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比喻修辞格比较_刘安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2002年第4期 第18卷——No.4. 2002 Vol.18.

收稿日期:2001-05-14 

作者简介:刘安洪(1966-),男,重庆市人,渝西学院外语系讲师。 

中英比喻修辞格比较

刘安洪 

(渝西学院外语系,重庆永川 402168) 

摘 要:就现代汉语中的比喻修辞格同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格从各自历史的发展、运用、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来看,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和英汉翻译方面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喻修辞格的多种形式。 

关键词:英语;汉语;比喻;比较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35(2002)04-0054-06

一.中英比喻修辞格历史的比较 

汉语比喻修辞格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称为“譬”。《诗经·大雅·抑》录有“取譬不远,昊天不忒”,《论语·雍也》也谈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墨子认为“譬”的作用是用它事物来说明这一事物。先秦名家惠施则更进一步认为“比喻”的作用是使对方明白,易于理解,用知道的事物作比来说明对方所不知晓的事物。汉代进一步明确了比喻的定义、作用,扩大了比喻的范围,在诗歌领域对比喻的使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到南朝齐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深入地对比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比喻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陈暌在其著作《文则》中第一次把比喻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博喻、详喻等10类时,标志着比喻的发展又到了一个里程碑。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把比喻的结构分解成正文、比喻词、比喻体三个成分,从而把对比喻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在现代汉语修辞学家中,对比喻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是袁晖及其作品《比喻》。他从多种角度论述了比喻辞格,并把比喻分成两大类:词句类和篇章类,大类中又分若干小类,对各层次中的类别及其规律、语言构造、语法结构都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是较有成效的。另外,对比喻研究较有新意的还有钱钟书、谭永祥等。由此可见,我国对比喻的研究是较系统、深刻的,即微观研究;而西方修辞学则重修辞学理论的研究,即宏观研究,这是中英修辞研究当然也包括对比喻辞格研究的差异。

比喻作为汉语中运用最频繁的一种修辞格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在英语修辞中运用最广的也是比喻即Trope ,尤其是比喻中metaphor 的运用更突出、更广阔。西方修辞学家一直认为metaphor 是所有修辞手段中最具形象的,把对比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metaphor 的研究上。当然,西方对比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Poetics 中谈到:“ Tropes a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me of a thing to refer to something else.” 即比喻是简单的替代。古罗马的修辞学家Marcus F ·Quintilian 进一步谈到:“一个名词或动词从所属语言中正常的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不是因为那里缺少了一个恰当的词,就是因为用作比喻的词较之正常的词更为可取。”弗洛伊德从释梦的角度把比喻解释为displacement (移位),把被比喻的事物从整个感情和心理负荷转移到比喻的事物上。Martin Foss 在其著作Symbol and Metaphor in Human Experience 中论到:“比喻的要义并不在于个别的词,而是比喻的过程超越了单词的领域,取向于单词的拓宽。”美国当代学者Albert Howard Carter Ⅲ 进一步研究认为:“比喻中的隐喻不是单纯的点缀手段,而是

具有认识论价值的语言结构,是一种感知、评估和解释世界的综合性方式,是在潜意识层上的一种感情转移。”英语修辞学家们对比喻的研究主要依据comparison theory(比较理论)和connotative theory(转义理论),以及从比较理论中发展出的interaction theory(相互作用理论),这样,比喻的作用扩大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修辞研究一直把比喻作为语言的装饰性成分进行研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但到了现代英语修辞研究时,比喻则成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语言表达手段,而且还被认为是表达思维和行为的一种方式,扩大了语言表达感情的作用,这与汉语修辞中把比喻只作为加强语言形象的手段来认识是截然不同的。虽然中英比喻修辞格实质上是一致的,但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有一定差异。

二.中英比喻修辞格的常用种类 

现代汉语中把比喻修辞格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引喻、较喻、否喻、缩喻、博喻以及钱钟书先生所谓的喻之二柄和喻之多边。而英语比喻修辞格中也有simile, metaphor, sustained metaphor, dead metaphor, mixed metaphor, extended metaphor之分。从实质上,汉英比喻修辞格是基本一致的,但英语比喻修辞格的内容、表达形式和习惯与汉语比喻修辞格是有差异的,尤其是Metaphor远比汉语的暗喻丰富得多,有些甚至超出了汉语暗喻修辞格的范围。

三.中英比喻修辞格的运用比较研究 

现代汉语修辞中,有人把比喻辞格归为“描绘类修辞方式”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因为其中也有“说理的”。而英语中的Tropes则被认为是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词义上的修辞格),范围又小了,因为它也有structure(结构)和context(语境)方面的,不仅仅是词汇上的或文体上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两者都属于消极辞格。也有人从美学的角度把其纳入“美学修辞”的范围,这倒是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辞格的目的的确是为了美化语言,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使意义表达易于明白和理解,虽然比喻辞格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

1、明喻与simile

用具体或形象的东西(事物)去描述(说明)抽象概念化或未知晓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明喻,也称直喻。表现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3成分都要在句

中出现;结构一般为:本体+喻词+喻体。充当明喻

比喻词的有:象(是),好象,象…似的,好比,犹(如),如同,仿佛;或者用:比,于,赛,胜,不如,差

不多等。根据比喻词的不同,谭永祥先生把前一类

喻词构成的明喻称为“象(是)式”,而把后一类喻词

构成的明喻称为“比较式”。英语中的“simile”也和

现代汉语中的“明喻”差不多,基本结构也是本体+(动词)+喻词+喻体。其定义为:A simile is a formal comparison drawn between two things which are similar at least in one respect, though quite unlike otherwise. A simile is made up of the tenor, the vehicle and words.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

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

却有相同之点。它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个部分组成。)充当simile 喻词的有like, as, not unlike, as if, as through, as it were, can be likened to, be comparable to, similar to, be analogous to, be something of 等。范

家材先生据其表达方式,又把simile 分为descriptive simile(描写型明喻),illustrative simile(说

明型明喻)和illuminative(启发型明喻)等3种。但是

由于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不同,汉语中“明喻”

的表达方式和英语 “simile”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尤其是simile的范围比明喻的范围大。

一般情况下,明喻的基本结构(表达方式)与simile 一致,即本体+喻词+喻体:

(1)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2)草原是这样的无边平展,就象风平浪静的

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式的蒙古包,闪烁着

白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3)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 

(4) In the morning the dust hung like fog, and the Sun was as red as ripe new blood. (J.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 上例都是本体+喻词+喻体的结构形式,其中(1)、(2)两例是明喻的基本式(也称为象是式),(3)、(4)例称为描写型明喻。

在汉语的“象是式”中,可在一些比喻词前加

上否定副词“不”,这就是所谓的“反喻”,是明喻

的一种否定形式,英语simile也存在这种现象,但

类似于“比较式”而不是“象是式”。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