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
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11、伪书: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伪书在古典文献中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12、传:传是转述的意思,是阐明经义的;注:注是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名称。
疏:疏和正义,是一个意思,都是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释。
音义:音义是辨音释义的一种注释;集解:集解有两种情况,名同实异。
一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一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两种集解的体例是不同的。
13、文献传抄方式的发展阶段:从物理、工具和技术的角度看,从古至今的传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同阶段,(1)刻写,它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3)印刷,在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是印刷方式的出现,刻写和书写是“一对一”的传抄,而印刷则是“一变多的”传抄;(4)拷贝,在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二次质的变化则是电子拷贝方式的运用。
14、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沿革: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沿革主要体现在三大图书分类法上(1)《七志》与《七录》的“七分法”,共把图书分为七大类,即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录传)、诸子志(纪古今诸子)、文翰志(纪诗赋)、军书志(纪兵书)、阴阳志(纪阴阳图纬)、术艺志(纪方技)、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2)《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3)张之洞的“五分法”,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大类
15、两种不同价值善本的理解及标准定位:善本存在两种不同价值的善本,一是文物价值的善本,这类善本具有历史文物性,其标准偏重于版本的文物价值,并且善本的年代越早越好;二是学术价值的善本,这类善本具有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其标准偏重于版本的阅读价值,错误少,不讹不缺,精校精注,足本、精本即是善本。
16、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主要有四种,(1)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2)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3)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
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4)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书中四种错误类型的例子要仔细看)
17、伪书产生的原因:(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存在厚古薄今的、迷信古人的心态,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之法;(2)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古代典籍文献大量的散佚是伪书产生的重要社会原因;(3)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势同水火,为制造舆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伪造书籍的手段来陷害对手;(4)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封建学者有门户之争,为维护学派的学说,争胜对方,伪造古书是其重要手段之一;(5)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通过伪署作者的姓名来伪造古书;(6)好事妄为而产生的伪书,因好事或出于兴趣而造伪书
18、辨伪“八法”:明代的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辨伪“八法”,(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5)核之文以观其体;(6)核之事以观其时;(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19、伪书的价值:(1)具有史料价值,它保存古代的佚书;(2)具有文学价值,它保存古代的神话;(3)具有语言价值,它保存古代的语言;(4)具有思想价值,它保存古代的思想;(5)其他价值,它保存古代的制度和科技等
20、文献亡佚的原因: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如下几种,(1)天灾人祸及战乱;(2)统治者个人主观原因禁毁;(3)古人重德轻艺;(4)出书技术落后;(5)重视文词,鄙弃朴学;(6)重修后原书亡佚;
(7)引人废言;(8)私人收藏
21、辑佚材料的来源:辑佚的主要资源有,(1)类书,从辑佚的角度来看,类书是保存佚文最多的图书类型之一;(2)古注,为辑佚家看重,成为辑佚的又一宝藏;(3)史书,是辑佚的重要资源;(4)地志;(5)字书,古字书是辑佚者必采之书;(6)杂抄,辑佚于杂抄一类书中采获颇多
简答
简述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1、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目录的形成、发展概况及特点,阐明利用古典文献目录进行检索的途径与方法;2、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刻印、出版和有关版本的概况,阐明中国古典文献出版物及刻板的演变历史与特点;3、研究中国古典文献校勘、辨伪、注释的状况、特点及基本方法,介绍古典文献校勘、辨伪和辑佚的基本知识;4、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收藏、管理和检索的原理与基本程序,介绍检索古典文献的手段、工具与方式方法。
简述版本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版本学主要研究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图书的物质形态及其特点,纸质书的装帧形式,雕印本图书的分类及其特点,历代刻书的特点和版本的鉴定等。
简述古籍装帧的几种(主要)形式。
答:书籍装帧,是一门很有特色的艺术。
其内容包括书的版式设计、封面、插图设计、装订形式等。
它是鉴定古籍版本的重要依据。
纸书的装帧形式,有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金镶玉等形式。
简述宋代的刻书特点。
答:1、版式: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也多白口,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少数四周双边;2、字体与行格:宋刻本字体多用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体,行格较疏朗,多为大字本款式开阔;3、用纸多为皮纸和竹纸;4、刻书的装帧多采用蝴蝶装,少数旋风装和经折装;5、避讳:a皇帝名字多不写出改用“今上御名”方式回避;b缺笔的方式
表示有敬畏之感不敢写;c改字的方式回避。
简述宋代的两大刻书系统、三大刻书中心与刻书特点。
答:两大刻书系统:1、官刻系统:中央刻地方刻学校、寺院道观刻;2、私刻系统:私宅私塾刻书坊刻书。
三大刻书中心:蜀刻、浙刻、闽刻。
刻书特点:简答四简述坊刻本、私宅刻本、家刻本、自刻本的区别坊刻本: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商刻印的书本私宅刻本:历代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家刻本: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自家人著作的书本自刻本: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加自撰的书本。
私宅家塾刻书御书坊刻书不同,书坊刻书以赢利为目的,私宅家塾刻书则出于对圣贤先辈师友的崇尚崇敬或推崇某种思想学说家刻本与私宅刻本:家刻本一是出资委托书坊安自家版式行款刻印,二是自备书版雇刻印工按自家意愿设计行款版式刻印,书版为自家收藏家刻本作者范围在本家族中,自刻本则仅指作者自己。
简述鉴定版本的诸要素
答:鉴定古籍版本,考订它们的刊刻时代,一般要从版式、行款、字体、墨色、纸张、牌记(包括内封面)、讳字(包括特殊用字)、装帧、刻工、序跋、藏章以及对其书著录等情况入手。
简述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1研究认识、揭示与报导文献的方法和规律2研究目录学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3研究文献目录的功用。
简述古典目录的主要内容。
答:1、篇目包括书名、篇名、篇卷数、附录、撰述者、版本及藏者等项,它是著录图书首要内容也是古典目录书的第一要素;2、解题也称叙录书录或提要,目录中用来考察作者生平行事、提示图书内容和价值、向读者提示阅读门径并对该书进行评论和介绍为主的文字;3、书序,又可分为书目总序,大类之序和小类之序。
简述“书序”的基本内容。
答:1、论述经籍功用2、阐述文化学术的源流3、辨章学术的异同得失4、介绍目录编排的条例,阐明本目录立名依据,该部类分类沿革与类目录变更、设置及其缘由等。
简述目录的一般体例。
答:1总序2部分划分3小序4书名5篇卷数6著者7版本8藏家9解题(提要)10序跋11其他说明
简述校勘学的功用。
答:校雠工作不限于校正文字,已经成为系统全面的治书之学即校雠学亦称校勘学,校勘学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学科。
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特点。
答:第一、中国古典文献学随着文献的产生、流传和积累,不断发展,形成一条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
第二、中国古文献学(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长期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经学也就自然形成古文献学整个学术的中心,因而经学也就成了文献学的中心。
经学几乎与整个思想史有关。
经书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被各个时期的各科学者根据不同的目的、运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着、研究着乃至如雪球越滚越大,形成层层的各个时代的历史遗迹,产生了汉学、宋学、清代考据学等不同的流派。
第三、中国古文献学(史)虽流派众多,但从基本倾向上分只有两派:一是考据学派,一是义理学派。
前者从语言文字、名物典制的考据入手,以求掌握古文献的本来意义,恢复古文献的原始面貌。
后者往往摆脱语言文字,为我所用,穿凿附会,甚至任意篡改,强就我意。
陆九渊(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中国“心学”创始人,与当时的著名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明朝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
学产生了深渊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著有《象山集》)所谓“六经注我”确切说明了义理学派的特点。
前者能给古文献学提供有价值的的学术成果,而后者则否,只能产生背离古文献本义,借题发挥的新的思想成果,成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当然,具体到某一学者,往往不那么单纯,可能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第四、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传统上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由于经学中心思想的影响,经籍的整理、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史籍,
子书、集部书除一些名家外,整理工作做得最差。
另外,子书内容,性质比较复杂,既包括一般性的思想著作,又包括非常专门的兵书、农书、医书、科技书、占卜书等,整理研究起来,虽与一般的著作具有共同性,但又需要某方面的专门知识,因此一般的学者往往难以兼任。
西汉刘向校理群书时,自己知道自己只能负责经传(相当于后来四部分类法的经部)、诸子(相当于四部分类法子部中的思想著作)、诗赋(相当于四部分类法中的集部)三部分,而将一些专门的书分别请相关的专家整理(当然这类专家也要熟悉文献学知识),如步兵校蔚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汉书·艺文志》。
因之,中国古文献学及中国古文献学史所涉及的文献典籍范围也以经史及子书中的思想著作、集部的诗文词为主。
至于近古兴起的白话小说、戏曲,不为(古代)正统学者所重视,虽也有传抄、校刻,但始终未纳入古代古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所以古文献学(史)对这类文献涉及较少,比较特殊的佛教、道教文献也是如此。
一般而言,古代至近代的古文献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综观整个古文献学(史),汉、唐、宋、清是四个重要时期。
汉学(以古今经学的考据传统为代表)和宋学(以义理之学为代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而清朝是集大成时期,尤其是考据学发展的高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成果。
简述校勘的目的与条件
答:校勘的目的:
校勘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正本清源。
从事校勘工作,最大的忌讳就是替古人修改文章。
文章无论好坏优劣,那是古人文字的原样。
校勘的目的是尽量保护古书、古文字的原样。
这是必须要明确的。
校勘条件:
①主观条件校书者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否则不知以为知,妄改古书,只会错上加错。
首先要精通语言文字,包括文字、音韵、
训诂、文法;其次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诸如天文历法、地理沿革、职官制度、风俗习惯(如避讳等);再次要懂得古书行文习惯。
一般古书是繁体字竖写,自右至左,大字单行写正文,小字双行写注文,遇到与当朝帝王相关的语句要抬头(提行)等等。
要还要注意区别古人的正文与注文,避免混淆。
②广求异本校书必广求异本,尤其是古本。
③广求相关资料凡校某书,应对所校古书的相关材料进行调查,达到相当程度,以便校勘时随时参证。
如校《汉书》可用《史记》的西汉部分。
④精研所校之书凡校勘一书,应对该书反复阅读研究,熟悉内容和行文规律,以便前后互证。
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目录学的功用。
古典目录学是对于读书治学有重要作用的专门学科,它通过目录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借此“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让人们“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历代学者对目录学都非常重视,认为使读书治学的门径。
1古籍书山的向导:利用已知数目了解古典图书基本情况a各个时代的古籍情况b古籍归属、著录及流传聚散情况c某人某派著书或某类著作情况。
2读书门径的锁匙:浩繁的古籍是古代学术文化的宝库,胡乱翻阅涉猎、不分优劣主次抓
到就读往往会走弯路劳而无功。
按照目录的指引就能“即类求书,因书究学”选择合适的主要的关键的图书资料。
3考辨古籍的依据:a 以目录有无断书之真伪b考古书篇目之分合c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d因目录访求阙佚e以目录考之佚书f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书考古书真伪。
综上所述,目录学是读书之学入门的向导、钥匙、桥梁和工具,在治学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略论刘歆《七略》的分类及其功绩。
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等六大类,在“略”中又分种共计38类。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种《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种《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数术略》天文、历法、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
功绩:1、总结了当时所有图书和学术流派;2、分类系统严密,横观看出学术异同,纵观看出学术变迁发展,为后人建立了较好的模式,为图书分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3、《七略》皆以“义”(图书内容)来分类而不同时采用“体”(书籍组织形态)与“义”两个标准。
3、略论《四库全书总目》在学术上的成就及特点。
答:《四库全书总目》通过总序、大、小序、案语、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的学术典籍作了一次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学术的发展、演变,了解清朝的学术水平及学术观点。
具体说来,其成就与特点于下。
1、辨析学术源流。
它吸取并借鉴了历代编制目录的经验,注重体现学术的源流正变。
2、“谢彼虚谈,敦兹实学”。
《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凡例》中说:“……仅所录者,,率以考证精核,辨论明确为主,庶几可谢彼虚谈,敦兹实学。
”撰写的提要以历代目录提要作为参考借鉴,也可以说是《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宗旨。
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正·序录》中说,自刘向以来,代有目录之作,但历经魏、晋、唐、宋,或浅薄不经,或多所谬误、鲜所发明;唯《四库全书总目》,“持比向、歆,殆无多让”,“自《别录》以来,才有此书”。
可见,其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汉以下所不能比拟的,即使宋代之王尧臣、晁公武之流,也不能望其项背。
3、以儒家为正统,衡量诸子百家。
它集中国封建社会目录著作之大成,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渊薮。
其学术观点必以封建正统观念为宗旨,以儒家思想为至尊。
如它不顾事实,排斥、蔑视佛教、道教,反映了封建正统观念排斥异己的狭隘偏见。
4、有尊汉排宋之门户之见。
多有攻击宋儒之辞,对心性之学的痛
恨与不屑多有表露。
5、褒贬群书的封建等级观念。
与封建正统观念紧密相连的是封建的等级观念。
表现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就是把典籍划分为不同层次。
如对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割据僭窃之雄”入于“载记”,以示与正统的封建政权相区别。
6、闭关自守,孤陋寡闻。
书中的正统观念还表现在对国门外事物的无知和对科学技术的轻视。
判断分析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
答:不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艺文志》。
《七略》早已亡佚。
《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汉书·艺文志序》)。
由此可知《汉书·艺文志》是以《七略》为蓝本改编而成。
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是为正史设“艺文志”之先河,对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之积极作用不可低估,更何况它已流传至今。
故一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当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对《七略》是有改编的。
首先是对《七略》的整个结构有所调整。
班固从形式上取消了《辑略》,但保留了《辑略》的文字,散置于每“种”、每“略”之后,这样便使得图书著录与其有关说明文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读者对图书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是调整了一些典籍的分类。
另外,还补充了《七略》之所未备,如刘向、杨雄、杜林的著述。
同时,还对《七略》的文辞有所斟酌、修改,使其阐述更为洗练、准确。
故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艺文志》。
2、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汉书·艺文志》
答:不是。
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中经》。
郑默的《中经》是一部目录学著作。
其书已佚,不可考。
南朝梁
目录学家阮孝绪言:“魏晋之世,文籍逾广,皆藏在秘书、中、外三阁。
魏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谓为朱紫有别。
晋领秘书监荀勖因魏《中经》,更著《新簿》,虽分为十有余卷,而总以四部别之。
”(《广弘明集·七录序》)(《广弘明集》,三十卷,唐京兆释道宣撰。
这是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书。
)
《隋书·经籍志序》:“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
”
由以上二序可知《中经》虽佚,但《新簿》是在其基础上编制而成。
故可证《中经》的分类法是四部分类法。
故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中经》。
简答:
简述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目录的形成、发展概况及特点,阐明利用古典文献目录进行检索的途径与方法2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刻印、出版和有关版本的概况,阐明中国古典文献出版物及刻板的演变历史与特点3研究中国古典文献校勘、辨伪、注释的状况、特点及基本方法,介绍古典文献校勘、辨伪和辑佚的基本知识4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收藏、管理和检索的原理与基本程序,介绍检索古典文献的手段、工具与方式方法。
简述版本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版本学主要研究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图书的物质形态及其特点,纸质书的装帧形式,雕印本图书的分类及其特点,历代刻书的特点和版本的鉴定等。
谈谈线装书的装订工序:
十二道工序1折叶:对齐版心正中将书叶背面折在里面要求对的齐折的直压得久2分书:按书叶顺序先后排列并分卷3齐线:即将每册书的书叶叠齐4添副叶:每册添加空白页二三张5草订:用棉纸订三条不使散乱6加书面:上下添加封面纸,精装书还要衬裱皮纸7截书:书的上下左右用刀切齐8打磨:用砂纸打磨刀纹和粗糙之处9包角:珍贵的书多用绫绢包角使其坚固美观10打眼:靠近书背处打四眼或六眼,眼正而小11订线:用上好的清水绢线订装,线的长度通常是书的七倍12贴签:将书签整齐的贴在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