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古镇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镇精品案例分析

--成都—锦里古镇

指导老师:赵辉

专业:建筑学1101B

姓名:张秀丹

学号:11371201023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简介—锦里 (3)

2、历史变迁 (3)

3、锦里建筑特色 (4)

4、营销模式 (4)

4.1、解读“成都锦里”的商业模式 (4)

4.2、空间—商业—文化 (5)

5、锦里局部特色 (8)

5.1、刘备殿 (8)

5.2、诸葛亮殿 (8)

5.3、三绝碑 (8)

5.4、刘备墓 (8)

6、主要业态 (9)

6.1、业态概述 (9)

6.2、水边茶楼 (9)

7、最后总述 (9)

摘要

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渊源。

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汉贱商贾,商贾纵然金如土,律禁穿锦衫;唐宋贵士子,士子宁可食无肉,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南丝绸路上,牛拉马驮,东海涛中,船载帆推。西亚女用它扮美,波斯男以其示容。

四百米古道诗与画,两千年桑海雷和电。环武侯以同体,面世界而共辉。聚川西旧俗,汇蜀汉遗风。历史精品,复得更需珍惜;人类遗产,参与即是关爱。游武侯,计从心来;逛锦里,幻若梦临。休闲成都,来了不想走;人文锦里,走了欲再来。古祠新宠,碑碣匾联园苑,绝佳影视基地;老树嫩枝,吃住行游购娱,臻善旅游名区。

铭曰:

名彰汉唐,街纳古今。

功著三国,客聚五洲。

1、简介—锦里

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古老的祠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2、历史变迁

“锦里”在秦汉,三国时期以织锦、售锦为主,是成都的一条古街,也是西蜀历史上最古来、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历史文献词赋多有记载,蜀锦里在三国蜀汉时期也占有极重要的经济地位,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三国蜀汉时期发达的织锦业,使成都成为三国时期锦文化的代表产地之一。

锦里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于世。锦里毗邻武侯祠,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锦里是成都市内首条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进行开发的商业街,他的成功开发创造了全程瞩目的商业奇迹,为后来其他历史文化商业街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本。“锦里古街”以三国蜀汉文化为背景,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明清建筑风貌为外表,并融入当下时尚生活元素,将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创造了崭新的休闲、体验、互动旅游模式。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兴建,作为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毗邻武侯祠东侧。“锦里古街”由旧房改造而

来,呈南北走向,蜿蜒曲折近400米,街道不宽,悠长曲折;建筑面积达6520平方米,高低错落,楼高只有一层或二层,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青砖铺地,幽闲古朴、典雅。

3、锦里建筑特色

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作为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街道全长550米。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入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

4、营销模式

4.1、解读“成都锦里”的商业模式

在步行商业街的区位确定阶段,应该考虑四中因素:居民分布、交通便利、城市性质和布局、历史传统因素。对于锦里来说,它位于武侯祠旁边,临武侯祠大街,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临浆洗街、洗面桥街,交通通达性好,该片区域属于政府的“三国文化”打造区,三国是成都悠久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武侯祠恰恰是“三国文化”的一个具象载体,因此,作为武侯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一个升级延续,锦里的出现,恰如其分的呈现了成都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

而且,从具体地段考察,锦里紧邻武侯祠右侧,区位优势明显,业态混杂的快速通道使武侯祠大街向来留不住游客,而锦里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可供人们休闲游购的场所,他可以直接吸引武侯祠的参观者入内继续旅游消费,依傍武侯祠而生,就意味着免去了它许多的营销推广费用。

4.2、空间—商业—文化

相对于其他商业建筑而言,商业步行街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商家集中的购买场所,而且还为人们的社会交往、信息传达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塑造了一个特色环境,对于传统步行街来说,人、商业、建筑、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能动的交替作用,这几者的相融程度标志着步行街设计水平的高低,在精心营造的商业空间里,多种商业经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展示和文艺演出结合到了一起,反过来又丰富了商业空间组织,从而创造出了有城市特色的行为空间与商业文化,他们大大满足了人们寻古怀旧的心理,也满足了城市传统特色街道等多种社会人文要求。

锦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间杂汉风。建筑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整体上是一种亲切热闹的贫民化风格,与琴台路仿古街的雍容贵气风格截然不同。

从平面布局上看,他仍属于基本的哑铃式布局,如同“—O—O—O—”,即“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步行街”,整体呈线状,通过面(广场或庭院)来连接(步行街)与线(步行街)。同时在街、广场、庭院等基本元素中点缀各种点状功能性设施(如牌坊、诸葛井等)以完整整体商业空间的营造。

从空间段落上划分,锦里可简单分为三段:

(1)大门—锦里广场

(2)锦里广场—隔墙

(3)隔墙—牌坊

以上各段落均含有不同的功能,从空间、商业的划分组合,组织出了“开端—发展—高潮—过渡—结束”这样一种故事性的序列。

以下让我们来做一番游览式的渐进说明:

入口——锦里广场:路口的大门与旁边武侯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个性不太强,夜景较漂亮,一灯光、横匾来强调入口。进去后楼两边都是高近8、9米的双层阁楼,楼间横跨双连廊,两侧是三国茶楼与三顾园酒楼,各只开一门,其余的沿街面基本封闭,黑柱红壁,色调罗现低沉。该部分色彩与整条街的基本色调相比显得不太一致,给人以脱节的感觉。其实走进建筑后,就能发现室内的色彩非常柔和。该围合的街面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2,这样的尺度空间本来应该会令人感到舒适的,但是由于阴暗的色彩和强烈的封闭感,使该围合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