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太原市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五、研究的成果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结尾部分——参考文献
附:佐证资料目录
篇二:做人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研究”报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教育改革呼唤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教育
中关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国民素质,学校德育肩负着更为特殊的使命。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基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肩负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

2、德育现状要求推进德育工作实效
朱小蔓教授在《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说: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道德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个体选择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

反思现行的学校德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究其原因,诸如德育目标的失衡、德育层次的倒置、德育模式的陈旧、家庭德育的缺位、社会道德的失范、注重道德判断而采取的单纯的说教、道德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相脱节、未将个体的品德纳入到社会性体验中等等,都难辞其咎。

综观学校德育的工作状况,德育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做人德育的缺失,我们的学校教育愈来愈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漠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重启做人德育,校正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航向,提高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是当前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3、和谐社会需要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更新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诱发了功利主义倾向,人心浮燥,贪腐造假之风屡禁不止。

现实生活中人们少有了理想与信仰,精神缺失、道德失范、文化虚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出现危机;同时,学生中有许多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碍,对生命的轻视,对生活的漠然,也需要我们面对和反思。

21世纪,人类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我们必须还教育一片净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克服当前学校德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大、空”,脱离学生的人生成长、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状况;
2、有助于使学校德育更好的贴近学生人生的实际。

更好的为中学生的人生规划和人生发展服务;
3、有助于在学校原有的实践基础上,系统构建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体系,打造学校德育品牌,整体丰富和提升学校德育的内涵与品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人生引领”:是指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过程中,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向“人”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和带领“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从而更好的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享受人生。

2、“中学德育”:“中学德育”即在中学阶段实施的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中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

中学德育对中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着密切联系,对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3、“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这是近年来我校所力求实践与探索的一种中学德育的基本建构或模式。

它是以做人德育为基础和核心,遵循德育规律,着力构建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的目标、内容及策略体系,进而优化德育过程,使中学德育更好的为学生的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努力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性的人,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具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研究思路
从现状研究入手,在全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中学德育的现状,尤其是中学生人生目标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
索和资料研究,深刻把握和认识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的时代背景及价值内涵,认真总结学校原有的德育实践经验,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整体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的、有助于引领中学生人生成长的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策略体系及相关的保障机制,注重行动研究与个案的积累,使本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全面丰富和提升学校德育内涵和品质的过程。

(二)研究步骤
1、前期研究(XX年12月—XX年12月)
达成目标:A、成立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网络,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B、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C、完成理论研究及现状调查与分析;D、初步完
成操作策略研究。

阶段成果:建立课题研究的网络组织。

进行可行性论证、操作性分析。

完成全部理论研究,汇集理论成果。

完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汇集操作策略系列论文。

2、中期论证(XX年1月—XX年2月)
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接受省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阶段成果: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形成部分子课题研究报告。

4、后期研究(XX年2月-XX年10月)
达成目标:①完成操作部分的其余研究,汇集后期阶段操作成果;②完成全部子课题的研究,分期出版论文集、个案集。

阶段成果:操作研究的论文。

个案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即运用问卷、观察、访谈等手段,调查了解当前中学德育的现状及中学生人生目标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2)文献法:即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尤其是通过对相关理论文本及经验资料的研究与学习,为本课题研究寻找足够的理论支撑及经验指导,
进而有效的把握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价值内涵及相关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体系建构。

(3)行动研究法:即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即时的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的文本成果(主要指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建构)运用于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予以修正和完善。

(4)个案法:即通过个案的积累和分析,更好的丰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特别是对个别学生、某一班级、某一年级、某一学科、某一类群体等典型个案的跟踪研究,从中揭示德育基于人生成长的某些本质和规律。

四、研究成果概述
(一)科学探明了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的内涵与特质
1、关于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的基本内涵
关于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的基本内涵,我们将其简单地定义为就是做人德育。

即以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学科教学的灌输与实践活动的感悟为主渠道,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遵纪守法、具有人性的人,做具有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做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的人。

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好,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好,都是一个社会系统保持良性运作的基石,是对人性的约束和引导。

从这个意义上讲,遵纪守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做人的底线,而做遵纪守法
的人则是学校德育的底线,也是学生个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

集体主义精神从来都是社会主体精神的重要内容,团队合作精神的兴起则为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调整带来了契机。

要求学生做一个具有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人的前提是集体对个人的关爱,并使集体与个人在互动中实现双向发展;。

国家意识是国民对国家的认知认同,是个人对祖国怀有高度忠诚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必
须高度重视对青少年一代国家意识的培养。

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具体说来,做人德育还表现为以下内涵——
首先,做人德育应该是善待生命的教育。

之所以做人德育是珍惜生命的教育,是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守护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人生原则。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是实施做人德育的逻辑起点。

一个人只有当他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又尊重他人生命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跟他讨论道德的问题、人生价值的问题;而当他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视他人生命为草芥的时候,做人德育便失去了根基。

同时,做人德育还是完善生命的教育。

完善生命、提升生命是做人德育的旨归。

做人德育要通过道德知识的灌输,道德情境的体验,道德行为的践行,不断丰富那些残缺生命的精神内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每一个生命活出应有的价值来。

当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使命感,有责任心,以负责任的态度度过一生,道德上的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做人德育应该是有层次的教育。

从现实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出发,我们大致可以将做人德育分为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生命态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四个层次以个人为圆心,逐渐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从基本的生活细节开始,明礼知法,再到崇德养性,以此不断地推动学生的道德水平迈向高一级阶段。

再次,做人德育应该是触动心灵的教育。

我国古代比较看重“教化”,教是教育,化是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化是以受教育者的内心领受体悟为前提的。

事实上,外在的标准、要求、规范只有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个体才能真正学会做人。

所以,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一种能引人注意、能为人接受、能感人至深的做人德育。

这种真正触及心灵的德育需要每一位教育者要有感情的投人,首先感动自己。

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平时的德育究竟有没有真正感动过学生?没有感动的德育是浅表的教育,没有内化的德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2、关于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的主要特征
我们以为,“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以生为本,学生主体。

学校德育能否对学生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是否真正认可相关理论与要求。

因此,无论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确立、还是道德行为的展开,都要最终靠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个体是自己道德世界的建构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
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

忽视学生内心的需要,忽视学生自愿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伦理也罢,无论奖惩,都是无法达到理想教育效果的。

教育者所要做的,是为学习主体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成的情境,将其生命潜能激发出来,使道德学习过程成为学习主体创造自身的过程。

(2)层次性:尊重差异,全员发展。

德育要区分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即层次性。

要研究每一层次内怎样做到德育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统规范,即序列性。

两者互为依托,形成学校德育的合理梯度。

以往在学校德育所出现的弊端,例如把高层次的目标当作低层次的起点,德育活动的随意性,层次性与序列性的错位等,值得我们反思和引为鉴戒。

(3)实践性:活动德育,检验内化。

首先,实践是做人德育的基本途径。

离开了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只能是灌输式的德育。

其次,做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动力来源于实践。

做人德育的德育实践,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意义,引发道德的需求,产生道德的主动追求。

再次,做人德育的过程是有目的的道德实践过程。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做人德育的过程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实践过程。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感受道德的冲突,检验自我道德认知,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道
德价值判断,不断内化最终提升自己做人的道德能力与素质。

(二)着力构建了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机制
1、构建做人德育的实践活动体系
(1)做遵纪守法、有人性的人
具体实践活动如下——
①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法制教育校园行”活动。

我校每年与法制副校长一起,组织“法制宣传周”活动。

即请法制副校长选调经验丰富的法律专家、司法干警组成报告团,筛选、确定宣讲课题,制作宣传画报,将法制教育与学生日常活动相结合,融法律意识于学生日常行为中。

二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以通州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通州区看守所和环本农场为依托,每学年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组织部分未成年犯人现身说法,以及在法制教育基地观看未成年犯罪的录像等,在中学生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三是开展“法制教育进社区巡展”活动。

利用学校“法制宣传周”活动的宣传材料,结合中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制作集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图片资料等内容为一体的展板,利用周末、节假日,到社区、广场、校外活动场所进行流动宣传展览。

四是开展交通一日协管活动。

我校与区交警大队一起利
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骨干参与交通协管,并将相关感受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让全体同学共同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等等。

②基础品德养成活动
一是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用知识守护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面对日趋激烈的学
篇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结题鉴定表
子课题编号:0102043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子课题
结题鉴定表
申报人姓名:
申报人单位(公章):
子课题名称:
申报日期:年月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