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
2、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 病脉证并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 证分类法,“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
,• 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 认识的分水岭 唐宋以前:认为“正虚邪中”以 外风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 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王 履:“真中风”、“类中 风”
(2)中脏腑:
神识昏蒙、•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 不遂、偏身麻木。 (五大主证)
2、发病特点: 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3、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5、头颅CT、MRI、脑脊液、眼底 检查。
正常眼底
视神经乳头水肿
【鉴别诊断】
1、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
颊车到人中
③ 推桥弓,左右交替,每侧一分钟
二、腰背部:心俞、肺俞,膈俞、膻中、中府、云门 主要手法:揉、按、拿、擦法等 操作
推督脉与膀胱经
一指禅推心俞、肺俞、膈俞 揉膻中,摩中府、云门 擦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
上肢部:内关、神门
主要手法:滚、按、揉、拿等
操作
肩关节拿、揉,然后滚肩关节再移至上肢
按揉内关、神门
肝阳骤亢→肝风暴动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热动风 煽逆结
病机: 虚(肝肾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病性:本虚标实证,上盛下虚证。 病位:脑、与肝、脾、心、肾有关。
【诊
断】
1、临床表现: (1)中经络:
口舌歪斜、• 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偏 身麻木。(四大主证)
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 立 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 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 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 犯脑。
【证候特征】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
昏、瘫、喎、謇、麻
兼症:头痛、呕吐、
烦躁、抽搐、痰多、 呃逆、二便失禁或 不通。
范围
急性 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病机】
气血亏虚→瘀阻脑脉 积损正衰 (年老气虚) 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烦劳过度→阳气升张→阳化风动 火血瘀→横窜经络→中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 情志过极 相上互→蒙蔽清窍→风 风气痰
名“卒中”
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 表现论述: 昏迷期:仆击、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 •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 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气复返 则生,不返则死。”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 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中脏腑:闭证 ── 醒神开窍,涤 痰、熄风、通腑。 脱证 ── 扶正固脱、 救阴回阳。
恢复期、后遗症期:扶正祛邪。 益气活血,滋养肝肾, 育阴熄风。
治疗----推拿
一、头面部穴位:印堂、风池、百会、眉弓 主要手法:一指禅、揉、按法等 操作:
① 推印堂到神庭、源自文库弓5~10遍;
② 一指禅依次从印堂、阳白、鱼腰、太阳、四白、下关、

中脏腑
若神志昏愦,双侧瞳仁大小不等,项强 或抽 搐 ,吐血,呃逆频频, 为病势逆转。
4、辨闭脱:
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昏、瘫、痉(噤)、闭。
脱证:目合口开、
鼻鼾息微、手撒肢软、 二便自遗、汗出肢冷、
脉微细欲绝。
愦、瘫、软、开、遗
闭证
脱证
二、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标祛邪 中经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活血 通络、通腑泻热。
中风
教学要求:
1 .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候特征。 2.理解中风的病因病机。
3.掌握中风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
及各证型的辨治。
病名概念: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 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
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
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临床多见
肝风、痰浊、瘀血、腑实证。
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 临床多见气虚、气阴两虚、 肝肾阴虚证。亦可见 虚实 夹杂证。
观察神志
2. 察神
观察瞳仁
神清——辨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度。
神昧——辨中腑, 病位较深,病情中度。
神昏——辨中脏,病位深,病情重度。
3、辨顺逆

中经络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2、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 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 反张为临床主证,
病发时可伴高热、
神昏,但无口舌
歪斜及肢体偏瘫。
3、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
病证。临床以 双下肢痿软无力
多见,发病缓慢,
病程长。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期辨证: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4.中风与类中风的鉴别 类中风,指风从内生而非外中风邪的 中风病症,简称类中。因非外中风邪, 故亦称非风。 元朝王履从中风病因学出发,首创 “真中风”与“类中风”,将内风与 外风做了本质上的区别。在其著作 《医经溯洄集·中风辨》说道:“殊 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 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 风也。”
其他疗法
1.中药治疗 常用活血化瘀、疏肝通络药物 2.穴位注射 取穴足三里、曲池、伏兔 3.耳压疗法 取心、肝、脑干等
预防调护
1、重视中风先兆,比如一过性头晕,肢麻肉瞤,摄物无力 等,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可推桥弓或少商、太阳点刺放血) 2、控制血压是预防重点 3、加强护理,防治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窒息以及 尿路感染 4、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5、饮食宜清淡,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辩证加减
心胆气虚:延长按揉神门时间,加按巨阙,拿风池、玉枕, 分推胸胁 心血不足:加揉中脘,拿血海、足三里,延长推脾俞、胃 俞,一指禅推心俞,华佗夹脊穴,5分钟 阴虚火旺:加推肾俞、太阳、听宫、听会、耳门,拿太冲、 行间,按揉翳风,拿风池,按哑门 水饮凌心:按揉章门、期门,搓两胁,梳中府、膻中各两 分钟,摩腹5分钟 阳气衰弱:摩小腹,按中极,推关元、气海、中级,揉八 髎穴、肾俞、命门,拿三阴交 心血瘀阻:按揉大包、京门、膈俞、三阴交,按揉膀胱经 第一侧线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