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
朱林娟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

新课程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走进校
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
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
面的发展,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评价一个学生才算公平合理的?
如何使评价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问题摆在了每位语文教师面前。

在此,笔者鲁莽提出自己
的一孔之见。

一、多边、互动的评价
多边、互动强调的是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与互动性,即学生评价要克服传统学生评价中“老师说
了算”的弊端,让学生本人、家长、学生同伴及社区有关人员参与到教育评价过程中,打破把评价
主体、客体绝对化、孤立化的僵化状态,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作。

应构成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的整体多边的评价。

1、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除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
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通
过自我学习成果展示,从中得到成功体验,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
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动力。

学生互评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
合作态度,互评过程实际也是相对教师而言,自评和互评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什么,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不足。

为指导和支配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

2、家长和社会评价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学习内容更多来源于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

学生
学习的环境不仅表现在学校、家庭,还表现在校外。

因此除了加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外,还应让家
长和社区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学生的评价,这样不但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而且也加强了
教师、家长社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

如对学生剪报,随笔的习作,学生本
人、家长、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家长不仅可以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还可让家长评价别的孩
子的作文水平。

自己的家长给自己写评语,特别是别人的家长要评价自己的作文,这对作者是极大
的鼓舞和促进。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学生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让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顺应了这种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具有优点是不可否认的,但
每个孩子又各有缺点也是事实,如何和家长沟通,正视优缺点,共同管理孩子,使其健康成长,“建立家校联系本”是一种好方法。

教师和家长不定期的交流,相互了解学生课内课外表现情况,有利
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多边、互动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看待自己的作业情况,这样所有参与者既是评价
者,同时也是被评价者,大家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二、多元化的评价
多元化是指评价的模式、标准和内容要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
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时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习成绩、道德品质,而且要关注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方面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特点,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发展为目标,设计出多层面、多纬度的
评价方案。

据此,语文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
式,全面地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由过去“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转变为“创
造适合教育的孩子”。

1、承认学生学习理解的差异性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使学习过
程带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和个体体验。

那么,评价学习不但允许而且要尊重学生存在理解的差异,甚
至是合理的“偏见”。

近几年来,上海市中考命题在这一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如2004年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最完美的礼物》24题: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的点评(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题目设计有选择性,学生可进行见仁见智的表达。

2、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性特长
正如我们知道迈克尔·乔丹与比尔·盖茨都是成功者一样,我们深刻认识到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与独特性的价值,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
能理论”为支撑,围绕“八大智能”在班中设立了语文领域的“积极发言之星、未来作家之星、网
络之星、美术之星、音乐之星、创新之星、设计之星、书法之星”等称号,让大部分学生都在这其
中找到自己可能独树一帜的方向,学生在正面的引导下积极热情地行动起来,如在学习《桃花源记》
时,有的学生上网查了东晋末年的社会状况,美术班的同学根据作者的描述勾勒出了美丽的桃花源,
一个爱好弹古筝的女同学交来了一盒自己录制的《渔舟唱晚》,书法之星拿来了自己苦练的课文标题,,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配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课前三分钟演讲满足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红领巾读书社展示学生读书的收获和思考,课
本剧《“诺曼底号”遇难记》《丁举人夜审孔乙己》等的改编和表演可以满足学生再创造的愿望,辩
论赛《严师出高徒》《严师未必出高徒》,“记者招待会”“法庭模拟审理”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体验生活的意义。

总之,评价就是要为学生的特长开创一片天地。

对这些特长评价的重视完全可
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学生擅长口语表达,不只是说得好,更主要是因为有“思想”,才吸引了更多的听众,而他的“思想”则又来自读书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化评价
情境化,强调的是评价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要体现实践的特点。

它主张教师正确处理
考试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

它不能是一种静态的结果的评价,而更多的是与情境相联
系的动态的过程评价。

这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关
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习方法、认知策略。

1、使知识获得与能力提高得到统一
学习必须建立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这是发展能力必不可少因素。

但是形成知识结构不是目的,
而是实现能力发展的手段。

因此,重视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对知识的运用是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汉语拼音,认识3500字左右常用汉字”,“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表达方式进行,设计思路上提“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
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可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仍然是要求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但是,它并没有把这些基础知识单列出来,而是贯穿在四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目标体系中。

这种安排方式意在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要落实在语文的运用与实践之
中的,要避免那种单纯、机械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

所以在评价建议中,《新课标》指出“语法知
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在古诗文阅读评价建议中说:“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里新标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教师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与评价观。

“不去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
系统与完整”,而是让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之中。

2、使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与对学习方法的关注达到统一
情境性的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

它要求评价者对学生的平时
表现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引导,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外活动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
行综合评价,应该看到这种评价是动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给的评分总是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
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动——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的)、对同学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
逃不出我的注意。

”①当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置于评价、反馈、矫正、调控的视野之中,这种评价
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评价学生学了什么,而且要
评价学生怎么学的,不但要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结论,还要评价学生推导结论的过程。

这样使过程
的评价与方法的评价得到统一。

3、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的调整
情境性的学习必定伴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论语》中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知识和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即
一种学习智力;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即一种学习智慧;情感和态度是学习的保证,即一种学
习动力。

如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培养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
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阅读方面要“注意情感体验”“感受阅读乐趣”;在各阶段的学习目标里,也一再强调“浓厚的兴趣”“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等情感因素。

对语
文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
学科性质、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一条重要评价标准。

四、“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含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应用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上,“档案袋”就是汇集
学生学习作品的样本,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

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

学生语文学习的“档案袋”所汇集的内容,我们可以做图示:
以上各项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记录各种表现资料,二是来自外界(教师、家
长、同学)的评价。

三是自我学习计划和反思。

当“档案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证据、数据搜
集到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半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教师要对这些内容按照学生的表
现、来自外界的评价、自我学习计划和反思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相关评价表格中,
以便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

例如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阶段,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将“档案袋”的总成绩作为
100分,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

其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以及课堂表现、每次测验成绩、参与研究性学
习活动等各种表现的资料占总成绩的75%;来自外界(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从学生的表现是否
有进步等方面,以优、良、中、须努力的等级进行评分)各占5%,共占总成绩的15%;自我学习计划和反思(从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落实、是否深入等方面评分)各占5%,这一项共占总成绩的10%。

每个学期对班级每个学生学习“档案袋”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分析。

学生
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准确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作依据,其价值还在于能促进学生
不断审视自我语文学习的状况,以创造各种作品充实其“档案袋”的内容,扩大语文学习的成效,
同时还可以为教师的语文教学服务,让教师从各个学生的“档案袋”中吸取多种反馈信息。

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交互作用,关注评价过程的动态情境性,提倡评价标
准的多元性,建立学生语文学习的“档案袋”之类的发展性评价,这些评价观并不排斥作业、测试
等学业成绩评定方式,而是让评定方式呈现新的面貌;它并不否定量化评价,而是让评价融入更多
的人文关怀;它并不否定总结性的评价,而更侧重形成性的动态情境考查。

这些评价的根本目的在
于,把学生置于评价的主体地位,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
长,在评价的交流对话中构建立体完美的人。

参考文献:
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②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③《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耐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注:本文获沪太乡镇教育发展区教学论文三等奖
朱林娟,中学二级教师,200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4年参加沪太路教育发展区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获三等奖。

《用心导航迷途的小舟》发表于《罗溪笔苑》2006年第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