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Facial nerve) 28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颌面部神经疾患PPT

颌面部神经疾患PPT
等 ③70%有效 总结:远期缓解率低,需长期服药,副作用多 2.其它: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山莨菪碱
封闭疗法
局麻药(布比卡因、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营养神经药物B1、B12作 神经干封闭
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 (radiofrequency therogangliocoagulation)
舌咽神经痛
概念
舌咽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 剧痛,似三叉神经痛,但 发病率较低,病因尚不明 确。
临床表现
1.年龄:35~50岁
2.部位: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颈深部、 外耳道深部及下颌后区
3.疼痛的特点:阵发剧痛、间歇发作、睡眠 时可发作,表面麻醉剂、地卡因喷涂可阻止疼 痛发作
4.咽喉部有梗塞感或异物感,频频咳嗽
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①三叉神经功能改变,常见为颅内占位病 变(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②局限性麻木感觉障碍,也可由于维生素 B1缺乏、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炎、注射 无水酒精或手术后引起(根据病史鉴别)
③局部感觉减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也有 因局部摩擦局部皮肤增厚、粗糙,或反复 封闭、理疗及局部敷药等引起(无其他神 经系统体征)
治愈后
【面神经麻痹的特殊检查】 味觉检查 听觉检查 泪液检查 目的:明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
临床意义:
茎乳孔以外-面瘫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间-面瘫+味觉散失+ 唾液分泌障碍
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间-面瘫+味觉散失+ 唾液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散失+唾液分泌障 碍+听觉改变+泪液分泌障碍
原理: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 异性,有选择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 纤维,而保留对热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纤 维

【口腔医学】面神经PPT课件

【口腔医学】面神经PPT课件

耳后神经 茎突舌骨肌支
(三)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于腮腺深浅两叶间 行至颈外动脉外侧 于下颌支后方分为 颞面干和颈面干两大 分支
(三)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颞面干行向前上 分为颞支、颧支和上颊支 颈面干行向前下 分下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 两干及分支间吻合成网状分布
(三)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1)颞支 (2)颧支 (3)颊支 (4)下颌缘支 (5)颈支
面神经
外段
一、面神经管段
岩大神经


镫骨肌神经


鼓索

面神经管段的分支
(一)岩大神经(greater petrosal nerve) 布于泪腺、鼻和腭黏膜的腺体
(二)镫骨肌神经(stapedial nerve) 在鼓室后壁处发出至镫骨肌
(三)鼓索(chorda tympani) 穿岩鼓裂至颞下窝并入舌神经
面神经损伤部位
症状及体征
在鼓索分出处的远端 (面N主干 同侧面肌麻痹 受损)
在鼓索分出处与镫骨肌N分出处 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之间(面N主干及鼓索受损)
唾液分泌障碍
镫骨肌N分出处与膝N节之间 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面N主干、鼓索及镫骨肌N受损) 唾液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膝神经节与内耳门之间(面N主干、同侧面肌麻痹,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鼓索、镫骨肌N及岩大N受损) 唾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泪腺分泌障
碍),听觉过敏
第三节 其他脑神经
一、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
混合性神经 出颅处有膨大的上、下神经
节 主干在茎突及茎突诸肌深面 呈弧形跨过茎突咽肌的浅面 于舌骨舌肌的深面继续前行 抵达舌根及腭扁桃体区

面瘫ppt课件

面瘫ppt课件
0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版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
-—鼓索神经受累;若伴有听觉过敏,病变躲在镫骨神经以上。
04 茎乳孔附近病变
典型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1
12
鉴别点
相同点 不 同 点
周围性
中枢性
均有面部表情及瘫痪
发病部位 额纹 全身症状
核下(局部)
核上(伴肢体 变化)
患侧变浅或消 失
发病急速,可于48小时内达高峰。 4 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
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
有患者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 5 面部轻度疼痛。
21
面瘫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面部被前牵扯向健侧
(面部肌肉运动时,因健侧面部收缩牵引,上述体征更为明显。)
1斜”范畴。 “邪之所腠,其气必 虚”,中医学认为面瘫 是因人体正气不足,脉 络空虚,风邪夹痰乘虚 入中面部脉络,致气血 闭阻,筋脉失养,肌肉 迟缓不收,而发生口眼 歪斜。
其形成以风、火、痰、 瘀为标,以虚为本, 按照疾病的分期,辨 证施治,分别采用祛 风化痰、活血通络、 补虚益气等基本大法。
14
面瘫(facial paralysis)
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 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
性周性面神经麻痹。 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部分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
症所致。
15
面瘫病因
未明确 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受凉/上感后发病可
能是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 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 多数认为:自身免疫反应。 部分患者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

面神经解剖、功能及相关疾病ppt课件

面神经解剖、功能及相关疾病ppt课件
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内的孤束核。
1.岩大神经
自膝神经节处分出,其分支到达泪腺、鼻粘膜的腺体,支配其分泌。
镫骨肌神经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鼓室内鼓索
①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 ②副交感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
茎乳孔
镫骨肌神经
(二)颅外分支 1.颞支:常为3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等。
2.颧支 :3~4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
3.颊支 :3~4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它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支配下唇诸肌。 5.颈支:支配颈阔肌。
面 神 经 管
1.面神经核损害:除表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常伴有展

管 内 茎 乳

以 外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
患者,女,48岁,主因“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3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述10天前“感冒”,感咽痛,无发热,无咳嗽咳痰,3天前出现左耳后疼痛及左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歪斜,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言语 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无特殊疾病用药过敏史。 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瞳等大,光反应灵敏,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闭合不全, 感觉及双侧指鼻试验正常,入院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待查
左侧鼻唇沟浅,左侧口角低,左侧外耳道疱疹,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
定性诊断:特发性面神经炎(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闭合不全,无言语及肢体功能障碍)
定位诊断:1.左侧面神经(左侧面瘫)
2.膝状神经节(感冒病史,左耳后疼痛,左侧外耳道疱疹,Hunt 综合征)
谢 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面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面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颈支和耳后神经
茎乳孔
(1)眼球征
麻痹侧的眼球与健侧不 在同一水平,较健侧上移,瞳孔 水平也比健侧高,这种征象称为 眼球征。
(2)贝尔氏征
• 此征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重要体征。闭眼时,麻痹 侧眼球上窜(或内转),于角膜下方露出巩膜。此 种现象系为一种协调运动,本质属于一种生理现 象;而当面神经麻痹时 ,此种现象容易观察发现, 正常人闭眼时,如扳翻其上睑,也可以见到贝尔氏 现象。
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 4.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
素 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6
可编辑
• 而面瘫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目前 一般急性面瘫仅有30%的人群得到正确及时治疗。
•因此认识面瘫刻不容缓
好发人群?
•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 龄和性别限制。
精神压力大
诱因
免疫力下降 劳累
风寒侵袭或感冒
外伤
病因-----西医
• 病毒感染: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所致,Bell 麻痹与HSV-1病毒关系极为密切。而Hunt综合征的 面神经炎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此外,EB病毒、 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也和面神经炎的发病有一 定的关系。
(4)舌的偏斜
• 多属错觉,与口唇位置不正有关,人为的将口角 矫正之后,舌就无偏斜现象。但个别病例可见到舌 的偏斜。如果有此种现象时,舌总是向健侧偏,与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的偏斜恰好方向相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产生的舌的偏斜的解释是:受 面神经支配的茎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所致。
(5)味觉障碍
• 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与粘膜的一般感觉 是正常的,而在麻痹侧舌前2/3味觉出现障碍;多 数表现味觉减低,但也有时有味觉倒错 (Parageusia)。在鼓索分支以上病变有味觉障碍。 有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耳廓周围有轻度感 觉障碍。

【完整】面神经解剖资料PPT

【完整】面神经解剖资料PPT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 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 经抵达内耳门
mm长。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 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 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 (鼓室段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纤维。 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会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和锥体段) 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主干在腮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运动纤维:脑桥下面神经核,部 分来自对侧大脑运动皮层锥体束纤维。 面神经是人维的混合神经 。 主干在腮腺内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副交感及感觉部分组成中间神经。 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
支,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 颈支。
面 神 经 终 末 支
1.确定鼓室段的标志为:卵圆窗, 匙突,锥隆起,水平半规管等。
2.确定垂直段的标志为:水平半规 管砧骨窝与二腹肌嵴。
面神经解剖
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 颅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 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 。

面神经炎PPT精选课件

面神经炎PPT精选课件

茎乳孔
指茎乳孔以上 面神经管内段 面神经的急性
非化脓性炎症。
颅神经疾病中面神经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最常见;
周围性面瘫中40%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26~34/10万人,患病率258/10万人。 2
发病机制
血管痉挛
骨管壁
面神经循环障碍
结缔组织
动脉
静脉
神经外膜
管内水肿嵌压
面神经
吹口哨不能 (口轮匝肌、颊肌无力)
同时查体可见:同侧角膜
21
22
23
24
一侧表情肌瘫痪
Hunt syndrome:
•乳突、耳后和耳内疼痛
•外耳道及耳廓部位疱疹
•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
•听觉过敏
•舌•前听2觉/过3味敏觉减退或消失 •患•侧舌表前情2/肌3瘫味痪觉减退或消失
7
面神经分支与分布
8
面 神 经 分 布 区
9
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10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
内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 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判断 重点: – 周围性面瘫的查体表现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判断 难点: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表现
1
概述
内耳门
面神经管示意图 facial nerve tunnel
面神经管 面神经
特发性面神经 麻痹又叫面神 经炎或Bell麻 痹(Bell palsy)

面神经解剖ppt

面神经解剖ppt
鼻粘膜的腺体 镫骨肌神经:鼓室内的镫骨肌
面神经管分支:1)鼓索(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味觉纤维) 2)岩大神经(含副交感节前纤维) 3)镫骨肌神经
镫骨肌神经
岩大神经
鼓索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腮腺
Terminal branches
颞支—腮腺上缘—斜越颧弓后段浅面—额肌、 眼轮匝肌—额纹消失
VII 面神经(Facial nerve)
起始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分布范围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一、面神经的组成
面神经的发生来源于人胚胎第二腮弓 的神经外胚层组织,是人体发育最早的神经 之一。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含有运动纤维、 感觉纤维以及副交感纤维成分的混合神经。 其中大部分属运动纤维;小部分为感觉与 副交感纤维,构成中间神经。
2.中枢性面瘫,一侧中枢性麻痹时,两侧上部面肌运动 存在,而对侧下部面肌随意运动消失。
外周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最明显的区别是不能抬眉、 不能闭眼。
面神经出颅后弯曲走行于颞骨中, 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有长达 3.5厘米的面神经管位于颞骨内。因此,从 其中枢到末梢之间的任何部位受损,皆可导 致部分性或完全性面瘫。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的全长可分为8段 ❖运动神经核上段 ❖运动神经核段 ❖小脑脑桥段 ❖内耳道段 ❖迷路段 ❖鼓室段 ❖乳突段 ❖颞骨外段
③颊支 ④下颌缘支
⑤颈支
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鼓索:茎乳孔上方约6mm处—鼓室—岩鼓裂—颞下窝—并入舌神经— 味觉纤维:舌前2/3 副交感纤维: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

面神经专题ppt课件

面神经专题ppt课件
41
瓦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是损 伤点以下神经的病理过程,近侧端仅限于短距 离1~2或3~4个郎飞结节的变性。包括:轴突分 解;髓鞘瓦解成脂肪小滴;巨噬细胞运走变性 物,留下中突的由神经纤维鞘和神经内膜组成 的小管。
42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在神经中断的两 端增生,以弥合中断造成的空缺。近侧端的再 生轴突以每天约0.25mm的速度再生,如能越过 缺损进入神经远侧端的中空神经内膜管内,再 生轴突的生长能力可增至每天3~4mm。若再生 轴突未能穿越神经缺损区,再生轴突在近侧端 缠结生长成为断端神经瘤。面神经再生的全过 程常需要4~9月,面神经损伤点越低,神经再生 完成越快。
31
5.面部分支:从面神经的上支(颞面支) 与下支(颈面支)分出的5支与面部诸肌的关系 是:上支发出:颞支:支配额肌、耳前肌、 耳上肌、眼轮匝肌及皱眉肌;颧支:支配上 唇方肌与颧肌;下支发出:颊支,支配口轮 匝肌与颊肌;下颌缘支,支配下唇方肌、三 角肌与额肌;颈支:支配颈阔肌。
32
面神经的血液供给
面神经专题
王建明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1
面神经应用解剖学 面神经的组成 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的血液供给
面神经疾病 周围性面瘫 贝尔面瘫 Hunt综合征 半面痉挛 面神经手术概论
2
面神经的组成
面神经的发生来源于人胚胎第二腮弓 的神经外胚层组织,是人体发育最早的神经 之一。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含有运动纤 维、感觉纤维以及副交感纤维成分的混合 神经。其中大部分属运动纤维;小部分为 感觉与副交感纤维,构成中间神经。
34
暂时性神经传导中断(神经失用)和轴 索变性均可表现为完全面瘫,面神经自发性 恢复的概率不仅取决于神经轴索的变性数, 也与神经结缔组织(神经内膜、神经束膜和 神经外膜)的损害程度有很大关系。只要神 经结缔组织损害轻微,再生轴索可通过开放 的神经内膜微管再支配原面肌纤维,达到满 意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分出镫骨N与膝状N 节之间伤,同以上症状外, 出现听觉过敏
4.在膝状N节与内耳门之 间伤,除上述症状外,若 听神经受损,出现耳聋; 若听神经不受损,听觉过 敏,泪腺分泌障碍。
三 舌下N:(hypoglossal nerve)
(一)性质:运动性N
(二)行程:舌下N核→ 橄榄前沟→舌下N管 →二腹肌后腹深面、 穿颈内A、V之间→ 颈内、外A的浅面→ 颌下三角→颌下腺 深面颌下腺导管下 方→舌骨舌肌与下 颌舌骨肌之间进入 舌下间隙。
当下位N元表现 病变时: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睑不 能闭合,不能提眉 、 额纹消失、鼻唇沟 消失、不能上提口 角、若久治不愈, 肌可萎缩。
(三)面N损伤的定位症状
1. 在鼓索分出处的远端 伤,同侧面肌瘫。
2. 在分出鼓索和镫骨N 之间伤,同侧面肌瘫,同 侧舌前2/3味觉丧失及颌下 腺,舌下腺分泌障碍。
二、面神经(Facial nerve)
一、性质及纤维种类分布:
起止核: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膝神经节
分布范围
面肌 泪腺 舌下腺,下颌下腺 舌前2/3味蕾 耳部皮肤
二、面N的行程:
脑桥延髓沟外
侧连脑→内耳
门→内耳道底
→面N管(先向
前外继以直角
转后外)面N膝

唇方肌,TMJ、
颧骨。眶外侧
壁手术,应避
免伤及。
3、颊支:由颈面干或二干共
同分出,3-5支;出腮腺
前缘行至口角,分上、下
颊支:分别于腮腺导管上、

下方前行。上支粗:位于
耳屏切迹与鼻翼下缘连线,

下支细,位于口角平面。
颊支布于颧肌、笑肌、上
唇方肌、尖牙肌、鼻肌和

颊肌等。

腮腺导管作为寻找颊支的标
(三)分布:同侧舌肌
(四)伤后症状:
两侧伤:完全 性舌麻痹,舌在口 腔内不能活动,语 言不清、饮食困难、 舌向后缩入咽腔、 呼吸困难。
一侧伤:仲舌 时、舌尖偏患侧; 舌在口腔内时,尖 向同侧偏。
四.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起始核:
疑核
茎突咽肌
下泌涎核 孤束核
耳神经节 下神经节
下端,行于下颌缘
支后方,二者少交

通。

(2)在颈阔肌深面、
下颌角与胸锁孔突

肌之间向前下至颌

下三角,布于颈阔

肌。
(3)发出分支与颈皮 N形成颈浅袢。有时 发返支向前上并入 下颌缘支。
6、面N主干:
1.5-2cm长、 2.5mm粗:主干 浅面常有耳后A 越过。
分支:耳后N和 茎突舌骨肌支, 布于同名肌。发 二腹肌支→二腹 肌后腹.行腮腺 手术,防损伤。
①鼓索 (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面神经管内分支 ②岩大神经

③镫骨肌神经



①颞支
支 颅外分支 ②颧支
(穿过腮腺) ③颊支
④下颌缘支
⑤颈支
四、面神经核上瘫和核下瘫
(一)核上瘫、核下瘫的 定义:
核上瘫——面N核以上的任 何部位损伤引起的瘫痪 (包括中央前回下部巨 型锥体细胞及其突)。
核下瘫——面N运动核及轴 突组成的面N运动纤维 (下位N元)发生病变引 起的瘫痪。(病变可在 脑桥、中耳、腮腺等)。
上泌涎核
膝神经节 岩大神经
翼腭神经节
(二)面N颅外段
1、行程、分干
(1)出茎乳孔后,位于茎
突与乳突之间的间隙内,
在乳突前缘乳突尖上方
约1cm处,距皮肤深约2-
3cm,继向前向下经外耳
软骨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在腮腺深面经茎突根部

浅面,进入腮腺。



(2)通常在颈外A 外侧和下颌支的 后方分为颞面干 和颈面干。
(4)1/5的人越面后V至颌下区。具体位置以颌外A和咬 肌前下角为标志。在标志后,行在下颌支下缘下1cm, 标志处平下颌下缘,其前方行于下颌下缘上。
(5)颌下手术切口,一般应在下颌下缘1.5cm-2cm处, 并应切开颈深筋膜浅层。
(6)损伤后,口角歪斜。
① ②
③ ④

5、颈支:
(1)1-2支:穿腮腺
(3)国人以二叉 型多见,依次为 三叉型、四叉型、 干线型或五叉型。
(4)颞面干较粗, 颈面干较细,分 别行向前上和前 下。
(5)二干发出9-12
条N,形成五组分
支,即:颞支、颧
支、颊支、下颌缘
支、颈支。

(6)各分支在腮腺

内外均吻合,可使
某分支损伤时具代
偿。
③ ④
(7)腮腺病变可影

响面N,致暂时或
(二)核上瘫和核下瘫的 解剖学基础。
面N核分为上、下二部。
1、核的上部接受双侧皮 质核束的纤维、其轴突 组成面N的运动纤维, 支配同侧眼睑以上的表 情肌。
2、核的下部只接受对侧 皮质核束纤维,其轴突 组成面N的运动纤维, 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 情肌。
当一侧上位N元 发生病变时:对侧 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痪,表现为鼻唇沟 变浅,不能上提口 角,食物易留于口 腔前庭,但肌不萎 缩,额纹存在。
味觉纤维→舌前2/3味蕾 副交感纤维→下颌N节→颌下腺、
舌下腺
面 神 经 管 分 支 : 1) 鼓 索 (含 副 交 感 节 前 纤 维 , 味 觉 纤 维 ) 2) 岩 大 神 经 ( 含 副 交 感 节 前 纤 维 ) 3) 镫 骨 肌 神 经
1) 鼓 索 (含 副 交 感 节 前 纤 维 , 味 觉 纤 维 )

志,但有时颊支吻合成网,
围绕导管、此支伤:鼻唇 沟变浅
4、下颌缘支:
(1)1-3支细、由颈面干发出,穿腮腺前缘或下端,于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之间前行。
(2)在下颌下缘的平面从后到前越过面后V、下颌角, 面前V的浅面。
(3)与颌外A的关系:单支,经A浅面或深面;多支: 分别经A浅面或深面。转向上至三角肌和下唇方肌, 支配此二肌。

→向下→茎乳

孔→向前穿过

腮腺,呈扇形

分布。

三、分段(以茎乳孔为界分管段和颅外段)
(一)面N管段的分支 1、岩浅大N:主要含副交感纤
维,面N外膝→蝶腭N节→泪 腺,鼻,腭粘膜腺。 2、镫骨N:支配镫骨肌。 3、鼓索:在茎乳孔上方 6mm处 自面N发出,进入鼓室、穿 岩鼓裂→颞下窝加入舌N。
永久性麻痹;面部
切口应掌握N行程,
以免损伤。
2、分支、分布
1、颞支:颞
面干发出,

2支,向前

上→眼轮匝
肌上睑部、
额肌、耳肌、


损伤致额纹

消失、眼睑

闭合不全。
2、颧支:颞面
干发出,2-3.
支,穿腮腺前
缘、上缘浅出,
上支较细,布

于上、下睑轮

匝肌。管理眼
睑闭合保护眼

球,下支较粗,

布于颧肌和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