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案(通用15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通用15篇)《在山的那边》教案篇1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在山的那边》,相信这首诗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示。
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学习生字词:痴想chī隐秘yǐn 铁青tiě凝成níng 诱惑yòu喧腾xuān 扎下zhā漫湿màn 一瞬shǜn间注意:扎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是zhā(刺,钻)、zhá(挣扎)、zā(捆,缠束:扎辫子),在诗中应读zhā,“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同学们回去以后还要去查查字典,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三、朗读1、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2、在诗人王家新笔下,那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3、大家评评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指导: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
四、内容分析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4.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自己的范读
喧腾:喧闹沸腾。
取左右学生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的感情,让学
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课文。
生有自己理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
解的空间。
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教给学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生最基本的
思考讨论:
朗读方法,掌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山”和“海”的
备注
同学们,走入中学校门的你们,憧憬着美好的学习生活,
从学生
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老师非常理解和欣赏你们,因为每个人
的实际情况
都有梦,尤其是小时候,对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设
出发,让学生
计。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王家新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能把自己和
表达的也是诗人同样的情怀。(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况正确、流利的朗读,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
验,对诗歌的
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
学习有准备。
痴想chi隐秘yin铁青ti6
要培养
凝成ning诱惑ybu喧腾xuGn
学生做笔记
漫湿mdn一瞬shfl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的好习惯。
诱惑:吸引,招引。
不要以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重点: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1、“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得当,读出个性。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3.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方法】1.诵读法: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把握“山”与“海”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2.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读诗歌,品味诗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3.多媒体教学辅助法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展示邰丽华的图片,向学生讲述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一场高烧夺走了他的听力,让她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从此,孤独、痛苦伴随着她。
进入聋哑学校后,一堂律动课燃起了她对舞蹈的挚爱,从此,她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舞蹈。
一首《雀之灵》的曲子,光节拍就有700多个,跌倒、爬起、再跌倒、在爬起,无数次的磨练终于让她登上了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后来,他和他的同伴,又以一支《千手观音》走进了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并且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让她从人生的谷底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呢?(生回答) 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高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梦想的文章——《在山的那边》,我想就是对她的这种精神最后的诠释!二、【目标导航】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得当,读出个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案
19《在山的那边》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②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形成初步的语感。
③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感悟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线,尝试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悟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与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与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去倾听他的深情诉说。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能简要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扎下漫湿一瞬间2、走近作者。
(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3、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录音。
提示: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节奏是诗人根据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感情变化在诗中的体现。
4、学生试读,把握诗歌节奏。
学法指导:要体味诗歌的节奏,须对诗歌进行准确的断句,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5、指名读。
6、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1、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鼓励学生探究回答,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
学法指导: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阅读诗歌要抓住关键性语句(其中有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语句),这对理解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的:1.加强朗读训练,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人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王家新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语句。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1.我在山那边没有找到海;2.在山那边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发?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在诗中“海”“山”“爬山”分别比喻什么?明确:海比喻理想境界,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2.本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明确: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3.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作用?三、探究语言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明确:“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练习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加深理解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领会诗歌艺术形象的蕴含3、领会诗歌所揭示的人生道理,积极思考、探究人生意义,理解理想与现实,追求与挫折之间的关系4、通过拓词成句和片段练习,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教学难点: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形象的蕴含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文章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预习指导1、提前一天播放一首配乐诗朗诵,并给学生一段乐曲,布置学生在课下模仿所听配乐诗朗诵配乐反复朗诵课文。
2、在朗诵的基础上思考:这首诗谈论了什么问题3、拓词成句练习(并给加点字注音):示例:喧腾——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皎洁的月光下,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将下列词语逐步拓展成短语、句子,每词至少拓展四次,所拓句子尽量优美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二、授课过程:1、检查预习:(1)学生上黑板给加点字注音(2)学生读一读自己所拓展的句子2、整体感悟课文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平原上,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地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1)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1957年生于某某,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三年,“文革”结束后考入某某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教师、编辑等职。
1985—1990任诗刊杂志编辑,1992—1994年间旅居英国两年,回国后任教于教育学院,现为该院中文系教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王家新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二、走进作者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痴想(chī):1.亦作"痴想"。
2.呆呆地想。
3.幻想。
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象。
4.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课文意思: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从谈“梦想”导入新课: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2、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看看孩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二.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的音。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扎下zhā漫湿màn一瞬shùn间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思考: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板书:山——————海(困难)(理想的境界)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①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
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例如: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第一节写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或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提示问题:①“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一词有何作用?想得发呆、非常入神。
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神态,表现了小时候的“我”对山外面世界的向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第19课山的那边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3。
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童年时代,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梦,我们为梦想而追寻,现在,有些梦依然留存我们的脑海,使我们为梦想而拼搏。
今天让我们带着过去的梦想和现在的追寻,走近诗人王家新的世界,一起学习《在山的那边》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注音并解释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三、作者简介:将“有关资料”中的诗人创作谈读给学生听,以帮助理解诗歌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读(了解本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学生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老师做纠正)①读准字音②普通话标准③自然流畅,不读破句④有感情的朗读老师范读找同学朗读小结: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
(给予鼓励和表扬)五、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诗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么?(明确:“我”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
“我”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并为之锲而不舍的少年。
2.“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为什么?(明确:诗中并没明确说出理想实现了没有,只是在诗尾用向大家发出号召的方式提出:经过努力,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观点。
因为这首诗的主旨并不在于实现理想的结果,而至于过程,是要赞美那种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
3.提炼诗的中心思想(明确:本诗通过写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赞扬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在山的那边》教案7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在山的那边》教案7篇教案的充分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教学生涯,实现个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一篇实用的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在山的那边》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课题 19、在山的那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痴想、隐秘”等词语,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难点初步欣赏诗歌,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欣赏几幅插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要跟
新走进苍茫的大山里,去探寻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梦想的有关课文《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当代诗人,出生于湖北均县。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现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诱惑()一瞬间()隐秘()从视觉插图引入,活环境又可以激发
学,为学生打好语
(三)合作探究
华,从中让学生明、山又是怎样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绘的?举例说明。
那“海”呢?那“我”呢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山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技巧,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意境,掌握“山”和“海”的不同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3.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朗读诗歌,圈画文中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漫.湿(màn)枯.干(kū)瞬.间(shùn)喧.腾(xuān)2.解释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3.文体知识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王家新,1957年生于某某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某某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某某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告别》《游动悬崖》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1.教师示X朗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钢琴曲《海边的星空》教学过程导入: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字词解释1.加色字注音痴想()凝成()喧腾()诱惑()一瞬间()隐秘( )2.词语解释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教师朗读指导1.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
3.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疑惑)(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参与按下面的句式说说课文。
《在山的那边》七年级语文教案
《在山的那边》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山的那边》是教材中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的故事。
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线路严谨力度适中,既传达了历史的教训,又有趣味性,适合初中生阅读并加深对革命时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时代的农村改革。
2.理解内战年代形势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3.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小说中的批判精神及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1.教师先将小说整体浏览一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百折不挠”精神。
1.2.教师请学生阅读小说,师生进行讨论并整理故事情节,逐步挖掘人物性格及心理描写;1.3.教师将人物性格及心理描进行研究并对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主旨。
2.教学方法2.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2.2.教师以展示PPT的方式进行故事情节分析,让学生印象深刻。
2.3.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四、课堂操作4.1 前期准备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小说进行详细阅读及复习,对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需要有所准备,如控制学生课堂活跃状态,防止学生闲聊,提高课堂效率等。
4.2教学展示1)PPT展示通过PPT向学生呈现小说情节,使学生一目了然,减少对情节理解的重复性阅读。
2)人物造型展示将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用PPT进行呈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及相关心理描写。
4.3 课堂练习1)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并整理故事情节,带领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故事主旨。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将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自主思考相关问题,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学生撰写作文,将思考记录下来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并交到教师手中,教师通过评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五、评判方式通过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采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来进行评分,阶段性给予学生一定的分数或评价,以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更加努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王家新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新诗:
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二、走进作者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痴想(chī):1.亦作"痴想"。
2.呆呆地想。
3.幻想。
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象。
4.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课文意思: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níng):凝结成。
诱惑(yòu):吸引,招引。
喧腾(xuān):喧闹沸腾。
漫湿:水满湿润。
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
探究学习:(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小结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3、分小组讨论,拟朗读处理方案。
)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
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
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4、: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5、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
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三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二、继续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2、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
山那边是海。
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4、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
7、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点。
——马克思
四、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
山海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海比喻理想境界
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