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专题练习绪论和碳水化合物.doc
食品化学-总练习题
姓名学号班级分数第一章水简答题1、液态水密度最大值的温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5分)2、为什么冷冻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冷冻?(15分)3、为什么说食品中最不稳定的水对食品的稳定性影响最大?(15分)4、为什么面粉不易发霉而馒头易发霉?(15分)5、黄瓜中含水量在90%以上,为什么切开后水不会流出来?(15分)开放题:联系生活实际,请出一道有关食物和水的简答题,并给出答案(25分)第二章碳水化合物一、判断是非,并给解释原因(40分)1.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10分)2. 淀粉都能让碘液变色。
(10)3.淀粉的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
(5分)4.方便米饭、方便面条制备中应用的的是淀粉的糊化原理。
(15分)二问答题1、简述控制美拉德反应的方法(10分)2. 人们平时爱吃的面包,表面都有一层鲜艳的金黄色,这样不仅增加其表观,而且使面包的品质更加香甜。
请问:(1)这层金黄色是通过什麽反应产生的?(4 分)(2)影响这层金黄色产生的因素有哪些?(6 分)3.为什么水果从未成熟到成熟是一个由硬变软的过程?(10分)4.为什么水少的米饭加热时间再长也难以煮熟。
(10分)三.论述题淀粉老化对食品加工和食品品质有何影响?怎样防止老化现象?(20分)第三章蛋白质论述题1.罗列蛋白质变性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常用的变性手段,阐述相关的变形机理(30分)2.总结不同食品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特点, 及它们在食品中的重要作用(40分)3.结合蛋白质的表面性质,说明蛋白在动物性食品中产生的功能作用(30分)第四章脂质一、填空题(13分)1. 根据脂类组成,将脂类分为_____ __脂类、____ ___脂类和_______脂类。
2. 牛奶是典型的_______型乳化液,奶油是_______型乳化液。
3. 脂肪的主要晶型有三种:、、4. 油脂的三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它们是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5. 脂类化合物是指能溶于_______,不溶或微溶于_______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课件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12
结构
手性碳原子 D型和L型 型和β型 吡喃糖和呋喃糖 船式和椅式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13
旋光性
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震动平面向左或 向右发生旋转地特性,使偏振光平面右旋 转的称右旋糖,表示符号为D- 或(+),使偏 振光平面左旋转的称左旋糖,表示符号为 L- 或(-)。
银杏中的有效成分:银杏黄酮醇苷,具有扩 张冠状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4)糖苷的毒性
某些生氰糖苷在体内转化为氢 氰酸,使人体中毒。
如:苦杏仁苷,在酶作用下水 解成HCN等。
在自然界中,这些糖苷存在于杏仁、 木薯、高粱、竹、菜豆中。
三、单糖的物理性质
1、甜度
蜂蜜和大多数果实的甜味主要取决于蔗糖、 D果糖、葡萄糖的含量。 ①甜度定义
糖类
20℃
30℃
40℃
50℃
果糖
浓度% 溶解度 浓度% 溶解度 浓度% 溶解度 浓度% 溶解度
(g/100g
(g/100g
(g/100g
(g/100g
水)
水)
水)
水)
78.94 374.78 81.54 441.70 84.34 538.63 86.94 665.58
葡萄糖 46.71
87.67
54.54 120.46 61.89 162.38 70.91 243.76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38
在生产硬糖时不能完全使用蔗糖,当熬煮 到水分含量到3%以下时,蔗糖就结晶,不 能得到坚硬、透明的产品。一般在生产硬 糖时添加一定量的(30%-40%)的淀粉糖 浆。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39
5、黏度
《食品化学》-专题练习-绪论及碳水化合物
一、自述食品化学的定义及对食品化学的理解。
答:定义:研究食品的种类、组成、营养、变质、分析技术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食品化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它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动植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理解:是以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的组成及理化性质的一门科学;是以食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化学,既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食品科学的一个分支。
食品化学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学科。
二、试分述食品化学的研究层次、主要任务及学习食品化学的目的与意义?答:食品化学的研究层次、主要任务:1、食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以及水分与食物储存的关系。
2、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反应变化以及在加工中的功能特性。
3、酶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食品色香味的形成与保持的原理。
5、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使用。
学习食品化学的目的与意义:1.利用食品化学知识解释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2.利用食品化学知识控制菜品的质量与卫生。
3.利用食品化学知识指导烹饪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创新。
三、结合日常生活和本专业知识举例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并谈谈原因。
答:水分变化:吸水:烹调过程中添加水。
如干货的涨发。
保水:有些过程则需要保护原料水分。
如肉食品原料的挂糊上浆,目的是保护原料中的水分不丢失。
脱水:有的过程又要脱去不必要的水。
如盐渍和焯水等方法,目的是为了除去肉类原料的腥膻之味和某些蔬菜的涩苦之味。
无机盐变化:流失:植物及动物的食品原料在加热时即收缩,汁液被分离出来,其中可溶性的碱金属盐类随汁液流出,而钙、镁等盐类在酸性时也被溶解出来。
如白菜在煮沸四分钟时,钙,磷的损失率,若全叶煮沸可达:Ca l6%,P 46%;若切断煮沸:Ca 25%,P 53%。
增加:有时成品中也有无机盐增加的情况,如用硬水煮饭钙、镁会增加,用铁锅时,铁也会增加。
《食品化学》习题集1及答案
《食品化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二、填空题1三、判断题7四、选择题10五、分析题19六、简答题25七、论述题33、名词解释第一章水结合水、化合水、体相水、滞化水、自由水、水分活度、水的过冷现象、水分滞后现象、等温吸着曲线(回吸等温线)、解吸等温线;离子水合作用、疏水水合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笼形水合物;状态图、玻璃化转变温度、单分子层水、离子型缺陷第二章碳水化合物淀粉糊化、淀粉的老化、焦糖化作用、环状糊精、变性淀粉(ModifiedStarch)、糖苷、凝胶和胶凝、低聚糖、生氰糖苷、还原糖第三章脂质油脂同质多晶现象、必需脂肪酸(EssentialAminoAcids,并举一例)、固体脂肪指数(SFI)、塑性脂肪、脂肪的自动氧化、脂肪酸的0氧化、抗氧化剂、油脂的乳化、酸价(AcidValue)、油脂的氢化、碘值、皂化值、活性氧自由基、干性油脂与不干性油脂、中性脂肪、磷脂、衍生脂类、甘油磷脂、发烟点、闪点、着火点、乳化剂、乳状液、酸败、酯交换、脂类的酶促氧化、脂类水解、简单脂类、复合脂类、1O2淬灭剂(并举一例)、POV(PeroxidationValue)、脂肪光敏氧化、油脂的调温第四章蛋白质蛋白质的等电点、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变性与复性、肽键、盐溶作用、盐析作用、乳化容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第五章褐变酶促褐变、麦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非酶褐变、Strecker降解二、填空题第一章水1.食品一旦失水,()完全复水,因为()。
2.结冰对食品保藏不利的主要影响有()和()。
3.在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和游离水两种,其中对食品的保存性能影响最大的是()。
4.评定冰点以下的食品稳定性时,通常可用()作为指标。
5.食品的吸湿(附)等温线的()曲线和()曲线通常不重合,这即是吸附等温线的()现象。
6.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和()两种,测定食品水分含量的方法是()。
7.请写出水分活度AW的公式AW=(),纯水的水分活度为()。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糖苷
是由单糖或低聚糖的半缩醛羟基和另一个分 子中的-OH、-NH2、 -SH(巯基)等发
生缩合反应而得的化合物 。 组成: 糖基 +配基(非糖部分 )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是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同时也是 生物体的主要结构成分。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 量的主要来源。
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 提供适宜的质地口感和甜味。
末期阶段
缩合与聚合,生成 类黑色素和风味化合 物。
美拉德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和特点
➢条件: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少量的水 加热或长期贮藏
➢产物:黑色素(类黑精)+风味化合物 ➢特点:pH值下降(封闭了游离的氨基);
还原的能力上升(还原酮产生); 褐变初期,紫外线吸收增强,伴随有荧光物 质产生;添加亚硫酸盐,可阻止褐变,但在褐变 后期加入不能使之褪色。
一、单糖的物理性质
旋光性
旋光性:是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 发生旋转的特性。 单糖的比旋光度定义:指lmL含有1g糖的溶 液在其透光层为0.1m时使偏振光旋转的角度。 变旋现象:指糖刚溶解于水时,其比旋光度 是处于变化中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就稳定在 一恒定的旋光度上的这种现象。
第一节 单糖在食品中的作用
大麦
水煮: 125种香气
75种香气
烘烤: 250种香气 150种香气
第一节 单糖在食品中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
小结
❖ 美拉德反应机理
❖ 反应影响因素
❖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焦糖化反应
➢概念:无水(或浓溶液)条件下加热糖或糖浆,用
酸或铵盐作催化剂,糖发生脱水与降解,生成深色 物质的过程,称为焦糖化反应。
质量。
食品化学思考题答案
⾷品化学思考题答案⾷品化学思考题答案第⼀章绪论1、⾷品化学定义及研究内容?⾷品化学定义:论述⾷品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品在处理、加⼯和贮藏中经受的化学变化。
研究内容:⾷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成分在⾷品加⼯和保藏过程中产⽣的物理、化学、和⽣物化学变化;以及⾷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品质量和加⼯性能的影响等。
第⼆章⽔1 名词解释(1)结合⽔(2)⾃由⽔(3)等温吸附曲线(4)等温吸附曲线的滞后性(5)⽔分活度(1)结合⽔:存在于溶质及其他⾮⽔组分临近的⽔,与同⼀体系中“体相”⽔相⽐,它们呈现出低的流动性和其他显著不同的性质,这些⽔在-40℃下不结冰。
(2)⾃由⽔:⾷品中的部分⽔,被以⽑细管⼒维系在⾷品空隙中,能⾃由运动, 这种⽔称为⾃由⽔。
(3)等温吸附曲线:在恒温条件下,以⾷品含⽔量(gH2O/g⼲物质)对Aw作图所得的曲线。
⼜称等温吸湿曲线、等温吸着曲线、⽔分回吸等温线.(4)如果向⼲燥样品中添加⽔(回吸作⽤)的⽅法绘制⽔分吸着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5)⽔分活度:⾷品的⽔蒸汽分压(P)与同条件下纯⽔蒸汽压(P0)之⽐。
它表⽰⾷品中⽔的游离程度,⽔分被微⽣物利⽤的程度。
也可以⽤相对平衡湿度表aw=ERH/100。
2 、结合⽔、⾃由⽔各有何特点?答:结合⽔:-40℃不结冰,不能作为溶剂,100 ℃时不能从⾷品中释放出来,不能被微⽣物利⽤,决定⾷品风味。
⾃由⽔:0℃时结冰,能作为溶剂,100 ℃时能从⾷品中释放出来很适于微⽣物⽣长和⼤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Food的腐败变质,但与⾷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
3 、分析冷冻时冰晶形成对果蔬类、⾁类⾷品的影响。
答:对于⾁类、果蔬等⽣物组织类⾷物,普通冷冻(⾷品通过最⼤冰晶⽣成带的降温时间超过30min)时形成的冰晶较粗⼤,冰晶刺破细胞,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流(流汁),导致营养素及其它成分的损失;冰晶的机械挤压还造成蛋⽩质变性,⾷物⼝感变硬。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3.条件:氨基酸和复原糖及少量的水参与
4.产物:色素〔类黑精〕
风味化合物: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异麦芽酚
5.特点:
随着反响的进展,pH值下降(封闭了游离的氨基),复原能力上升〔复原酮产生〕;褐变初期添加亚硫酸盐,可阻止褐变,但在褐变后期参加
H
OH
H
CHO
HO
H
H
OH
H
OH HO
OH
CH2OH
D- 阿拉伯糖
CHO
CHO
H
H
CH2OH
D- 半乳糖
甘露糖
D- 葡萄糖
O
H
H
CH2OH
CH2OH
CHO
CHO
OH
H
H
OH
CH2OH
D- 木糖
CH2OH
CHO
H
OH
H
OH
OH
OH
HO
H
HO
HO
H
H
OH
H
HO
OH
H
OH
H
H
H
H
CH3
COOH
CH2OH
COOH
①根据多糖的组成分类
均多糖:指只有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如淀粉,
纤维素等。
杂多糖: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多糖,
如香菇多糖等。
②根据是否含有非糖基团
纯粹多糖:不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也就是一般意
义上的多糖;
复合多糖: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如糖蛋白、糖脂
等。
表1 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
产品
总糖量
(完整版)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一、填空题1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 6 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 4 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增大,当继续升温至3.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减小。
3 液体纯水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由氢键构成的四面体形状,通过H-桥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多变形结构。
4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和四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每个水分子在三维空间有相同的氢键给体和氢键受体。
因此水分子间的吸引力比NH3和HF要大得多5 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氢键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所构成的水桥。
6 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缔合或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折叠;若降低温度,会使疏水相互作用减弱,而氢键增强__。
7 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脂肪酸盐、蛋白脂质、糖脂、极性脂类、核酸等,其特征是同一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和疏水基团。
当水与双亲分子亲水部位羧基、羟基、磷酸基、羰基、含氮基团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增溶。
8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和体相水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9 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常压下,100~105℃条件下恒重后受试食品的减少量10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
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分子的相互作用、与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11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S 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 形。
12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
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食品化学试题-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A 卷一 名词解释 20分斯特勒克降解——在二羰基化合物存在下,氨基酸可发生脱羧,脱胺作用,成为少一个碳的醛,羰基化合物则转移到二羰基化合物上。
焦糖化作用——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的温度时,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发生褐变反应,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
淀粉糊化—— 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的现象。
淀粉老化——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现象称为老化二 选择题 60分1. 以下为核糖分子的结构式是 ( A )A B C D2. 下列反应能产生香味物质的是 ( D )A 阿姆德瑞分子重排B 果糖基胺脱胺C 羰氨缩合D 斯特勒克降解3. 以下各项中对美拉德反应无影响的因子是 ( D )A pH 值B 温度C 金属离子D 酶浓度4. 相对甜度最高的是( B )A 蔗糖B 果糖C 葡萄糖D 麦芽糖5. 淀粉在下列条件下易老化的是 ( B )A 含水量小于10%B 温度在2~4 0C 之间C pH 小于4D pH 大于116. 加入下列物质褐变速度最快的是 ( C )A 木糖B 半乳糖C 核糖D 葡萄糖CH 2OH7. 亚硫酸根抑制美拉德反应是因为其与醛,R-NH2的缩合产物不能进一步生成( C )A HMF与还原酮B 果糖基氨C 薛夫碱与N-葡萄糖基氨D 果糖基氨与2-氨基-2-脱氧葡萄糖8. 制造蜜饯时,不能使用的糖是( C )A 果糖B 果葡糖浆C 蔗糖D 淀粉糖浆9. 以下糖类中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的是( B )A 葡萄糖B 木糖醇C 山梨糖D 蔗糖10. 在烘烤中着色最快的糖是( A )A 果糖B 葡萄糖C 蔗糖D 麦芽糖11. 在相同浓度下,加入下列哪种糖能使雪糕最不易起冰粒( B )A 蔗糖B 葡萄糖C 麦芽糖D 葡麦糖浆12. 以下哪种淀粉属于物理变形淀粉( D )A β—淀粉B 糊化淀粉C 氧化淀粉D 预糊化淀粉13. 以下不属于淀粉老化原理应用的是( D )A. 粉丝的生产B.油炸方便面加工C. 速煮米饭加工D. 肉糜制品14. 在汤团皮中添加5%左右的什么可以起粘结剂作用? ( A )A酯化淀粉 B 氧化淀粉 C 酸变性淀粉 D 预糊化淀粉15. LM果胶必须在什么存在情况下形成凝胶? ( D )A糖B酸C适当pH值 D 二价阳离子三是非题(要求解释原因)10分1. 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菌,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答: 是的.糖浓度只有在70%以上才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而在室温条件(20 O C)下,只有果糖的浓度可以达到70%,其它糖的溶解度都低于70%,故通常利用高浓度的果糖来保存食品.2. 淀粉都能令碘液变色。
食品化学复习练习题及真题编辑版
食品化学复习练习题:绪论思考题:1、食品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2、食品化学就是怎样的一门学科?3、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如何?4、食品化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5、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什么?6、怎样学好食品化学?食品化学复习练习题:水与冰一、选择题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就是( )。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
A、配位键B、氢键C、部分离子键D、毛细管力3、属于自由水的有( )。
A、单分子层水B、毛细管水C、自由流动水D、滞化水4、可与水形成氢键的中性基团有( )。
A、羟基B、氨基C、羰基D、羧基5、高于冰点时,影响水分活度Aw的因素有( )。
A、食品的重量B、颜色C、食品组成D、温度6、对食品稳定性起不稳定作用的水就是吸湿等温线中的( )区的水。
A、ⅠB、ⅡC、ⅢD、Ⅰ、Ⅱ二、填空题1、结合水区别于自由水的特点就是。
2、结合水可分为。
3、结合水的主要作用力有。
4、体相水可分为。
5、高于冰点时,影响食品水分活度Aw的因素有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
6、食品中的水其存在状态包括。
三、判断题1、对同一食品,当含水量一定,解析过程的Aw值小于回吸过程的Aw值。
( )2、冷冻干燥比常温干燥对蔬菜质构的影响小。
( )3、食品的含水量相等时,温度愈高,水分活度Aw愈大。
( )4、低于冰点时,水分活度Aw与食品组成无关,仅与温度有关。
( )5、亲水性大的大分子溶质,可使冰形成无序状结构。
( )6、对食品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就是体相水。
( )7、高于冰点时,食品组成就是水分活度Aw的主要因素。
( )8、对软质构食品,为防止变硬,需较高的Aw。
( )9、离子可破坏水的正常结构。
( )10、离子及可形成氢键的中性基团可阻碍水在0℃时结冰。
( )11、水分活度可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 )12、高于冰点时,食品组成不就是AW的主要因素。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03261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一、填空题1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单糖的数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 单糖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分为_______和_______,寡糖一般是由_______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多糖聚合度大于_______,根据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多糖分为_______或_______.3 根据多糖的来源,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根据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多糖衍生物称为_______.4 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
5 糖醇指由糖经氢化还原后的_______,按其结构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6 肌醇是环己六醇,结构上可以排出_______个立体异构体,肌醇异构体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只有_______,肌醇通常以_______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同时多与磷酸结合形成_______,在高等植物中,肌醇的六个羟基都成磷酸酯,即_______.7 糖苷是单糖的半缩醛上_______与_______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糖苷的非糖部分称为_______或_______,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_______.根据苷键的不同,糖苷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8 多糖的形状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多糖可由一种或几种单糖单位组成,前者称为_______,后者称为_______.实用文档9 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10 蔗糖水解称为_______,生成等物质的量_______和_______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11 含有游离醛基的醛糖或能产生醛基的酮糖都是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有弱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有强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12 凝胶具有二重性,既有_______的某些特性,又有_______的某些属性。
食品化学-03碳水化合物答案
催化剂:铵盐、磷酸盐、苹果酸、延胡索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无水或浓溶液,温度150-200℃
3.性质
焦糖是一种黑褐色胶态物质,等电点在pH3.0-6.9,甚至低于pH3, 粘度100-3000cp,浓度在33-38波美度pH在 2.6-5.6较好。
4.5 非酶褐变——焦糖化反应
4. 焦糖化反应产生色素的过程 蔗糖形成焦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节 食品中的单糖 4. 单糖的化学反应 4.5 非酶褐变
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催化,使酚类物质氧化为醌。
褐
变
焦糖化反应 Caramelization
非酶促褐变
美拉德褐变反应Maillard Reaction
4.5 非酶褐变——焦糖化反应
1.定义
糖类化合物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加热熔融以后,在 150-200℃高温下发生降解,缩合,聚合等反应,产生粘稠的黑褐 色焦糖,这一反应称焦糖化反应。 此反应应用于食品工业制造焦糖色素。
葡萄糖2.09 果糖2.40 蔗糖4.25 葡萄糖2.07 果糖1.09 蔗糖4.25
蔗糖12-17 葡萄糖0.87 蔗糖2-3
葡萄糖0.1
多糖
淀粉1.5 纤维素1.0 纤维素0.6
淀粉7.8 纤维素1.0 纤维素0.7
淀粉14.65 纤维素0.7 糖原0.1
第一节 概述 3.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 提供人类能量的绝大部分
开始阶段:蔗糖熔融后,温度约达200℃左右,经过约35分钟的起泡,蔗糖 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甜味但具有温和苦味的异蔗糖酐C12H20O10。 中间阶段:生成异蔗糖酐后,起泡暂停。稍后又发生第二次起泡现象,持续 时间约55分钟,在此阶段失水约9%,形成焦糖酐产物,可溶于水及乙醇, 味苦,平均分子式为C24H36O18。 最后阶段:焦糖酐进一步脱水形成焦糖烯(C36H50O25),继续加热则生成 高分子量深色难溶焦糖色素,分子式为C125H188O80,其结构尚不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述食品化学的定义及对食品化学的理解。
答:定义:研究食品的种类、组成、营养、变质、分析技术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食品化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它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动植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理解:是以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的组成及理化性质的一门科学;是以食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化学,既是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食品科学的一个分支。
食品化学是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学科。
二、试分述食品化学的研究层次、主要任务及学习食品化学的目的与意义?答:食品化学的研究层次、主要任务:1、食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以及水分与食物储存的关系。
2、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在加工过程中的反应变化以及在加工中的功能特性。
3、酶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食品色香味的形成与保持的原理。
5、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使用。
学习食品化学的目的与意义:1.利用食品化学知识解释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2.利用食品化学知识控制菜品的质量与卫生。
3.利用食品化学知识指导烹饪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创新。
三、结合日常生活和本专业知识举例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并谈谈原因。
答:水分变化:吸水:烹调过程中添加水。
如干货的涨发。
保水:有些过程则需要保护原料水分。
如肉食品原料的挂糊上浆,目的是保护原料中的水分不丢失。
脱水:有的过程又要脱去不必要的水。
如盐渍和焯水等方法,目的是为了除去肉类原料的腥膻之味和某些蔬菜的涩苦之味。
无机盐变化:流失:植物及动物的食品原料在加热时即收缩,汁液被分离出来,其中可溶性的碱金属盐类随汁液流出,而钙、镁等盐类在酸性时也被溶解出来。
如白菜在煮沸四分钟时,钙,磷的损失率,若全叶煮沸可达:Ca l6%,P 46%;若切断煮沸:Ca 25%,P 53%。
增加:有时成品中也有无机盐增加的情况,如用硬水煮饭钙、镁会增加,用铁锅时,铁也会增加。
污染:水污染、土质污染、空气污染、烹饪器具污染都会使烹饪原料及成品中的有毒元素增加,造成污染。
蛋白质变化:变性作用:适度变性--改善口感,易于消化;过度变性--口感不佳,营养损失。
胶凝作用:形成半固态物质--豆腐、蛋羹羰氨反应:赋予食品风味和色泽糖类变化:焦糖化反应:糖类在加强热(熔点以上)时,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会变为深色物质,即发生焦糖化,而在碱性条件下会加速这种变化。
羰氨反应:糖类在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时,糖类的羰基与氨基可结合形成褐色物质,故称羰氨反应。
它们都可给食品带来美好的色泽和风味,但亦可给食品带来不良影响。
淀粉的糊化与老化:淀粉受热即糊化,粘性变大,消化容易;陈放时会出现老化现象,水分减少,硬度变大,不易消化。
纤维素软化:蔬菜类细胞膜中的半纤维素、果胶质、粘质等热煮时即吸水软化便于消化。
多糖凝胶的形成:琼脂、果胶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脂肪的变化:溶出:肉类、鱼类等的脂肪组织,在加热时,一部分脂肪游离出来,如果丢弃汁液,这部分脂肪将损失掉。
热氧化:一般加工时脂肪不发生质的变化,但过度加热则不饱和脂肪酸可氧化分解,生成过氧化物、酸、醛等,对消化器官是有害的。
热聚合: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甚多,在强热下,当温度高于300℃时,会发生聚合作用,而使其粘度增加,而且.增稠速度很快。
游离脂肪酸在加热到高于300℃时也发生热聚合作用。
热分解:温度超过350~360℃后可分解为酮类和醛类。
热变性(氧化、分解、聚合)的脂肪不仅味感变劣,而且丧失营养,甚至还有毒性。
所以,烹调工艺中要注意控制油温是必要的。
四、请谈谈你对《食品化学》课程学习方法的见解。
答: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与自觉性不断增强。
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学习方法:1、化学基础知识要牢固。
2、理论联系实际。
五、谈谈对单糖结构多样性的理解。
答:1、不同的单糖可能C原子数不同2、相同C原子数的单糖,H和O原子数目可能有区别(比如脱氧核糖和核糖) 3、原子种类和个数都相同的还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六、试结合实例谈谈对美拉德反应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概况。
答:美拉德反应按其本质而言是氨羰间的加缩反应,它可以在醛、酮、还原糖及脂肪氧化生成的羰基化合物与胺、氨基酸、肽、蛋白质甚至氨之间发生反应,其化学过程十分复杂。
美拉德反应是加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色泽和浓郁芳香的各种风味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加工工艺过程如咖啡、可可豆的焙炒,饼干、面包的烘烤以及肉类食品的蒸煮。
另外,美拉德反应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有重要的影响,既可能由于消耗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或降低了食品的可消化性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可能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抗氧化物质而增加其营养价值。
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在食品贮藏与加工的过程中,控制食品的色泽、香味的变化或使其反应向着有利于色泽、香味生成的方向进行,减少营养价值的损失,增加有益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
七、试谈谈低聚糖环状糊精为什么能在食品、医药及农药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答:环状糊精(β-cyclodextrin简称β-CD)是淀粉经酸解环化生成的产物。
它可以包络各种化合物分子,增加被包络物对光热、氧的稳定性,改变被包络物质的理化性质。
β-环糊精包合工艺是利用淀粉在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作用下水解出的,以α-1,4糖甙键连接而成的一种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即β环糊精(β-CD)将药物分子全部或部分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一类非键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药物经β一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改善不良气味及拓宽药物剂型等,是近年来药剂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
环状糊精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β-CD可以防止各种香料、油料、香辛料及其它易挥发物质的挥发,长期保持食品香味不变。
β-CD可以保持易氧化、遇光分解、遇热易变质的色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稳定。
2.β-C D可以除去鱼、肉腥味及食品中补加维生素B等营养成份后的不愉快味道及其它食品中的异味,增加食品的适口性,也可以改善糖精和甜蜜素等甜味剂的口感。
3.β-CD对于含油量高的饮料,如:冰淇淋、咖啡饮料及其它乳化食品等均可使其形成长期移稳定的乳状液。
若与食品乳化剂配合使用,乳化效果更佳。
4.β-CD可以使食品防腐剂、保鲜剂缓慢释放,提高防腐效果,延长食品保质期。
β-环状糊精在医药中的应用:1.β-CD可防止硝基甘油、冰片、萘等药物的挥发;防止氯霉素、维生素、氨基酸及其它激素类药物氧化、光变质和热破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β-CD可提高不溶性药品的水溶性;β-CD可使异羟洋地黄毒苷溶解度提高200倍,服后便于体内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
3.β-CD可降低冬眠灵,苯二氨杂草等药物副作用,除去药物中的苦涩味。
4.β-CD可起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抑制艾滋病毒的增殖。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增5.β-CD可以调节植物激素,提高生物效应,能使果实早熟,提高糖份,增加色素,产量成倍增长。
6.β-CD可提高对光和热易分解、易挥发农药的稳定性,提高药用效果,减少农药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β-CD在日用化工中有很高的使用价值β-CD可以防止化妆品增白剂损坏血酸氧化变褐提高增白效果,减少刺激性;四、用β-CD作有效成份配制脱臭剂:脱臭效果极好,无任何副作用。
环状糊精还可以把某些有臭气的物质包络起来,起到除臭作用。
如有一种名叫“5—氟脲嘧啶”的抗肿瘤口服药,气味难闻,但在经与环状糊精掺和后,难闻的气味就被掩盖了。
八、试结合例子谈谈对多糖的结构和性质的共性及个性的认识。
九、自主学习综合题:结合理论课堂学习及通过相关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后提供自己对各分属学号主题多糖化学结构、特性及在食品中应用范围知识,并结合上述所归纳知识谈谈对食品高分子(polymer)、亲水胶体(hydrocolloids)及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的理解和见解,附至少5篇中文或英文参考文献。
(若答题空间不够,可自由加页)答:刺梧桐胶:刺梧桐胶又称苹婆树胶,是一种部分乙酰化的多糖化合物,与少量水混合即可形成黏性极强的胶黏剂,由于无毒安全,广泛用于制药配制牙科胶黏剂和食品胶黏剂。
胶黏剂作用:(1)95%粉状刺梧桐胶85%、硼砂或氧化镁(10%)3%、石英粉(270目)适量、硬脂酸镁适量、薄荷油适量,混合均匀后可室温固化,用作牙科胶黏剂。
(2)刺梧桐胶(200~300目)45、甘油55、吐温~60 0.1,搅拌混合均匀可用作结肠造口手术环的密封胶黏剂。
形状:黄至淡红褐色粉末或片状。
未粉碎者呈浅黄色到至红棕色,半透明。
略带醋酸味。
不溶于水,但用碱脱乙酰则成水溶液。
主要用途: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保湿剂。
工业应用:用作粘着剂及悬浮剂、稳定剂、成胶剂。
制药--------用于生产催泄剂:一般用8-30 目的胶粒子,外包糖衣用于口服;胶在体内吸水膨胀近百倍体积且又不会被人体所消化吸收,具有非常有效的催泄功能。
食品工业-----用于奶酪酱、法国式色拉酱等的稳定剂;用量一般低于0.8%。
由于无毒安全,广泛用于制药,配制牙科胶黏剂和食品胶黏剂,如:(1)95%粉状刺梧桐胶85%、硼砂或氧化镁(10%)3%、石英粉(270目)适量、硬脂酸镁适量、薄荷油适量,混合均匀后可室温固化,用作牙科胶黏剂。
(2)刺梧桐胶(200~300目)45、甘油55、吐温~60 0.1,搅拌混合均匀可用作结肠造口手术环的密封胶黏剂。
食品高分子:高分子在食品中应用:1)增稠添加剂:果汁、果珍、果茶、果酱、八宝粥、调味品和所有糊类食品2)浮添加悬剂:粒粒橙、明列子、银耳片、哈密瓜糖和菠萝粒3):冻添加果剂:脆、韧、糯和揉型果冻。
亲水胶体:胶体化合物(蛋白质及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发生作用。
质点水化后似分子状态分散于水中,形成亲水胶体溶液。
如动物胶汁(阿胶、鹿角胶、明胶及骨胶等)、酶的水溶液(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溶菌酶、尿激酶等)及其他含蛋白质的生化制剂,植物中纤维素衍生物,天然的多糖类、粘液质及树胶等,人工合成的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等遇水后所形成的胶体溶液均属此类。
亲水胶体绝大多数为高分子化合物,所以亲水胶体溶液也称高分子水溶液。
随着非极性基因数目的增多,胶体的亲水性能降低,而对半极性溶媒及非极性溶媒的亲和力增加,胶体质点分散在这些溶媒中时,形成的溶液称为亲液胶体溶液或高分子非水溶液,如玉米朊乙醇溶液或丙酮溶液。
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在加工食品中可以起到提供增稠、增黏、黏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紧密度、稳定乳化、悬浊体等作用,使食品获得索要各种形状和硬、软、脆、黏、稠等各种口感,所以称作食品增稠剂、增粘剂、胶凝剂、稳定剂、悬浮剂、食用胶、胶质等,因食品胶一般都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而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故亦称亲水胶体、水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