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思想家李贽评价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有哪些
李贽在当时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得到了正确的传播。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让明朝的思想文化的发展,走上了正道。
李贽的思想主张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有哪些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李贽的思想总结
李贽的思想总结李贽(1527年-1602年),字子厚,号杨柳青,明朝后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化名人,被誉为“明末思想家之冠”,是明代近三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东林扫史演义》和《黑龙泽议》中,他的思想以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疏导作用。
以下是对他的思想的总结。
首先,李贽的社会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人的发展和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主张尊重个体权利和平等,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李贽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主张君主以身作则,倡导忠诚、诚信和正直的品德。
他还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其次,李贽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的反思和探讨上。
他批评了明朝朝政的腐败和昏庸,认为朝廷应该注重选拔贤能之士,建立清廉和高效的政府机构。
他主张君主应当依靠忠臣,听取不同政见,反对“谄谀之政”,主张崇尚公正和正义,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同时,李贽的思想也涉及到了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以“实事求是”为重要指导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还强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主张借鉴古代圣贤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要开放和包容,吸收外来文化。
最后,李贽的思想还呼应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积极关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他对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分化感到痛心,主张改善社会的民生和减轻民众的负担。
他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主张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地位提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他还关注朝政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主张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幸福。
总的来说,李贽的思想体现了对社会、政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立见解。
他关注社会的变化和问题,积极探讨解决之道,并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李贽
浅谈李贽李贽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随着16世纪的新大陆的发现,禁海的解除,大量的贸易往来使得当时的丝绸和瓷器大量出口,当时经济空前的繁荣,随之带来的是宗教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多元化。
李贽的一生中有着很多不和其他哲学家、思想家一样的态度和人生观。
首先,简单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李贽的生平;其次,把李贽的一生在不同时期内,阐述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最后,简略评价李贽对后世的影响。
标签:异端;伪道学;心学;清净本源;童心说前言16世纪的明代后期,国内的贸易随着海运的开通,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不断涌出国外,中国的贸易顺差使得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使得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各国商人到达中国的沿海城市后,促进了当地的宗教的繁荣,当时的泉州被称之为“宗教博物馆”。
宗教的繁荣冲击了当时官方的儒学,同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当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很多农民成了工人或者手工业者,雇工的出现使得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民减少,商人和手工业者增多。
社会形态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张居正当时实行了“一条鞭法”的政策,更推进当时的经济发展。
社会思潮和哲学发展有了重大变化,继南宋的理学以后,朱熹理学越来越成为中国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也在此遭到了挑战。
心学取代理学,成了显学,哲学的讨论问题也由本体论转为了认识论,人们从客观实体的思考为中心转为了主观心性探索为中心,对真理的解释,由主体适应客体转为客体适应主体。
这种转向是由王阳明开始的,由泰州学派走向了极端,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李贽是这个思潮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一、李贽生平李贽,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
生于公元1527年,出生在一个教书匠的家庭中,死于公元1602年,福建泉州人。
他的祖上曾航海经商,父亲教书为生。
从他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岁开始做河南教谕到他五十四岁辞官,流于黄安麻城,晚年开始讲学,对当时的伪道学有了很多披露,对封建的礼教也有了很深刻的批判,后来因为遭到当局的破坏,以“敢娼乱道,惑世乱民”的罪状,押入监牢。
李贽的评价作文450字
李贽的评价作文450字
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人,明代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由于其“肆行无忌”,又被后来许多封建卫道士视为异端邪说,遭到了无情地批判与谩骂,但在我看来,这正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所导致的文人心态的扭曲。
而且,就作者本身而言,从他“以狂狷傲世”的性格来看,也可以理解。
因此我们只要了解了事实真相便知:对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并非完全没有用处。
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贽先生的简单经历吧!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他能够不受礼教和世俗的羁绊,凭借自己的才华游走于官场之间却仍然不肯屈服。
死后被他的弟子们编撰成《焚书》《续焚书》两部巨着流传至今,不仅对明朝末年社会各阶层进行了深刻揭露,还提出了具体的政治纲领和思想主张。
而且他一生好学深思,创办了闻名遐迩的“阳明精舍”,培养出众多的弟子如:王艮、顾宪成、高攀龙、钱德洪、黄宗羲等等。
曾参加抗击倭寇的战争,著有《太炎先生集》《阳明全集》等著作,其文章学说极力反对程朱理学,晚年成为尊崇程朱理学的思想家。
- 1 -。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影响
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影响当时,李贽对封建男尊女卑、虚伪、社会腐败和贪官污吏进行了谴责和批判。
他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让我国儒家思想,得到了正确的传播。
在社会价值取向方面,李贽批判了重农抑商,弘扬了商人的成就,倡导了功利价值,符合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明朝的正道。
李智还提出首先,“衣食住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理学”的命题对“自然法则”理论提出了挑战。
第二,反对孔孟学说的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学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但他的论述并没有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取其精华。
第三,他提出了“绝对虚假纯真”的“童真”论,反对道德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认为当时的官场腐败是一大隐患。
第四,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提倡“诚”,反对当时盛行的抄写古文的风格。
李智最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死。
入狱后,他用剃刀在人们离开的间隙割喉。
他死后写道:“你想从七十个老人那里得到什么?”我已经结束了我的生命。
李智的意见① 在学术上,李贽严厉批判了程朱哲学,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赞扬,否认孔孟学说是历代最高的学说;② 在道德上,李贽批判传统道德,提倡男女平等,追求人格发展;③ 在哲学上,李贽否定了“自然法则”的存在,提出了“万物皆生于两气”的观点。
李贽的文学地位与影响李贽将自己视为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痛斥和批判封建男尊女卑、虚伪、社会腐败和贪官污吏,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主张创作要“清真无邪”,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头可横截,身不可辱”,毫不退缩。
李贽在诗文文体上也提倡“诚”,反对当时流行的“仿古”文体。
他的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异端之尤”李贽的真性情
后升任云南姚安府知府 。三年任期满后 ,他 已厌倦宦
海沉浮 ,遂辞 官寄居 在湖北 黄安友人耿定理家 ,著书
于是神 宗皇帝 亲 自下令 ,以 “ 敢倡 乱道 ,惑世诬 立说 ,寄情 于学术研 究 。当李贽5 岁时 ,耿定理猝然 民”的罪 名将 李贽逮 捕进 京 ,投入北 镇抚司狱 。时为 7 去世 。李贽生活无所凭依 ,遂迁入湖北 麻城的古刹芝 万历三十年二月二十二 日。
华的基础之上的 。
道德品质高尚 、 博学 多才的人。 这次座谈会的四周墙壁 ,悬挂有 四川省文史研究
其二 、 收一 放。刘孟伉 “ 一 一收一放 ”的辩证 方
法 , 学与创互相促进 ,不 断深化 ,而我在其 中,新 馆珍藏 的刘孟伉 先生 的多幅遗作 座谈会结束后 ,与 使 在其 中。 “ 落笔无古人而精 神始 出”,从而写出 自己 会者怀着崇敬的感情 ,瞻仰 了刘老馆长 的诗词 、对联
… - - - - 人物 香 秋 -__ I l_i j _ I 一 一 一 一 一 w 一 一 一 一 … 一 _ l E 目口 l目 _ _ I l , __ 一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
…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单位 :四川省 文史研究馆 ( 成都 )
缝 、宏博体不 同而善具丰富 多样的表现形态 ;尤其行草 书 ,
1 O
- _ 基
◇ 一 、英雄汉子 慧业 丈人
李贽 ( 5 7 6 2 1 2 —10 ),号卓吾 ,又号宏甫 ,别号 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 ( 今福建泉 州市 ) ,生 于回教 人 徒之家。他2 岁离家谋 生 ,3 岁方进入官场 ,5 岁以 0 0 0
浅谈“中国第一思想犯”李贽的“异端”思想
浅谈“中国第一思想犯”李贽的“异端”思想万历年间的李贽,一心读书治学,推崇王阳明“心学”,批评儒家经典,被誉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启蒙运动的先驱,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思想犯”,他的思想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异端,认为是离经叛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李贽以及他那所谓“异端”的思想。
李贽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号卓吾,回族人。
他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里,原姓林,后改姓李。
李贽自幼倔强,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凡事有自己的想法,不会人云亦云,所以对于儒学传统观念的那一套,他并不会奉为经典,受其束缚。
李贽26岁那年,参加乡试中举,成为了拿着朝廷俸禄的一名官员。
20多年宦海生涯中,他耳闻目睹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沿海等现实,深感明朝内部的腐朽没落,也与那些昏官迂儒和假道学格格不人,所以也不会得到提拔和重用。
李贽的最后一个官职是任云南姚安县知府。
当时的姚安不仅经济上落后于中原地区,而且民风剽悍,社会秩序混乱。
李贽到任后整理吏治,深入百姓了解民情,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在姚安三年,常微服出访,看到有的人家经济有困难,他会慷慨解囊,出资相助。
农户遇到红白喜事也会向知府大人求字,李贽便提笔书赠,因此人们不把他奉为老爷,而敬称为“先生”,显然,李贽更喜欢这样的称呼。
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智者,李贽更喜欢与文人墨客相邀,谈经论道,吟诗作赋,《光明宫记》、《龙山说》等诗文就是他在姚安任上所作。
与此同时,李资还招收门人弟子,为他们讲授学问。
李贽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任时,“囊中仅图书数卷,士民遮道相送,车马不能前进”。
但就是这样一位好官清官,却为官场所难容,李赞的人品与学问遭到时任云南巡抚王凝的猜忌,最后导致了直接冲突。
他三年任期未满就愤然辞官,此后再也没有重入官场。
李贽受王守仁和泰州学派的影响很深,骨子里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这在当时与主流的儒家思想相违背,是不被接受的。
辞官之后,李贽公开已“异端”自居,反对礼教,抨击道学,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评判标准,成为中国历史上公开举起了反孔旗帜的第一人。
李贽的思想主张
反对专制 强调经世致用
跃
王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批判传统儒学
局
夫 之
②哲学思想 (略)
面 影响: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可编辑ppt
8
师生探讨
明末清初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共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 “民为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 “工商皆本”。 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李贽的思想主张
1、主要的思想主张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 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 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 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 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可编辑ppt
1
李贽的思想主张
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将 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 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李贽代表作有:
《藏书》、《续藏书》、《 焚书》、 《 续焚书》。
可编辑ppt
2
李贽的思想主张
师生探讨: 李贽反正统意识产生的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 思想的束缚较少; 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 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可编辑ppt
9
如何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启 蒙”?
专制的强化 理学的空疏 工商的发展 市民的兴起 国家的兴亡
批判权威。 反对专制。 平民意识。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可编辑ppt
10
师生探讨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 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 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评析李贽——精选推荐
评析李贽“恋爱婚姻自由”论班级:10级法学5班学号:201008140512 姓名:余宇霞摘要:李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冲击,因反对封建思想而被称为“异端“思想,在那个特定的社会中,李贽的思想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只是局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被扼杀,但他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当今社会,同性恋不再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话题,面对这样的一个形式,李银河老师提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应该不算是一种挑战,相比于李贽在当时的”恋爱婚姻自由“论,但她的提议连续被否绝了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年。
对于这些同是为人权奋战的人,我们都因支持。
只有小方面实现人权,才有可能在中国真真正正实习人权。
关键词:李贽简介恋爱婚姻自由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李贽(1527—1602,明世宗嘉靖六年至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原名载贽,后改名为贽,号卓吾,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是中国16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他以一位先知先觉者的犀利目光,深刻洞察时代的矛盾和社会发展行将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以非凡的超前意识和过人胆识,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探索人生的真谛,致力于从道德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理性重建,建立了一个以“童心说”为核心、“学主不欺”、志在救时“的新思想体系。
他在哲学思想、历史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美学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的理论创造,不仅超迈前古,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
他的富于字由精神的思想和新兴气锐的言论,不仅使他成为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对于晚晴思想解放运动、明治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他所倡导的反独断、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李氏藏书》《藏书》六十八卷等。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李贽思想之异端性与启蒙性分析
李贽思想之异端性与启蒙性分析作者:王方怡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北京市 100024)【摘要】作为明朝中晚期的著名异端思想家,李贽其人其思想无论在明朝还是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认为,异端性便意为着解构性,而启蒙性是解构性和建构性的统一,尤注重建构性。
具体到李贽其人,笔者认为,在思想层面,其解构性较强,而建构性较弱。
在文艺方面,其具有较强的启蒙性。
【关键词】李贽;异端性;启蒙性万历十六年,62岁的李贽削发明志,自甘异端,“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
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
” i自此,彻底坐实其“异端”之名。
然其异端乎?其异端是相对于何所说?而其在明清时期被视作是异端,其在现今看来是启蒙乎?一、李贽思想之异端性何为“异端”?“异端”是指异于圣人之道,并对圣人之道构成威胁的学派或学说。
ii按照此意,异端便意味着解构性。
理学以老、佛为异端,在明中后期,这种异端因子在颜钧、何心隐、李贽三人的思想中尤其明显,iii因此三人遭到强烈排斥,难得善终。
另外,人间秩序一直是各家儒学的追求,而到李贽已经完全无视该秩序,不仅将孔子拉下神坛,还对于过往历史人物和诸子百家进行点评,所持观点被称作是“颠倒是非”,是其思想最为激进,因此也被视为异端之尤。
而其削发明志,坐实“异端”之身份,便不得不提及其与耿定向之论战,此行为正是在二者论战之高潮时期所做。
这场论战从万历十二年(1584)开始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和解,时间长达十二年关于这场旷日持久影响破广的大论战,李贽后来在《耿楚倥先生传》中是这样描写的:(耿定理去世后)既已戚戚无欢,而天台先生亦终守定“人伦之至”一语在心,时时恐余有遗弃之病;余亦守定“未发之中”一言,恐天台或未窥物始,未察伦物之原。
故往来论辩,未有休时,遂成扦格,直至今日耳。
今幸天诱我衷,使余舍去“未发之中”,而天台亦遂顿忘“人伦之至”。
李贽在明朝到底有多火?
李贽在明朝到底有多火?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始终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是明代后期著名“异端思想家”,他率性洒脱,不遵从任何权威,不做应声虫,提出了很多颠覆传统的理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思想独立之楷模。
他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大加批判,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认为解决老百姓的穿衣吃饭才是真理,即“百姓日用为道”,肯定人正当的私欲和功利思想,支持平等思想,不同意圣人为高,众人为低,对自由恋爱和寡妇再嫁给予高度肯定,明确反对男尊女卑。
他的思想尽管在那个时代非常激进,但实际上暗合了时代潮流。
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迎来了一股思想解放的大潮,一个独立的“人”的意识在心中萌芽,很多人开始有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的想法。
再加上李贽不怕当权者,一向敢说,所以他不管在学者的圈子还是普通百姓中都是大明星一样的存在。
李贽的思想一开始传播的圈子很小,后来他的著作《藏书》、《焚书》出版,在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痛骂他“颠倒是非”的人有之,指责他的思想是歪理邪说的人有之,被其深深吸引、大加赞赏的人亦有之,与此同时他的观点也开始传遍全国,在百姓中也取得了不俗的影响力。
李贽所著《续藏书》其学说很能打动人,因此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推崇,很多人甚至到了“趋之若狂”的地步,干脆放下了四书五经和仁义礼教,捧着李贽的《藏书》和《焚书》读个没完。
时人沈瓒批判他“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尤其是年轻人,“多乐慕之”。
这样下去,儒法佛规都要被废弃了。
虽然这是骂他的话,但也恰好反映了李贽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
晚明著名戏剧家李玉作为李贽的粉丝,还把他搬上了舞台,李玉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对李贽的《藏书》和《续藏书》大加赞扬,称其“揄扬昭代,俱堪不朽”。
不光是李贽的作品,他的课之火爆也是现象级的。
万历二十六年(1598),李贽到达南京,登台说法,“倾动大江南北”。
之后他又赴通州讲学,消息一传开,“燕冀人士都望风礼拜”。
李贽在麻城讲学时,“儒释从之者几千万”,“一境如狂”,能在当地造成如此的轰动效应,其名气之大,可见一斑。
封建社会的独行者——李贽社会思想述评
三、 “ 我 是谁 ”
“ 我们 大多 数 人 共 同询 问 ‘ 是什
让我们 重视感觉 , 加 强交 流 ; 精神则是
对 生命 的爱 和工作 的渴望 。我们不能仅
靠 智能而变得 冰冷坚硬 ;也不要 只依赖
的模仿 中我逐渐 了解 自己。我知 道 自己
现在 ,这些文章 已经不再是 书上冷冰冰 的文字 ,透过它们 ,我能看到挣扎的灵
四、结语
《 教学勇气 》的重读 才刚刚开始 , 而面对真实 自我的勇气已然增 强 ,我将 继续探究属于我的教学勇气。 (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 中学 )
魂、 深沉 的感情 , 我也看到 了 自己。“ 真 方式而形成 或缺 失变形的?教育制度如
唯其如此 ,我才能回答 “ 我是谁 ” “ 我
能成为谁”的问题。
但 是 ,即使 有我们也 很少 问题 到 ‘ 谁 ’的问题——教 师的 自我是什么样
的?我 的 自我 的品质 是如何形 成或缺失 变形 的?如何 因我联 系于我的学生 、我 的学科 、我 的同事以及 我的整个世界的
时对 陶渊 明的 《 归 去来兮 辞 》和李密 的 《 陈情表 》无感 , 课堂 上就照搬 资料 ,
一
封 建 社 会 的 仟 者
— —
李 贽社会思想述评
赵 思 思
—
、
李贽著作中的社会思想
摘
分析 。
1 . 对 道 学 家 的揭 露 以及 对 现 实 的
批 判
要 :在 李贽 的思想体 系中,传统的封 建思想与启 蒙的平等思 想始 终进
李 贽是 尊敬孔子的 。 “ 孔子一不靠
情 感而变得 肤浅 脆弱 ;更无须求助 于精
李贽的历史评价
李贽的历史评价总评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
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
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致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自我评价在《自赞》一文中,李贽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
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
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
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豪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
动与物迕,口与心违。
其人如此,乡人皆恶之矣。
昔子贡问夫子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若居士,其可乎哉!”历代评价李廷机《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
孑然置一身于太虚中,不染一尘,不碍一物,清净无欲,先生有焉。
盖吾乡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内如先生者亦少矣”。
池方显《谒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内,缘乃在玄州。
闽楚竟难得,佛儒俱不留。
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
我亦寻知己,依依今未休。
”汪本钶《续藏书》序:“先生一生无书不读。
”袁中道《李温陵传》:“……骨坚金石,气薄云天;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
排拓胜己,跌宕王公,孔文举调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视锺会如奴隶。
鸟巢可复,不改其凤咮,鸾翮可铩,不驯其龙性,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
嗟乎!才太高,气太豪……”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吴虞《李卓吾别传》:“张问达、王雅量能焚毁卓吾之书于一时,诬陷卓吾之身于一日……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且流传于日本。
”顾宪成《束高景逸书》:“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败为是非而已。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
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 李 贽 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历史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僵化
李贽一生著有 《焚书》《藏书》 等多部著作。
今版《焚书》书影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历史背景
2、思想主张
⑴ 破除对孔孟学说的迷信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浩然之气” 礼法并施;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 而用之”; “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理”是世界本原;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 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正统 发 展
汉武帝 宋明
明清 新 发 展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破除对孔孟学说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强调 个性自由的发展;“万物皆生于两” 提倡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色彩和战斗精神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 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 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 ——《明朝史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 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 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 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一家之言 →汉武帝时期, 官学正统 →宋明时期, 理 学
大智大勇的思想家李贽
大智大勇的思想家李贽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千百年来都是排斥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的经典成了人们的唯一行动准则,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敢于起来冲破这一思想牢笼的人并不多。
然而在明代中期,泉州却出了一位以“异端”自居,反对儒家封建礼教的大智大勇的思想家、文学家,这个人就是李贽。
李贽,字卓吾,号宏甫、温陵,又号龙湖,泉州人。
早年丧母,7岁开始随父读书,“自幼倔强难让,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26岁中了举人。
30岁为了“假升斗之禄以为养”,离家到河南任辉县教谕,在外地作了20多年小官,接触到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腐朽没落和虚伪狡诈的现实,一直与那些昏官和假道学先生格格不入,仕途不顺,最高职位只是云南姚安知府。
50多岁便离开政坛,开始从事他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至死不渝。
李贽思想的核心是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事事以孔子的教条作为是非标准。
认为“六经语孟”都是些“有头无尾、得前遗后的东西,”是那些“迂阔门徒,懵懂弟子”搞出来的,不足以作为“万世之至论”。
他指出:“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所以,他坚决反对以孔子的教条作为法律裁判和赏罚的依据。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非常了不起的见解,在封建社会简直是“大逆不道”!更有甚者,他对那些专门以孔子的教条来教训别人的封建官吏特别反感,和他们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公开说,这些人“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
他还批评当时的一些所谓“学者”,实际上是伪君子,“官重于名,名重于学,以学起名,以名起官,循环相生,而卒归重于官。
”他对封建官场中那些只会阿谀奉承而无实际本领的人更加鄙视,说他们“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诿,以为能明哲保身。
”认为朝廷专用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所以国家有事,临时便无人可用了。
李贽的思想和言行,在明代中期是个巨大的冲击波,所以受到了封建官吏和封建卫道者的无情打击,最后被捕入狱,死于狱中,终年76岁。
李贽为何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他的思想是什么
李贽为何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他的思想是什么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过。
作者名叫彭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明清的历史。
文章标题就把李贽评价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内容里更是在小标题上依次评价他为傲慢清官、学术和尚以及剃刀下的亡魂,分别讲述李贽为官时、寓居研究学术时以及最后被捕入狱时的经历。
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诙谐幽默的文风,仿佛他不需要顾及历史的严肃性。
文中对李贽以及他人的调侃和讽刺无处不在,比如他说李贽出畅销书是大众偶像,说顾炎武嫉妒得说话酸溜溜,说李贽不要天上掉下的馅饼等。
此外,作者在文章里用词也十分现代还有不少网络用语,他用“小样”、“粉丝”、“幸福像花儿一样”等。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不是一篇正统的历史文章,更像是故事小品文。
虽然作者戏谑李贽,但他仍保持底子里对他的尊敬,真正讽刺的对象是明朝的朝廷与社会。
这从文末最后一句话可知,李贽用剃刀自刎追求了他的自由,他的死“宣告了明末思想界的沉寂,宣告了自由时代的遥遥无期,也宣告了对封建朝廷无声的蔑视”。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的许多主张,现在大多被现认为是进步的。
他的哲学思想与当时正统的理学不同,偏向于主观唯心主义,这跟他信奉心学和佛家有不少关系。
李贽强调“真心”,认为世间万事都只存在于一颗真心之中,这和王阳明的主张可谓一脉相承。
李贽的思想主张极具批判性,和传统不符甚至相对,这也是他常被认为离经叛道以及最后被捕入狱的原因。
他批判的对象有:一,儒家学说。
他贬低甚至否定孔子和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所以不用向圣人学习,更加没有必要以他们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这一主张本质上就是在崇尚个性。
二,封建礼教。
他抨击封建礼教对思想的禁锢,尤其为受压迫的妇女鸣不平。
李贽的异端思想总结
李贽的异端思想总结李贽(1527-1602),字幼安,号南瞻,原名贽之安,明代著名哲学家、学者、思想家。
他是明代东林党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明代异端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李贽的思想深受佛教、道教和儒家经典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观点和主张。
首先,李贽的异端思想表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和批判之上。
他认为传统儒家思想的问题在于缺乏对本质的探讨,过于注重礼仪教化而忽视了道德自觉。
他主张通过自我反省找到内心的真实本性,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真理和至善。
并且他还认为人的发展需要经历自然本性到道德自觉再到圣贤的阶段,对圣人和贤人的崇拜程度远超过对神灵或神明的崇拜。
其次,李贽的异端思想表现在他对佛教和道教的吸收和融合之上。
李贽十分崇尚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方式和思想理念,认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方式。
他甚至提倡禅修的方法来实现人的心灵超越和修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行来达到心灵的解放和超越。
此外,李贽的异端思想还表现在他对社会和政治的批判和设想之上。
他对明代的社会和政治现象进行了大胆的剖析和评价,认为明代社会的道德败坏和政治腐败是导致社会矛盾的根源。
他提出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论点,主张减轻政府干预家庭的力度,提倡个人和家庭的自由与平等。
他还提出了“安生教育”、“退隐之学”等理念,主张追求个体的内心安宁和自由,远离纷扰和物欲的追求。
总的来说,李贽的异端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着显著的差异。
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以自己的理论观点来构建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
他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髓,提倡修行和内心的超越。
同时,他对社会和政治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政治设想。
尽管他的思想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但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必修三第五课进步思潮对李贽的评价
:在当时:貌似离经叛道,受到迫害——当时并未掀起轩然大波。
“李贽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两个突出的地位。
一是学识特别高”,“敢于以‘异端’自居,公开出来反孔非儒,其见识不可谓不是最高的了”;“二是胆特别大,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极端专制、独尊孔学的时代,只有李贽一个人以七十五岁的高龄,为反孔、为维护真理而被捕牺牲,这更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
——蔡尚思《李贽思想体系》
后人评价:对后世带有鲜明的叛逆色彩与斗争精神,有助于解放思想,其贡献与欧洲人文主义相似,被称为民主思想的先驱。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读后感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读后感读了关于李贽的一些事迹和对他“自相冲突”的分析后,那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又奇特的思想大戏。
李贽啊,这人就像个矛盾的结合体。
一方面,他就像个从旧传统盒子里蹦出来的叛逆小子。
在那个大家都规规矩矩遵循儒家正统思想的时代,他可倒好,老是对那些老一套的观念挑挑拣拣,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想法。
比如说他对儒家经典,并没有那种盲目崇拜,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一些权威的东西,总是想当然地全盘接受,可他偏不,这就很有种特立独行的酷劲儿。
但另一方面呢,他又好像被那个时代的线牵着,想挣脱又挣脱不掉。
他虽然批判一些传统观念,可自己又身在其中,就像一个人想要跳出一个大泥潭,结果发现自己的脚还陷在里面呢。
他渴望自由地表达思想,却又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
这就好比我们想做一件特别酷的事,可周围的人都在说“不行不行”,这时候内心就开始拉扯了。
从他的生活里也能看出这种冲突。
他出家,可又不是那种真正清心寡欲的和尚,他还在不断地跟社会上的人、事打交道,还对社会现象发表各种犀利的见解。
感觉他就像是穿着和尚的衣服,却有着一颗“世俗”的心,想要冲破世俗的限制,却又被其束缚。
这种自相冲突啊,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那个时候,新思想在旧土壤里挣扎着要冒头,旧思想又死死地想要把新的压下去。
李贽就处在这个新旧思想的漩涡中心,被搅得晕头转向,可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坚持。
而且呢,这种冲突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人可不是那种单一的、非黑即白的存在。
李贽的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心里想一套,做出来的却是另一套一样。
可能是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内心的纠结,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真实的人,有矛盾,有挣扎,在不断地跟自己、跟社会较劲儿。
总的来说,李贽这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就像是一个思想的谜题。
你越去探究他,就越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也越能理解人性的多面性。
他的故事就像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看待人和事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因为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的纠结和挣扎呢。
李贽思想之我见
当我认真了解和拜读了李贽的一些思想之后,“异端狂徒”、“标新立异的思想家”、“儒教叛徒”之类的评价词语会浮现在我脑子里。
这都表明李贽其人和思想都是对于传统的反叛和叛逆。
而这一行为恰好贯穿于他的整个言行和文字当中。
正是因为他这些“锋芒毕露”的文字,坦率和真性情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个人认为,李贽都可以被称为“第二个哥白尼“,足以可见他的精神可贵,这种精神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显得弥足可贵。
在李贽的自传中,他这样写到:“其性偏急,漆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
与其人也,好求其过,而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决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
志在温饱……“李贽好强喜辩,多与人忤,内心孤独冷漠,充满矛盾;弃官、剃发出家,不归故里,超脱宁静自由的生活。
在这里,我主要李贽的“童心说“谈谈自己的看法,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所谓童心,可以说是:“赤子之心”,也可以说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不受道学等外在“闻见道理”的干扰,“最初一念”是指人本然的私心。
抑或是认为童心,是人心的本然状态,表现在思想感情上是真诚无欺的。
在李贽的眼中,“假”是虚伪的,做作的。
他要求无论是做事还是为文,都必须讲求“真”,这也是他一生的做人原则。
他认为做人之所以会丧失童心,是因为在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会获得很多理性知识,而这些感性的见闻和理性的见识一旦进入人的心灵之后,童心就丧失了。
久而久之,时间越长,从而明白美名是好的,丑名诗恶的,人们就会千方百计发扬美名而掩饰丑名,这样,做作就使得童心丧失了,一旦童心丧失,就会造成“发而为言语,则言不由衷;见而为正事,则正事无根祗;着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可见,童心的丧失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语、政事、文辞、德行等多方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主张“绝假还真,抒发己见”。
他还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的创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在诗文写作方面,反对复古派的理论,认为不必拘泥于前人的文学样式,一代又一代之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思想,但仍属于儒学思想范畴,
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和僵化提出尖锐的批判。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王夫在物质世界之中。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 是理。” “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 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 丑妇之贱态。” • 否定了孔孟的权威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 是非耳。”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批判封建礼教和伦 理道德,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正当性, “人性有私。” 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挑战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王夫之
• 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释义: 形,感觉器官 神,思维活动 物,外界客观事物 •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释利的 合理性。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黄宗羲
• 批判君主专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顾炎武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 “经世致用” 内涵: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际民生, 致力于社会变革,“明道救世”。 影响: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 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 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 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
• 早期民主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 皆本也。。”
顾炎武
• 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 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 于两,不生于一。” •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 欲”的理论基础。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有利的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黄宗羲
• 君臣为平等的师友关系而非奴仆,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 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腐朽。 经济: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缓 慢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阶级: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三 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八股取士束缚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 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外因: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