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秋水》中的“中庸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秋水》中的“中庸之道”

国际商学院会计1403 于枭

庄子《秋水》中,北海若曰:“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在此段议论中,以圣人的所作所为为根据较为准确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

中国圣人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庄子作为一代圣贤,自然推崇“中庸”这一人生的大道。

中庸之道,指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了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在《秋水》一文中,“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圣人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也是《秋水》一文中主要阐释的话题:中庸也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所以修养高尚者的行动,不会出于对人的伤害,也不会赞赏给人以仁慈和恩惠。譬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即使是行为追随一般的人,也不以奉承和谄媚为卑贱。“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品德高尚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是为了私利,也不会轻视从事守门差役之类的人;无论什么财物都不去争夺,也不推重谦和与辞让。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秋水》中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表示人世间的所谓高官厚禄不足以作为劝勉,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

动中取衡,静中就重。不辞两极,勾势恰作。不死不肆,不邪不正。强为之名,强为之形,是妄自揣测也。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以人性为主体,照时下的说法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其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和谐与统一为目标,同时追求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构建和谐社会。日常生活里,有人过于追逐物欲,有人过分刻苦自励;有人对金钱的使用浪

费无度,有人则是一毛不拔,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只手,始终紧握拳头是畸形,只张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这才正常。

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要不偏不倚,这就是《秋水》中所阐释的“中庸”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