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之物质科学专题.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物质世界》解读与把握
一.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
1.从广义上讲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整个自 然界。
2.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仅 限于无生命的物质世界,并且不包括地球与空间科学 的内容。
3.它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些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虽然在课程标准中将“空气与水”划入了地球科学的 范畴但本质上这些知识都是与物理、化学相关的。
1.3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2.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 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 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拓展: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A.摩擦力阻碍的是两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 动,不能简单地说成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老师想了想回答说:是因为瓶子里面的空气比 较少重量变化不明显的缘故,你用大一点的瓶子做 实验就可以看出变化了。
这位老师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和空气的浮力有关的,装满空 气的塑料瓶虽然重量确实应该增加,但它所装空气 受到的浮力正好等于这部分空气自身的重量,所以 不管用大瓶子还是用小瓶子做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气球由于橡皮膜有张力,充气气球内部空气的 密度比外界空气的密度稍大一些。所增加的空气的 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要大。
三、《物质世界》各册内容安排
❖三上:《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 ❖四上:《声音》 ❖四下:《电》 ❖五上:《光》、《运动与力》 ❖五下:《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 ❖六上:《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
《能量》 ❖六下:《物质的变化》
四、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③通过加压可以得到任意温度的水 通过研究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发现增加压强可以提
高水的沸点,学生就自然认为加压的方式可以无限提高水的沸点, 从而得到任意温度的水,实际上当温度达到374℃ 时就不可能存 在液态的水, 374℃ 称为水的临界温度,实际上任何一种物质在 气液变化时都存在临界温度,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就不可能有液 态的这种物质,比如氦是最难液化的气体,它的临界温度是268℃ ,也就是说只要温度高于-268℃ 就不可能存在液态的氦, 要得到液态的氦,必须将环境温度降到-268℃ 以下,这需要低温 技术支撑。
(一)物体与物质
物体与物质
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
判断▪分类▪例举 性质▪区分
三态▪类别▪可逆性 再生性▪对人类▪对环境
⒈ 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
1.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 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1.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三)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的表现形式
光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热现象 简单电路 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
现象▪光路▪色散 产生▪介质▪区分噪音 传热▪温度▪隔热方法
电▪电路▪导电性 磁铁▪电磁铁 表现形式▪转化
1.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 大小与高低。
4.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 源的重要性。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 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 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二)运动与力
B.静摩擦力随相对运动趋势大小而变。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以及正压力 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也不能说成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
例如:a、b两个物体以及斜面的材质都相同,b 物体比a物体重,它们都沿斜面下滑,b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不一定比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
a
b
3.运动与力之三:简单机械
3.1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 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此外,加热、潮湿等因素也会使绝缘体的导电性 大大增加。
因此必须告诉儿童在进行电学方面的实验时必须 高度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以为通过用干电池组成的 电路判断某材料不导电,就认为该材料在任何电压 下都能可靠地绝缘,千万不能接触市电和电压不明 的带电体。
②合金的导电性是不是一定比纯金属差? ③金刚石是不是最硬的材料? 只能说金刚石是最硬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还有 比金刚石硬的,如石墨烯、 β氮化碳。
温度越低,这部分分子的数目就越少,但 却总是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水在温度比较 低时虽然蒸发得比较慢,但蒸发还是能发生 的原因。
②没有温度在100℃以上的水 通过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发现直
到水烧干温度都不会超过100℃,很容易 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没有100 ℃以上的 水。实际上水的沸点是与大气压有关的, 气压增加,水的沸点也会增加,高压锅中 的水的沸点就超过100 ℃。
拓展:研究物态变化时容易形成的错误概念
①水只有在沸腾时才变为水蒸气 实际上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变成水 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化,气 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这是在特定 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另外一种
是蒸发,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进行。
在低温下水可以蒸发的原理是,在温度较 低时,虽然水中的大部分分子的运动速率都 比较小,但大量分子的运动速率是服从统计 分布的,水的表面上总有少部分分子具有比 较大的速率,它们有足够的能量挣脱其他水 分子的束缚,飞离水面成为水蒸气。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2.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 位,会使用温度计。
2.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 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
拓展2:物体浮沉的条件
1.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F浮= G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 浮 G — 上 浮 液 物 平 F 浮 G — 下 沉 液 物 平
F 浮 G — 悬 浮 液 物 平
源自文库
拓展3:使物体上浮的方法
改变液体的密度:如选种时在水中加 盐。
改变物体的重量:如潜水艇。 改变物体的形状(做成空心的,也可 以看成是改变物体的平均密度)
这位同学就是不相信,他说我认为石灰只 是从块状变成了粉末状,这只是形态的变化。 老师说熟石灰与生石灰性质不同,是生成的一 种新物质。学生问生石灰和熟石灰的性质有那 些不同呢?老师陷入了困境。
如果这位老师有扎实的化学知识,这个问 题实际上很容易解决。这个反应的方程式为:
C aO H 2O C a(O H ) 2
2.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2.1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 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 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2.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 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 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拓展4:在研究物体沉浮时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a. 用物体的轻重判断物体的沉浮 如通过实验发现泡沫塑料浮在水面,石块沉入水 底,就认为轻的物体会上浮,重的物体会下沉。 b. 用物体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沉浮 如通过实验发现小铁盒可以浮在水面,和它差不 多重的铁块却沉入水底,就认为小铁盒大些容易浮起 来。 c. 以为盐水的浮力总是大于清水的浮力 例如做过马铃薯的沉浮实验后,再将同一木块分 别漂浮在清水和盐水上,他们会认为木块浮在盐水上 时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运动与力 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 简单机械
定性描述▪测量记录▪描述要素 推和拉▪常见的力
探究天平和杠杆▪使用
1.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1.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 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来确定。
1.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因此教师的知识容量和层次必须远远高于学 生。
4.层次控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概念, 自己必须要对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科学概念有比 较准确的把握,因此本讲座对科学概念和相关 知识的要求定位在高中的层次上,并略有拓展。 5.展开方式 不是按照任何一套教材的呈现顺序,而是按照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物质 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提供的主线展开的。
1.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 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 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 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 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 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案例分析
用浮力知识解答在“地球与宇宙”部分,研究 空气的重量中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后,自 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没有盖盖的塑料瓶 压扁后放在自制的小天平上去称,看它是不是会变 轻?
结果是塑料瓶的轻重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感到 迷惑,问老师为什么气球充气后会比没有充气前重 一些,而装满了空气的塑料瓶和没装什么气的瘪瓶 子一样重?
拓展1: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的几个物理问题
①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我们一般把金属、石墨、电解质水溶液等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导体,把玻璃、橡胶、塑料、空气等不容易导 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导体之所以容易导电,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之所以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其中的电荷处于束缚态。 但必须注意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导电的物体,在电场强 度很大的情况下,绝缘体中的束缚电荷也会被强大的电 场拉出来变成自由电荷,这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二、物质科学在小学科学的重要地位
正在修改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统计表 明,我国科学教材中涉及到物质科学的 基本科学概念占了全部科学概念的49%。 如果将“水和空气”归入“地球科学”, 涉及到物质科学的基本科学概念还占全 部科学概念的37%。
本讲座的目的
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梳理与物质科学有关的科学 概念,并解答一些与物质科学有关的疑难问题。 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的必要性主 要体现在:
A.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数都没有 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物质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 匮乏,因此除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 法的改进外,知识充电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理
本讲座的目的
B.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概念虽 然往往是不严格的、粗略的,但却不能是错误的, 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要引导学生进行 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师必须能够掌握严格的科 学概念,然后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将它们进 行通俗化、粗略化的处理。这需要坚实的知识基 础才能做到,不然的话很可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 中发生知识性的错误(空气质量、物质三态的例 子)。
3.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3.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3.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 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
在学习了物质的两类变化后,有同学提出 来生石灰变熟石灰到底是那类变化。老师告诉 他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熟石灰与生石灰不 是同一种物质。
1.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1.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拓展:有关声音的几个问题
①空罐中的声音 在比较安静的时候,用耳朵贴近大小不同的空 容器,会听到比较响的高低不一的声音。这是为 什么? 声音共鸣现象的表现。 ②怎样做好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将闹钟或者电铃设法用线或者橡皮筋吊起来。 ③证明水可以传声的最简单的实验。 用细线吊两个小酒杯,浸没在盛满水的水槽中 直接碰。
一.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
1.从广义上讲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整个自 然界。
2.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物质科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仅 限于无生命的物质世界,并且不包括地球与空间科学 的内容。
3.它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些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虽然在课程标准中将“空气与水”划入了地球科学的 范畴但本质上这些知识都是与物理、化学相关的。
1.3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2.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 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 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拓展: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A.摩擦力阻碍的是两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 动,不能简单地说成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老师想了想回答说:是因为瓶子里面的空气比 较少重量变化不明显的缘故,你用大一点的瓶子做 实验就可以看出变化了。
这位老师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和空气的浮力有关的,装满空 气的塑料瓶虽然重量确实应该增加,但它所装空气 受到的浮力正好等于这部分空气自身的重量,所以 不管用大瓶子还是用小瓶子做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气球由于橡皮膜有张力,充气气球内部空气的 密度比外界空气的密度稍大一些。所增加的空气的 重量比它受到的浮力要大。
三、《物质世界》各册内容安排
❖三上:《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 ❖四上:《声音》 ❖四下:《电》 ❖五上:《光》、《运动与力》 ❖五下:《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 ❖六上:《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
《能量》 ❖六下:《物质的变化》
四、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③通过加压可以得到任意温度的水 通过研究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发现增加压强可以提
高水的沸点,学生就自然认为加压的方式可以无限提高水的沸点, 从而得到任意温度的水,实际上当温度达到374℃ 时就不可能存 在液态的水, 374℃ 称为水的临界温度,实际上任何一种物质在 气液变化时都存在临界温度,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就不可能有液 态的这种物质,比如氦是最难液化的气体,它的临界温度是268℃ ,也就是说只要温度高于-268℃ 就不可能存在液态的氦, 要得到液态的氦,必须将环境温度降到-268℃ 以下,这需要低温 技术支撑。
(一)物体与物质
物体与物质
物体的特征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利用
判断▪分类▪例举 性质▪区分
三态▪类别▪可逆性 再生性▪对人类▪对环境
⒈ 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
1.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 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1.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三)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的表现形式
光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热现象 简单电路 磁现象 能量的转换
现象▪光路▪色散 产生▪介质▪区分噪音 传热▪温度▪隔热方法
电▪电路▪导电性 磁铁▪电磁铁 表现形式▪转化
1.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 大小与高低。
4.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 源的重要性。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 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 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二)运动与力
B.静摩擦力随相对运动趋势大小而变。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以及正压力 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也不能说成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
例如:a、b两个物体以及斜面的材质都相同,b 物体比a物体重,它们都沿斜面下滑,b受到的滑动 摩擦力不一定比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
a
b
3.运动与力之三:简单机械
3.1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 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此外,加热、潮湿等因素也会使绝缘体的导电性 大大增加。
因此必须告诉儿童在进行电学方面的实验时必须 高度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以为通过用干电池组成的 电路判断某材料不导电,就认为该材料在任何电压 下都能可靠地绝缘,千万不能接触市电和电压不明 的带电体。
②合金的导电性是不是一定比纯金属差? ③金刚石是不是最硬的材料? 只能说金刚石是最硬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还有 比金刚石硬的,如石墨烯、 β氮化碳。
温度越低,这部分分子的数目就越少,但 却总是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水在温度比较 低时虽然蒸发得比较慢,但蒸发还是能发生 的原因。
②没有温度在100℃以上的水 通过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发现直
到水烧干温度都不会超过100℃,很容易 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没有100 ℃以上的 水。实际上水的沸点是与大气压有关的, 气压增加,水的沸点也会增加,高压锅中 的水的沸点就超过100 ℃。
拓展:研究物态变化时容易形成的错误概念
①水只有在沸腾时才变为水蒸气 实际上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变成水 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化,气 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这是在特定 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另外一种
是蒸发,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进行。
在低温下水可以蒸发的原理是,在温度较 低时,虽然水中的大部分分子的运动速率都 比较小,但大量分子的运动速率是服从统计 分布的,水的表面上总有少部分分子具有比 较大的速率,它们有足够的能量挣脱其他水 分子的束缚,飞离水面成为水蒸气。
2.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2.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 位,会使用温度计。
2.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 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
拓展2:物体浮沉的条件
1.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F浮= G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F 浮 G — 上 浮 液 物 平 F 浮 G — 下 沉 液 物 平
F 浮 G — 悬 浮 液 物 平
源自文库
拓展3:使物体上浮的方法
改变液体的密度:如选种时在水中加 盐。
改变物体的重量:如潜水艇。 改变物体的形状(做成空心的,也可 以看成是改变物体的平均密度)
这位同学就是不相信,他说我认为石灰只 是从块状变成了粉末状,这只是形态的变化。 老师说熟石灰与生石灰性质不同,是生成的一 种新物质。学生问生石灰和熟石灰的性质有那 些不同呢?老师陷入了困境。
如果这位老师有扎实的化学知识,这个问 题实际上很容易解决。这个反应的方程式为:
C aO H 2O C a(O H ) 2
2.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2.1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 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2.2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 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2.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 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 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拓展4:在研究物体沉浮时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a. 用物体的轻重判断物体的沉浮 如通过实验发现泡沫塑料浮在水面,石块沉入水 底,就认为轻的物体会上浮,重的物体会下沉。 b. 用物体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沉浮 如通过实验发现小铁盒可以浮在水面,和它差不 多重的铁块却沉入水底,就认为小铁盒大些容易浮起 来。 c. 以为盐水的浮力总是大于清水的浮力 例如做过马铃薯的沉浮实验后,再将同一木块分 别漂浮在清水和盐水上,他们会认为木块浮在盐水上 时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运动与力 位置与运动 常见的力 简单机械
定性描述▪测量记录▪描述要素 推和拉▪常见的力
探究天平和杠杆▪使用
1.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1.1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 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来确定。
1.2能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因此教师的知识容量和层次必须远远高于学 生。
4.层次控制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概念, 自己必须要对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科学概念有比 较准确的把握,因此本讲座对科学概念和相关 知识的要求定位在高中的层次上,并略有拓展。 5.展开方式 不是按照任何一套教材的呈现顺序,而是按照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物质 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提供的主线展开的。
1.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 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 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 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 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 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案例分析
用浮力知识解答在“地球与宇宙”部分,研究 空气的重量中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后,自 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没有盖盖的塑料瓶 压扁后放在自制的小天平上去称,看它是不是会变 轻?
结果是塑料瓶的轻重没有发生变化,学生感到 迷惑,问老师为什么气球充气后会比没有充气前重 一些,而装满了空气的塑料瓶和没装什么气的瘪瓶 子一样重?
拓展1: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的几个物理问题
①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我们一般把金属、石墨、电解质水溶液等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导体,把玻璃、橡胶、塑料、空气等不容易导 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导体之所以容易导电,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之所以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其中的电荷处于束缚态。 但必须注意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导电的物体,在电场强 度很大的情况下,绝缘体中的束缚电荷也会被强大的电 场拉出来变成自由电荷,这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二、物质科学在小学科学的重要地位
正在修改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统计表 明,我国科学教材中涉及到物质科学的 基本科学概念占了全部科学概念的49%。 如果将“水和空气”归入“地球科学”, 涉及到物质科学的基本科学概念还占全 部科学概念的37%。
本讲座的目的
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梳理与物质科学有关的科学 概念,并解答一些与物质科学有关的疑难问题。 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的必要性主 要体现在:
A.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数都没有 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物质科学方面的知识相对 匮乏,因此除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 法的改进外,知识充电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理
本讲座的目的
B.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概念虽 然往往是不严格的、粗略的,但却不能是错误的, 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要引导学生进行 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师必须能够掌握严格的科 学概念,然后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将它们进 行通俗化、粗略化的处理。这需要坚实的知识基 础才能做到,不然的话很可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 中发生知识性的错误(空气质量、物质三态的例 子)。
3.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3.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3.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 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案例分析
在学习了物质的两类变化后,有同学提出 来生石灰变熟石灰到底是那类变化。老师告诉 他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熟石灰与生石灰不 是同一种物质。
1.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1.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拓展:有关声音的几个问题
①空罐中的声音 在比较安静的时候,用耳朵贴近大小不同的空 容器,会听到比较响的高低不一的声音。这是为 什么? 声音共鸣现象的表现。 ②怎样做好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将闹钟或者电铃设法用线或者橡皮筋吊起来。 ③证明水可以传声的最简单的实验。 用细线吊两个小酒杯,浸没在盛满水的水槽中 直接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