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六篇 第二章 审美教育的内涵、目的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试论审美教育的特点与价值

试论审美教育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审美教育的含义审美教育即按照美的规律、法则塑造人,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曾对其做过详细阐释。

审美教育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到美的感染与启发,进而激发内心的情感,树立起崇高的审美理想和良好的审美观念。

审美教育特别强调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对美、理想、情感、道德、自由、爱的充分而独特的理解。

总之,审美教育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教育方式,是由美与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具有教育功能的活动形式,旨在培养人们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审美教育的特点1.形象性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

审美教育寓于形象中,是一种形象化的生动教育,主要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进行分析、鉴赏、比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

审美教育以鲜明的形象作为载体,让受众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生活的内在含义以获取一些感性的知识。

只有美的形象才能深刻诉诸人的感官,潜在地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受到影响。

人生需要美的形象,需要美的升华,需要对美的感知,而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教育的形象性作为基础。

它使人更容易接受教育,通过美的事物与形象感染人,借助作品的形象性让人们的心与之交融,从而加深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2.情感性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点。

审美教育寓于情感之中,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审美教育的情感性是通过对美的对象,即蕴含美的具体事物的直观感受,引起受教育者的审美注意,激发他们心中的情感,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动人心弦。

根据审美对象释放出的美感,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体验,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其情感的共鸣。

无论是美的形象还是优美的环境、氛围,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地体现出某种情感,这种情感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理沟通,凸显出审美教育的价值,从而突出其情感性的显著特点。

总之,审美教育的情感性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

3.愉悦性审美教育的愉悦性,就是使人们在情感上感到舒畅与愉悦,既能给人以快乐,又能给人以启迪,给予人智慧的力量。

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标题:小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塑造他们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重要性、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文学、音乐、绘画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的教育方式。

它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关于心灵的塑造,是对人性的陶冶和升华。

在小学阶段,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它也能提高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

3.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小学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1.课堂欣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画作、雕塑、音乐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欣赏、品味,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审美观念。

2.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音乐情境、绘画情境等,引导孩子们体验和感知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合作探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家校合作:家长在审美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四、小学审美教育的评价1.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审美教育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一直被赋予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与塑造。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其内涵和方法。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习中体验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情感和美好情感。

审美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种方式。

文学作品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可以促使学生对人生、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

在审美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透过文学作品窥探生命的意义,接受各种思想的冲击和启发,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审美教育是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

每个文学作品都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碰撞,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和激励,促使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和人格。

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审美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社会需要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人格完善的人才,而这些都是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塑造的。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方法:1.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象、语言、情感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过程。

它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的认识与鉴赏能力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认知和鉴赏能力。

在审美教育中,通过学习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深刻地领会美的内涵,更准确地发现和去除不合理的审美观念。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有目的地、系统地了解和学习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二、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另一个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在审美教育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绘画、雕塑、摄影、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索、创造美的可能性。

三、美的价值观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美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和享受人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和精神追求。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逐渐建立自己的美的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应当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不同社会阶层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从而拓宽视野,加深文化认同感。

最终,学生将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成为有思想、具有独立审美判断力的艺术人才。

总之,审美教育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通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扩充视野,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和把握美的内涵,激发其创造无限的潜力和热情。

在未来,审美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人类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审美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审美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审美教育的性质和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

它是一种多维度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敏感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他们对艺术及其价值的尊重和认同。

审美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的性质和意义。

首先,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自然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个体个性的表达方式。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个体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其次,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产物,而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过程。

审美教育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和实践,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创造力水平。

第三,审美教育是培养情感和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体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使其更加细腻和敏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和社会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连接。

再者,审美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一种思想和价值的传递。

审美教育通过让人们了解和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流派,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社会和全球化的世界。

最后,审美教育是培养精神富足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人的精神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存在需求,而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获得艺术的美感和审美的满足,提高个体的精神富足感和幸福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幸福指数。

审美教育的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的名词解释

审美教育的名词解释审美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通过启发人们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自然景观的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艺术水平,还对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审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个体对美的感受和认同,并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以及自然景观,如大自然的美景和动物的美丽,人们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些体验有助于人们提高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观念,从而使他们在审美领域更富有深度和广度。

审美教育对于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美的感悟和鉴赏,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此外,审美教育还能帮助个体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人的内心情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二、审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审美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艺术领域和自然界。

在学校教育中,通常通过艺术课程和课外活动来进行审美教育的传递。

学生们将接触到绘画、音乐、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并与艺术家展开互动和交流。

通过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此外,自然景观的鉴赏也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

通过参观自然公园、参加户外探险等活动,个体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与之相融合的人类文明的美。

这种体验能够激发个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方法上,审美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们将学习相关的审美理论知识,如色彩学、音乐理论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

同时,他们也将参与创作过程中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绘画、演奏音乐等方式,来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努力。

三、审美教育的影响和挑战审美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提高人的审美品味,培养人对美的自觉追求。

一个从小接受审美教育的人,更能欣赏到艺术作品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审美教育是培养个体审美能力和素质的教育过程。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美教育强调感悟和体验。

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能力。

通过感受艺术作品、自我表达和创造等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提高其对美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创造力。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第三,审美教育强调个性发展。

审美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特审美品味和审美观点,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特点和风格。

在审美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个性化审美品味。

第四,审美教育注重实践和实验。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实验。

通过实践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五,审美教育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

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学科。

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体现了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规律。

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造美。

同时,审美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审美特点和风格。

在实践中,审美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观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实践、开展课外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美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审美教育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在于注重感悟、培养创造力、强调个性发展、强调实践和实验、跨学科的综合性。

名词解释审美教育

名词解释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1. 引言审美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教育形式。

它不仅仅涉及到艺术领域,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审美教育,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理解和鉴赏水平,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2. 审美教育的目标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鉴赏能力。

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取到情感上的满足。

具体来说,审美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让学生在审美上形成独特而有品位的情趣。

•提高审美素质: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提高对于色彩、音乐、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培养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品质的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培养审美欣赏能力: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审美上的愉悦。

3. 审美教育的内容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多样化而广泛的,包括了艺术学科、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审美教育内容:3.1 艺术学科艺术学科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提高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绘画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色彩搭配、构图规律等基本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绘画作品。

3.2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审美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或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关的艺术作品。

例如,在中国的审美教育中,学生会学习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从而培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3.3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是审美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接触自然景观,学生可以培养对于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户外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认识和理解。

审美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审美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四、全面性
审美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在培养全 面开展的人方面,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 体育等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并在 某种意义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发挥其独特 的教育作用。
审美教育对德育的根底作用
审美教育对智育的根底作用
审美教育对智育的根底作用,表现在 多方面。但主要的是对人的智力的开发能 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是想象力的 培养,其次,是形式美的教育。
2、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
3、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
4、我们的பைடு நூலகம்点
根据审美教育的三原那么,我们对审美教 育的内涵可以作如下的界定: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 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 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 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 的心理构造、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 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二、愉悦性
审美教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 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体验到无比的 身心快乐。因此,审美教育的愉悦性导致 受教育者对于承受美育往往是自觉自愿、 乐而忘返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时下,有些家长或学校违背审美教育 的规律,给孩子或学生施加压力,甚至强 迫孩子参加艺术培训。结果,事倍功半, 事与愿违。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特点
一、情感性 二、愉悦性 三、过程性 四、全面性
一、情感性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所谓 情感性不仅是指审美教育主要是以情感为 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展,而 且也是指审美教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 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区别于其他的教育,如德育、 智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情感性,首先表 现在实施审美教育的全过程始终贯彻通过 审美活动如艺术欣赏,积极调动、激发受 教育者的心理功能,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 振,到达以情动人的效果。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审美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初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概念、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议,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人才。

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培养。

它是以美的体验和美的欣赏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美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育。

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是一种理智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情感、提高修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不仅包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析,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和表达,对社会文化的审美理解和鉴赏等方面。

通过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感知美的存在,从语言文字中领悟美的力量,从社会文化中体验美的价值,培养出高度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对美的情感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发展,从而提高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度。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辨别、分析和鉴赏能力,是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依据。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准确的分析能力和细腻的表达能力,使其具备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体验语言文字、感悟社会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多种方法,包括文学鉴赏、诗词鉴赏、散文阅读、古诗词演唱、朗诵比赛、书法展览等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文学鉴赏和诗词鉴赏两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现状、策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系统的审美教育体系: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审美教育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个体差异得不到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而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效果:1.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素质和人文素养。

让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导言审美教育是一种有关美的感知、理解、欣赏和创造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而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和语文课堂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让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素养有所裨益。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认知、表达和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对美的喜爱和赏识的感情体验,包括对美的敬畏、喜爱、情感共鸣等。

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品位的前提。

2.审美认知审美认知是指人们通过感知和理解,对美的特征和规律进行认知和思考。

审美认知需要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逐渐形成对美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审美表达审美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表达出来。

审美表达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4.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人们在对美的感知和认知基础上,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创造性的活动。

审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语文课堂的特点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语言、文字和文学教育的主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体味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语文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情感渗透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渗透的场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为审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文学体验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之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情感、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定义、目的、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需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定义。

审美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和鉴赏的过程,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育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音乐作品的欣赏、美术作品的观赏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情感的接触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并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其次是情感的表达阶段。

学生在接触到艺术作品后,要求他们能够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对所感受到的美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是价值的判断阶段。

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后,需要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

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取适合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

还应该注重开展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审美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宽广。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初中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简述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审美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的过程。

审美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结合。

审美教育是以人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客体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审美教育中,人们既是艺术的创造者和表现者,也是艺术的欣赏者和鉴赏者。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培养人们对艺术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审美教育既注重培养人们的感性体验,又注重培养人们的理性思考。

感性是审美的基础,理性是审美的指导。

在审美教育中,人们通过感性体验来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同时也通过理性思考来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三、启发性与引导性相结合。

审美教育注重启发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引导人们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同时,审美教育也注重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理解,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正确评价和鉴赏能力。

四、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审美教育既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又要注重人文的关怀和情感。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人文的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审美教育的规律是指在审美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和规律性的变化。

审美教育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差异规律。

不同的个体在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人天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而有些人则需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培养出艺术的能力和欣赏的能力。

二、发展阶段规律。

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艺术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

儿童时期主要是感性阶段,青少年时期逐渐进入理性阶段,成年后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和风格。

三、文化背景规律。

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即审美意识教育,是以人类的审美、文化情怀为基础的一种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以及使其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能够理解美好的文化意蕴,感受历史深度,实现文化自我成长。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人类意识水平上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并面向实践,勇于开拓前行,实现审美情感的发展。

它的内容不仅仅是对现有的审美认知的分析与理解,也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感受、去追求美好的文化意蕴。

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艺术认知与审美实践,文化知识与审美实践,历史知识与审美实践,科学知识与审美实践等。

它要求学生利用理论认识、思考审美,掌握一定的审美规则与技法,还要求学生打开自我,以一种自主性的方式去实践价值观,去探索审美精神,去体验丰富多彩的审美之美。

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经验传授的过程,更是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价值观,从现象中感受真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有所体悟,开发出深刻的认知,使学生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文化自我,使之超越膜拜式的审美经验,实现文化的自我成长。

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

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

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的教育过程。

首先,审美教育涉及对艺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的传授。

通过学习艺术史、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认知和理解,并丰富其审美经验。

其次,审美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准确感知和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美。

同时,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能够辨别和评判艺术作品的优劣。

此外,审美教育还包括对个体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其独立的审美品味,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和欣赏艺术作品。

最后,审美教育还涉及培养个体的审美修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同时,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和创造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其能够欣赏、鉴赏并创造美。

这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对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表达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实施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等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文学的美、思想的美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审美教育只是简单的欣赏文学作品,忽略了审美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部分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如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美。

2.创设审美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文学作品中的美,通过思考、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和创造力。

4.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表达美。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教育

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教育

标题: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审美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

审美教育具有广泛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它不仅涉及到艺术领域,还涉及到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多个领域。

二、审美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1.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审美教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审美教育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活动,青少年可以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审美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活动,青少年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实施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活动。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与孩子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

2.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该注重美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如美术、音乐、文学等课程,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和比赛,如校园歌手大赛、舞蹈比赛、美术展览等,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在当今社会,审美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

审美教育涉及美的形态、美的内涵、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美的形态:指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呈现的各种美的形式,如线条、色彩、形状、音响等。

2.美的内涵:指美的本质和意义,包括真、善、美等价值观,以及道德、情操、品质等人文精神。

3.美的创造: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艺术手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4.美的欣赏: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1.教学内容丰富,但过于注重技能培训,忽视审美教育。

2.教学方法多样,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度高,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审美能力。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审美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三、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策略1.强化审美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审美教育水平。

2.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潜能。

4.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审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审美教育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人美版八年级上册《雕塑艺术》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为:了解雕塑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教师展示罗丹雕塑《思想者》,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2.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著名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米开朗基罗》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创作: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运用雕塑手法创作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引导人们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使人们更加能够欣赏美的事物,增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进行培养,更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自然、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审美情感和体验。

审美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审美教育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教育,而是涵盖了各个领域,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电影、时尚等。

通过多样的审美教育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培养其对不同领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

审美教育的特点是系统性。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零散的美学知识点的灌输,更是一种系统性的培养过程。

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美学体系,形成对美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使其在审美活动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审美教育的特点还包括实践性和体验性。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亲身参与。

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感受美的魅力,深入了解美的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

审美教育的特点还在于启发性和引导性。

审美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知和理解美的存在,而非被动接受美的呈现。

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

审美教育的特点还在于持续性和渗透性。

审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培养和提升。

同时,审美教育也需要贯穿于各个领域和阶段,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态度,渗透到各个方面,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的特点包括多样性、系统性、实践性、体验性、启发性、引导性、持续性和渗透性。

通过这些特点的综合作用,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审美能力,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能够感知和创造美的事物,提升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审美教育的目的 1、审美教育的内涵规定、制约着目的, 而审美教育的目的则把其内涵转化为 可具体操作的现实目标。 2、审美教育也就是通过施教者的自觉 意识和明确目的,借助于一种精心设 计的特定环境,使审美对象的审美特 性能够充分发挥,从而把审美对象的 潜在价值转化为一种活生生的精神力 量,对受教者施行定向培育的活动。
(一)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 1、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史诗教育,中国先秦的诗教 和乐教。 2、社会处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论中的第一阶段,即存在 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阶段,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 护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最关心的问题。意识形态上强调等级 秩序,早期的教育本身就是人格教育,因此美育只能是人格 教育。美育特点只是以艺术为手段。 3、应该说,人格培养不是艺术的主要职能。这种观点会导致 美育内容窄化,甚至对美育独立性的漠视。
美学
朱 立 元 主 编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1
第六篇 审美教育论
第一章 美育观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审美教育的内涵、目的及其特点
第三章 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其实施
2
第二章 审美教育的内涵、目的 及其特点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目的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特点
3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内涵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难以取得共 识 1、审美教育的内涵问题上,之所 以研究者难以取得共识,主要因 为就学科属性而言,它既属于教 育学,又属于美学,同时受到二 者的制约。
4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难以取得共识
2、目前教育学和美学,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能不 影响对审美教育内涵问题的研究: (1)与其它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一样,审美教育既不可能是孤 立自在的,也不可能既经确立就永恒不变。审美教育的发展 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表现为个体不同的美育价值目标, 因此在如何理解美育内涵上就不可能不出现分歧。 (2)就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而言,虽然保持着相对独立性, 但与其他教育之间又构成了多方面渗透和交叉。这可能导致 在教育实践中对美育内容的轻视或者忽视,也往往会模糊美 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界限。
16
二、马克思主义与审美教育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我们确定审 美教育的目的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 ❀首先 ❀其次
17
三、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
1、审美教育把培养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 根本价值取向,决定了它必须依存于审美活动。 2、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是一种同源共生的关系。 3、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实践,广义的美就是在作为 人生实践之一的审美活动中生成建构,能激发主题美感的审 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感性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一 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一方面,与客观主义对美的看法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与主观主义对美的看法区别开来。
5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难以取得共识
3、从古至今,一直有人有意 或无意地否认美育的独立性, 把美育仅仅看做从属于其他教 育形式的一种手段。
(1)卡冈
(2)如果审美教育不能从其 他教育形式那里独立,在实践 中它就必须要服从其他教育的 目的,并最终溶解于其他教育 形式中,造成审美教育在事实 上的消亡。
6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的多种看法
11
三、什么是审美教育
(三)确定审美教育的内涵应该遵循独特性的原则 1、独特性是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确定审美教育内涵的根 本依据。 2、为揭示独特性,我们应该进行双重的比较: (1)把美育与其他教育模式比较 (2)把美育与一般审美活动比较: ❀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区别:从活动的存在形式上看,从活动的存在结构上看 (3)审美活动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区别,决定二者在发挥教育 功能以及对人的具体影响上必然存在差异。
12
三、什么是审美教育
综上,美育的内涵可以被界定为: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媒 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 味,直接作用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 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生,提升 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3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目的
14
一、审美教育的目的
3、审美教育目的的设定必然会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 规定: ❀施教者所持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受到审美活动自身特性和规律的制约
15
二、马克思主义与审美教育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应 该成为我们设定审美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 2、人性的生成及其自由全面发展,是一种 历史的必然过程。它一方面受到自然和社 会历史等客观条件制约,一方面受到人自 身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等主观条件的 制约。两方面相互联系,互为条件。 3、马克思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具体考察了人类社会的三大形态及与之相 适应的人的个性发展的历史轨迹。
10
三、什么是审美教育
(二)确定审美教育的内涵应该遵循直接效果与间 接效果一致的原则 1、直接效果:通过美育,在个体身上产生的陶冶性 情、意志感发、心灵愉悦等直接的成果反映。 2、间接效果:通过美育直接效果的不断积累,从而 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以至形成完美人性的 终极性的效果效应。 3、确定美育内涵,必须同时兼顾直接效果与间接效 果两个方面。
7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的多种看法
(二)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 1、体现了近代二院分立的知性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呼唤情感解放,把美育归结为情感教育,有其积极意义。 2、从学理上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是不妥的。这种看法只把 握了美育的中介形式及其直接效应,却未能揭示出审美教育 整体的价值目标。 3、审美愉快并不等于情感激动,而审美情感之所以不同于生 活情感,在于它既渗透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又溶解与想 象力与理解力的和谐运动中,正是这种过程才表现为一种审 美愉快。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的多种看法
(三)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 1、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限制以至于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 远的价值追求。
9
三、什么是审美教育
在分析审美教育内涵时首先要注意三个原则: (一)确定审美教育的内涵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 则。
我们必须从艺术和美的多样、生成的根本性质入手,结 合艺术和审美在人生实践中独特作用来确定审美教育的内涵。 1、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艺术鉴赏,以充分有效地实现对象的 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审美的教育功能作为指归。 2、美育是以审美为特殊手段的教育。我们要处理好审美与教 育二者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确定美育内涵的 基本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