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变态反应2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原则
免疫生物疗法
1、将具有佐剂作用的IL-2等分子与变应原共同使用,可 使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下调IgE的产生; 2、将编码变应原的基因与DNA载体重组制成DNA疫苗进 行接种,可成功诱导Th1型应答; 3、用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释放介质,治疗持续性哮喘; 4、用可溶型IL-4受体与IL-4结合,阻断其生物学效应, 降低Th2细胞应答,减少IgE产生。
IgE
抗 原 提 呈
产 生
肥 大 细 胞 致 敏
肥 大 细 胞 活 化
炎 症 介 质 释 放
效 应
发生机制
速发相反应 迟发相反应 • 4-6小时发生,可持 续数天以上,
•数秒内发生,可持续 数小时
•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 缩,腺体分泌增加
•表现为局部的以嗜酸 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Th2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浸润为特 征的炎症反应
遗产与环境因素
•特应性体质:某些人接触环境中的普通抗原物质刺激后
易发生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其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基因)及所处的环境因素密
切相关。
•儿童早期接触相对卫生较差的环境,特被是易于引起感
染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特应症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利于 Th1产生,减少Th2产生,减少IgE抗体产生)。
IgE
•IgE Fc I (FcεRI)为高亲和力受体,在肥大细胞或
嗜碱性粒细胞呈高表达水平。 • IgE Fc II (FcεRII)为低亲和力受体,分布广泛。
IgE受体
主要成分
•肥大细胞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 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嗜碱性粒细胞 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 •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 下的结缔组织内,循环血中仅有少量存在。
血 管 神 经 性 水 肿
荨 麻 疹
防治原则
1、查明变应原(病史和皮试),避免接触。 2、脱敏疗法: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必须使用 者,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抗毒素以消耗IgE。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明确但难以避免的变应原, →小剂量较长间隔多次注射以刺激产生IgG;当相同的变 应原再次进入时, IgG阻断IgE与变应原结合。 3、药物 :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阿司匹林、色甘酸 钠等 拮抗生物活性介质的作用:苯海拉明 、氯苯那敏、 异丙嗪等 改善效应器官免疫性:肾上腺素 钙剂 维生素C等 4、免疫生物疗法
三者表达受体不同,分泌因子不同,作用亦不同。
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诱导特异IgE产生→ IgE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εR结合,→ 机体处于持续致敏状态。 2、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变应原与肥 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 引起FcεR交联→ 活化信号通过激酶级联反应使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 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 性 屑
花 粉
尘 螨 排 泄 物
主要成分
•是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 •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粘膜下固有层淋 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产生依赖于IL-4。 •亲细胞抗体,它可在不结合抗原的情况下通过与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的IgE Fc段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发生机制
•前列腺素(pg)
新合成介质及生物学活性
生物学活性:血管扩张剂和支气管收缩剂 •白三烯(srs-a): 生物学效应:迟发相反应的主要介质。毛细血管扩 张,通透性增强,粘液腺体分泌增加。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生物学效应:参与迟发相反应,凝聚和活化血小板 使其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细胞因子(ecf-a) 生物学作用:参与全身过敏发硬,增加血管内皮细 胞表达粘附分子。
I型变态反应
目录
一、概述、参与成分 二、发生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
三、临床常见疾病
四、防治原则
概述
概
述
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 能紊乱或组织后产生的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 应答。分为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概述
Ⅰ型超敏反应特点
1.参与的抗体为IgE。
常见疾病
1、全身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最为常见 (2)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症):动物免疫血清 2、呼吸道过敏反应 (1)支气管哮喘 (2)过敏性鼻炎 3、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4、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 敏 性 鼻 炎
哮 喘
发生机制
预存介质及生物学活性
•组织胺(histamin) •激肽(kinin)
生物学效应:H1介导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 小静脉通透性增加和杯状细胞粘液分泌增多,H2介导血 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刺激外分泌腺分泌。
生物学效应:刺激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痉挛引起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嗜酸性粒细胞、中性 粒细胞等向局部趋化。
2.发生快、消失也快。
3.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组织细胞严重损伤。
4.有明显得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性。
主要成分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成分
1. 变应原 2. IgE及其抗体
3.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成分
变应原
•药物和化学性变应原(肌肉或静脉) 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 •吸入性变应原(呼吸道) 花粉、真菌孢子、尘螨排泄物、动物毛皮屑 •食物变应原(消化道) 牛奶、鸡蛋、鱼、虾、蟹 • 某些酶类物质(皮肤或血液) 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