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蚀与粘结
GC免酸蚀正畸粘结技术
7
8
9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12
13
14
表面处理
放置托槽
除去多余材料
光照固化20-40秒
放置弓丝
15
足够保持托槽的粘接力 5.5-8.5 MPa
Newman GV. Epoxy adhesive for orthodontic attachment: Progress Report.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65;51: 901-12. Reynolds IR. A review of direct orthodontic bonding. Br J Orthod 1975;2:171-8. Keizer S, Ten Cate JM, Arends J. Direct bonding of orthodontic brackets.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76;69:318-21. Maijer R, Smith DC. A new surface treatment for bonding. J Biomed Mater Res 1979;13:975-85. Millet D, McCabe JF, Gordon PH. The role of sandblasting on the retention of metallic brackets applied with glass ionomer cements. Br J Orthod 1993;20:97585. Bishara SE, Gordan VV, VonWald L, Jakobsen JR. Shear bond strength of composite, glass ionomer, and acidic primer adhesive systems.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9;115:24-8.
粘结系统
美容性修复 ( 如贴面
牙间隙封闭)
牙外形修整
不能有效隔离治疗区
所有咬合都位于修复体上
深度磨耗或磨牙症患者 修复体延伸到根面者
间接修复体的粘固
暂时性修复体
牙周夹板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美观 保存牙体组织 牙体预备操作简单
绝缘,热传导性低
对牙体组织的粘结固位良好 , 微渗漏小
存在聚合收缩,导致微渗漏
咬合磨损较大 技术敏感性较强
局麻 术区清洁
传统型
色度选择
术区隔离
斜面型
改良型
中等深度的上述窝洞: 玻璃离子粘固剂 垫底 深窝洞近牙髓:氢氧化钙间接盖髓
注意:勿用洞漆以及含酚类物质的材料, 以避免影响树脂的聚合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牙髓 保护 成形 片 局麻 术区清洁
传统型
色度选择
术区隔离
斜面型
改良型
豆瓣成型片、夹和木楔子;一次性的赛珞璐成型 片夹;一次性金属成型片夹
湿粘结,要求牙本质要有足够的湿润度,使脱矿的牙本质胶原 纤维在湿润的状态下呈“蓬松”状态,使粘结剂单体渗入“蓬 松”的胶原纤维中形成混合层,达到高强度的粘结,但临床上 很难掌握湿润的程度,造成了操作的繁琐和难于掌握。
玷污层
牙本质表层
酸蚀 吹干
二次湿润
牙髓
• 自酸蚀粘结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较弱的酸蚀剂,其酸
• 斜面型
增加酸蚀和粘结面积 减少微渗漏 增加美观
• 改良型
窝洞的范围和深度 根据病损的范围和 深度决定
窝洞制备尽量从舌侧进入病变区 小到中等大小的龋洞设计应尽量保守 龋损范围大者 龈轴线角作固位沟 切轴纯点角处作倒凹
洞缘釉质壁作斜面
小到中等大的缺损 常规于洞缘釉质壁做斜面
酸蚀和粘结对陈旧性树脂表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照组 问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 表面使用粘结剂可明显提高陈 旧性树脂 与新鲜树脂 间的粘结强度 。
[ 关键词 ] 树脂 ; 表面处理 ; 陈旧性 ; 修复 ; 粘结强度
wae t 7 o o n h ,c mp s e s r c r o g e e t imo d b ra d dv d d it o rg o p a d ml t ra C f rt mo t s o o i u f e wee r u h n d wi da n u n ii e n o fu r u s r n o y,a d t ee 3 wo t a h n h r
口腔生物医学 2 1 年 l ( 2卷第 4期 ) O a Bo e in , o. , o4 D c2 1 0 1 2月 第 r i dc eV 1 N . , e.0 1 l m i 2
[ 章 编 号 ] 17 —6 3 2 1 )40 9  ̄3 文 6 480 (0 10 —19
_
[ btat Obet e T ee n eeet f c n deieo et sebn t nt e enae n ehcm oi A s c] r jc v :odt mie h f c o ai a da hs nt e i odse g b t e gdadf s o pse i r t d v h nl r h w l t
[ 中图分类号] R 8.5 7 10
[ 文献标识码] A
[o] 1.99ji n17— 0 . 1. .0 d. 036/. s.648 32 10 08 s 6 0 4
全酸蚀粘接技术自酸蚀粘接技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 临床常用:强化型玻璃离子 ❖ 与牙体组织产生化学链接,无需酸蚀剂、粘接剂 ❖ 对牙髓无刺激,可作为基底材料 ❖ 释放氟离子,预防继发龋 ❖ 色泽、机械强度、抗磨损性能不及复合树脂
40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41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42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43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一)全酸蚀粘接技术
❖操作步骤 ➢牙面预备→酸蚀→冲洗→粘接
5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牙面预备
6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酸蚀
7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冲洗
8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吹去多余水分
9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涂粘接剂
10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牙体缺损直接粘接修复术
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2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3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倪龙兴
酸蚀粘接修复技术
怎么粘?
用什么粘? 用什么修复?
❖酸蚀粘接技术
➢全酸蚀粘接技术 ➢自酸蚀粘结技术
粘结系统
酸蚀-冲洗粘结 系统
(全酸蚀粘结系统)
自酸蚀粘结 系统
smear layer:
切削牙体组织产生的热使有机质变性
,变性的有机质和切削下来的牙本质粉
末、牙本质小管溢出液、唾液和细菌等 混合,在钻磨压力作用下贴附于洞壁所 形成,厚为0.5~5m
2
• 全酸蚀粘结剂应用中通过酸蚀去除玷污层,其关键的技术在于
玻璃离子体性能
优点
良好的粘结性 生物相容性 释放氟离子及耐溶解性
不足
物理机械性能较差 抗张强度抗压强度小 美观性差
适应证
修复体的修形和抛光
目的 • 获得理想的修复体外形和 光滑表面 • 实现牙和修复体边缘的自 然过渡 • 避免菌斑聚集,减少着色 • 改善口腔咀嚼功能 影响因素 • 修复材料的结构和机械性 能 • 修形和抛光器械 • 器械使用时的转速和压力 • 润滑剂的作用
复合树脂修复的影响因素
牙面未彻底清洁
牙面处理不当,酸蚀不充分
牙本质粘结系统
酸蚀-冲洗粘结 系统
(全酸蚀粘结系统)
自酸蚀粘结 系统
使操作简单方便,操作步骤易 于规范 术后敏感少;不易发生继发龋 和边缘着色
涉及釉质较多的窝洞,如前牙Ⅲ、Ⅳ类窝洞, 应该首选全酸蚀粘结系统
使用的是较弱的有机酸,因而酸蚀能力较弱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Ⅰ-Ⅵ类窝洞的修复 冠底部和核的构建 窝沟封闭或预防性修复
• 超过2.5 mm 的填充物不能 被均匀地光固化
分层充填固化
聚合收缩影响因素
复合树脂的组成 窝洞形态
临床操作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术
牙髓 保护 成形 片 局麻 术区清洁
传统型
色度选择
术区隔离
酸蚀时间对铸瓷贴面粘结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_肖云
e
e f
e ts o
f si
n
u m
la te d Pu l P a l Pr e ss u r e
.
o n
t h e sh e a r b o
an ex
n
d
d
st r en
g th
o
f
s
o
a
d h e s iv e s S in g le B o
dZ
an
d Ib o
o
d to d e n i in
de r
i
u m
l t a
e
d Pu l Pa l P r e s su r e
i
f 15 e m H ZO
o
.
The
he a r bo
d
st r en o
f
w t
ex
Pe r i m
s
l g r o u Ps i g
u n d er ( a
s
u m
a
t a l
e
d Pu l Pa l Pr e s su r e
s tr e n
f
a V
i r
l in k
一
1
.
it h a s
l
n o
d if e
re n c e
r f
o
m
20
se e o n
sec o n
n d a
m
,
10
e
seeo n
d ha s
as en
o
b v io
u s
d if e
re n c e
Co
酸蚀与粘接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釉质表面涂布粘接剂后
23
➢牙本质
脱矿暴露的牙本 质胶原纤维
牙本质小管 湿润状态的牙本质示意图
24
混合层:牙本质经全酸蚀酸蚀剂处理后(玷污层去除后),粘结 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并与之相互缠绕形成混合层。
混合层 (hybride zone)
微扣锁作用
树脂突
机械嵌合作用
25
牙釉质、牙本质粘接技术原理比较
牙釉质
脱矿模式
1、秞柱中心脱矿 2、秞柱周围脱矿 3、均匀脱矿
粘接机理 机械嵌合
粘接特点 无混合层
26
牙本质
1、表面脱矿,暴露胶原结构 2、牙本质小管开口增大
1、微扣锁作用 2、机械嵌合
有明显混合层
(二)自酸蚀粘接技术
27
(二)自酸蚀粘接技术
自酸蚀粘接剂 混合层
28
❖ 二种酸蚀粘接技术的应用特点比较
全酸蚀包含:三步及两步粘接体系。 它们需要用到磷酸溶解并彻底冲洗玷污层。
自酸蚀粘结系统
即将酸性功能成分和偶联剂混合在一起,牙齿表面脱矿与偶
联作用同时发生,省略了独立的酸蚀步骤。详细来说就是酸
性功能成分溶解玷污层内的矿物质并使其及下层表浅的牙本
质脱矿,但它并
,参与玷污层与渗入的树脂单
体形成杂化层的同时,与渗入牙本质小管内的自酸蚀成分混
目前,这一处理方法被 多数人认同和提倡
➢ 粘接的概念 Adhes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adhaerere(意为去粘接),
意味着用一个界面将两个不同的组分连接在一起。
三步粘结体系(或第4代)被称作“金标准”,由多个组分组 成,包括酸蚀剂、底漆及粘结树脂。底漆是亲水性,在牙 齿表面酸蚀或改性后使用。涂布底漆后,采用疏水的粘结 树脂进行彻底封闭。
关于酸蚀与粘结
关注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一)酸蚀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牙体、修复、正畸等均会涉及),凡是和树脂粘结相关的内容多会涉及到此概念。
由于其与粘结息息相关,所以谈到酸蚀就必然要提及粘结技术。
但粘结学是一门相对偏重基础研究,且需要一定的材料学,组织病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科,故实在是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可以概括。
此外,由于其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庞杂且抽象时常令人有晦涩难懂之感,我也时常为此而烦恼。
近日,门诊内部组织的业务学习主题就与此相关。
借此次学习的机会,整理相关知识点,再次温习了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结合近日一些临床的感受,令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说得的确很有道理。
本人在整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首先,要引入两个“如雷贯耳”的专业术语:“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
何为全酸蚀?何为自酸蚀?他们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区别?他们是针对牙釉质还是牙本质?或是兼而有之?临床中选择具体酸蚀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酸蚀时间的长短如何把握?酸蚀完成后进行粘结时,具体临床操作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几代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牙本质湿粘结时湿度如何掌控?粘结剂的厚薄如何衡量?所有的临床操作要点背后的理论支持又有哪些?看着上面罗列的这些问题,不禁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全酸蚀粘结系统: 1979年Fusayama等最先提出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去除玷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ū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
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固位作用。
牙本质切削后牙本质纵断面,可见牙本质小管中存在玷污层栓(放大倍数2000)图中上半部分牙本质采用37%磷酸酸蚀15秒彻底冲洗后牙本质横断面,可见玷污层已经被去除(放大倍数1000)牙本质纵断面。
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
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牙釉质酸蚀粘接是一种常用于牙齿修复的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酸蚀处理牙釉质表面,使得修复材料能够牢固地粘结在牙齿上。
这种粘接技术在牙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既可以用于修复龋齿,也可以用于固定义齿或矫正牙齿。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硬组织,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然而,由于牙齿表面的形态复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牙齿表面常常会出现龋齿、磨损或断裂等问题。
为了修复这些问题,牙医需要使用材料将牙齿修复,并且确保修复后的牙齿与周围组织相互协调。
牙釉质酸蚀粘接技术的步骤分为酸蚀处理、粘接剂涂布和固化三个主要过程。
牙医需要使用一种酸性溶液对牙齿表面进行酸蚀处理。
这种酸蚀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牙釉质表面的无机质,形成微小的凹陷,增加修复材料与牙齿表面的接触面积。
通常使用的酸蚀剂主要是磷酸、氢氟酸或酒石酸等弱酸,其浓度和作用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酸蚀处理后,牙齿表面会形成一层微观粗糙的结构,有利于粘接剂的附着。
接下来,牙医会在酸蚀处理后的牙齿表面涂布一层粘接剂。
这种粘接剂是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可以与牙釉质和修复材料进行粘结。
牙医需要确保粘接剂均匀地覆盖在牙齿表面上,并且避免气泡的产生。
为了提高粘接剂的粘附力,有时还会使用光照固化技术,即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粘接剂,使其在几秒钟内固化。
牙医会将修复材料粘接在粘接剂上。
修复材料可以是树脂、陶瓷或金属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牙医需要将修复材料放置在粘接剂上,并适当施加压力,确保修复材料与牙齿表面和粘接剂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
修复材料固化后,牙医会进行修磨和抛光等工艺,使修复后的牙齿与周围牙齿自然融合,达到美观和功能的要求。
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齿组织,减少对牙齿的破坏。
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牙釉质酸蚀粘接可以实现更好的粘接效果,修复后的牙齿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牙釉质酸蚀粘接还能够修复牙齿的形态和颜色,使修复后的牙齿与自然牙齿无异。
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
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一、引言牙釉质酸蚀粘接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手段,它可以有效地修复因龋齿、磨损、裂缝等原因导致的牙齿缺损。
本文将介绍牙釉质酸蚀粘接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牙釉质的结构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其中牙冠主要由牙釉质和牙本质组成。
牙釉质是一种高度矿化的组织,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晶体和有机基质组成。
它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等特点。
三、酸蚀作用在口腔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它们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降低口腔环境的pH值,从而导致口腔环境变得酸性。
当口腔环境pH值低于5.5时,就会发生龋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龋坏会不断加深,最终导致牙齿缺损。
因此,及时进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四、牙釉质酸蚀粘接原理牙釉质酸蚀粘接是一种利用化学作用将复合树脂粘结到牙齿表面的方法。
其原理如下:1. 酸性条件下的牙釉质表面在酸性条件下,牙釉质表面会发生溶解作用。
羟基磷灰石晶体会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和可溶性钙盐。
这种钙盐可以被洗掉,从而使得牙釉质表面变得更加粗糙。
2. 牛乳糖蛋白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口腔中存在大量的牛乳糖蛋白。
这种蛋白可以与牙釉质表面上的有机基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膜。
这层膜可以防止进一步溶解和侵蚀。
3. 选择性切削为了让复合树脂更好地附着在牙齿表面上,需要对牙釉质表面进行选择性切削。
这样可以去除表面的牛乳糖蛋白和可溶性钙盐,从而形成一个更加粗糙的表面,有利于复合树脂的附着。
4. 亲水性单体复合树脂中含有一些亲水性单体,它们可以与牙釉质表面上的水分子结合,形成一个紧密的接触界面。
这种接触界面可以增强复合树脂与牙齿表面之间的粘结力。
5. 光聚合反应在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使用光聚合器对复合树脂进行固化。
光聚合器会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这种光线可以激活复合树脂中的引发剂,从而引发光聚合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复合树脂会变得硬化,并与牙齿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结合。
五、应用牙釉质酸蚀粘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修复龋齿、磨损、裂缝等导致的牙齿缺损。
酸蚀及粘结剂对聚醚醚酮粘结强度的影响
酸蚀及粘结剂对聚醚醚酮粘结强度的影响吴彧;晏奇;施斌【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33)8【摘要】目的:研究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的聚醚醚酮与饰面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变化。
实验方法:将聚醚醚酮样品随机分为4组进行表面处理:98%浓硫酸酸蚀组,粘结剂处理组,98%浓硫酸酸蚀+粘结剂处理组和未处理对照组。
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粘结饰面树脂:GC Gradia组,Ceramage组。
每个亚组随机选出一半样品用37℃蒸馏水浸泡24h,其余样品冷热循环10000次后,测量样品的剪切粘结强度,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体视显微镜检查样品断裂界面,统计粘结失败类型。
结果:各表面处理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经硫酸酸蚀处理的聚醚醚酮与Ceramage硬质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9.38±5.34)MPa,且与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冷热循环后,除粘结Gradia Direct树脂的浓硫酸+粘结剂处理组外,其余实验组的粘结强度明显降低(P<0.05)。
结论:浓硫酸酸蚀与自酸蚀粘结剂均能提高聚醚醚酮与饰面树脂的粘结强度,Gradia Direct饰面树脂与经浓硫酸+粘结剂处理的聚醚醚酮表面可形成稳定的粘结作用。
【总页数】5页(P811-815)【关键词】聚醚醚酮;表面处理;饰面树脂;剪切粘结强度【作者】吴彧;晏奇;施斌【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1【相关文献】1.硅烷偶联剂及自酸蚀粘结剂对VitaMark Ⅱ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谭晓蕾;张少锋;郭航;郭煜2.乙醇湿粘结技术对全酸蚀粘结剂粘结强度和杂化层形态的影响 [J], 王艳开;沈丽娟;李芳3.三种脱敏剂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和界面形态的影响 [J], 邹璇;赵三军;李芳;陈吉华4.一种自酸蚀粘结剂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合应用的研究:水和唾液污染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Elisabeth Dursun;Jean-Pierre Attal;张彩霞5.自酸蚀粘结剂的预固化及其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和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J], J.Luke Chapman;John O.Burgess;Stefan Holst;Avishai Sadan;Markus B,Blatz;曾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述酸蚀剂粘接机理
试述酸蚀剂粘接机理
酸蚀剂粘接机理是指通过使用化学酸蚀剂来处理基材表面,形成微观的凹槽和孔隙结构,从而增加基材表面积,提高粘接强度。
具体机理如下:
1. 基材表面处理:将基材放置在酸蚀液中进行处理,酸蚀剂会与基材表面发生反应,形成微观凹槽和孔隙结构。
2. 吸附作用:经过酸蚀处理后,基材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强,能够吸附更多的分子,包括粘接剂分子和环境气体分子等。
3. 化学键形成:酸蚀剂处理后的基材表面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活性官能团(如羟基、酰氨基等),这些官能团可以与粘接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发生化学键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从而产生牢固的粘结作用。
4. 互穿作用:由于基材表面形成了微观凹槽和孔隙结构,粘接剂分子能够进入这些凹槽和孔隙中,从而产生互穿作用,增加粘接强度。
总之,酸蚀剂粘接机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互穿作用来增加基材表面积,形成牢固的粘结作用。
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_解释说明
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是一种创新的粘接材料,具有独特的附着力和高性能特点。
它通过自酸蚀机制以及自粘接机制实现了材料表面之间的牢固结合,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原理、特性与性能表现、制备方法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介绍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部分讲解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原理,包括其自酸蚀机制和自粘接机制,并介绍了其应用领域与优势。
第三部分详细探讨了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特性与性能表现,包括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以及结构适应性与黏接强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阐述了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参数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组成与比例调配、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影响研究及控制方法,以及预处理和后续处理工艺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与优化策略。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了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特点和应用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原理、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工艺参数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且详尽的科技文献。
通过深入了解这种创新材料,读者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的原理2.1 自酸蚀机制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是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其与金属表面发生粘接时,可通过自身产生的酸性溶液进行自酸蚀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
在粘接过程中,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中的某些成分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金属盐。
具体来说,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中的含氟成分可以与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氟化物,并释放出氢气。
这种反应会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皮层,同时还能形成新的化学键连接到金属表面上。
这种自酸蚀作用有助于提高树脂与金属之间的黏附强度。
2.2 自粘接机制除了通过自酸蚀机制实现与金属表面的粘接外,科尔自酸蚀自粘接树脂还具有一定的自粘接机制。
关于酸蚀与粘结
关注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一)酸蚀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牙体、修复、正畸等均会涉及),凡是和树脂粘结相关的内容多会涉及到此概念。
由于其与粘结息息相关,所以谈到酸蚀就必然要提及粘结技术。
但粘结学是一门相对偏重基础研究,且需要一定的材料学,组织病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科,故实在是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可以概括。
此外,由于其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庞杂且抽象时常令人有晦涩难懂之感,我也时常为此而烦恼。
近日,门诊内部组织的业务学习主题就与此相关。
借此次学习的机会,整理相关知识点,再次温习了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结合近日一些临床的感受,令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说得的确很有道理。
本人在整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首先,要引入两个“如雷贯耳”的专业术语:“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
何为全酸蚀?何为自酸蚀?他们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区别?他们是针对牙釉质还是牙本质?或是兼而有之?临床中选择具体酸蚀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酸蚀时间的长短如何把握?酸蚀完成后进行粘结时,具体临床操作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几代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牙本质湿粘结时湿度如何掌控?粘结剂的厚薄如何衡量?所有的临床操作要点背后的理论支持又有哪些?看着上面罗列的这些问题,不禁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全酸蚀粘结系统:1979年Fusayama等最先提出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去除玷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ūm的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
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固位作用。
牙本质切削后牙本质纵断面,可见牙本质小管中存在玷污层栓(放大倍数2000)图中上半部分牙本质采用37%磷酸酸蚀15秒彻底冲洗后牙本质横断面,可见玷污层已经被去除(放大倍数1000)牙本质纵断面。
关于酸蚀与粘结(二)---临床常规操作
关于酸蚀与粘结(二)---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二)口腔常见的粘结操作一般见于以下情况:牙体组织缺损树脂直接修复、嵌体间接修复;根管纤维树脂桩核修复;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全瓷冠修复;牙列缺损固定桥修复;正畸托槽及其他附件粘结;树脂贴面、全瓷贴面美容修复;窝沟封闭……每一种粘结也会因为两种界面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对粘结剂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需要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的,也有需要用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的,更多的时候是用树脂粘结的,如树脂直接充填、树脂嵌体的间接修复、树脂贴面的粘结、铸瓷贴面与铸瓷冠的粘结等。
甚至有时还需要对修复体组织面进行特殊处理(如铸瓷全冠内表面氢氟酸酸蚀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等),以保证粘结的效果。
在所有的粘结操作中,树脂直接充填是最常见的治疗项目,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是与此相关的一些粘结剂。
下图是我将查到的与“牙本质粘结剂”相关的文献中关于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用图表的形式做了一个简单总结:酸蚀种类成分 粘结强度 临床产品 第一代—第三代 全酸蚀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列举。
具体内容可查阅相关文献2-7 MPa ,较低目前已基本弃用 第四代 全酸蚀 (双组分,使用前混合) (多瓶多步骤) (先配和35-37%的磷酸全酸蚀剂处理牙面) 35-37%磷酸酸蚀+底胶(N-甲苯基甘油酸-缩水甘油丙烯酸树脂等,载体为丙酮或水)+粘结剂(HEMA 羟乙基甲基丙烯酸脂或氨基甲酸乙酯二甲基丙烯酸UDMA等)17-25MPa 3M:Scotchbond义获嘉:Heliobond可乐丽:Clearfil Photo Bond Kerr :Optibond第五代 全酸蚀 (单瓶) 底胶与粘结剂混合为单瓶粘结剂20-25Mpa 3M:Adper Single bond plus义获嘉:Syntac(需先配和35-37%的磷酸全酸蚀剂处理牙面) 可乐丽:Clearfil Liner BondKerr :Optibond Solo贺利氏:Gluma ComfortBond登士:柏:Prime & BondKerr:Optibond Solo第六代 自酸蚀 (两瓶两步法) (分步涂檫) 处理剂为一瓶:(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一瓶 18-25Mpa 义获嘉:Adhese可乐丽:Clearfil SE BondGC:Unifil BondKerr:Optibond Solo PlusSE自酸蚀(两瓶一步法)(使用时两组分混合同时涂擦) 组分1; 组分2: 18-25Mpa 登士:柏:XENO Ⅲ3M: Adper Prompt L-Rop第七代 自酸蚀一步法 (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混合为一瓶贺利氏:I-BondGC :G-Bond登士:柏:XENO Ⅳ 以下为我们临床中常遇到的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粘结剂:第四代粘结剂代表产品:3M:Scotchbond义获嘉:HeliobondKerr:Optibond第五代粘结剂代表产品:3M:Adper Single bond plus登士柏:Prime & Bond NT 第六代粘结剂代表产品:可乐丽:Clearfil SE Bond义获嘉:Adhese登士柏:XENO Ⅲ第七代粘结剂代表产品:贺利氏:I-BondGC: G-Bond就我本人临床工作而言,目前比较常用的粘结剂是:3M全酸蚀的Single bond粘结系统和可乐丽的自酸蚀SE-Bond粘结系统。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是一种新型的粘结剂,它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粘结剂与基材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实现牢固的粘结效果。
这种粘结剂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处理:在使用全酸蚀粘结剂之前,需要对基材表面进行处理,以确保表面干净、平整、无油污和氧化物等杂质。
这可以通过机械打磨、化学清洗、喷砂等方式实现。
2. 涂覆粘结剂:将全酸蚀粘结剂涂覆在基材表面上,可以采用刷涂、喷涂、滚涂等方式。
涂覆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让粘结剂与基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3. 化学反应:全酸蚀粘结剂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与基材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盐和水。
这种反应可以使粘结剂与基材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实现牢固的粘结效果。
4. 固化:在化学反应完成后,需要将粘结剂进行固化,以确保粘结效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固化可以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自然干燥等方式实现。
总的来说,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粘结
剂与基材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实现牢固的粘结效果。
这种粘结剂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材料等。
酸蚀时间对铸瓷贴面粘结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酸蚀时间对铸瓷贴面粘结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齿可是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了。
谁不想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笑起来灿烂又自信呢?这不,随着牙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铸瓷贴面成了修复牙齿的一个热门选择。
想想看,那种亮晶晶的瓷面,仿佛是天然的珍珠,真的是一绝!可是,话说回来,铸瓷贴面的粘结强度怎么样呢?别急,今天咱们就聊聊一个关乎粘结强度的关键因素——酸蚀时间。
酸蚀时间对铸瓷贴面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酸蚀这个过程在贴面和牙齿之间粘结强度中的作用。
酸蚀时间越长,贴面和牙齿之间的结合是不是就越牢固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你知道的,贴面和牙齿接触的地方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里面其实有很多微妙的化学反应。
为了确保铸瓷贴面能够牢牢地“粘”住牙齿,酸蚀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酸会帮助打破牙齿表面的屏障,让粘结剂能够更好地渗透,进而增强粘结力。
但是,酸蚀时间该控制在哪个“点”上才最合适呢?这里面可有学问了。
如果酸蚀时间过短,可能粘结不牢固,贴面掉得快;酸蚀时间太长,可能会对牙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搞不好还会引起牙齿的过敏反应。
试想一下,如果酸蚀时间不恰当,可能让你辛辛苦苦装上的贴面,几个月后就掉了,岂不是亏大了?研究表明,酸蚀时间在20秒左右最为理想。
这个时间既能充分暴露牙齿的微结构,又不至于损伤牙齿的硬组织。
说白了,酸蚀就是在和牙齿进行“亲密接触”,稍微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坏东西。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经过很多治疗的牙齿,酸蚀时间就更要谨慎了。
毕竟,牙齿一旦受到过度的侵蚀,后果可能不是“轻微的疼痛”,而是“掉牙”和“脱落”。
很多人可能觉得,酸蚀这个过程听上去像是科学家才懂的东西,自己怎么可能操作得了。
只要遵循正确的步骤,操作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酸蚀剂一般都是透明或者淡黄色的液体,涂抹在牙齿表面,等待一定时间后冲洗干净。
这里的关键就是时间掌控得当,不要心急。
如果你用力过猛或是时间太长,酸蚀剂可能会伤害到牙齿的表面,影响最终的效果。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是目前最先进的粘结剂之一,它的出现推动了建筑材料的发展。
其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修缮、钢筋混凝土加固等领域。
那么,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将为你详细解读。
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十分简单。
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结构符合使用条件和要求。
然后,将全酸蚀粘结剂涂在需要加固的部位的表面,待其干燥后,再进行接下来的的施工工作。
全酸蚀粘结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
在其与钢筋或混凝土表面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形成一层牢固的粘结层。
这层粘结层可以将钢筋或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起到加强结构、防止龟裂等作用。
除此之外,全酸蚀粘结剂还具有很强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热性能,能够在高温和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
同时,它也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水性能,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出现损坏和老化等问题。
总的来说,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原理就是通过其特殊的成分和
化学反应,实现钢筋或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的牢固粘结,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
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全酸蚀粘结剂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临床常规操作---关于酸蚀与粘结(一)
酸蚀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牙体、修复、正畸等均会涉及),凡是和树脂粘结相关的内容多会涉及到此概念。
由于其与粘结息息相关,所以谈到酸蚀就必然要提及粘结技术。
但粘结学是一门相对偏重基础研究,且需要一定的材料学,组织病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科,故实在是难以用简洁的语言可以概括。
此外,由于其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庞杂且抽象时常令人有晦涩难懂之感,我也时常为此而烦恼。
近日,门诊内部组织的业务学习主题就与此相关。
借此次学习的机会,整理相关知识点,再次温习了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结合近日一些临床的感受,令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说得的确很有道理。
本人在整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讨。
首先,要引入两个“如雷贯耳”的专业术语:“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酸蚀粘结系统”。
何为全酸蚀?何为自酸蚀?他们主要是依据什么来区别?他们是针对牙釉质还是牙本质?或是兼而有之?临床中选择具体酸蚀方法的依据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酸蚀时间的长短如何把握?酸蚀完成后进行粘结时,具体临床操作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几代粘结剂的发展历史?牙本质湿粘结时湿度如何掌控?粘结剂的厚薄如何衡量?所有的临床操作要点背后的理论支持又有哪些?看着上面罗列的这些问题,不禁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全酸蚀粘结系统:1979年Fusayama等最先提出全酸蚀理论,即用酸蚀剂同时处理牙釉质和牙本质,完全去除玷污层,并在牙本质表面形成3-5ūm的
脱矿层,然后涂布底胶,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使粘结剂渗入脱矿的胶原纤维网架中,形成相互缠绕的混合层,成为连接修复树脂和牙本质的一层过渡结构。
混合层与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树脂突共同提供固位力,但混合层起主要的固位作用。
牙本质切削后牙本质纵断面,可见牙本质小管中存在玷污层栓(放大倍数2000)
图中上半部分牙本质采用37%磷酸酸蚀15秒彻底冲洗后牙本质横断面,可见玷污层已经被去除(放大倍数1000)
牙本质纵断面。
管周牙本质被去除,管间牙本质胶原纤维暴露(放大倍数5000)
图示树脂突(放大倍数1500)
自酸蚀粘结系统:即将酸性功能成分和偶联剂混合在一起,牙齿表面脱矿与偶联作用同时发生,省略了独立的酸蚀步骤。
详细来说就是酸性功能成分溶解玷污层内的矿物质并使其及下层表浅的牙本质脱矿,但它并不去除玷污层,参与玷污层与渗入的树脂单体形成杂化层的同时,与渗入牙本质小管内的自酸蚀成分混合结固,形成管塞,成为树脂突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树脂与牙本质粘结的目的。
其最初仅限于牙本质粘结,后来发展为对釉质、本质均可发挥作用。
自酸蚀粘结系统根据其成分和临床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两类:
A 单组分: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三者合为一体
B 双组分:处理剂(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或者自酸蚀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
以下日本可乐丽公司的SE-BOND 即为双组分〔处理剂(酸蚀剂+偶联剂)+粘结剂〕的自酸蚀粘结系统
复合树脂界面复制模型(放大倍数2000)注:T,树脂突;H混合层;D,牙本质;R复合树脂
牙本质断面:树脂进入牙本质小管(放大倍数2000)
从上述对这两个术语的描述来看,全酸蚀粘结和自酸蚀粘结对釉质、本质均可发挥作用(至于作用效果,对此现在学术研究方面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具体哪些观点为主流观点或者说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就只能靠我们自己来甄别了),但可以看出,两种粘结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去处玷污层。
由此看出,玷污层这一组织学结构在粘结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其次,我们还看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身影,比如酸蚀剂、酸性功能成分、处理剂、偶联剂、底胶、粘结剂、混合层、杂化层、树脂突、润湿性…….。
这些概念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彼此之间又有何关联?相互之间是否有重叠或混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解释。
何为玷污层?
即切割或磨削牙本质时在其表面产生的由切割牙本质胶原纤维、脱矿无定形晶体、水分及其它一些物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