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课程设计
变电站电气课程设计

变电站电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变电站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掌握主要电气设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掌握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保护配置及自动化控制原理。
3. 了解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电力需求与变电站运行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电力市场的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并分析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进行简单的主接线设计。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选型、参数计算及优化。
3.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变电站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投身电力行业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面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变电站电气设计、运行与维护等方面,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变电站概述:包括变电站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变电站概述2. 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讲解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组合电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型。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3.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介绍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接线方式、设计方法及电气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4. 变电站保护与自动化:分析变电站保护装置的种类、原理、配置及应用,探讨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变电站保护与自动化5. 变电站运行与管理:研究变电站的运行方式、操作流程、事故处理及日常管理。
变电站课程设计

第一章 主变的选择1、1 设计概念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
它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安全与经济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
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采用中等适用水平的建设标准,有步骤的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采用经验鉴定合格的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
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指变电站的变压器、输电线路怎样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从而完成输配电任务,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主接线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各个不同电压侧电气设备的总体布局,并影响各进出线的安装间隔分配,同时还对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方便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主接线方案一旦确定,各进出线间和电气设备的相对位置便固定下来,所以变电所的一次主接线是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
1.2 初步方案选定1.2.1负荷分析计算根据任务书可知初建变送容量MVA S 35001=,且预测负荷增长率%4=W 每年,所以有如下每年的负荷变化量。
MVA S 3501=MVA S W S 364350%)41(1)1(2=⨯+=+=2)1(3W S +==1S 350%)41(2⨯+56.378=MVA3)1(4W S +=350%)41(13⨯+=S 702.393=MVAMVAS W S 450.409350%)41(1)1(544=⨯+=+=MVA S W S 829.425350%)41(1)1(655=⨯+=+=MVA S W S 862.442350%)41(1)1(766=⨯+=+=576.460350%)41(1)1(877=⨯+=+=S W S MVA 1.2.2 主变压器台数、容量的确定(1)台数的确定根据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5——10年规划负荷来选择。
根据城市规划、负荷性质、电网结构等综合考虑确定其容量。
变电站施工课程设计

变电站施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变电站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应用变电站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变电站施工能力和素质。
1.掌握变电站施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理解变电站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变电站施工的流程和关键技术。
4.了解变电站施工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5.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变电站施工。
6.能够根据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操作。
7.能够进行变电站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变电站施工的职业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规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电站施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变电站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电站施工的流程和关键技术,以及变电站施工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变电站施工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变电站施工的定义和作用•变电站施工的类型和特点2.变电站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电站施工的基本原理•变电站施工的方法和技巧3.变电站施工的流程和关键技术•变电站施工的准备和施工流程•变电站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4.变电站施工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变电站施工的安全要求和规定•变电站施工的注意事项和问题处理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视频,向学生传授变电站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变电站施工的原理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和现场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变电站施工的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变电站施工技术》等,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变电站课程设计

变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电站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变电站及其特点,能区分各种变电站的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重要性和功能,了解其在电力传输和分配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变电站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及变电站设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力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电力事业发展,树立为社会电力需求做出贡献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关注绿色能源的发展。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变电站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电力事业、关注环保、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变电站基础知识:- 变电站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变电站的作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述”,第三节“变电站与配电网”2. 变电站工作原理:- 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 变电站的运行流程及调控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变电站主要设备”,第四节“变电站运行与控制”3. 不同类型变电站及其特点:- 升压变电站、降压变电站、配电变电站- 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变电站的分类与选型”,第五节“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技术”4. 变电站与环保:- 变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型变电站的设计原则及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变电站与环境保护”,第六节“绿色变电站建设与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变电站基础知识第二课时:变电站工作原理第三课时:不同类型变电站及其特点第四课时:变电站与环保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变电站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变电站课程设计

实践变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变电站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和元器件的作用、相互关系及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认识变电站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变电站设备的检查、维护和简单故障处理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变电站的原理图和接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变电站课程,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变电站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变电站基本概念:变电站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2. 变电站主要设备: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组合电器等设备的功能、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 变电站接线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变电站接线方式,掌握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4. 变电站运行维护:学习变电站运行的基本要求、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设备的检查、维护方法。
5. 变电站故障分析:分析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
6. 变电站设计与施工:了解变电站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变电站基本概念及主要设备介绍。
第二课时:变电站接线方式及其优缺点分析。
第三课时:变电站运行维护知识学习。
变电站接线课程设计

变电站接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变电站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变电站的主要接线方式,包括单母线、双母线、桥形和环形接线。
3. 学生能解释不同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变电站接线图,识别并描述各种接线方式。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变电站接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变电站接线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电力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电力系统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正确接线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变电站接线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对电力行业的兴趣。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变电站基本概念:包括变电站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2. 变电站接线方式:详细讲解单母线、双母线、桥形、环形等接线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3. 变电站接线图识别与分析:通过实际接线图案例,使学生学会识别不同接线方式,分析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变电站接线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实际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接线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小组实践活动:设计变电站接线方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变电站接线安全与稳定运行:讲解安全意识在变电站接线中的应用,强调正确接线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大纲明确,涵盖变电站接线的主要知识点。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学校变电站课程设计

学校变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变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重要性和作用;3. 引导学生理解变电站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变电站相关设备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变电站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及变电站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2.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对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2.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变电站基本概念:包括变电站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2. 变电站组成结构:详细讲解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控制装置等主要组成部分;3. 变电站工作原理:分析变电站的电力转换、电压调整、电能传输等基本工作原理;4. 变电站的重要性与作用:探讨变电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5. 变电站与生活的联系:介绍变电站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的重要作用;6. 变电站运行维护:学习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故障处理、日常维护等相关知识;7. 变电站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变电站、绿色变电站等新技术和新理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变电站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第二课时:变电站组成结构及各部分作用;第三课时:变电站工作原理;第四课时:变电站的重要性与作用;第五课时:变电站与生活的联系;第六课时:变电站运行维护;第七课时:变电站发展趋势。
变电站施工课程设计

变电站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变电站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施工流程;2. 掌握变电站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包括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布置图等;3. 了解变电站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4. 掌握变电站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并分析变电站施工图纸,提取关键信息;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解答;3. 能够编写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4. 能够运用安全防护知识,预防和处理变电站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电力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实现绿色施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变电站施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功能:包括变电站的组成、各类设备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变电站概述2. 施工图的识读:详细讲解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布置图、高低压配电装置图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变电站施工图识读3. 施工流程及关键工序:介绍变电站施工的各个阶段及其关键工序,如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变电站施工流程与关键工序4.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阐述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及相关规范。
教材章节:第四章 变电站施工技术要求与验收标准5. 安全防护措施及文明施工:讲解变电站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文明施工要求及应急预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 变电站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6. 施工组织设计:教授如何编写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包括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题目某牵引变电所供变电工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电气工程学院目录目录 (2)第一章牵引变电所主结线设计原则及要求 (4)1.1概述 (4)1.2电气主接线基本要求 (4)1.安全性 (4)2.可靠性 (4)3.经济性 (5)4.方便性 (5)1.3电气主接线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与步骤 (5)第二章牵引变电所相关参数计算 (5)2.1 变压器容量计算及校验 (5)1.容量计算: (5)1.变压器损耗和全年耗电量计算 (6)1.2主接线设计及方案选择 (9)第三章短路计算 (9)3.1短路点的选取 (9)3.2短路计算 (9)第四章设备及选型 (11)4.1硬母线的选取 (11)1. 110KV侧母线的选取: (11)2. 27.5KV侧母线的选取 (12)3.10kv侧软母线选择。
(13)4.2支柱绝缘子和穿墙导管的选取 (14)1. 110KV侧支柱绝缘子的选取 (14)2. 27.5KV侧支柱绝缘子的选取 (14)3.27.5KV侧穿墙导管的选取: (14)4.3高压断路器的选取 (15)SF断路器的选取 (15)1.110KV侧62.27.5KV侧真空断路器的选取 (15)4.4高压熔断器的选取 (16)1.按额定电压选择 (16)2.熔断器开断电流的校验 (16)3.熔断器断流容量的校验 (16)4.5隔离开关的选取 (16)1. 110KV侧隔离开关的选取 (16)2. 27.5KV侧隔离开关的选取 (17)4.6电压互感器的选取 (17)1.110KV侧电压互感器的选取 (17)2.27.5KV侧电压互感器的选取 (18)4.7电流互感器的选取 (18)1.110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取 (18)2.27.5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取 (19)4.8避雷器的选取 (19)4.9避雷针选择 (20)附表一:变压器参数 (22)附表二:电气设备一览表 (23)附表三:变电所结线图 (24)参考书目 (25)第一章牵引变电所主结线设计原则及要求1.1概述牵引变电所(含开闭所、降压变电所)的电气主结线,是指由主变压器、高压电器和设备等各种电器元件和连接导线所组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
用规定的设备文字符号和图形代表上述电气设备、导线,并根据他们的作用和运行操作顺序,按一定要求连接的单线或三线结线图,称为电气主结线图。
它不仅标明了各主要设备的规格、数量,而且反映各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各电气回路的相互关系,从而构成变电所电气部分主系统。
电气主结线反映了牵引变电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在运行中,它能表明与高压电网连接方式、电能输送和分配的关系以及变电所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成为实际运行操作的依据;在设计中,主结线的确定对变电所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装置和计算、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选择等都有重大影响。
此外,电气主结线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电能质量、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电气主结线及其组成的电气设备,是牵引变电所的主体部分。
1.2电气主接线基本要求1.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隔离开关的正确配置和隔离开关接线的正确绘制。
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是将检修部分与电源隔离,以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在主接线图中,凡是应该安装隔离开关的地方都必须配置隔离开关,不能有个别遗漏之处,也不允许从节省投资来考虑而予以省略。
主接线的安全性是必须绝对保证的,在比较分析主接线的特点时,不允许有“比较安全、安全性还可以”等不合适的结论。
2.可靠性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不是绝对的。
同样形式的主接线对某些发电厂和变电所来说是可靠的,而对另一些发电厂和变电所则不一定满足可靠性要求。
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高低,与经济性有关。
一般来讲,主接线的可靠性愈高,所需的总投资和年运行费愈多。
另一方面,可靠性愈高,因停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愈小。
所以,对主接线可靠性进行分析时,要根据资金是否充沛,停电的经济损失多少等,从各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3.经济性它通常与可靠性方便性之间有矛盾。
4.方便性(1)操作的方便性尽可能使操作步骤少,以便于人员掌握,不致出错。
(2)调度的方便性根据调度要求,方便地改变运行方式。
(3)扩建的方便性1.3电气主接线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与步骤在电气主结线的设计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与步骤:1.应以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和规程为准则,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和实际调查掌握的各种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方案研究。
2.主结线设计与整个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方案、电力系统对电力牵引供电方案密切相关,包括牵引网供电方式、变电所布点、主变压器接线方式和容量、牵引网电压水平及补偿措施、无功、谐波的综合补偿措施以及直流牵引系统电压等级选择等重大综合技术问题,应通过供电系统计算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牵引变电所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各种技术要求。
3.根据供电系统计算结果提供的上述各种技术参数和有关资料,结合牵引变电所高压进线及其与系统联系、进线继电保护方式、自动装置与监控二次系统类型、自用电系统,以及电气化铁路当前运量和发展规划远景等因素,并全面考虑对主结线的基本要求,做出综合分析和方案比较,以期设计合理的电气主结线。
4.新技术的应用对牵引变电所主结线结构和可靠性等方面,将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章牵引变电所相关参数计算2.1 变压器容量计算及校验1.容量计算:根据任务书中规定的运量大小及行车组织要求确定计算容量为牵引负荷所必须容量:由任务书可知:A I AI AI AI 2.32435.25372.20223.179112====εε 则重绕组有效电流为:A I I I I I 8.2482431222112max =++=εεε 计算容量为:KVA k UI S t 192973max ==ε(温度系数t k 考虑轻绕组功率未全部发出及发 热裕量取0.94)。
2.校核容量:根据列车紧密运行时供电臂有效电流和充分利用牵引变压器过负荷能力计算校核容量为变压器安全运行所必须容量:由任务书中给出A I I 2.32411max ==εKVA I I U S 22360)65.02(21max max =+=ε考虑到铁路运量增加30%KVA S S Y 250863.1==根据计算容量查询《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选择110/315001-SF 牵引变压器。
KVA S S 14907kmax ==校(采用yd11接线,k 取1.5),未超过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
3.容量选择根据牵引供电所负荷要求选择地区变压器为110/100001-SF 。
2.2牵引变压器运行技术指标1.变压器损耗和全年耗电量计算变压器损耗计算公式(1)有功损耗:K T P K P P β20+=∆-------(1)(2)无功损耗:K T Q K Q Q β20+=∆-------(2)(3)综合功率损耗:Q K P P Q Z ∆+∆=∆----(3)N K K N S U Q S I Q %,%00==式中:0Q ——空载无功损耗(KVar)0P ——空载损耗(KW)K P ——额定负载损耗(kW)N S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0I %——变压器空载电流百分比。
K U %——短路电压百分比β——平均负载系数T K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K Q ——额定负载漏磁功率(KVar)Q K ——无功经济当量(KW/KVar)上式计算时各参数的选择条件:a.取T K =1.05;b.变压器平均负载系数,农用变压器可取β=20%;工业企业可取β=75%;c.变压器运行小时数T=8760h ,最大负载损耗小时数:t=5500h ;d.变压器空载损耗0P 、额定负载损耗K P 、%0I 、K U %。
已知A I A I x x 35.253,2.32421==,A I A I x p 23.179,72.20211== 带入以下公式: 21222122121222212221292)31()31(92)31()32(92)31()32(p p x x abx p p x x bcx p p x x cax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并将求得的数据带入以下式子:22223)(876.0eabx bcx cax d d I I I I p A ++∆=∆求得运行变压器的耗电量。
其中d P ∆为变压器的短路损耗,e I 为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由已选变压器110/315001-SF ,d P ∆=148KW ,A U S I N N e 3.165311031500=== 由以上几式可得=∆d A125.1(/104KWh 年) 空载损耗KWh P A 40010(7.335.38876.0876.0=∙==∆/年) 所以年总耗电量/10(8.1584KW h A =年)。
2.短路时最大负荷工况下电压损失计算由第三章中短路计算得数据,如表2-1所示:可求得电压损失,此处,不具体计算。
3.短路时最大负荷工况下不平衡度校验(1)主变不平衡度校验①负序阻抗计算:Ω=⨯+⨯=+=+=-78.214.05011.075011021*2)(Lx X S U X X X S j e L S S (最小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1投入运行)②牵引变电所紧密运行下注入电网负序电流:A I I I I I 82.175-341max max 2max 2max )(max =+=-右左右左 ③Ω=⨯==-33.40315001101005.10100%22)(N N k T S U u X (110/315001-SF 变压器%k u =10.5,N S =31500KVA,N U =110KV)。
等效电路图如下:电压等级额定电流()A 短路电流()A 冲击电流()A 最大短路电流有效值()A 110KV 侧 165.3321945 3500 4205.5 27.5KV 侧 661.322417 4109 7866.3 10KV 侧0.577 9.52 14.76 15.3取B U =av U ,B S =100MVA 。
18.011010078.2122)()*(=⨯=⨯=--av B S S U S X X 02009.0)*(max )*()*(==---I X U SV U U U av 9.2210)*()(=∙=-- 则不平衡度为:%01.2110000)(==-U p <2.5%满足要求。
(2)地区变压器不平衡度校验①Ω=⨯=⨯=794001.05.271005.10100%221N N k T S U u X ②两相短路时负序电流最大为额定电流1倍最大不平衡度为:%3%894.23/110000)()(max )(1)(<=⨯+=---I X X a T S u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