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23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曾提出这样的质疑。如今质疑已被打破,中国不仅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突破。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不仅养活了中国人,还逐渐推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小小一粒种子背后,是“国民科学家”袁隆平不懈的追求。

1953年8月,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教书,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来到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这一待,就是16年。

三年自然灾害,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因饥荒倒下在没有站起来的同胞。残酷的现实,让他下定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培育水稻新品种。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它的杂交培育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谈何容易?

袁隆平不愿意放弃梦想,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苦苦寻觅,有一次无意间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他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之后,开始精心培育试种,现实总是分外残酷,又一次失败了。

袁隆平没有灰心,他继续寻找心中的野生水稻。终于在1964年,他找到6株雄性不育植株。育种实验研究有序进行着,因历史原因,试验被迫搁置不前。袁隆平不忍心看着心血白费,他悄悄捡回几兜秧

苗,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等待风波平息。

经过三年的育种实验,1968年培育出来的秧苗在开始大田实验。5月的一个雨夜过后,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全部拔光。看着被毁掉的心血,内心万分悲痛,他什么也没说。徘徊在田埂边的污泥里,幸运的是在弃用的水井旁白找到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

1970年,试验田所在县城发生7.2级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我的试验田就在这,我往哪走?”余震不断,他泰然自若在田边搭棚子继续研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了“野败”,后来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袁隆平被授予“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2006年,也就是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10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袁隆平给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5月,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是中国的水稻奇迹,“荒漠变绿洲”不再遥不可及。

88岁的袁老,从不在意虚名号、大派头,他总是步履匆匆弯腰穿梭在稻田之中。他常说“名利对我没什么用处,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袁隆平还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曾两次梦到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人可以到稻穗下乘凉。第二个叫“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会多养活4亿到5亿人口。

为了这两个梦,他们一直在攻关夺取高产、更高产的永恒主题,从不言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