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假设法解决问题(一)①

河北省平乡县大刘庄小学李明亮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甲班有学生45人,乙班比甲班多3人。两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解此题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乙班人数,再求学生总数。如果列式为45×2+3就是用了假设法——假设乙班也是45人,则两班共有45×2=90(人)。但乙班实际人数比45人多3人,所以两班的实际总人数比90人多3人。

有些数学题的数量关系不明显,不容易找到解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做一些适当、合理的假设,就有可能使数量关系明显,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假设法。假设的方法有多种,要灵活运用。

一、把“缺少”的条件假设为已知

例1.甲、乙、丙三人出了同样多的钱在粮店买了若干千克大米。回家后,乙要的大米比甲、丙都少6千克,因此,甲、丙都又退给乙6元钱。每千克大米多少元?、

分析:不知道三人共买了多少千克大米,也不知道三人各要多少千克,求大米的单价似乎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大米的数量。

假设乙要了1千克大米,则甲、丙都要了7千克,三人共买了7+7+1=15(千克)每人平均15÷3=5(千克)。在粮店,他们平均出钱,每人出的都是5千克大米的钱。回家后,甲、丙要的大米都比平均数多7-5=2(千克),所以甲或丙退给乙的6元钱就是多要的2千克大米的价钱。乙要的大米比平均数少5-1=4(千克),所以甲和丙退给他的12元钱就是少要的这4千克大米的价钱。这样,就可求出大米的单价。

解法1.6÷[7-(7+7+1)÷3]=3(元)

解法2.6×2÷[(7+7+1)÷3-1]=3(元)

本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这里只画出线段图,分析略)

①此文原题目为《用假设法解应用题》,初稿完成于1993年11月,1994年12月第一次修改,1997年8月第二次修改。

解法3.6÷(6-6×2÷3)=3(元)

解法4.6×2÷(6×2÷3)=3(元)

例2.小王骑车去火车站。他计划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驶,这样才能正好赶上火车。可是,前一半路程他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下一半路程他应该以多快的速度骑行,才能赶上火车?

分析与解答:题中只有两个速度,没有路程怎样计算?可以假设路程。

假设路程是30千米,则小王按计划骑行,需要的时间是30÷15=2(小时)。前一半路程他已经用了30÷2÷12=1.25(小时);下一半路程他应该用的时间是2-

1.25=0.75(小时),应该用的骑车速度是每小时30÷2÷0.75=20(千米)。

30÷2÷(30÷15-30÷2÷12)=20(千米)

答:(略)

当然,把路程假设为3千米、6千米、10千米……结果都是一样的。把路程假设为“1”当作工程问题来解,也很简便。

例3.甲数的53等于乙数的8

5,甲数比乙数大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法1.假设甲数是25,则甲数的53是25×53=15。即乙数的8

5也是15,乙数是15÷8

5=24。 (25-24)÷24=24

1 解法2.假设乙数是1,则甲数是1×85÷53=24

25。 (2425-1)÷1=24

1 分析与解法3.假设甲数的53与乙数的85都等于1,则甲数是1÷53=3

5,乙数是1÷85=5

8。 (53-58)÷58=24

1 例4.一次考试,某班学生的平均分数为87分。其中90%的学生达到了80分,他们的平均分数为89分。80分以下的学生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假设全班有40人,则达到80分的学生数是40×90%=36(人),80分以下的学生数为40-36=4(人)。

全班学生总分为87×40=3480(分);达到80分的学生总分为89×36=3204(分);80分以下的学生的总分为3480-3204=276(分),平均分是276÷4=69(分)。

综合算式:(87×40-89×40×90%)÷(40-40×90%)=69(分)

注:如果假设全班有4人,则解法更简便。

这类问题,似乎都缺少一个重要条件,但问题的答案却与这个“重要条件”无关。所以,无论把这个“重要条件”假设为多少,都不影响计算结果,但假设的数据应便于计算。

类似问题;

1.甲乙二人走同一段路,甲所用的时间比乙短11

1,甲的速度比乙快几分之几? 2.一艘轮船停靠在码头,计划12小时把货卸完。实际卸货的速度提高了5

1。实际几小时可以卸完?

3.植树节这天,同学们去种树,平均每人应该种2棵。如果只让男同学去种,平均每人应该种3棵。如果只让女同学去种,平均每人应该种几棵?

二、把一般条件假设为特殊条件

例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分析:求圆的面积,一般要先求出圆的半径。在本题中,如果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就可求出圆的半径,但题中只给了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要用开方。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正方形的面积是4、9、16、25……时,才有可能推想出它的边长。用小学知识能不能解这道题呢?

解法1.假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则它的边长是5分米。所以,假设的这个正方形内的最大的圆的直径是5分米,面积是 (2

5)2×3.14=19.625(平方分米) 而原正方形面积是假设的这个正方形面积的

25

20,所求的圆的面积也应该是假设的这个圆面积的

2520。 19.625×2520=15.7(平方分米)

解法2.假设正方形的边长是20分米,则它里面最大的圆的直径也是20分米,面积是(2

20)2×3.14=314(平方分米)。把面积20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假设为边长20分米,面积就扩大了20倍,它里面最大的圆的面积也就扩大了20倍。所以,所求的圆的面积是

314÷20=15.7(平方分米)

注:此题不用假设法也可以解。如图,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

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0÷4=5(平方分米),即r 2=5.所以圆的面积是

S=πr 2=3.14×5=15.7(平方分米)。

类似习题:

1.把一个面积是6.28平方分米的圆形纸片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另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它的2倍。求另一个正方体的体积。

三、把带“铃铛”的分率(倍数)假设为不带“铃铛”

有些问题,给出的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后面带着具体数量,我们称之为分率(倍数)带“铃铛”。可以假设法(当然,也可以用用画图的方法)把数量进行调整,使分率(倍数)不带“铃铛”。

例6.工人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全部零件的3

1多4个,第二天加工了全部零件的2

1少1个,还剩16个每加工。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假设第一天正好完成了全部零件的3

1,那么剩下的(没加工的)零件就会多4个;假设第二天正好完成了全部零件的2

1,那么剩下的就会少1个。于是,原题的条件就变成了“第一天加工了全部零件的3

1,第二天加工了全部零件的2

1,还剩(16+44-1)个没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