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

分析化学论文范文(6篇阅读参考)在全球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下,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从理念到形态都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学习改革乃至传统大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

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界都在努力寻求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生产具有无限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积累事实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下是6篇分析化学论文,希望带给你启发。

分析化学论文一题目: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法的应用探析摘要:当前分析化学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监测效果。

运用分析化学法监测环境质量, 不论是监测技术还是对环境的适应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 下文主要就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提出几项优化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 分析化学法; 应用;社会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使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出现, 但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为分析化学法, 环境化学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出环境的变化, 并且对于环境的适应度以及抗干扰方面也十分的有优势, 下文我们从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检测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等方面谈谈化学分析法的相关问题。

1 分析化学法概述分析化学法也可称为环境分析, 属于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几乎占据着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地位。

分析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一些先进的化学技术、监测仪器以及理论知识方法, 检测环境中的相关污染物质, 并对污染物质进行分析处理, 分析出具体的数据为环境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使环境治理能够有目标、有成效的进行, 可以说分析化学法对现代的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到的分析化学法主要有中子活化法、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法, 这些方法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 都已经日趋成熟, 并且被广泛的应用。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标题: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言: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以其对物质组分和性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对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仪器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在环境、食品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一、新的仪器方法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仪器方法,从而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例如,质谱仪的应用在物质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质谱仪通过测定样品中分子或原子的质量与电荷比,可以精确地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此外,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可用于传感器的构建,提高了分析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二、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仪器方法相伴随的是分析方法的改进。

分析化学领域在新材料的开发和分析方法的改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基于光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

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散射或发射,从而获得样品的组分和结构信息。

此外,新型的色谱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能力。

三、应用领域的拓展分析化学的研究进展也促进了其在环境、食品和药物等领域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方面,分析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样品的分析。

例如,采用质谱仪和色谱技术结合,可以准确测定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浓度。

在食品安全方面,分析化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利用分析化学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的残留物和添加剂,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药物研究和制造中,分析化学方法常常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结论: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在新的仪器方法、分析方法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化学领域中,分析化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样品的准备、分离、定性和定量等方面。

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环境科学、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析化学可以通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仪器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光谱法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其化学组成。

色谱法则是通过样品在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的分离来分析物质。

电化学法利用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测量物质的化学反应和电荷传输来判断其组成和浓度。

质谱法则是通过测量物质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离子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分析化学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样品等的分析。

环境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和研究环境变化。

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原子吸收光谱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分离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有害气体。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则主要用于水样的分析。

它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测定水样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大分子化合物。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它可以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植物中的微量元素等。

除了以上方法,分析化学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食品安全分析涉及到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检测和监测。

药物研发中的分析化学则包括新药的合成、结构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总之,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尤其在环境分析中,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环境健康。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

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1干燥的意义和作用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

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

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

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

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

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分析化学毕业论文是化学专业学生在毕业阶段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选题、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等方面对分析化学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选题是分析化学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比如环境分析、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

在选题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和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关注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以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其次,研究方法是分析化学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学生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设计是分析化学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并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样品处理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资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数据处理是分析化学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揭示实验结果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意义。

学生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合适的图表和曲线。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讨论,提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至关重要。

最后,结论是分析化学毕业论文的总结和归纳。

在结论部分,学生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并回答研究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一个好的结论能够突出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化学实验毕业论文

化学实验毕业论文

化学实验毕业论文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实验全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显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实验毕业论文范文一:生物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分析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大学阶段开设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对他们后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在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与专业方向的衔接以及建立科学全面的成绩评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专业;实验教学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

现代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建立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大化学革命是生命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1]。

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等近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

国内外农学、生物、环境等一些近化学专业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与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2]。

由于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是由化学学院讲授这门课程,所以在课时、实验内容和衔接方面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时少,目前只有24个学时实验,同类院校最少也是32学时,这样短的实验安排并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考核方法有待探讨;针对性不强,目前无法做到实验操作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对接[3]。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讲授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探索。

1注重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任何一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本身,更关键的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这些非智力性的科学实验思维对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大有裨益[4]。

论文(6篇)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_分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_分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_分析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分析化学论文2300字(一):浅析微波消解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摘要】微波技术具有取样时间短、选择性好、回收率高等优势,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研究机制讨论等领域。

微波消解技术是基于微波技术发展演变而来。

通过利用微波消解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样品质量,还能够提高消解速度,减少消解污染的问题。

本文針对微波消解技术的主要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微波消解技术在化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有效推动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为未来微波技术发展作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微波消解技术;分析化学;应用策略引言微波主要是指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在液体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还能够促进液体快速吸收,材料物理,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微波的热效应来源于非常快速旋转的热力学函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的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运用微波消解技术能够在密闭的空间促进样品的消解效率,有效减少样品的挥发,确保分析化学的整体质量全面增强。

1.微波的加热原理与特点1.1微波加热原理在对物品加热时,最常见的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等待时间长,另一种则是利用微波加热,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电介质微波电磁场,会形成一个偶极子,随着高频交变磁场的快速振动,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克服干燥运动和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出快速摩擦放出热量。

微波加热时冷源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1.2微波加热的主要特点微波加热具有时效性、整体性、选择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微波加热时,如果微波存在辐射,很快就能够使物体快速获得热量。

微波辐射消失加热也会立即停止,使物料的表面瞬间失去热量,这也能够体现出物料加热对时效性的要求。

通过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加热耗时耗力的特点。

利用高能量的微波,能够快速穿透物体表面,同时还可以激发物体内部的电磁能量,快速分解形成水分子。

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摘要:通过简单介绍有关分析化学在食品安全、药品检测、化妆品研究和环境监测的应用,阐明分析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析化学食品安全药品检测化妆品研究环境监测引言: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所解决的问题是物质是什么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组分的含量有多少。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以此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不安全的食品就是指人们食用以后出现的各种不适感觉或者长期积累引起某些异常的代谢。

利用分析化学手段对食品的成分、性质等进行测定是分析化学的一大类应用,更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

2008年的奶粉事件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分析化学的继续发展。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

但动物长期摄人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对于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测定,国际标准[2]中选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

虽然药品也属于商品,但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较其他商品严格。

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全面保证、控制与提高药品的质量。

化学分析毕业论文

化学分析毕业论文

化学分析毕业论文化学分析毕业论文化学分析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通过各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对物质的成分、结构以及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化学分析领域,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毕业论文的主题和研究内容。

一、无机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无机物质是化学分析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在无机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手段和仪器设备,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热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无机物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电化学分析则是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热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来研究样品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过程。

二、有机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有机物质是化学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机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可以包括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有机物质的结构鉴定等。

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旨在开发新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以提高有机物质的合成效率和产率。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揭示有机反应的具体过程和反应中间体的形成机制,从而指导有机合成的设计和优化。

有机物质的结构鉴定则是通过不同的分析技术,如核磁共振、质谱等,来确定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三、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是化学分析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中,可以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空气、水、土壤等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是化学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毕业论文化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5篇)化学毕业论文篇1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化,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促使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探究。

本篇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带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和思考,为我国高中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注入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能力一、引言高中化学学习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枯燥而不好理解,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实验性操作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学生灵活的应用基础知识。

让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提升自身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论价值。

高中化学是一项相对枯燥的学科,知识内容需要理解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记忆。

高中化学实验的加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备的讲解,保障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断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当学生再遇到化学中的疑难点时,就会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

第二,高中化学实验存在认识论价值,高中化学是一门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化学实验的支撑,化学实验的操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科难度,更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容易通过化学现象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探索的能力。

分析化学类的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类的毕业论文

分析化学类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分析化学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控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和监控环境污染物是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分析化学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与监控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原理、方法和示例。

一、分析化学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原理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成分的科学,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仪器和化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和定量分析。

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分析化学可以应用于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污染源的追踪和溯源。

二、分析化学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1.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

它将色谱和质谱这两种分析手段结合起来,可用于检测和鉴定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环境污染物。

通过分析样品中物质的相对含量和质谱峰形等特征,可以精确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2.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利用电位、电流和电荷等电学性质的变化来进行分析。

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电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汞等有害物质。

通过测定电极电位或电流变化,可以定量分析污染物的浓度。

3.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结构和成分的一种方法。

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水、空气、土壤中的污染物。

三、分析化学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示例1. 研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追踪污染源。

2. 监测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如有机溶剂、汽油挥发物等。

3. 检测土壤中的农药残留。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鉴定,指导农田环境管理。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概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主要通过实验手段确定样品中所含各种成分的方法与手段。

本论文将对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常见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发展历程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人们利用染料对贵重金属进行定性分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析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其中,重要的里程碑包括:1.17世纪的瓶中实验法:如离子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2.18世纪的元素分析法:如矿石中金属含量的测定等。

3.19世纪的定量分析法:如滴定法的发展以及光谱法的出现等。

4.20世纪的分析仪器的发展:如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的引入和应用。

常见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的简要介绍: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中的方法,适用于酸碱、氧化还原、络合等反应的定量测定。

该方法主要通过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与待测溶液反应,直到滴定终点,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主要用于描写气体和挥发性液体中的组分,而液相色谱主要用于描写非挥发性液体和固体中的组分。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合物质量及其碎片的相对丰度来确定其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将化合物转化为称为离子的带电粒子,并通过磁场的作用对这些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测量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行为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主要利用不同原子核的不同共振频率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有关分子结构、动力学、化学环境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等信息。

应用领域分析化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的例子: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空气、水、土壤等样品中的污染物,可以评估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化学专业是综合性高校的传统专业,每个化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写化学毕业论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分析》摘要: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诸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虽然课本中很多对实验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操作流程,但许多实验并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中所提示的那样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

但是,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是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课本当中对于每一次实验如何操作、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许多实验结果却与教师的预想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尝试去创新实验,在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及学生情况对实验进行大胆改进,但是无论怎样改进,以下几点需要值得我们注意。

一、创新实验要注意科学性每一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实验原理、操作程序,都有规范的要求,这些内容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

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必须要科学,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获得学科知识、形成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创新出来的内容没有办法实践,或者与实验操作相违背,那么这样的创新对于教学来说无疑是毫无价值的,反而会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实验中,课本实验提示是将二氧化碳倒入放置了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

按照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会沉到杯低,随着二氧化碳面的升高,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但是在实验中,由于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生扩散,先熄灭的蜡烛有时会是高的那支,通过这个现象只能得出二氧化碳比空气轻了这一错误结论。

为了完成实验,有学生提出在烧杯中放一块隔板,这样就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发生扩散,经过几次实验,并确定隔板的高低,这样的改进是很实用的,也很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TLC、GC、HPLC法测定山奈中活性成份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08级材料科学班张晓荣021指导老师满都拉讲师摘要:[目的]定性的分析蒙药山奈中的活性化学成分。

[方法]将山奈经过脂肪抽出器然后利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利用硅胶柱和展开剂分离,提取活性成分做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

[结果]分离出山奈中含有的活性成分。

[结论]选择建立化学成分的分离测定方法可对山奈中的活性成分准确进行分离和检测。

关键词:定性分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山奈又名三奈、沙姜多年生宿根草本。

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

山奈所含的山奈酚是黄色针状结晶,现代医学表明具有广泛的活性,不仅对心血管消化系统有一定疗效,而且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痉等作用。

由于山奈类化合物是中药有效成份之一,研究野蔷薇中山奈类化合物的含量将有助于探索有效成分与疗效间的关系[1]。

目前国内对山奈中的有效成分的测定主要有分光光度分析法,薄层-化学发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

薄层-化学发光法的感染因素较多,结果准确度不高,光谱分析法的干扰因素较多,结果准确度不高,本实验尝试利用HPLC[2]方法、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山奈中山奈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LC方法简单、分析时间短、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的确认和测定,对研究开发天然药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1山奈有效成分的提取材料与设备1材料:山奈(研钵研磨充分备用),薄层硅胶板:硅胶厚度:;2设备:脂肪抽出器,平底烧瓶,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旋转蒸发仪。

山奈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山奈化学成分提取1.将山奈用研钵研磨成细粉,将粉末称重,每10g一份,分成四份。

2.用大滤纸将称好的山奈粉末包成柱状,上下用滤纸封口。

包装时应注意药品包直径应小于脂肪抽出器的直径,以免发生堵塞。

3.将药装入脂肪抽出器,取100ml无水乙醇,倒入脂肪抽出器中,使乙醇溶液将山奈药包完全浸泡14个小时,其余的乙醇溶液倒入平底烧瓶中。

4.加热烧瓶,使其虹吸5次。

温度保持烧瓶中的溶液恒沸即可,过高将发生爆沸使药品烧结。

5.停止加热,将虹吸管内的液体及烧杯中的液体倒出,用容量瓶收取并注上标签。

山奈化学成分的浓缩1.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发生漏气,无法真空抽气。

旋转端的烧瓶中,加入药品时,不超过烧瓶的三分之二。

2.打开旋转蒸发仪,设置温度为65℃,操作时应该注意出气阀以及旋转端烧瓶的情况。

一旦旋转端的烧瓶出现气泡时,说明即将爆沸时,此时应及时打开出气阀,以防止其爆沸,倒吸。

3.当冷凝管及废液烧瓶不再有废液滴出时,出现黄总棕色的油状物质浓缩完成。

在浓缩过程中圆底烧瓶中如果有气泡一定要及时排除,整个系统的气密性一定要好[3]。

2薄层色谱分析山奈化学成分将薄板切割成5cm×2 cm的薄板,使用时在硅胶板距两端各1 cm处用铅笔轻轻的划两条平行直线,标起始线为L1,终止线为 L2。

并在起始处用铅笔轻轻标记1、2两个点样点,用毛细吸管蘸取山奈提取液,在起始线 L1上的处1点样,在2处用配好的葛根汤溶液点样。

点好样将其放入加入少量甲醇溶液的烧杯中密封4—5个小时,将其取出放入干燥箱干燥,然后将其放入加入少量碘的烧杯中密封2-3小时显色[4]。

3山奈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色谱分析原理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山奈和基准物质甲醇溶液的气相色谱图图1山奈活性成分气相色谱图由图1山奈活性成分气相色谱图可以看出图中出现在了10个大小不一的峰,说明山奈中可能含有很多种活性成分。

图2 基准物质甲醇气相色谱图上图中出现了基本平稳的直线,说明甲醇基准液为纯净物质。

山奈、基准液甲醇气相色谱对比结论通过2个图的对比,可以得出在较纯的基准液溶解的山奈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4硅胶柱层析液分离山奈的化学成分仪器和药品1.仪器:层析管锥形瓶三角漏斗针样过滤器(规格:孔径φ13)2.药品:甲醇电子清洗剂硅胶(60-100目)装置如右图:展开剂分离步骤先将层析柱洗净干燥(层析管中须有的海石头砂),然后将用甲醇溶液泡好的硅胶装入柱中,必须装填均匀,严格排除空气,灌进去的硅胶不能裂缝。

本实验采取湿法装填,将泡好的硅胶慢慢倒入柱中,将管子下端活塞打开,使溶剂流出,硅胶粒渐渐下沉,并用玻璃棒轻敲壁身,直至硅胶面不再下降。

加完硅胶后,继续让甲醇流出,至硅胶稳定不变为止。

展开剂配置如下表:让甲醇全部流出(硅胶不面露出)保持硅胶平面的平整(用甲醇调整),关闭塞子,顺着柱子壁慢慢滴入药品溶液展开以后打开塞子,让柱子中的液体慢慢流出(1-2滴每秒)。

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让硅胶露出液面,以及柱子中的硅胶干裂从而形成气泡。

用洗脱剂按顺序进行洗脱,用10个锥形瓶接溶液,每个锥形瓶接100ml,流速控制每秒1滴。

将锥形瓶收集的溶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

浓缩时,应将温度设置为60℃,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沸或者药物烧结。

在浓缩好的药品中加入1ml甲醇,将其充分震荡溶解,过针样过滤器,以备用于高效液相色谱。

5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山奈成分仪器与试剂仪器:Waters 2487 dual λ Absorbance Detector检测池Binary HPLC Pump高效液相色谱仪试剂:甲醇针样过滤器过滤后的山奈化学成分实验原理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色谱条件:流动相:40%水&60%甲醇流速:1mol/min检测波长:254nm当峰出现平台时,说明药物浓度较大,需要将其稀释。

液相色谱实验步骤最佳波长的选择选择高灵敏度的检测波检测量。

在200~490nm下对μg/ml的山奈酚进行紫外扫描,结果选择254nm为实验最佳吸收波长[1]。

将浓缩好过滤好的10个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由于对样品进行高效液相分析的时候,药物浓度不宜过大,相图中出现平台时说明药物浓度大,需要将其稀释。

山奈高效液相色谱图图3(1)号山奈高效液相色谱图图中出现了2个独立的峰说明活性成分分离较好图4(2)号山奈试剂高效液相色谱图图中只出现一个独立的峰,说明山奈经过硅胶柱分离较为有效。

6结论图5葛根汤高效液相色谱图上图中只出现一个独立的峰,说明此药物的成分较为纯净通过以上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硅胶柱分离、液相色谱和纯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在未进行硅胶柱分离之前的山奈药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见图1),其成分较为复杂难以确定,山奈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分离以后,所得的试剂进行高效液相分析后,其在液相色谱图中出现独立的峰(见图3、图4)。

说明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后,可以用硅胶柱将山奈的活性成分很好的分离开来。

且PHLC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和回收率都较好,能准确测定山奈中的活性成分[5],这有利于了解和检测其具体所含有活性成分的临床药效,对开发蒙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致谢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满都拉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对液相测谱、气相测谱有了深刻的认识,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1]迪丽努尔·马里克,米丽班·霍加艾合买提,沙拉买提.野蔷薇中山奈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安全,2011,36(5):279-280[2]曹晓芝,袁成,王景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羟乙基芦丁的浓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3]邢军,张瑞,李友广.新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色素的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186-189[4]张瑞,胡娜娜,邢军.薄层色谱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新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1):178-179TLC, GC,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the s han nai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08 Materials ScienceclassesZhang Xiaorong 021Instructor Man Dula LecturerAbstract: [Objective] The active chemical ingredient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Mongolian Medicine shan nai, [Method] shan nai after the fat out and then use the rotary evaporator, silica gel column and solvent separation to extract the active ingredient to do by TLC, HPLC, GC.[Results] The separa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contained in the coming Chennai. [Conclusion] Choose to establis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curat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shan nai.Keywords:Qualitative analysis\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igh Perfor- 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