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情景式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情景式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漫川中学海广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本课题的研究,是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指导,以改革
课堂教学无效提问现状为“突破口”。
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来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一边研究一边提高理论水平,一边实践一边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总结。
3、个人和群体相结合。个人的经验教训与群体的优劣互照,取长补短,课题组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充分调动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4、讲究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自主权教给学生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理论根基的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凸现的一种理论思潮,它对世界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核心观点是知识的建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基本要素。其中,
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通过会话,来商讨怎样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
解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建立的认知结构。
其中特别是情景创设,被看作是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主动创设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情景,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当前所学知识,从而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而传统的课堂讲授,由于不能提供生动的、丰富的实际情境,而使学习者难于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对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①对象要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
②目标要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关系要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合作和多边互动;
④过程要素--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态势和畅通、及时的反馈渠道;
⑤方法要素--突出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思维的启发、知识技能的内化、能力与素质的转化;
⑥环境要素--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氛围。
以上这些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素质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我们进行《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策略研究》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3、现代教学论认为: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先由课题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准备。再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并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讨,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