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验案】
【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验案】陈某,女,45岁。
2005年11月9日初诊。
腰腿痛2个月。
初诊:患者半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未予重视。
2个月前,因不慎受凉出现腰腿痛、臀部疼痛,放射到小腿外侧,为求专科治疗,于2005年11月9日求治于门诊。
症见:腰腿疼痛、臀部疼痛,射到小腿外侧,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舌黯淡,脉弦涩。
查:左腰大肌压痛、左臀部梨状肌压痛(+),直腿抬高试验40°,梨状肌紧张试验(+)。
诊为: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予自拟脊柱Ⅱ号方及手法治疗。
处方:川芎10g,白芍10g,延胡索10g,牛膝10g,狗脊10g,独活10g,酒军6g,三七粉(冲服)3g。
7剂,水煎服,日1剂,1日2次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床边。
先施用滚法以放松肌肉组织。
用双手拇指按揉伤处。
对臀部组织丰满者也可用肘尖部按揉伤处,并可交替使用弹拨法,力量适中。
患者改仰卧位,术者一手握踝,手扶膝在屈膝屈髋内旋位按压髋关节,以牵拉梨状肌。
最后以掌揉和散法放松肌肉组织复诊: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手法治疗巩固疗效,4诊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嘱其自做梨状肌按摩练功。
按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的外旋肌。
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由于梨状肌的变性,俯卧位时常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
临床患者轻者只限于局部的疼痛、酸胀、行走不适,重者可出现坐骨神经激惹症状,如跛行、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
此套手法以揉捻和牵拉为主,可松解肌肉,解除痉挛,缓解疼痛。
用之得当,常可收到显著疗效。
动作要求用力柔和,部位准确,有条索状痉挛的部位是治疗重点。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外科卷》,人民卫生出版社。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梨状肌属于臀肌,位于臀区的中部,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疼痛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会表现为以臀部为主并向下肢放射的剧烈疼痛感,会影响到病人正常的行走和运动。
而且当病人不运动时也不能消除疼痛的症状,甚至能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而且打喷嚏、大小便、咳嗽等都可引起疼痛症状加剧。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1)约物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患者,一般可通过外拥高约冶辽,例如“济愈堂.梨状肌.贴”可以狠hao的渗透肌肤,疏通筋络,达到自愈坐骨神经痛的木的。
(2)理疗或按摩:可解痉镇痛,舒筋活血,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酸胀等症状。
(3)压痛点封闭疗法: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或醋酸确炎舒松-A 1毫升加2%利多卡因5毫升注射于梨状肌部位压痛点,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对慢性者,触诊梨状肌纤维局限性肿胀,肌质变硬,弹性变差,则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龙1毫升加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和0.5%普鲁卡因18毫升压痛点注射,每周一次,3~4次为一疗程。
注意在注射前须做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4)开刀:经上述各种方法无效,病程很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病人可考虑开刀。
开刀的目的是将梨状肌切断,或将坐骨神经同梨状肌和/或软组织行粘连松解。
但疗效不能肯定。
注意事项:1、饮食患者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而且还要做好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
在平时还可以适当的食用全谷物和含钙食物,如海带、燕麦、黄豆、鸡蛋等,有助于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同时,还要注意睡前补充钙量和维生素,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2、适度运动在恢复期的时候,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还要注意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促进疾病恢复。
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运动,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制定锻炼计划。
3、注意防寒保暖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出门时要注意穿厚实衣裤。
夏季不要让冷气直接往身上吹,以免加重病情,影响恢复。
4、纠正不良姿势要想梨状肌综合征快速恢复,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做增加髋部肌肉负担的动作。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依据1、有外伤或受凉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3、臀部疼痛,严重者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
多半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二、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也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等;2、风寒湿阻: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
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腰腿痛3号方(协定处方)。
常用药物:独活、防风、牛膝、秦艽、细辛、白芍、茯苓、寄生、当归、桂枝、杜仲、续断、祁蛇、甘草、川芎3、湿热蕴蒸: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四妙散常用药物:黄柏、苍术、苡仁、牛膝、栀子、车前草、绵茵陈、防己、桑枝、木通。
4、肝肾亏虚: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代表方剂:偏阳虚者,右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等。
偏阴虚者,左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等。
三、疗效评定1、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臀腿痛为主的病症,称为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
多见于中青年人。
[应用解剖]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向外下穿出坐骨大孔后止于股骨大粗隆,协同其他外展外旋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受骶丛神经支配。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为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一连线,此线中点再向股骨大粗隆顶点作一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缘。
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解剖变异者则部分或全部由梨状肌内穿过(图8 -15)。
坐骨神经穿出骨盆后,在臀大肌深面降至大腿后面,并在该处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支配小腿、足部的感觉及运动。
[病因病机]梨状肌综合征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如髋部扭闪,使髋关节急剧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负重、久立、久蹲,均可使梨状肌损伤,进而变性、肥大和挛缩,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临床表现]臀部疼痛,酸胀,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和皮肤感觉减弱区,跛行。
梨状肌投影点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可阳性,加强试验阴性。
局部封闭治疗,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诊断要点]1.病史可有髋部扭闪外伤史。
2.临床症状臀部疼痛、酸胀,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
3.体征梨状肌投影点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可阳性但加强试验阴性。
4.辅助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辨证论治]可采用休息、手法理筋、中药、针灸和水针等方法治疗。
1.手法治疗患者俯卧,先按摩揉推臀部痛点数次,然后用拇指或肘尖来回拨动梨状机弹拨方向与梨状肌纤维方向相垂宜,共10 -20次。
最后以按压痛点和牵井患胶而结束治疗。
2.药物治疗(1)内服药: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选桃红四物汤;经络不通,治宜舒筋止痛,可选当归鸡血藤汤。
(2)外用药:可选伤湿止痛膏外贴,或正骨水外搽。
梨状肌综合症的针灸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的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出现水肿和痉挛而造成的局部疼痛,同时由于肌肉的紧张、肿胀、充血而压迫和刺激到周围的神经、血管,产生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梨状肌上孔有臀上皮神经通过,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
出现局部神经卡压之后,这些神经分布的位置就会产生疼痛。
引发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明显的外伤或者受寒着凉的情况,或者是由于久站、久坐,搬抬重物而造成了梨状肌的损伤。
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和腰骶部的疼痛,患者自身感觉臀部或单侧臀部出现酸胀疼痛,甚至出现刀割样疼痛的感觉,同时这种疼痛可以放射到大腿后侧和小腿的外侧。
严重者可以造成行动不力,活动困难。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会出现梨状肌和下肢的疼痛的表现。
这种情况必须详细的鉴别。
所以遇到这种患者,首先给他做一个腰椎ct 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
同时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肿瘤等其他的改变。
在给患者检查中,会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触及紧张痉挛的结局。
梨状肌紧张实验也表现为阳性。
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小于60度时,疼痛明显,超过60度时疼痛反而减轻。
所以这个疾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的症状范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范围。
按照经络辨证,大多选用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穴位:大肠俞,次髎,环跳,殷门,阳陵泉,昆仑,三阴交。
也可以配合艾灸和电针来系统治疗。
来达到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作用。
促进局部肌肉的水肿的吸收,改善肌肉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软组织修复。
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手法来调整。
针对局部手法采用分筋理筋的方法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局部肌肉的康复锻炼,防寒保暖。
梨状肌综合征
• 定义: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或压 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腿痛,称为梨状肌综 合征。
• 梨状肌的特点: 起于第2、3、4骶椎前面骶 前孔外侧和坐骨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 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将坐骨大 孔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叫梨状肌上孔和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 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也有发生解剖变异的, 坐骨神经由梨状肌内穿过。
臀中肌 梨状肌 中 上孖肌 层 闭孔内肌 下孖肌 股方肌
病因病机
• 一: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闪、扭、跨越、 反复下蹲等动作及慢性劳损,感受风寒侵 袭等引起。
• 二:某些妇女由于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 等波及梨状肌也要点
• 一,病史:大多有旋转髋关节的病史,有 些有夜间受凉病史。
• 二,药物治疗:急性期,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慢性期,以补气养血、舒筋止痛为主。
• 三,针灸治疗:阿是穴,沿着疼痛的经脉取穴,可强刺 激
预防与调护
•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将下肢歪旋外展,使 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缓解后加强锻炼, 改善血液循环!
谢谢大家!
胫N 腓总N
检查
• 一: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 梨状肌肌腹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或 痉挛的肌肉,有钝厚感,或者肌腹成弥漫性肿胀, 肌束变硬、坚硬,弹性减低,臀肌可有轻度萎缩, 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
• 二:直腿抬高试验<60度时呈(+),而>60度时 呈(—);加强实验(—);梨状肌紧张实验 (+),髋关节内收、内旋活动疼痛加重;
• 二,主要症状:臀部疼痛,可向小腹部, 大腿后部及小腿外侧放射;疼痛多发生一 侧,髋内旋内收活动时加重,严重者自觉 臀部有“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大 小便或咳嗽都可使疼痛加剧,睡卧不宁, 行走困难;偶有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
梨状肌综合征
Thank you !
梨状肌综合征
08康复 D3-3311
一、概念 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 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Page 2
二、解剖位置
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孔,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 孔穿过。梨状肌的体表投影:由尾骨尖至髂后上棘作连线的中 点向股骨大粗隆顶点作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缘
Page 3
治法: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 牛膝、乳香、
没药、制香附、青皮等;
治法:散寒除湿 袪风通络
方药:蠲痹汤、 独活寄生汤加减
Page 11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加味二妙散
外用药 局部外敷伤湿止痛膏、代温灸膏等。
3、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
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用泻法。 (2)封闭疗法(水针疗法) 取2%普鲁卡因4nd加确炎舒松20mg局部封闭治疗, 5— 7天1次,3—4次1疗程。 (3)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切断梨状 肌, 解除坐骨神经压迫
Page 10
2.药物治疗 内服药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阻络证
症状:多为急性损伤后 症状:髋部陷痛,疼 症状:髋部重坠肿
出现,局部轻度肿胀, 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刺痛、压痛固定不移, 动则痛甚,关节活动 不利,舌暗,脉弦。
关节屈伸不利,伴麻 木,喜热畏寒,舌淡
苔弦滑
胀,局部反复肿胀, 时轻时重,或有灼热, 活动时疼痛加重。 舌红苔黄,脉滑数。
隙 梨 状 肌 和 梨 状 肌 间
Page 4
解剖变异
坐骨神经大多从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有的会发生解剖变异。
中西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良方
中西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良方【概述】因梨状肌感受风寒湿邪,或急、慢性损伤,或先天变异,致其发生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中医医籍无梨状肌综合征名称,据本病临床特点,应属中医环跳风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有部分肌束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
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由于梨状肌的变性,后期常可成一硬性条状肿块,压之疼痛,久之也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萎缩。
二、中医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多由外感风寒湿热,痹阻局部经络,或突然扭闪,损伤臀部肌肉而引起,亦可因局部筋肉气血运行失调而发者。
(一)外邪痹阻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臀部筋肉,流注下肢经络,使气血痹阻,则生本病。
(二)劳伤筋肉或因劳作,或因行走,或参加体育锻炼,用力过猛,致髋部扭闪,损伤筋肉,致气血瘀阻,亦生本病。
素体臀部筋肉、经络循行异常者,若臀部受外界因素刺激,极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病性以实证为主,预后良好。
日久不愈,可见虚实夹杂之候。
【临床表现】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蹲、站时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受凉史。
二、臀部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重者似“刀割样”剧痛,夜不能眠,髋内旋,内收时或腹压增高时可使疼痛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有会阴部不适,隐囊、睾丸的抽痛。
三、患者走路时身体呈半屈曲位,重者行走困难甚至跛行。
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及臀部深在性酸胀感。
五、臀部梨状肌部位局限性压痛明显。
六、俯卧位可在臀部触摸到横条索状物或隆起的梨状肌。
七、直腿抬高试验在60。
前疼痛明显,当抬高超过60。
时疼痛反而减轻。
【辅助检查】X线检查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受凉史。
9梨状肌综合征【36页】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 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 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 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 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 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 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 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限。
特点:患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干呈放射性疼痛,尤 以坐骨神经远端为多见,在臀以下沿坐骨神经走 行方向有压痛点,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时疼痛不 明显。
根性坐骨神经痛与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区别
项目 分类
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 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 臀部、大腿后侧、小腿
腿后外侧以及足部
后外侧以及足部
病因总结
❖1.外伤扭闪:髋关节急剧外旋,使梨状肌牵拉损伤。 ❖2.寒湿痹阻:气血流通不畅,使梨状肌痉挛,使臀 腿部疼痛麻木。 ❖3.炎症感染:妇女慢性盆腔炎,或骶髂关节病损导 致无茵炎症,使梨状肌瘀血肿胀,压迫坐骨神经。
临床表现
❖1.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负重下 蹲,部分患者有受凉史。 ❖2.臀部深层疼痛,疼痛可呈牵拉样、刀割样或蹦跳 样疼痛,且有紧缩感,疼痛逐渐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域出现下肢放射痛。偶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下 坠不适。 ❖3.活动受限: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 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 受限。
解剖生理
❖梨状肌位于臀部中层,起自第2~4骶椎前面的骶 前孔外侧,肌纤维向外下方穿过坐骨大孔出骨盆至 臀部,形成狭窄的肌腱抵止于股骨大粗隆顶部。梨 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两部分,即梨状肌上、下孔。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体表投影区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的中点向股 骨大转子尖端划一连线,为梨状肌下 缘;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划一 连线,为梨状肌上缘;上下缘区域内 即为梨状肌体表投影。
梨状肌紧张试验
• 病人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固定股部 下段,另手握拿踝部,将膝关节屈曲90度, 使小腿外展。此时,股骨大转子外旋,拉紧 梨状肌,若臀部与下肢出现疼痛,再将小腿 内收,使梨状肌放松,症状减轻或消失 。 • 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按压膝 关节外侧,使患肢极度内收,顶向腹部,另 一手握住踝部,使小腿外旋,梨状肌部位出 现疼痛即为阳性。
及足跟部)
• 3、严重者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 缩短,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 • 4、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疼痛加重。
(二)体征
• 1、压痛:腰部无压痛与畸形,活动
不受限。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深 层有明显压痛,有时沿坐骨神经区 域放射痛、麻。 • 2、肌痉挛: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 可触及条索样或弥漫性肌束隆起。 病久者,伤侧臀部肌肉松软、无力, 重者可出现萎缩。
根性坐骨神经痛
• 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 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 • 发病较缓慢,初期表现不典型,多为一侧腰痛,腰部 酸胀、怕冷。腰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疼 痛向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 伴有麻木或感觉异常。咳嗽、打喷嚏、大便可使疼痛 加剧,疼痛为电流样,由腰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远端放 射。 • 大多数患者在下腰部患侧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当压 迫此点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 • 颏胸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将其头被动前屈使下颏 触及胸壁时,出现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剧),直腿抬高 试验阳性。 • 特点:窜痛明显,疼痛以坐骨神经近端为主,腰脊椎 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咳嗽、解 手、弯腰、下蹲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作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3期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多有扭伤病史、腰臀部劳损病史或感受风寒湿病史,起病较突然。
3.1.2 症状体征臀部或腰臀部疼痛,疼痛沿着坐骨神经放射并出现行走困难;弯腰、举重导致疼痛加重,通过牵引可以不同程度缓解。
查体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lasegue 征阳性。
3.2 鉴别诊断3.2.1 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
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3.2.2 弹响髋又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髂胫束因某些原因导致肥厚或紧张,或大转子过于突出,或有滑囊炎,就可以造成髋关节活动时两者相互摩擦产生弹响。
还有一种弹响髋是因为髋关节先天性脱位或关节囊松弛,造成髋关节过伸外旋时出现弹响。
3.2.3 坐骨结节滑囊炎发于体质瘦弱而久坐的中老年人,臀部摩擦、挤压经久劳损而引起局部炎症,故又称“脂肪臀”。
儿童可因蹲挫伤引起。
发病与长期过久地坐位工作及臀部脂肪组织缺失有关,特别是体质较瘦弱者。
由于坐骨结节滑囊长期被压迫和摩擦,囊壁渐渐增厚或纤维化而引起症状。
因剧烈活动髋关节使附着在坐骨结节上的肌腱损伤,从而牵拉损伤滑囊或肌腱损伤处的疤痕刺激周围滑囊所致。
4 辨证4.1 早期由于暴力冲击或闪扭,损伤经脉、筋肉,经脉受损则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不利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梨状肌综合征详解
梨状肌综合征详解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1.病因多由于大腿内旋,下蹲突然站立,或腰部前屈伸直时,一旦发生旋转,使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致损伤。
亦可左髋部扭闪时。
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亦可引起该肌损伤。
局部病例仅有过劳或夜间受凉,而产生臀疼痛。
小腿外侧及后侧麻木。
抽痛,或腓总神经麻痹等病症和体症,此种情况可能与坐骨神经和梨状肌损伤变异有关。
2临床表现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峻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疼痛严峻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
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3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令病人仰卧做直腿抬举试验,患侧下肢抬高30°~60 °时痛逐加重,而抬高超过60 °后,疼痛反而减轻,此外,亦常见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及跟腱反射改变等。
〕2.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另一种梨状肌紧张试验:病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第7页
梨状肌综合征
一. 症 状
(1)患侧臀部疼痛,并向同侧下肢后侧或 外侧反射。
(2)急性损伤者疼痛较甚,可呈牵拉样、 烧灼样或刺割样疼痛,不能行走,自觉患 肢变短或有跛行,但髋关节活动功效正常。
(3)慢性损伤者常感患侧臀部或下肢酸胀 麻痛,疼痛因活动或劳动后而加重,休息 后可减轻。有时疼痛向同侧下肢后外侧或 会阴部放射,有时会阴部有坠涨感,或有 排尿异常,或阳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患 者皮肤麻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
梨状肌综合征
第5页
梨状肌综合征
患者,男,18岁,因 “左臀部疼痛5天”由急 诊收住入院。
查体:左臀部压痛 (+),左直腿抬高试 验(+),左四字试验 (+),左下肢无麻木。 MR示:左侧梨状肌挫伤。
第6页
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 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一些动作以下肢外展、 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 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重复损伤造成梨 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返回第11页Fra bibliotek【1】腰椎间盘突出症:1.病变部位在腰部,腰
部活动受限;2.腰椎脊突旁压痛与放射痛;3.直腿抬 高试验阳性,与大腿内、外旋转位置与无关;X线片 示脊椎变直或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宽、骨质 增生等。
【2】骶髋关节错位:1.多呈歪臀跛行;2.压痛
点在骶髂关节外;3.两侧髋后上棘不对称4.单腿负重 试验多呈阳性;5.直腿抬高试验多呈阴性或弱阳性; 6.X片可有两侧骶髂关节不对称,或患侧间隙含糊。
梨状肌综合征
第1页
因为外力损伤梨状肌 而致局部充血、水肿、 肌痉挛,进而刺激或 压迫坐骨神经而产生 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和下肢放射性痛、麻 等一系列症状综合症, 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又称梨状肌损伤、梨 状肌狭窄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一、梨状肌损伤综合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ICD-10编码:G57.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双髋部X线片、肌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2.针灸疗法3.其他外治法(1)中药熏药、涂擦、热奄包治疗(2)针刀疗法(3)穴位注射(4)银质针疗法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怯瘀止痛。
(2)风寒湿阻证: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梨状肌综合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 手法:滚、按、揉、点、弹拨、推、摇、牵 抖、擦法。
• 操作: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在恢复期手法可 稍重,并配合弹拨法,一般能获得较好效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操作方法: • 1、松解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
先用柔和而深沉的滚法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反 复施术3~5分钟,然后施掌按揉法于患处 2~3分钟,再在患侧大腿后外侧施滚法和拿 揉法,充分使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肌肉放松。
• 2、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或弥漫性肿 胀的肌束隆起。日久可出现臀部肌肉松软、萎 缩。
• 3、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 明显,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 4、梨状肌紧张试验: • 病人俯卧。术者立于患侧,一手固定股部下
段,另手握踝,屈膝90度,使小腿外展。此 时,股骨大转子外旋,拉紧梨状肌,若臀部 与下肢出现疼痛,再将小腿内收,使梨状肌 放松,疼痛减轻或消失。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3、劳损或受凉: • 部分病人可因劳损或受凉导致梨状肌产生无
菌性炎症或痉挛,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而引 发坐骨神经痛。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四、临床表现
• 梨状肌损伤后常波及梨状肌上、下孔所通过 的神经、动脉、静脉,所以除了局部症状外, 常表现出相应的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
• 下孔的上缘为梨状肌下缘,下缘为坐骨棘和 骶棘韧带,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 神经、臀下神经和臀下动脉、静脉通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
梨状肌体表投影: •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的中点向股骨大转子
梨状肌综合征,你该懂的屁股深处的痛!
梨状肌综合征,你该懂的屁股深处的痛!博主推荐10月17日-21日王老师157****7032(微信)临床中,坐骨神经常在梨状肌周围受卡压或刺激,而出现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最早Yeoman 于1928 年首次描述,并认为与坐骨神经解剖变异有关。
解剖生理人的臀部肌肉非常丰满、结实,脂肪也不少,而梨状肌却是臀部一块深层肌肉,其形状有点象“梨”,故起名叫“梨状肌”。
梨状肌起于盆腔内骶骨前面2、3、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达臀部,以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
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展、外旋动作。
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正常型:坐骨神经干从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过腘窝处分为二终支;内侧为胫神经,外侧为腓总神经。
变异型:①坐骨神经高位分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以上分支,腓总神经由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胫神经由梨状肌下缘穿出。
②坐骨神经干由梨状肌腹穿出或上缘穿出。
病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
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
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遭受风寒湿、因风寒湿邪侵犯,如久坐卧湿地,致使梨状肌痉挛、炎症改变。
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许多其他能引起腰痛、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包括神经根病变、腰椎管狭窄症、骶髂关节疼痛、髋关节疼痛、关节突关节疼痛、大转子疼痛综合征以及臀部的肌肉、肌腱和筋膜相关的疼痛。
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准,梨状肌综合征通常是一种排除诊断,因为首先必须排除其他更常见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梨状肌起于盆腔内骶骨前面2、3、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达臀部,以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是髋关节的外旋肌。
梨状肌的上方有臀上神经及臀上血管穿出,其下方有臀下神经及血管穿出,而坐骨神经在其稍外侧通过。
所以梨状肌的变异,痉挛、炎症、水肿等因素均能对坐骨神经产生压迫症状。
变异的梨状肌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解剖学的变异,容易受到外伤或炎症等刺激引起梨状肌的挛缩,而挤压坐骨神经,使坐骨神经的营养血管循环障碍,产生动脉的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受阻等病理改变。
再则,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受炎症等因素刺激后,局部粘连形成,神经可位移的范围缩小,张力增加。
【临床表现】
以患侧臀部及下肢坐骨神经痛为主。
其疼痛症状常因受着凉、走路或活动后加重,咳嗽,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可出现小腿后外侧至足部放射痛加剧;卧床休息后,其症状可获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
【诊断和鉴别】
有一侧臀部和下肢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加上直腿抬高试验受限、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及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部位深压痛这些体征,在排除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上即可诊断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