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疖与痈
疖肿和毛囊炎的区别是什么【健康小知识】
疖肿和毛囊炎的区别是什么文章导读疖肿和毛囊炎是两种发病很相像的疾病,都是皮肤类疾病,而且发病症也类似,毛囊堵塞变成疙瘩,发炎红肿等,所以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因为没有对症下药或是延时诊断,导致耽误了病情使得更加严重。
本文呢就简单介绍下疖肿和毛囊炎的区别是什么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毛囊炎迂指毛囊部炎症,或为丘疹,或为脓疱,或先丘疹后脓疱。
它的病因很多,细菌感染只是其中之一.而病原菌也不只限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毛囊炎的丘疹或脓疱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深可浅.但必长在毛囊部。
一般的毛囊炎皮疹都比较小,常为绿豆至火柴头大。
脓疱也比较浅,所以自觉不痛或只有微痛。
多见于头皮及面部有毛区、前胸部、上背部和四肢伸侧。
毛囊炎是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其发生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微生物如绿脓杆菌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背部毛囊炎作为毛囊炎的易发部位,其发生往往造成背部的各种不适感,而且还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而疖又称疖子、疖肿,是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
它初起为红色结节,很快化脓成为脓性结节或脓疱。
它的位置较深,因而疼痛和压痛都较剧烈。
好发部位同毛囊炎,但分布可以很广泛。
典型的疖子中心有脓头,可排出黄绿色脓栓(毛囊炎没有这种情况)和脓血,愈后留瘢痕。
治疗方法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1%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2%碘酊外涂,也可使用紫外线照射。
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使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以上是有关于毛囊炎和疖肿的区别以及如何治疗等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者为大家介绍几种能有效治疗毛囊炎的药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用于寻常痤疮,也可用于脂溢性皮炎及酒渣鼻、毛囊炎。
复方片仔癀软膏:清热,解毒,止痛。
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一、概述及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在干燥物体表面生存期较长,如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大部分急诊科中化脓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在干燥物体表面或尘埃中可生存数月,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飞沫传播感染。
毛囊炎、疖为特别常见的皮肤病,常在基层诊治;痈为重度炎症反应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诊疗涉及皮肤科、外科、急诊科等。
二、毛囊炎(一)定义毛囊炎(folliculitis)是由于感染、物理损伤或化学刺激而引起的毛囊炎症。
细菌性毛囊炎最常见,由细菌感染毛囊浅表或深部引起。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性毛囊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在长期口服抗菌药物的痤疮患者中偶尔有革兰阴性菌毛囊炎。
易感因素包括皮肤的浸渍、剃须、拔毛、天气炎热、糖尿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等。
痤疮皮损亦包括毛囊炎,主要由痤疮丙酸杆菌引起,参见《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三)临床表现1. 典型表现为面部、头皮、颈部、胸背部、臀部等部位丘疹或脓疱,皮损常呈现为小的毛囊性丘疹或针尖大小脓疱,毛孔呈红色隆起,上覆痂皮,四周绕以红晕(图1A、1B)(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有轻微触痛或瘙痒,7~10 d愈合。
2. 头皮部位复发性或慢性葡萄球菌毛囊炎融合后常形成瘢痕和秃发。
3. MRSA可能引起深在毛囊炎或脓肿,并向严重感染发展。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以毛囊为中心的丘疹、脓疱,周围绕以红晕即可诊断。
严重的、复发性、治疗抵抗的患者,可行皮损部脓液涂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 鉴别诊断:主要与马拉色菌毛囊炎鉴别,后者常发生于青年人,诱发因素包括皮脂分泌多和天气炎热、抗菌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细菌性皮肤病ppt医学课件
寻常型脓疱疮
第一节 脓疱疮
临床表现
(2)深脓疱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 所致,好发于小腿或臀部。皮损初起为脓 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 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 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疼痛明显,病 程长。
深脓疱疮
第一节 脓疱疮
临床表现 (3)大疱性脓疱疮:皮损初起为米粒
细菌性皮肤病
第一节 脓疱疮
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感染。
诱因 温度较高、出汗较多;患有瘙痒性皮 肤病等。
第一节 脓疱疮
临床表现 (1)寻常型脓疱疮:皮损初起为红色
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 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 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
液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 菌。
第一节 脓疱疮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中毒性表皮坏
死性松解症等。
第一节 脓疱疮
预防和治疗 注意隔离。外用药物:杀菌、消炎、
干燥为原则,脓疱破溃者可用1:5000高 锰酸钾液清洗湿敷,再外用抗生素软膏。 内用药物:抗生素、支持治疗。
第二节 毛囊炎、疖和痈
第三节 丹毒和蜂窝织炎
临床表现 (1)丹毒: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
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 速向四周扩大。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 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丹毒-小腿
丹毒-面部
第三节 丹毒和蜂窝织炎
临床表现 (2)蜂窝织炎:皮损初起为弥散性、
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 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严重者可形 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
疣状皮肤结核
第四节 皮肤结核病
主要临床类型及表现 (2)其它: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等。
火疖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火疖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火疖子指皮肤单独存在的毛囊炎,如果这些毛囊炎融合,称之为痈。
火疖子形成的原因可能由于不良卫生,皮溢性物质增多及外伤等因素而引起。
不良卫生:一般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毛囊堵塞,导致毛囊内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这种症状。
大多发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皮溢性物质增多:由于患者身体皮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容易堵塞毛囊孔,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火疖子的形成。
常见多毛和多汗部位。
外伤:患者皮肤受外伤,使皮肤出现细菌感染,也会出现火疖子的形成。
火疖子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应视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疖疔痈发鉴别要点
疖疔痈发的鉴别要点如下:
疖:
1. 疖是由单个毛囊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通常发生在头、脸、脖子、腋窝和腰部等部位。
2. 疖通常只有一个小疙瘩,大小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通常有轻微的红肿和疼痛。
3. 疖的病程比较短,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只需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或热敷即可。
疔:
1. 疔比疖更严重,是由深部组织受到感染引起的,通常发生在手指、足趾、足跟、头部等容易受压的部位。
2. 疔通常有一个小脓疱,周围有明显红肿和疼痛,脓疱深埋在皮肤深层,难以自行破溃。
3. 疔的病程较长,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需要切开引流,并使用抗生素药物。
痈:
1. 痈是皮肤深层组织的细菌感染,通常发生在脖子、腋窝等部位。
2. 痈会形成一个大的脓肿,可能涉及多个淋巴结和皮下组织,通常有明显的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3. 痈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局部引流,可能需要手术切开脓肿。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别疖、疔和痈的特点。
在出现类似症状时,请务必咨询医生以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发:
这里“发”的含义较为模糊,无法给出确切的鉴别信息。
总的来说,疖、疔和痈是三种不同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它们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都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鉴别要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些疾病。
请注意,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其他健康疑虑,请尽快咨询专业医生。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ppt课件
根据皮肤红肿、疼痛和中心脓栓的临床表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 可作出诊断。
痈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表现为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 破溃后形成多个瘘管。
诊断
根据大片皮肤红肿、硬结、疼痛,中心有多个脓头的临床表 现,结合皮肤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可作出诊断。需要注 意的是,痈的病情较重,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疖
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化脓 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 下的红肿疼痛结节。
痈
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 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范围 较大,常伴随全身症状。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提供诊疗规范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 供细菌性毛囊炎、疖、痈 的诊疗规范,确保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提高细菌性毛囊炎、疖、 痈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 症。
细菌性毛囊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菌感染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毛囊损伤
摩擦、搔抓、剃须、拔毛等不良习惯导致毛囊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
多汗、油脂分泌旺盛
这些因素导致毛囊口堵塞,细菌易于繁殖。
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毛囊深部感染
疖是毛囊深部和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通常由葡萄球菌引
起。
汗腺感染
汗腺炎症也可能引发疖的形成。
个体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增加疖的发
病风险。
痈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2
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
痈是由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 染引起。
病原菌扩散
痈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痈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痈(carbuncle)是指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处疖融合而成。
多发生于颈及背部厚韧皮肤部。
该处感染常沿深筋膜向四周脂肪组织扩散,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提示】
(1)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呈大片酱红色炎症性浸润区,稍隆起,质地坚韧,局部剧痛,继之出现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
中心皮肤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内有大量脓液。
(2)有畏寒、高热、食欲缺乏、头痛、头晕等全身中毒症状。
(3)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4)区域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病变周围呈浸润性水肿。
(5)查血糖,以除外并存的糖尿病。
【治疗措施】
(1)早期局部用50%硫酸镁或3%高渗盐水湿热敷或理疗。
(2)急性期卧床休息,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滴。
最好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脓肿形成后,应做"十"或"艹"形切开,切口要超过病变边缘皮肤,深达筋膜,去除坏死组织,伤口填以盐水纱布。
经常更换敷料,每日或隔日1次,保持创面清洁。
缺损较大,肉芽组织长出后及时植皮。
(4)合并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PPT课件
国外指南更注重患者教育和长期管理,而国内指南在 这方面相对薄弱。
指南更新频率
国外指南更新较快,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临 床进展。
更新内容与重点变化
病原学诊断
新增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病原学诊断中 的应用。
治疗药物选择
根据最新临床证据,对治疗细菌性毛囊炎、 疖、痈的药物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推荐。
手术指征和时机
明确了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减少 不必要的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教育和长期管理
强调了患者教育和长期管理在细菌性毛囊炎 、疖、痈治疗中的重要性。
02
细菌性毛囊炎诊疗解读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毛囊性丘疹、脓疱、疼痛及瘙痒等,结合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可作出诊断 。
在进行皮肤检查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的发生。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指南推荐,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 用和不必要的用药。
加强沟通,促进医患合作
充分告知患者
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让患者充分了解 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倾听患者意见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意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 度和治疗效果。
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肝肾功能损害
02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或更换药物。
菌群失调
03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如
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05
基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对策略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培训
深入学习指南
认真研读《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掌握最新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2023版《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本指南针对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不涉及其他皮肤疾 病。
指南更新与修订说明
更新内容
相较于旧版指南,2023版在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以适应新的临床需求和诊疗技术的发展。
修订原因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诊疗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和完善,需要进行指南的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基层医生。
• 解决方案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就诊治疗。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展望
方向一
深入研究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发病 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挑战一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耐药性问题 日益严重,需要寻找新的抗生素和治
疗策略。
方向二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强化实用技术
基层医生应重点学习和掌握与细菌性皮肤感染相关的基本诊疗技 术,如正确的皮肤消毒、脓肿切开引流等。
规范化用药
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避免不合理用药 导致的细菌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指南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设立评估指标: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 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等,用于定期评估指南实施效 果。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基 层医生对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的 认知和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
改善患者预后
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有助 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指南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等。
06 案例分析与讨论
疖痈名词解释
疖、痈是指的皮肤软组织的感染。
1.疖,是毛囊和毛囊周围感染,初起为皮肤上现出红、肿、痛小硬结,成锥形隆起,有触痛;随即硬结顶出现黄白色脓头。
2.痈是多个邻近的毛囊发生深部的感染,痈好发于唇部(唇痈),感染的范围和组织坏死的深度均较疖严重并伴剧烈的疼痛。
疖和痈的治疗方法,可外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感染较重时,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
痈,抗生素应用同时,常需切开引流,将痈内的脓性分泌物以及坏死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
患疖和痈,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治疗,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勿自行治疗,以免感染加重。
医学-疖-精品文档
皮肤损伤或轻微破损可以为细菌提供侵入的机会。例如,搔抓、擦伤、剃须或文身等都可 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下降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例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肝 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人,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的人,都可能更容易患上疖 。
疖的发病机制
01
细菌繁殖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 间、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
体检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进行身体检查,观察皮肤结节的外观 、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有时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或脓液培养, 以确定病原体类型并帮助诊断。
疖的鉴别诊断
痈
痈的病变范围比疖更大,可能涉及 到多个毛囊,并且通常伴随着更严 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和寒战。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紫外线等照射患处,促进炎症消退 。
疖的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
经常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
避免搔抓
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以免导致细 菌感染。
增强免疫力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 疫力。
疖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
不重视疖的治疗,认为疖只是 小病,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
随意使用抗生素,不按医嘱使 用药物。
疖的流行病学
1
疖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任何年龄和人群都 可能受到影响,但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
疖的发病率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高,这与气 候潮湿、炎热以及卫生条件有关。
3
疖通常是零星发生的,但在拥挤和不卫生的环 境下也可能出现爆发流行。
疖的分类
疖可以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分为不 同类型,包括
• 蜂窝织炎:一种涉及多个毛囊和皮下 组织的严重感染。
疖的外科名词解释
疖的外科名词解释疖,又称为红肿痈,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它常发生在脂腺和毛囊的部位,通常被细菌感染引起。
疖的特点是局部红肿热痛,并且可能出现化脓。
疖的形成与皮肤的感染和局部免疫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细菌,特别是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感染原因。
当细菌侵入毛囊或腺体导管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并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白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进一步导致红肿痛痛的症状出现。
疖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
在初期,可能只是一个小红点,但随着感染的扩散,红肿范围会逐渐增大。
同时,疖可能会出现化脓,形成脓肿。
脓肿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其内部充满脓液和炎性组织。
治疗疖的方法多样,取决于疖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情况。
对于初期的小疖,可以通过局部药物治疗来控制感染,如局部外用抗生素药膏或消炎药物。
此外,局部湿热敷也可以帮助疖的痊愈。
湿热敷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疖内脓液的排出,缓解疼痛和红肿症状。
然而,对于较大且伴有明显脓肿的疖,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切开脓肿,排出脓液,清除感染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手术后还需要患者定期清洗伤口,并使用消毒药物来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预防疖发生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皮肤的创伤和磨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等。
总结起来,疖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能出现化脓。
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疖的发生需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及时治疗和预防可以减少疖的发生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读者对疖的了解有所帮助。
疖、痈临床表现与治疗
疖、痈临床表现与治疗
疖又称疥疮
疖:指皮肤单个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如:头、面、颈、腋、会阴等毛囊丰富部位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小儿
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导致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从而出现眼部及周围组织红肿、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死亡率较高
在疖的治疗上以局部治疗为主,早期热敷、理疗,后期出现波动感,可切口引流
痈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感染
好发于上唇、颈后、肩背部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表现:初期局部形成一片紫红色炎性浸润区、质韧、边界不清晚期脓栓脱落,中心处“火山口”状的炎性破溃疮口
全身症状:寒战、高热、厌食
采取“十”或“十十”形状切口
唇痈不宜切口引流。
什么是疖(毛囊炎)、疖病、痈,怎么治疗
什么是疖、疖病、痈,怎么治疗?■疖、疖病:在毛囊及其毛囊周围的急性化脓性且常伴坏死性炎症称为“疖”,疖也叫火疖子,疖疮,通常仅单个发生,多发性且反复发作的疖则称为“疖病”。
即指多发性疖肿,不但是指疖子数目多.而且是这个疖子刚好,那个疖子又生出来了,疖肿此起被伏、反复发生,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不愈。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也有少数为表皮葡萄球菌。
引起致病菌入侵的条件很多,如皮肤有擦伤、搔抓伤,患有痱子、湿疹、皮炎、瘙痒症等疾病均易使病菌入侵,皮脂溢出也可成为其诱因。
此外,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者以及免疫缺陷者,都易并发疖。
对于疖病患者,其鼻腔或肛周常带有葡萄球菌,而作为其感染复发的来源。
火疖子的好发部位是颜面、颈部、背部、臀部等处,也可发生于鼻孔、外耳道及上唇。
火疖子的表现如上图所示,病变初期只是在皮肤上起一个小红疙瘩(毛囊性丘疹),像绿豆或黄豆样大,常常有一根毛发或汗毛穿过。
两三天后周围皮肤肿胀成为硬块,表面紧张发红.局部会有跳疼(群众称之为跳脓),之后疖子的顶端逐渐变软出现白色或黄色脓点,脓点变大后可成为“脓塞子”。
皮肤破溃沉出脓血后.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患处愈后可遗留一个小瘢痕。
如果疖情严重,可引起全身发烧或淋巴结肿大。
值得注意的是生于面部,特别是生于以鼻根部和2个口角做点组成的三角形区域(人们常称之为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子(痈等)。
应当强调切忌搔抓,更不能用手去挤压,严禁使用挑、刺等方法,因为此处有很丰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网,并且和颅内血管相通,很容易把病菌挤入血管,随血流扩散至全身,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甚至发生脑脓肿等。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己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而又久久不溃破时,才允许在尽可能小的创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以利引流。
■疖的饮食与调养:(1)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及清凉食品,如绿豆从绿豆芽、马齿此、藕、梨、西瓜等.以利于清热解毒,促进康复。
中西医治疗毛囊炎的良方妙法
中西医治疗毛囊炎的良方妙法毛囊炎为毛囊部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浅表型和深型,各型又有急慢性之别。
临床上可见毛囊性丘疹,小脓疱。
中医根据发病部位称“发际疮”,“羊胡子疮”,“坐板疮”。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本病主要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者。
有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两种。
化脓性者其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
多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发生。
非化脓性者多与职业或某些治疗因素:如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或皮肤经常接受摩擦,均易诱发毛囊炎。
2.病理 毛囊口、毛囊深部的毛囊壁及部分毛囊组织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细胞为主。
二、中医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疖”、“疮疡”,是发生于人体毛囊部位的疮疡。
平时人体的毛囊部位就有细菌存在,但不致病。
当人体内蕴湿热,感受暑湿、风毒外袭,或体质虚弱,新陈代谢障碍(如糖尿病),以及皮肤不洁,经常受到摩擦等情况下,使病原菌乘机而入侵,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1.症状 初起为粟粒大炎性丘疹,抓破成毛囊性丘疹脓疱,数天后脓液干燥结痂,约一周后痂脱而愈。
皮疹数目较多,但孤立散在,自觉瘙痒和轻度刺痛。
多见于成人好发头、颈部及臀部或身体其他部位。
常多数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2.体征 初发与毛囊一致有痒感的炎性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迅速变为脓疱,中心有毛发穿过,脓疱如粟粒大小,不相融合,疱壁薄,破后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数日干燥结痂而愈,愈后不留瘢痕。
【诊断要点】1.病史及临床表现①损害为炎性毛囊性丘疹,或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散在分布。
②好发于毛发及易摩擦的部位,如头皮、颈项及背部,伴微痒或疼痛。
③可因瘙痒性皮肤病,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而诱发。
④病程约1周左右,易复发。
2.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如脓疱性痱子,青年痤疮。
【防治方法】一、一般措施(一)预防方法(1)应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摩擦。
(2)积极治疗诱发本病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
(3)加强户外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疖痈的名词解释
疖痈的名词解释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疖痈”这个词呀!
哎呀呀,疖痈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疖痈就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呢!它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像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呀!
疖呢,一般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你想想看,一个毛囊发炎了,肿起来,发红、疼痛,这多难受呀!它通常个头比较小,就像一个小痘痘,但可比痘痘疼多啦!
痈呢,则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哇!这可比疖厉害多啦!痈的范围更广,症状也更严重,会形成大片的红肿、疼痛,甚至还可能会有脓液流出呢!
得了疖痈可不能掉以轻心呀!要是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呢!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疖痈呢?一般来说,如果皮肤上出现了红肿、疼痛的肿块,而且越来越严重,那就要小心啦!
治疗疖痈的方法有很多呢!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用热敷、外用抗生素软膏等等。
但是,如果情况严重,可能就得口服抗生素,甚至需要切开排脓呢!哎呀呀,想想都觉得疼!
预防疖痈也很重要呀!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衣服,尤其是在夏天,出汗多的时候。
还有呀,别总是用手去挤痘痘,这样很容易感染的!
总之,疖痈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不能小瞧它呀!大家一定要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远离疖痈的困扰!你说是不是呀?。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
素药膏或喷雾剂,以杀灭或抑制局部的细菌生长。
局部麻醉
03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局部麻醉药膏或喷
雾剂,以暂时缓解疼痛。
中医治疗
中药煎剂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医生可能会开具中药煎剂 ,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等方剂。
中成药
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毛囊 炎、疖、痈等的中成药, 如清热解毒片、连翘败毒 片等。
补充营养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营养补充,特别是当病变部位较大或炎症较严重 时,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疼痛缓解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会开具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以 缓解疼痛。
局部治疗
清洁伤口
01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病变部位,以去除
污垢和细菌。
外用抗生素
02
对于细菌性毛囊炎、疖、痈等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外用抗生
选择适合的护肤品
选择温和、不刺激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香料的化妆品, 以免刺激皮肤。
避免自行挤压疖或痈
对于已经出现的疖或痈,避免自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和留下疤痕 。
THANKS。
临床表现与治疗
临床表现
痈的病变常超出毛囊分布的范围,形成 多个毛囊的深部感染。皮肤出现红、肿 、热、痛等炎症表现,中央部呈坏死倾 向,表面呈紫褐色,紧张发亮。病变范 围较大时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VS
治疗
以手术为主,辅以抗生素治疗。手术切口 应足够大,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可 进行局部照射紫外线或红外线等方法辅助 治疗。根据病情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如口 服或注射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和实验室检查诊断。
02
细菌性毛囊炎
定义与诊断
治毛囊炎,选对药很重要
家庭医药 2020.1040用药之道用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平均体表的面积有将近两个平方(约1.75m 2)。
皮肤不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一层,皮下还包括毛囊、腺体及专门的感官结构,起到保护、平衡及传递感觉的作用。
这么大的面积,加上复杂的结构,自然可以想到皮肤病种类的繁多。
不同皮肤问题的药物治疗方案自然也是不同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皮肤下面的毛囊出问题,表现为毛发周围“红疙瘩”“脓胞疮”的毛囊炎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如何防治。
细菌性毛囊炎最常见毛囊炎,顾名思义是毛囊(毛囊是皮肤下方的一个囊状结构,它是毛发开始生长的地方)受到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
虽然不同毛囊炎的症状有一定差异,但主要以毛囊周围脓疱为特征,脓疱常伴有红斑边缘,毛囊周围有“红疙瘩”(红斑丘疹)甚至会有脱皮(脱屑),有时候还会瘙痒和疼痛。
严重时可留下永久性的皮肤损伤,例如局部的瘢痕或脱发。
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都可能发生毛囊炎,最常见于头颈部(尤其是头皮和胡须)、前胸、后背、臀部、腋窝、大腿内侧。
因毛囊炎可有瘙痒症状,不少人会忍不住用手去挤压或抠挠位于鼻根和两侧口角之间区域(危险三角区)部位,殊不知这样可能使病菌经血液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毛囊炎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
非感染性毛囊炎并不常见,如嗜酸性毛囊炎、药物性毛囊炎等。
感染性毛囊炎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日常最常见的是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这种细菌平时位于人体皮肤或鼻腔黏膜表面,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如果皮肤和毛囊受治毛囊炎,选对药很重要□东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主管药师 董小平到损伤等,细菌就容易进入皮肤内部,感染一个或多个毛囊,引发毛囊炎甚至疖肿病。
生活中,剃刮(尤其是逆毛生长方向)、皮肤外伤等造成毛囊损伤,可增加毛囊炎的风险。
不少人认为出现毛囊炎是因为该区域毛发过多或者过长,不利于散热等原因引起的,就把毛都给剃了。
事实上,这只会更加刺激毛囊,并可能传播感染,加重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囊炎(folliculitis)
系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部、 颈部、臀部及外阴。
皮损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 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 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发生于头皮且愈后留有脱发和瘢痕者称为秃发性 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发生于胡须部称 为须疮(sycosis);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 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为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folliculitis keloidalis)。
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中毒症状,亦可并发 丘疹和小脓疱 作出诊断;
疖则根据深在性毛囊性硬结、中央有脓栓,伴红 肿热痛进行诊断;
痈则根据炎症更加广泛,表面有数个脓栓,脱落 后形成蜂窝状深在性溃疡进行诊断。
预防和治疗
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及增强机体免疫 力等。
物理治疗 疾病早期可用超短波、远红外线和紫外 线理疗。
手术治疗 晚期已化脓破溃的疖和痈应及时切开引 流,切忌挤捏和早期切开,尤其是发生在鼻孔及 上唇“危险三角区”者。
疖(furuncle)
系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 面部、颈部和臀部。
皮损初起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润明显,以 后炎症向周围扩展,形成坚硬结节,伴红肿热痛, 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黄白色点 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以 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
疖多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经久不愈, 则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多见于免疫力低下 患者。
毛囊炎、疖和痈
毛囊炎、疖和痈
毛囊炎、疖和痈等是一组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 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高温、多汗、搔抓、 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器官移 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常为诱发因素。
病因
本组皮肤病多为凝固酶阳性金葡菌感染引 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 孢菌属、大肠杆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多发性毛囊炎及较严 重的疖、痈应进行内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早期疖未化脓者可热敷或外用20% 鱼石脂软膏、3%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 5%新霉素软膏。
内用药物治疗 可选用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 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 生素。疖病患者应积极寻找基础疾病或诱因,可 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
痈(carbuncle)
系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 的皮肤深层感染。
好发于颈、背、臀和大腿等处。皮损初起为弥漫 性炎性硬块,表面紧张发亮,界限不清,迅速向 四周及皮肤深部蔓延,继而化脓、中心软化坏死, 表面出现多个脓头即脓栓,脓栓脱落后留下多个 带有脓性基底的深在性溃疡如蜂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