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根据“以家乡的文化为基础,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开展特色教学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原则,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凸显学校教育个性,以此带动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目前,除地方志外,有许多机构和个人对青铜峡乡土文化有较为广泛的研究,梳理和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同时,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对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乡土教材的编写使用、教学方法的探究运用、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也都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摸索。加上目前普通初中客观上存在的严重的应试导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渐趋泛化,没有整体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2、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教师更新慢,少有新鲜血液输入,部分教师教育思想更新跟不上课改的发展。只是以课本教课本,目前急需改进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等基本特征,这样的学习使传授知识已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角色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主题活动中的指导者、策划者,甚至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这样的学习也为教师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提供了机会,能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能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本课题拟通过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增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教师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让参加研究的每位语文教师继续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把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设计好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新课程实施水平。加强过程研究,让参加研究的每位语文教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素养,用理论研究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让每位实验教师在学习理论,进行实践的同时,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反思等,不断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研究成果日趋丰硕。
《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王海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适应教育改革及我校推进课改工作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要求,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新的模式和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活用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研究目的: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因为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在初中较难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经过一轮“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激发了研究的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本课题就是开发青铜峡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利用青铜峡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整理适合本地特点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方法与策略;探索归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2、制度保障,经费到位
课题组将依据市区有关研究课题管理条例,制定本组的研究工作条例,用制度来保证课题的正常和深入进行。学校保证经费到位,为课题组成员购买书籍,为外出考察学习提供支持。
3、课题管理有基础
我校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均取得了优良的研究成果,学校具有成熟的课题研究管理经验。
乡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环境:即乡土的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动植物和土壤等。这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第二类是人文环境:即人类在乡土中的有形建设(如交通、聚落、经济活动等)和无形的建设(如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第三类是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团结、关怀、包容、合作等。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青铜峡地区的乡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利用,能够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这样既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又能对当前新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第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把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于日常教育中,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对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感,对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都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平原中南部,九曲黄河穿境北流,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就座落境内,被誉为“塞上明珠”。随着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青铜峡这颗“黄河金岸”上的“塞上明珠”焕发出耀眼的光彩。这里有秦渠、汉渠、大清渠等宁夏著名的九大引黄灌溉渠道,古代长城,国内罕见的佛教喇嘛塔群(108塔),清代宫保府(董府)、西夏千年岩画、金沙湾黄河圣坛、黄河楼、鸟岛、回乡文化、青铜古镇、大禹文化园、烈士陵园、清秀园等乡土资源。语文资源十分丰富。作为语文老师承担着传承当地文化使命的责任,开发乡土教学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空间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目光瞄向了青铜峡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将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借此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增进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家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乡土教育来源于日本的乡土教育的影响。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明治时期学制为蓝本,从此具有严格意义的近代乡土教育在我国开始形成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许多中小学积极运用乡土教材充实史地课的教学; 80年代各地掀起了“乡土教育热”;90年代不少地区编写了乡土地理、历史教材,渐渐扩大到语文、音乐和生物等学科,少数民族较多的省、自治区编写了自己的民族乡土教材,大大丰富了乡土教育的内容。
(2)实践意义
第一,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渠道。使乡土文化成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既便于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都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也便于深层次地挖掘教师、学生的主体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
第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好乡土文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修养和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
2.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在学校教育中,资源的有效利用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运用自然、社会教育资源来实现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从发展的角度看,研究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包含了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
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等,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渠道,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更能提升自身语文素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4、教研专家的专业引领
课题组将引导教师参加网上论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学校也将邀请张永华教研员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五.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乡土文化分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其中包含社会发展、地域特色、历史变迁、地名沿革、语言文化、民俗风情、传说故事、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民间艺术、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四、第三,在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的农耕文明的文化大国,与此相伴共生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根本。将青铜峡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综合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知识和灵感,迸发智慧的火花。
3.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吸纳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继续对青铜峡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改变目前我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先解决教师指导层面的问题,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聚集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合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4. 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目前我校语文教师中普遍存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把握不准,语文实践中存在误区,实施不知所措,有时盲目综合,不能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这些都促使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关于该类型课题的研究并不少见,但由于它的地域强的特征,因而不会与他人研究内容相重复,这就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本课题就是开发青铜峡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利用青铜峡乡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整理适合本地特点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方法与策略;探索归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情况看,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教育改革运动,课程趋向综合化,主张学科间的融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目前,国外的课程设置普遍综合化,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有系统的教学设计、程序方法和教学资源,提倡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国外乡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最初源于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卢梭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主张地理教学须从一般儿童所日常目击与接触的乡土出发。之后有泛爱派之撒耳士曼强调以乡土为历史教学之出发点,哈尼奇氏主张乡土科包括历史、地理科等而为综合科目。德国最早开始乡土教育在学校的实施,之后各国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目前课程设计上形成了三种类型:一如德国是从乡土到国家到世界,再按各学科系统学习;二如俄罗斯先学习系统知识,把各科乡土知识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三如澳大利亚按照专题组织各科内容,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的学校和邻居、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等。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精诚合作
本课题为自治区教研室审核立项课题,县教育局、教培中心大力支持,校长担任领导机构组长,本课题组成员中有1Hale Waihona Puke Baidu区级骨干教师、1名吴忠市级骨干,1名青铜峡市级骨干,对青年教师将起到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而且他们曾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全体成员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努力,并能很好地相互合作,严肃认真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