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单元练习: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提出“仁政”思想

2.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现象。文帝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敢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材料旨在说明( )

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

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

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仁”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仁”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

B.儒学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

D.“仁”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主张( )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

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

D.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涌现

6.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

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7.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儒学注重对知行关系的研究

8.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9.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10.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11.《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

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研有非实用趋向

二、非选择题

13.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

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14.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