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练习】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哀景哀情,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解析】回答此题,应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考虑全诗写了什么。诗的第一、二句写的是:

2.诗歌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清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古诗词炼字造句的能力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将该句的意思读懂,分析该字写的什么景物,再联系全诗所表现的作者感情,综合进行分析。

3.这首诗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这首诗全诗营造了一种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作者借助这种氛围抒发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和思聚之念。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的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所用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将全诗的意思读懂,分析全诗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再联系全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分析。

【拓展】

1.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分别营造了什么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视觉写;“冷”从触觉写;“露无声”从听觉写。②营造了澄澈、空明、凄清的意境。“地白”,给人澄澈、空明之感。“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

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解析】

2.《全唐诗》在收录本诗时,将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了“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好?请结合诗句具体说说。

【答案】

用“落”字好。“落”字使人仿佛使人看到:人们举头望月所产生的秋思,随着明月的清辉,绵绵不尽地洒向人间。与“在”字相比,画面感更强,更形象生动,有动感,给人更丰富的联想,更耐人寻味。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词选词炼字的能力。答题时,可从字词给读者的感受、产生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最好先用一句话作总体答复,然后再举例。

【原文】

中秋月

晏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透过树叶头在地上的影子。因为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素娥:即嫦娥。后面的“玉蟾”即嫦娥居住的玉蟾宫。

【赏析】

晏殊的这首《中秋月》虽然算不上是他的名篇,但也有别恨之意,且表述得委婉曲折,很符合晏殊的词风。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