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趣味地理-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五大圈层的相互影响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这些圈层具有同心圈层的特点,也就是说各圈层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部分,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组成,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环境一般划分为五大圈层,分别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中土壤圈是其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物质与能量变换的中心枢纽,如图1所示。
它们环环
相扣,层层相生,其中气候处于中心地位,对生物圈、水圈的空间
分布和时间运动起着主导作用,而生物圈,水圈分别对土壤、地貌
的形成起着主要塑造的作用。
一、大气圈对生物圈的影响
在环境的各要素中,大气圈对生物的“生活规律”及其“自身特征”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气候主要通过其构成要素“光、热、水、风”等对生物起作用。
(一)气候对生物生活规律的影响
包括对生物“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的两个规律的影响作用。
1、气候对生物时间规律的影响作用
(1)动物。
比如蚯蚓(中药中称“地龙”)大多夜里出来,因为只
要其短时间曝光在太阳光下,就会死亡(生物学中称“光死亡”)。
甲鱼、螃蟹及河蚌等动物在月圆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部分会增加,
相反在月缺时其数量和体内肉质会减少。
蝴蝶白天出来,而飞蛾则
是“夜猫子”,(蝴蝶与飞蛾的具体差别还在于:蝴蝶一般颜色鲜艳,触角呈棒状,飞翔时,舞姿轻盈,而且停住休息时往往是双翅合拢;而飞蛾颜色一般浅淡,其触角呈梳状等,飞翔时,展翅生硬,停住
时两翅平展)。
(2)植物。
大多数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作用”,春夏长枝干,秋冬长根系,大多数植物也往往需要光照时间长,才能开花,所以大多在春夏天开花。
2、气候对生物空间规律的影响作用。
(1)动物。
比如鹤分布在沼泽地,特别是东北平原沼泽地多。
(可
见鹤从来不上树,松鹤延年图纯属创作需要),而鹭则广布在我国南方水田湖泊地区,常会驻足在树的枝头。
(鹤与鹭的区别还在于:鹤常伸着颈脖,鹭则常缩着颈子,而且鹭的背部还有衰毛,像老渔翁
披着簑衣一样)。
(2)植物。
气候热量要素使植物的分布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的变化,气候的水分要素使植物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的变化。
如下图
所示:
从低纬到高纬(热量决定):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
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决定):森林—草原—荒漠。
(二)气候对生物自身特征的影响
1、趋同作用
指不同物种处在同一气候地理环境下,往往会具有同样的形态特征。
比如水生植物大都是叶子宽大柔嫩,茎中有孔,根系不发达,而早生植物叶子多变为刺,茎变为肉状储水,根系发达。
2、趋异作用
指同一物种在不同气候地理环境下,往往会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狮子,非洲的狮子雄性有鬃毛,雌性没有,而亚洲的狮子都没有鬃毛,我们常见机关单位等门前的两个满脸胡须的大狮子都是非
洲产的雄性狮子。
二、生物圈对土壤圈的影响
土壤的形成是受“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生,其中主导要素是“生物”,生物在土壤形成中主要是对母质进行“有机质积累”和“养分元素富集”两大改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两大改造下形成“原始土壤”(含少量有机质),原始土壤在高等植物的两大改造下形成“成熟土壤”(含大量有机质),土壤由此形成了,即:
岩石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三、大气圈对水圈的影响
水圈的循环运动,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一般炎热地区循环强烈,寒冷地区循环微弱,大气中的水分本身也就是气候的构成要素。
这里主要介绍气候中“大气环流”对海洋中“表层洋流”形成的影响。
在大气运动所产生的风力作用下,海水特别是上层海水会产生运动,形成表层洋流,大气三圈环流中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气环流直接导致了表层洋流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具体分布模式为:
(一)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反气旋型环流(0°—45°纬度)
大洋东岸(即大陆西岸)——寒流经过——空气干燥——举例:秘鲁寒流
大洋西岸(即大陆东岸)——暖流经过——空气潮湿——举例:黑潮、湾流(二)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气旋型环流(45°N—60°N)这个大洋环流圈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在南半球形成的则是南极环流圈。
大洋东岸(即大陆西岸)——暖流经过——空气潮湿——举例:北大西洋暖流大洋西岸(即大陆东岸)——寒流经过——空气干燥——举例:亲潮
(三)北印度洋季风漂流
印度洋受南亚季风影响,其大洋环流方向为夏季在西南风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冬季在东北风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夏顺冬逆)。
四、水圈对岩石圈(地貌)的影响
地貌是指地表起伏形态。
它是由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内力作用一般指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它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使地表高低起伏,形成高地与盆地等,起着“粗毛坯”的作用;外力作用指风沙、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它塑造地表的细节,使地表形态趋向平缓。
其中在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最大,其形成的流水地貌也最广,比如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溶洞、公园美化用的太湖石等)。
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侵蚀和堆积作用,分别形成侵蚀地貌(峡谷、河流、瀑布等)和堆积地貌(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河流航道的淤积也正是流水堆积作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