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中阻; 湿热内蕴; 脾虚湿阻。
症
• 寒、湿、中
机
• 寒湿内郁,困遏脾运
• 温中化湿 • 胃苓汤,实脾饮
法
方
症
• 湿、热、脏
机
• 湿热蕴中,脾胃气滞
• 清热化湿 • 甘露消毒丹
法
方
症
• 中、虚、湿
机
• 脾虚不运,湿邪内停
• 健脾化湿 • 香砂六君汤
法
方
津亏血燥。
肺胃津伤; 肝肾阴亏。
机
法
方
症
•经、痰、逆 • 痰浊壅塞,胸阳痹阻 •通阳泄浊,豁痰降逆 • 瓜蒌薤白半夏汤
机
法
方
症
•骨节、不仁、痰 • 痰浊流窜,气机阻滞 •燥湿行气,化痰软坚 • 指迷茯苓丸
机
法
方
症
•结节、肝经、痰
机
• 气机郁滞,聚而成痰
•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 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壶汤
法
方
浊者为痰,清者为饮 阳虚阴盛,本虚标实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浙江省中医院 孙 洁
导言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定义 沿革 特点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人体内脏 疾病,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 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 床学科。 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
金元四大家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成于明清
第一部分以“内科”命名的专著:薛已《内科 摘要》; 王纶《明医杂著》“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 《景岳全书》首次系述论述多个内科疾病; 清代大量的类书、全书; 温病学说的出现与发展
温热论与《临证指南医案》; 湿热条辨与温病条辨;
• 袪暑通络 • 薏苡仁汤
法
方
症
• 皮、湿、浊
机
• 湿毒郁表,浸淫肌肤
• 化湿解毒 • 二妙丸、麻黄连迢赤小豆汤
法
方
燥为秋令; 燥易伤肺; 易伤津液;
温燥 凉燥
症
• 表、燥、热
机
• 燥邪袭肺,肺津受伤
• 辛凉清润 • 桑杏汤
法
方
症
• 表、燥、寒
机
• 凉燥束表,肺气不利
• 宣肺达表,化痰润燥 • 杏苏散
辨证论治 临证提要
辨证原则 辨主症 证候分类 治疗原则 治法方药
虚证
阴虚 气虚 气阴两虚 风 寒 热 痰 饮
实证
辨咳嗽
暴咳 久咳 实喘 虚喘
辨喘 肺气升降出入失常
辨痰 肺气失于敷布,津液停聚而成 辨咳血与咯血 辨失音
清肺化痰
燥湿化痰 清肺降火 温肺化饮 滋养肺阴 补肺益气
• 清金化痰汤
• 二陈汤 • 泻白散
• 小青龙汤
• 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 • 补肺汤
肺为娇脏,不耐大寒大热之药; 肺合皮毛而开窍于鼻; 肺与大肠相表里,要注意通便; 合并它脏病者,应重视其他脏腑的治疗;
藏象与病能
外感六淫 病证特点
季节性
兼挟性
可变性
风为春令,四季皆有;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开泄;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寒 风热 风入经络
症
• 风、寒、表、肺
机
• 风寒束表,肺卫不宣
• 疏风散寒 • 荆防达表汤
法
方
症
• 风、热、表、肺
机
• 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 疏风散热 • 桑菊饮、银翘散
兼证
• 心脾两虚 • 心肾不交
虚证
温阳 补气
实证
清火 涤痰
热陷心包
清心开 窍
心神不安
镇心安 神
滋阴
养血
化饮
行瘀
益气养心法 • 养心汤
温补心阳法 • 参附汤、四逆汤
养血宁心法 • 归脾汤
滋养心阴法 • 天王补心丹
活血通脉法 • 血府逐瘀汤
清心泻火法 • 朱砂安神丸、导赤散 豁痰开窍法 • 温胆汤 通阳泄浊法 •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机
法
方
• 大定风珠、补肝汤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易伤脾肾。
阴寒内盛; 脾肾阳虚。
症
• 寒、缓、清
机
• 阴寒内盛,阳气虚衰
• 助阳袪寒 • 四逆汤
法
方
症
• 寒、虚、清
机
• 脾肾阳虚,阴寒凝结
• 温补脾肾 • 附子理中汤
法
方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易伤脾阳; 湿性粘腻、易阻气机; 寒化与热化。
• 暑、湿、虚
机
• 暑邪夹湿,郁于肌表
• 解暑化湿 • 藿香正气散
法
方
湿主长夏;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性粘滞重浊,为病缠绵难去; 易伤脾阳。
湿困卫表 湿滞经络 湿毒浸淫
症
• 表、湿、重、浊
机
• 湿邪困表,卫气被郁
• 芳香化湿 • 藿朴夏苓汤
法
方
症
• 经、重、肿
机
• 湿邪袭络,留着关节
《内经》
按病机、病位、症状、时令等分类; 外感热病、杂病 病因、病位、症状
《伤寒杂病论》
《诸病源候论》
《三因方》
病因
《本书》
五脏 气血津液 肢体经络
病因
中风、中暑、虫证
病机
郁证、痹证、厥证
痰饮、瘀证 胸痹、肝着、肾着、肺痿、肺胀 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耳鸣 黄疸、积聚、水肿、臌胀
主血脉 藏神 开窍于舌 心液为汗
虚证
阳虚(气虚) 阴虚(血虚) 阴阳两虚 火 痰 瘀
实证
辨心悸、怔忡; 辨真心痛; 辨昏迷、虚脱; 辨气喘; 辨水肿;辨失眠、健忘。
虚证
• 心气虚 • 心阳虚 • 心血虚 • 心阴虚
实证
• 心火炽盛 • 痰迷心窍 • 心血瘀阻 • 热陷心包
化饮宁心法 • 苓桂术甘汤 清心开窍法 • 安宫牛黄丸
虚证
肺气虚 肺阴虚 风寒 风热 风燥 痰湿 痰热 气火 寒饮
实证
兼证
肺脾气虚 肺肾阴虚
肺实
疏邪袪痰利气 偏于寒者宜温宣 偏于热者宜清肃 阴虚,滋阴养肺 气虚,补益肺气 气阴并虚,兼顾
肺虚
宣肺散寒
疏风清肺 清肺润燥
• 三拗汤、麻黄汤 • 桑菊饮、银翘散 • 清燥救肺汤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风胜则动。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
症
• 动、阳、虚
机
• 肝阳上旋,阳亢化风
• 平阳熄风潜阳 • 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法
方
症
• 动、热、甚
机
• 邪热亢盛,伤及营血,内陷心肝,煽动内风
法
• 清热凉肝熄风
方
• 羚角钩藤汤
症
• 动、热、虚 • 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 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 助阳破阴,温里散寒 • 四逆汤
法
方
暑为夏令; 暑性开泄,伤津耗气; 暑易挟湿; 易伤心神。
中暑 暑热 暑湿
症
• 暑、湿、昏、急
机
• 暑热蒙心,气阴两伤
• 清暑生津 • 人参白虎汤
法
方
症
• 暑、热、虚
机
• 暑热亢盛,耗气伤津
•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 王氏清暑益气汤
法
方
症
水饮壅盛 脾肾阳虚
症
•饮、病位 • 饮留肠胃,支撑胸肺 •攻逐水饮
机
法
方
• 已椒苈黄丸,十枣汤,小青龙汤
症
•饮、虚、脾肾 • 脾阳不运,肾阳衰微,阳虚饮停 •温阳水饮
机
法
方
• 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脏腑辨证=八纳+气血津液+内外五气
脏象与病能
肺主气 通调水道 主治节 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出血 血瘀 血虚
症
•血溢脉外 • 热伤血络,虚不摄血
机
法
• 求因止血
• 因证而施
方
症
•不移、刺痛、结块、瘀点
机
• 血行不畅,停滞为瘀
• 活血化瘀 • 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
法
方
症
•不足,不养 • 失血过多,生血不足
机
法
• 补血养血
• 四物汤
方
本节重点介绍津液结聚、输布障碍而形 成的一类病证;
方
症
•热、虚、脏
机
• 肺肾阴虚,虚火内灼
• 滋阴降火 • 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
法
方
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 以为一气耳。 气、血、津液诸病。
推动作用
固摄作用
温煦作用
气化作 用
防御作用
气虚 气陷 气滞 气逆
症
•不足、无力 • 劳倦伤气,生成不足
机
法
• 益气补中
• 四君子汤
痰 饮 水 湿
成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 劳欲体虚
病位
肺、脾、肾
痰涎 痰核、痰块 痰征
表现
本虚标实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痰阻于肺 痰蒙心窍 痰蕴脾胃 痰动于肾 痰留胸胁 痰阻骨节、经络 痰气互结
症
•痰、肺、逆 • 肺失宣肃,聚津为痰
机
法
• 利肺化痰
• 止嗽散
方
症
•痰、神、心 • 痰蒙心窍,神明失用
机
法
• 开窍化痰
• 导痰汤合苏合香丸
方
症
•痰、中、逆 •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机
法
• 健脾化痰
• 六君子汤
方
症
•情、咽、肝 • 肝肺气郁,痰气交阻
机
法
• 解郁化痰
• 四七汤
方
症
•痰、虚、逆 • 肾虚痰泛,或虚火灼津为痰
• 补肾化痰 • 济生肾气丸、金水六君煎
方
症
•不足、无力、下坠 • 气虚下陷,升举无力
机
法
• 益气升提
• 补中益气汤
方
症
•不定、情志、胀满 • 肝失调达,气机郁滞
机
法
• 行气止痛
• 柴郁疏肝散
方
症
百度文库
•上逆、肺胃肝
机
• 痰壅于肺,病邪犯胃,肝失调达
法
• 降气化痰,降逆和胃,镇逆平肝
方
• 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五磨饮子,四七汤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血主濡之
法
方
症
• 风、急、动、经
机
• 风邪入络,络脉痹阻
• 袪风通络 • 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
法
方
寒为冬令; 寒性收引,其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伤表 中寒
症
• 表、寒、痛、引
机
• 寒邪伤表,肺卫不宣
• 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 麻黄汤
法
方
症
• 里、寒、缓
机
•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外感:六经、卫气 营血、三焦辨证
内伤:脏腑经络辨 证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弄清辨病和辨证的关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调节整体平衡; 审证求机论治; 明辨标本缓急; 把握动态变化; 顺应异法方宜; 据证因势利导; 重视调摄护理。
症
•肺、胃、燥、热 • 燥伤肺胃,津液亏耗
机
法
• 滋养肺胃,生津润燥
• 沙参麦冬汤
方
症
•肝、肾、虚、燥 •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机
法
• 滋养肝肾,养阴润燥
• 六味地黄丸
方
五气皆能化火; 须分虚实。
实火; 虚火。
症
•热、亢、脏 • 心肝火旺,胃热火盛
机
法
• 清热泻火
• 泻心汤、龙胆泻肝汤
病理产物
病位
主症
体征
注意中医自 身的特点
不要与西医 疾病混淆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原则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 气血病证辨治概要 津液病证辨治概要 脏腑病证辨治概要
辨证原则 治疗原则
全面分析病情
四诊合参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辨证就是辨病机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临床和病机特点
法
方
火为夏令; 火性炎上,易伤津液; 易扰心神,易伤血络;
火热炽盛
症
• 热、干、血、神
机
• 火毒壅盛,充斥三焦
• 泻火解毒 • 黄连解毒汤
法
方
内生五邪,暑不内生; 疾病过程中,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 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的类似风、 寒、燥、温、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现象。
起于远古
甲骨文 五十二病方 治百病方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分于金元 成于明清
起于远古 发于先秦 统于内经 验于仲景 承于隋唐 分于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