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与解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3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2024/3/26
18
05
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
2024/3/26
19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介绍
气化法
气化原理及影响因素,气化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电解法
电解原理及影响因素,电解条 件选择及应用实例
10
03
仪器分析技术
2024/3/26
11
电化学分析法技术及应用
电位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待测物质的 含量,如pH计测量酸碱度。
电导分析法
利用溶液的电导性质与待测物质的浓 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如电导率仪 测量离子浓度。
02
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 、医疗卫生、材料科学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科学技术 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课程目标及要求
2024/3/26
01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 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
0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3/26
库仑分析法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 进行分析,如库仑计测量电量。
极谱法和伏安法
通过电解过程中得到的电流-电压曲 线进行分析,如极谱仪和伏安仪测量 痕量物质。
12
光谱法技术及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 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 射的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如原子 发射光谱仪测量金属元素。

《视觉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L276019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32学时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应修(先修)课程:无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视觉文化概论》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

本课程紧扣读图时代和媒介文化环境下的“观看”行为特点,阐释视觉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媒介传播的特征与影响,从“知识模式”、“理解模式”和“能力模式”三个层面入手,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帮助学生更新数字媒体观念,培养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实践的深入与拓展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视觉文化内涵意义与形式表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认识媒介传播的特征,了解媒介时空与现实时空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培养深厚的视觉鉴赏修养与媒介文化修养;提高对中华文化传统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等理解与赏析能力,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研究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时代意义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2)理解视觉文化的概念(3)理解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及其之间的关联(4)体会“看,不简单”(5)理解视觉符号的结构方式与功能机制,了解视觉语言的表征特性(6)理解与掌握语义三角形、能指和所指、外显与内涵的概念(7)了解信息载体样式的演变与传播形式的变革之关联(8)了解不同符号结构样式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9)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标准是与时俱进的。

2.教学内容(1)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2)视觉符号的结构方式与功能机制1)符号的代表性与指代关系的多样性∇ 2)语义三角形∇* 3)视觉符号的结构特征∇* 4)视觉符号的功能机制:外显内涵与意义层次(3)媒介演变与媒介素养第二章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变迁与意义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东西方“看”行为的历史变迁轨迹,辨析东西方“看”行为的历史变迁的异同(2)理解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媒介性特征(3)理解媒介是读图时代“看”行为的有形支撑(4)认识“看”行为中隐藏的可能负面影响(5)分析对当下“看”行为方式产生忧虑的原因(6)认清时代所赋予的“读图”本质,体会“视觉”的意义2.教学内容(1)东西方“看”行为历史文化的变迁(2)读图时代“看”行为的特点(3)读图时代“看”行为的忧虑。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探究,使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梳理探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进行深入解析。

2.2 教学重点梳理文本的基本内容,分析文本的思想内涵。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3.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3.3 启发式教学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文本相关的故事、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4 教师讲解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根据文本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5.3 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文本理解、分析、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相关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七篇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七篇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七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__。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__,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__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讲解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2024版语文说课高频篇目《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说课稿

2024版语文说课高频篇目《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说课稿

讲解重点
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 型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
言基础知识。
分析难点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 深入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和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和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相
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2024/1/28
13
练习环节: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01
05
04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
2024/1/28
16
课件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课件风格
简洁明了,符合课文氛围
注意事项
避免过多的动画和音效,以免分散学生注 意力;确保课件内容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相符合。
动画效果
适当运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内容
2024/1/28
字体选择
清晰易读,大小适中
讨论式教学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思想碰撞 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
案例分析法
结合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 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 人物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2024/1/28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Chapter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 王戎不摘取路旁李子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 智慧。
文章内容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 明,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道 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8
4
教学目标设定

(精品教案)五年级语文讲课稿范文7篇

(精品教案)五年级语文讲课稿范文7篇

(精品教案)五年级语文讲课稿范文7篇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讲课稿7篇,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讲课稿篇1《猴王出世》是依照我们很熟悉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而成,作者用凝练的古白话文为我们说述了一具早已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具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石猴的形象,小孩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他们大多是从影视或者图画书上看到的,因此本课别是经过解读文本建立形象,而是经过解读文本,来实现头脑中原有形象与文字的融合。

依照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觉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了解石猴是怎么样出世的以及它成王的记忆。

3、体味石猴的性格特点,感觉其形象。

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吟诵、感悟、探索等教学策略,让小孩们品词析句。

培养阅读古典小讲的语感和兴趣。

体味石猴的性格特点,感觉其形象。

初步感觉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依照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下面我将教法、学法融合起来举行讲课。

在第一课时里,我和小孩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经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小组合作交流的办法解决了课文中难知道的字词。

例如:“瞑目、甲子、洞天、滔滔别竭”等。

在此基础上,还将课文按情况进展的顺序分成了两部分,理清了文章脉络。

一、整体回忆课文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讲一讲课文说了一具怎么样的故事?对课文的整体回忆,别仅能培养小孩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非常快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预备。

二、品读感悟课文,解读人物形象本节课我设计的中心话题是: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啥?在课文中划出相关字、词、句,并做出批注。

再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一读。

五年级语文讲课稿篇2一、讲教材《海上日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的第7课,是一篇写景文章。

《背影》教案(获奖作品)

《背影》教案(获奖作品)

《背影》优秀教案(获奖作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背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朱自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亲情的伟大和珍贵,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背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欣赏朱自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感悟亲情的伟大和珍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背影》。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围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要点。

4. 细节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亲情角度思考,分享与家人的感人故事。

(2)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2)学生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并发誓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课后作业1. 重新阅读《背影》,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篇1各位教师,上午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学问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把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解读图表数据的力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应练习、总结反思”这样六个方面进展剖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构造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掌握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育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力量,即信息解读和学问迁移转化的力量。

这局部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淌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根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心理特征和现有的学问水平,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索,主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难点:主动运输4. 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浅薄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构造,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根底,把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了认知根底。

并且还具备了肯定的认知力量,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索,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方法。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

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
一、引言
- 介绍电影电视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 解释电影电视鉴赏的目标和研究方法
二、电影电视基础知识
- 电影电视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 影片类型和流派的介绍
- 影片制作流程和基本术语的讲解
三、电影电视的艺术表现
- 影片的剧情和叙事结构分析
- 影片的表演和角色塑造分析
- 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分析
四、电影电视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 影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解读
- 影片对观众的情感和价值触发
- 影片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启发
五、电影电视的批评与评论
- 影片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 影片评论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 影片评分和评价体系的介绍
六、电影电视鉴赏的实践与应用
- 观看经典电影电视作品并进行分析讨论
- 制作电影电视评论和推荐的实践操作
- 参观电影电视相关的展览和活动
七、电影电视鉴赏的评估与总结
- 学生作品的评估和反馈
- 课程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 学生对电影电视鉴赏的个人体会和发展规划
以上为《电影电视鉴赏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麦琪的礼物》的教案

《麦琪的礼物》的教案

《麦琪的礼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介绍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点及其它人物形象。

3. 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

4.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麦琪的礼物、金银财宝等。

5.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爱、牺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人物。

4.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明确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

5.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让学生举例说明。

6.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礼物或牺牲的文学作品,如《礼物》、《的礼物》等,比较它们与《麦琪的礼物》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版《麦琪的礼物》,对比小说和电影在表现手法、人物塑造、情节改编等方面的差异。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七、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金银财宝、麦琪的礼物等象征元素的深层含义。

《教学参考书》课件

《教学参考书》课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方法。
总结词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
CHAPTER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名称
《教学参考书》
详细描述
该教材是专门为教师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结词
通过教师的讲解,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方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详细描述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0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教学参考书PPT课件的学习,教师可以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0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参考书PPT课件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参考书PPT课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介绍教学参考书PPT课件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和应用场景等。
教材名称
《教学辅导书》
详细描述
该教材是对主教材的补充和扩展,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料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
在线教育平台
资源名称
该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和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测试。
详细描述
05
CHAPTER
课程评价与考核
建立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包括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和期刊等,方便学生查阅资料。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任务《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

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二、电影艺术的起源三、电影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二、发展时期(1922—1926)三、危机时期(1927—1931)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一、发明之初的分歧二、电影语言的确立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四、苏联蒙太奇学派五、好莱坞类型电影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十一、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十二、新德国电影十三、新好莱坞电影第二章电影分析基础第一节电影分析简述一、电影分析的几种类型二、电影分析的定义第二节电影分析的工具一、描述性工具二、引述性工具三、资料性工具第三节电影分析的历史一、文法书二、辩护分析三、影片解说单四、作者论五、停格第四节电影分析的目标一、总结欣赏和引导欣赏二、创新理论和印证理论三、学习电影和实践电影第五节电影艺术特征一、电影的外部特征二、电影的本体特性第三章电影直觉分析第一节故事分析一、电影的故事二、主题分析三、内容分析四、结构分析五、人物分析第二节视觉分析一、电影的画面二、电影的画面思维三、场景分析四、景别分析五、光线分析六、影调分析第三节听觉分析一、电影中的声音二、语言分析三、音乐分析四、音响分析五、无声分析第四章电影元素分析第一节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一、电影剧作的涵义二、电影剧作的故事三、电影剧作的叙事方式四、电影剧作的地位五、电影剧作的特性第二节作为视觉元素的摄影一、电影摄影概述二、电影摄影艺术的特性三、电影摄影的功能四、当代电影摄影艺术的发展第三节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一、电影声音美学的历史回顾二、电影音乐的特性三、电影声音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作为连续元素的剪辑一、电影剪辑的历史回顾二、电影剪辑艺术的基本元素三、蒙太奇的基本类型第五节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一、电影表演的本质二、明星制与观众三、电影表演与电影风格第五章电影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影结构理论概述一、电影的结构系统简介二、电影结构的区别系统三、电影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时间结构分析一、“本事”时间二、“本文”时间三、“放映”时间第三节空间结构分析一、画格空间二、镜头(画面)构图空间三、镜头运动空间四、形象(影片)空间第四节叙事结构分析一、因果式线性结构二、回环式套层结构三、缀合式团块结构四、交织式对比结构五、梦幻式复调结构第六章电影文化分析第一节文化与电影文化一、文化的阐释二、文化的构成三、电影文化第二节电影文化的特性一、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二、具有独立盈利模式的商业性三、易受扭曲的脆弱性四、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五、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第三节电影文化分析的基本理论一、象征主义理论二、超现实主义理论三、袁现主义理论四、后现代主义理论五、未来主义理论第四节中国电影文化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两大传统二、改革时期中国电影文化三、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第七章经典影视作品分析实例三、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四、考查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笔试考查,通过观赏一部电影作品,按照课堂讲述的分析方法,写出一片专业影评,要求能够按照各元素进行分解,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电视文化学教学大纲

电视文化学教学大纲

电视文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电视文化学是一门广义的学科,涉及电视媒体的历史、发展、理论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了解电视媒体产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理解电视文化对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视文化的概述- 电视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关系和区别- 电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2. 电视文化的理论基础- 观众研究与收视习惯理论- 媒体效果研究- 表演和叙事理论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电视剧与电视片的创作理论和技巧3. 电视媒体与社会文化- 电视媒体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电视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电视媒体与身份认同、价值观的塑造4. 电视节目的文化解读- 电视节目类型与文化意义- 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评估- 电视媒体中的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5. 电视媒体的主题与剧情分析- 电视剧主题和剧情的构建- 剧情发展与观众情感共鸣- 剧集中的文化元素分析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传授电视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电视媒体的发展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 讨论与案例分析:以小组讨论或个案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实例解读:通过观看电视剧、纪录片等实例,引导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加深对电视文化的理解。

4. 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电视文化项目研究,如电视剧剧本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深度和质量、课堂作业等。

2. 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放题、论文、报告等形式,对学生对电视文化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考教材1. 范时豪、赖雅妮:《电视文化学导论》2. 尤金·飞什纳:《电视文化研究》3. 王峥:《电视剧创作理论与技巧》4. 《中国电视剧史》六、参考资源1. 中国国家电视台网站2. 央视新闻网3. 专业学术期刊《电视文化研究》4. 电视剧、电影和纪录片资源以上为《电视文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电视文化的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电视节目与社会文化的综合分析和解读。

春季开学第一课2022教案(精选13篇)

春季开学第一课2022教案(精选13篇)

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春季开学第一课2022教案(精选1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季开学第一课2022教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猪、小猴、小兔等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1、导入师:带动跳《礼貌歌》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你看小动物们都这么有礼貌,小兔也想做个礼貌的孩子,我们看看小兔是怎样做的,仔细听听它是怎样说的,它说的对不对。

2、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看。

师:小兔子都遇到了谁。

幼:小猪、小猴、小猫、小青蛙。

师:小兔子的礼貌用语说的对不对。

幼:不对师:小兔子分别遇到了猪伯伯、小猫、小猴、小青蛙是怎么说的呢?它说的不对,那么它应该怎么说?请小朋友把它说错的地方改过来。

3、再次播放课件,教师分段引导幼儿观看师:小兔子遇到猪伯伯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没关系 (谢谢你)师:小兔子遇到了小猴子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谢谢你 (没关系)师:小兔子撞到了小猫是怎么说的?它应该怎么说?幼:小兔子说别客气 (对不起)师:小猫应该怎么说?幼:小猫说没关系。

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模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质准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幼儿园大门的图片、幼儿在班级中游戏的图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难点:在活动中,能大胆的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电影分析教学大纲

电影分析教学大纲

电影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影分析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影艺术,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影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升对电影的理解能力,培养对影视作品的独到见解和评论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电影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意识;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激发学生对电影创作的兴趣,培养其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影基本概念- 电影的定义和特点- 电影的发展历史- 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 电影分析方法- 影片结构分析- 影像语言分析- 音响效果分析- 主题和意义分析3. 电影类型与流派- 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 欧洲新浪潮、美国好莱坞等4. 影视技术分析- 摄影、剪辑、导演等技术要点- 特效和现代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5. 影片评论撰写- 电影评论的写作要点- 分析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观看并分析具体影片;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作业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幻灯片、视频片段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电影分析的内容;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影视工作室、电影院等实地参观,深入了解电影制作的实际情况。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40%- 课堂参与- 作业完成情况- 小组讨论表现2. 期中考试占比:30%- 理论知识考核- 分析实践能力测试3. 期末论文占比:30%- 选题撰写- 结构合理- 观点独特六、教材参考1. 李杰《电影文化与电影分析》2. 杨磊《探讨电影美学》3. 《电影鉴赏教程》4. 《电影学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电影艺术,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与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01教案背景与教学目标Chapter部编版教材特点01020304三年级上册语文内容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策略02单元教学计划与重难点突破Chapter第二单元主题为“金秋时节”,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等篇目,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一单元主题为“校园生活”,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等篇目,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主题为“童话世界”,包括《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篇目,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各单元主题及篇目安排重点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汉字书写与识记词语理解与运用句子积累与仿写阅读方法与技巧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难点一生字词掌握不牢固。

解决方法:通过反复读写、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难点二阅读理解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提问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三写作表达能力欠缺。

解决方法: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加强写作指导和评价。

创意活动和作业设计活动一举办“校园朗读者”比赛,鼓励学生朗读优美文章,培养朗读兴趣和语感。

活动二开展“金秋诗会”活动,引导学生创作和朗诵与秋天有关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三组织“童话创作大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业设计结合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如生字词抄写、阅读理解题、仿写练习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03课文解读与课堂实施建议Chapter精选经典篇目,如《秋思》、《山行》等,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领略文学魅力。

分析篇目的文学特色、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探讨篇目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意蕴。

经典篇目深入解读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指导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舞蹈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不同舞蹈形式与风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经典舞蹈作品,学生将了解舞蹈的历史背景、表现技巧以及艺术特点,提升对舞蹈表演的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不同舞蹈形式和风格,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2. 掌握舞蹈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术语,如舞蹈动作、舞蹈构图、舞蹈音乐等;3. 研究舞蹈历史,了解经典舞蹈作品的背景和演变过程;4. 培养对舞蹈表演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舞蹈鉴赏交流和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 舞蹈定义和分类- 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 舞蹈构图和节奏感2. 舞蹈形式与风格- 古典舞鉴赏- 现代舞鉴赏- 民族舞鉴赏3. 经典舞蹈作品分析- 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作品的舞蹈语言和表达手法- 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背后的主题4. 舞蹈历史与发展- 了解不同时期的舞蹈发展背景- 分析舞蹈历史对今天舞蹈的影响- 介绍舞蹈领域的重要人物和流派5. 舞蹈鉴赏技巧培养- 观看舞蹈演出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舞蹈表演的要素和细节- 发展对舞蹈演出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授舞蹈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示范演示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

2. 分析与讨论:选取经典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语言和艺术特点。

3. 观摩与评价:组织学生观看舞蹈演出并进行评价,提升学生对舞蹈表演的感知和批判能力。

4. 小组活动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交流和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2. 作业与报告: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和报告,并展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3. 舞蹈表演评估:学生进行舞蹈表演的评估,包括动作准确性、表情与表达能力等。

影视文学 教学大纲

影视文学 教学大纲

影视文学教学大纲影视文学教学大纲影视文学是一门将文学与电影相结合的学科,通过研究电影中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意象运用等方面,深入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影视文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文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影视文学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课程内容1.2.1 影视文学概述:介绍影视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影视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1.2.2 影视叙事结构:分析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情节发展和节奏控制,培养学生对电影叙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3 影视角色塑造:探讨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技巧,分析角色形象的塑造过程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角色的深度解读能力。

1.2.4 影视意象运用:研究电影中的意象运用和符号象征,分析影像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电影意象的敏感度。

1.2.5 影视文学与文化:探讨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分析电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引导他们对电影艺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分析。

2.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电影作品的深入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3 影片观摩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电影作品,通过观摩和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影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4 作业和论文布置相关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三、考核方式3.1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

3.2 考试组织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影视文学理论和电影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3 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影视文学的论文,通过对某一电影作品的深入分析,展示学生对影视文学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与解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编码:10
课程英文名: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总学时数:20 实践学时: 2
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这是一门关于视觉艺术的跨科研讨课。

本课程将从“观看”与“解读”两个维度,以专题为范围,问题为切入点,美术作品为主要内容与对象,展开多层面的探讨。

通过对传统与当代不同文化时空中视觉艺术作品的观看与解读,使学生走进视觉艺术,体验视觉艺术的触动与震撼,探讨艺术家的思考与视觉表达的意义,提高艺术理解力及视觉文化感知与判断能力,逐步形成观看的自觉。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专题一:我看故我在——观看与解读导论(2课时)
专题二;关于视觉艺术几个关键词的讨论(2课时)
专题三:观看之道——“看似”与“看进”(2课时)
专题四:从绘画到影像——观念与视觉方式的转变(4课时)
专题五:我是谁?——“自画像”中的凝视(2课时)
专题六:物与我——生命哲学视野中的静物画(2课时)
专题七:微小的力量——关于装置、行为艺术的讨论(2课时)
专题八: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视觉表达方案讨论与实践(4课时)
三、课程教学方法
1、专题讲授展开问题线索
2、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小组间、同学间、师生间的讨论与追问
四、实践教学安排
指导学生进行以体验与理解为目的的跨媒介视觉表达实践(实验方案或其它形式)
五、课程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1、课堂探讨态度及参与程度 30%
2、研讨课结课论文 50%
3、跨媒介视觉表达实践方案及其它形式 20%
六、课程学习资源
(一)主要参考书目
1、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英)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加纳罗,阿特休勒著;舒予,吴珊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案例资源:当代艺术家系列作品
1、法国艺术家JR《女人是英雄》等系列摄影;
2、《潮汐与河流》雷德尔塞默(Thomas Riedelsheimer)导演的记录了大地艺术家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记录片;
3、盐田千春的《在沉睡间》等系列线装置。

(三)网络资源:中国批评家网
七、课程学习建议
(一)自主学习
建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阅读中外美术作品及其个案研究文献,关注艺术展览及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二)研讨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可以围绕专题讨论,也可以针对某一作品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进行视觉表达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