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1)从文献、多种类型的图片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辨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
(2)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探究文学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从文献、多种类型的图片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的认识,感受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高中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量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基础,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有利的。
但是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还较差。
如何引导学生将文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大背景联系起来,探究政治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课重点。
4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教学难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文学的功能。
5教学过程。
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通过唐诗知识卡片,利用课堂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唐诗兴盛的原因,培 养学生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配乐欣赏不同时期的诗歌,使学生掌握由于历 史环境、背景的不同,不同时期的诗歌体现不同的时代特色。精美图片和古典音 乐营造典雅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清楚的感性认识。并思考李白 和杜甫截然不同的文风转变的原因,培养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具有 时代特色。
学生 分析
学生在语文课上对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有接触,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对 学生来说本节体系是全新的,应全面认真地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插入一 些历史图片、历史视频,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教
基本知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依据〈〈课程标
学
准〉〉的要求和
目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 学生的认知水
方式辅助教学
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导入 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诗歌,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 新课 课。
讲授新课及设计意图
一、 《诗经》、楚辞、汉赋: 1、《诗经》:用配乐的方式让学生欣赏诗经中的著名诗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 学生归纳诗经的内容和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无论是在文学史 上还是历史上都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诗经》。 2、楚辞:通过播放屈原的视频和楚辞中屈原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 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并启发学生归纳《楚辞》的 概念、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汉赋:通过阅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使学生体会 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铺陈写物的特点。
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
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唐宋诗歌的繁荣、明清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以及小说的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诗歌与小说的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诗歌与小说的特点。
2.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学会解读小说的情节、人物、社会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小说的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
教学重点:唐宋诗歌的繁荣、明清小说的兴起及其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分析诗歌与小说的艺术特色。
a. 诗歌部分: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
b. 小说部分: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唐诗和一部明清小说,巩固知识点。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与小说,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部分:a.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b. 唐宋诗歌的繁荣c. 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2. 小说部分:a. 明清小说的兴起b. 小说艺术特色:情节构造、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唐诗,阐述其韵律、意象、情感表达。
b. 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背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典诗歌与小说,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可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2. 小说的人物刻画、社会背景反映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及答案一、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表达1. 韵律:古典诗歌的韵律主要体现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岳麓版】【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各有特点。
分别认识各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
【学习重点】诗歌与小说的时代特征。
【学习难点】诗歌与小说的史料价值【学法指导】1、学习本课需要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文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气、作者个性和社会地位的关系: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从根本上说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变化。
同时,政治统治、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个人的个性、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内容、倾向等。
【课前预习】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影响(特点):①它以_____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1)产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学案 岳麓版必修3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现实主义:“诗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
的诗人,以积极入世 的精神,创作了大量 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诗风凝重浑厚、沉郁 顿挫。
③、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这一时期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 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 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 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 为主流。其杰出代表是白居易,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 显平易的诗风。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②、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 特点:主要描写雄奇壮丽的 边塞风光,及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 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 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代表人物 是高适、岑参等人。
1.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无论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 在文学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文学的实质 是什么?
结论: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2.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可以用什么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来解释?
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问题探究: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与时代的关系。
文学形式 时代特征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盛唐: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
”---《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楚辞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学设计
【背景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歌、小说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瑰宝。
综合各代,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第一,历代政权政治(相对)稳定,国家行政基本统一,是文化发展的前提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四,在继承前朝文化基础上,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辛勤劳动,直接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五,一些朝代统治者个人因素的作用【概念阐释】(1)楚辞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战国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民歌形式,创造的新诗歌体裁,《离骚》为主要代表作。
屈原作品,以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赋、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词词起源于唐末五代,宋朝达到全盛时期。
主要特点有:每首词都有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宋代为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另加题目,或写一段小序。
受词牌限制,词一般都分两段(片、阙),句式参差不齐,基本是长短句。
一般词调字数和句子的长短有固定的格式。
(3)词中声韵规定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规定。
【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吟诵着千古不朽诗句,心中涤荡着历史上那些忠肝义胆、金戈铁马、驰骋纵横、气吞万里之势,不禁心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惆怅。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诗歌是情感的精灵,诗歌是灵感的造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
【讲授新课】思考:诗歌是怎样产生的?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岳麓版必修3)高二.doc
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3.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4.解传奇、小说的特色,知道明清小说成就主干知识归结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歌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
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精品课件(52张)(共52张PPT)
——是中国古典主义诗歌的两大源头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2、赋的特点: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 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五、宋词
宋词的特点
起源民间,又称“长短句”, 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 并可配乐演唱。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现实; 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壮大。
宋词派别
浪漫主义: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
义的杰出者,被尊为“诗仙”。 他的长篇诗作,大都是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豪情满怀,一气呵成。 艺术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在其诗 作中比比皆是。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实主义:诗风凝重浑厚、 沉郁顿挫。“诗圣”杜甫 是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忠 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和人 民命运的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被称作“诗 史”
3、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班固等
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倜傥风流,以辞赋名世。在蜀中,他以琴 心挑得富豪之女卓文君私奔,传为佳话。后为汉武帝写成冠绝 一代的大赋《子虚赋》和《上林赋》。他是汉赋的奠基者,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赋家。班固《两都赋》,扬雄《甘泉 赋》、张衡《二京赋》。
四、唐诗
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原因: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思考四:楚辞与《诗经》有哪些不同?
《诗经》
2024年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精彩课件
2024年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9课“诗歌与小说”,详细内容如下:1. 诗歌:分析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小说:探讨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增强历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2. 教学重点:各时期诗歌与小说的艺术特点,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唐诗、一首宋词、一首元曲,引发学生对诗歌艺术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穿插讲解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红楼梦》为例,讲解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唐诗:边塞诗、山水诗、咏物诗等宋词:豪放派、婉约派等元曲:杂剧、散曲等2. 小说:明清小说:历史演义、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红楼梦》: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唐诗的艺术特点,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读。
(2)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2. 答案:(1)举例:《登鹳雀楼》分析:本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景象。
艺术特点:对仗工整,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举例:《红楼梦》分析:作者曹雪芹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绘、独特的结构布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接受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取南方民歌精华,接受楚国方言,制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特点: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接受自由机敏的形式。
(4)地位:①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②“骚体”与“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进展。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取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的富强(1)背景:①富强、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很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进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方面供应了借鉴。
(2)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中唐白居易等。
2.宋词的兴盛(1)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期望兴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消遣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长短句”,能机敏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3)代表: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3.元曲的兴起(1)背景: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3)特点:①有格律曲牌限制。
②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
③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三、明清小说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冲突渐渐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3.“风骚”——源头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3.元曲:含义三、明清小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下面我们来看楚辞,楚辞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板书: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教材中哪些语句可以作为楚辞的特点?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特点: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
至此,教材上将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都介绍给了大家。
也就是:“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板书:3.“风骚”——源头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最后一个小字自然段。
板书:4.汉赋司马相如是汉赋名家,汉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请看教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与其相适应的汉赋被称为带韵的散文。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其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二、唐诗、宋词与元曲汉赋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时代文学也与其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先来看唐诗。
板书:1.唐诗: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唐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
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
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
三是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唐诗的繁荣从一个数字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
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板书: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人称“诗仙”,有人这样概括他:傲世独立,洒脱不羁,风驰电掣,雄浑壮阔。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其诗风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教材上对他的诗歌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诗篇中,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对人世的深挚关爱。
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川。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有两个称呼:“诗圣”、“诗史”。
“诗圣”指的是他成熟的写作技巧,凝重的诗风。
“诗史”指的是他的诗作内容就是一幅历史的风情图。
杜甫曾经经历过八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其作品中的苦涩与艰辛更显其对国与家的热爱。
教材的小字摘录了杜甫的《春望》,请同学们阅读。
同学们还知道杜甫的哪些作品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代表作有《卖炭翁》、《杜陵叟》、《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诗之后的时代文学就是宋词。
板书:2.宋词宋词又被为“长短句”,与诗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宋词主要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种风格并不截然分开,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教材上分别列举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苏辛”,即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小字还介绍了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清照。
板书: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北宋词人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代表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请看教材P39《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有《稼轩长短句》等作品传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此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回忆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
他在代表作《雨霖铃》中,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铃》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
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
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