: ❖ “背私之谓公”。公私之别。 ❖ “临患不忘国,忠也”。
❖ (2)“义”和“利” ❖ 义利关系是传统道德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 ❖ “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 个人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上,总体上,重
❖ 社会公德特点: ❖ 第一,社会公德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 第二,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但需
要教育。 ❖ 第三,社会公德的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 第四,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 基本内容:分三个层次。 ❖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 文明礼貌。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个性。 ❖ 助人为乐。关心 帮助他人 ❖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方面, ❖ 爱护公物。 ❖ 遵纪守法。 对纪律 规章 法律 法规等社会公
❖ 克己复礼为仁。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恭 宽 信 敏 惠”
❖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即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 用。
❖ “慎独”:
❖ “君子慎其独也”。
❖ “节”: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
❖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 明的两重性。
❖ 精华部分:积极、革新、进步 ❖ 糟粕部分:消极、保守、落后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二、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一、公共生活: 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 范跑跑现象:
❖ 范美忠,1997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 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 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 京、 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 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 四川地震时任职于都江堰光亚学校。因地震 发生时“跑得比兔子还快”而得名“范跑 跑”。
❖ 同时,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在受制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同时,还具有 相对独立的特性。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一 般是指道德作为 社会意识的特殊 形式对于社会发 展所具有的功效 与能力。
调节 认识 功能 功能
规范功 能
❖ 1、认识功能:
❖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 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徳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 展
“天意神启论” “先天人性论” “情感欲望论” “生物进化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根源 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是从人类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步形成的。
2.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 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社会 功能。
调节人们的行为从“实然”向“应然” 转化 问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பைடு நூலகம்
道德的社会作用
❖ 道德具有调节作用。 ❖ 道德具有教育作用。 ❖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
❖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 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 总和。
❖ 道德的本质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 生活中揭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反 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决定 道德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一定社会经济 关系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
义轻利。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
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荀子 仁者自爱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 第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 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孝慈”: ❖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
养”。
❖,
❖ “诚”和“信”: ❖ “言必信,行必果” ❖ 孔子说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 行 忠 信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诚着,表里如一” ❖ “君子以诚为贵”
❖ 第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有局限性。 ❖ 代表性的错误观点有两种:一是“道德万能
论”,二是“道德无用论”。
“道德万能论”
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 德决定一切、高于一切、支配 一切,只要道德水平高,一切 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颠 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 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 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定了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 的决定作用。
❖ 大学生上网成瘾症(退学、猝死、逃避现实 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S O
W T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 ❖ 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
约的遵守和敬畏。
❖ 第三,人与自然层面上, ❖ 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 特点,大学生在学习、求职、兼职、留学、 社会实践等方面都用得上。
❖ 但网络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因使用不 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 展或给自己带来伤害。
“道德无用论”
否认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 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或者通 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来否 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这种观点忽视了道德作为上 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片 面强调其消极方面,或从根 本上忽视其积极方面的存在, 必然不利于道德作用的发挥。
一 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 >>>
主要内容:
❖ 第一,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为社会、民族和国家做贡献的爱国主义 思想。
❖ (1)“公”和“忠”: ❖ “背私之谓公”。公私之别。 ❖ “临患不忘国,忠也”。
❖ (2)“义”和“利” ❖ 义利关系是传统道德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问题。 ❖ “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 个人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上,总体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