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声字:形声字的声符应与字的读音相同,具有相同声符 的字读音应该相同或相近。 现代汉语方言:南方方言尤其是闽方言中保留一些古音。 汉藏语的比较:通过几种语言的同源词或关系词的比较,探 索原始母语的特征。
二 )上古声母演变的重要条例
1、古无轻唇音
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 在上古读“帮滂並明”。
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钱氏的古音学说见《十驾斋养新录》和 《潜研堂文集》。 异文:古读“封”如“邦” ,《论语》“且在邦域之中矣”, 《释文》 “邦或作封”;“而谋动干戈于邦内”,《释文》 “郑本作封内。” 注音:《说文》“娓,顺也,读若媚。” 谐声:非——悲 甫——補 反——版
3、古音娘、日二纽归泥
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都作泥母 。
章太炎提出,他关于上古声母的学说 ,见《国故论横》上卷。
异文: “仲尼(日)”又作“仲泥 (泥)” 《淮南子 · 原道训》“行柔而刚,用弱而强”,高诱注 “而(日)读为能(泥)”。
谐声:奴(泥)—拏(娘) 弱(日)—溺(泥)
4、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连绵词绝大多数具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 声 雕琢 学习 上古 ∨ × 中古 × × 现代 × ∨ 叠 韵 光明 舒服 ∨ × × × × ∨
双声叠韵在语音史上的意义:反切注音的方法就是以双声叠韵 为依据的,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
六、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 因声求义:王引之《经义述闻叙》引其父王念孙语:训诂之 指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 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 而强为之解,则诘鞠为病矣。
三、 三十六字母
唐代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在梵文的启发 下创作了三十字母;到了宋代,有人在守温 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再添加六个,就是传统的 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大致代表了唐宋时 期汉语的声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表
重唇 帮 唇音 滂 並 奉 定 澄 明 微
轻唇 非f 敷 f 舌音 舌头 端 舌上 知 透 彻
近代学者黄侃提出,三十六字母中照穿床审禅的一部分 即照组二等在上古与精组是一组。见《黄侃论学杂著》的 “音略”篇 。 谐声: 斩——渐 足——捉 仓——创 此——柴 生——星 相——霜 现代方言:几乎整个南方方言中都有这种现象。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私、师”一类,“诗”一 广州话: 现在:“私、师 、诗”合为一类,
泥 娘
齿音
齿头 精 清
正齿 照


审 疑


床 穿 群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牙音
见 溪
《广韵》三十五声母
唇音 帮(非) 端 舌音 知 精 齿 音 照二 彻 澄 从 清 穿二 穿三 床二 床三 滂(敷) 並(奉) 明(微) 透 定 泥(娘) 来
查找汉字古音的工具书: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丁声树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汉语大字典》后附 “上古音字表” 查找通假字的工具书: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曹先擢《通假字释 例》、《通假字典》、《古汉语字典》等。
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中提出的,中古喻母在上古分属匣母 和定母,即喻母三等属匣母,喻母四等属定母。 喻三归匣 : 异文:《诗· 出其东门》“聊乐我员”,《释文》“员(喻 三),《韩诗》作‘魂’(匣母)。” 谐声:云——魂 爰——缓 喻四归定 谐声: 夷——荑 舀——稻 也——地 弋——代
5、照二归精
假借的条件 : 1)假借字必须是同音字,至少要读音非常接近;
2)必须有文献用例的支持。
1、《国语· 楚语》“叔段以京患庄公,郑几不 封”。 “封”通“邦” 。“邦”“封”古同属东部 帮母,读音相同,文献中多见通用:《论语》 “且在邦域之中矣”,《释文》 “邦或作 封”;“而谋动干戈于邦内”,《释文》“郑 本作封内。” 2、《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直”通“特”,二字上古同属职部定母, 《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 世俗之乐耳!”《史记·公叔通传》“高帝曰 ‘公罢,吾直戏耳。’”
联绵词在书写形式比较自由,王筠《毛诗双 声叠韵说》:“只取音谐,字不必一。” 匍匐:匍伏 扶服 扶伏 蒲服 蒲伏 仿佛:彷彿 髣髴 方物 放物 放茀 徜徉:倘佯 常羊 尚羊 尚阳 尚佯 猖羊 逶迤:逶佗 逶虵 逶蛇 逶移 委佗 委蛇 委 它 委移 威夷 犹豫:犹预、犹与、尢豫、由豫、优与、由 与、容与
二、 音韵学关于声母的术语
1 声纽、字母 声纽:传统音韵学将声母叫做“声”或“纽”,又合起来叫做 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 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叫做字母 。 2 五音、七音 唐宋时期,人们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 牙音、喉音五大类,这就是所谓“五音”,五音之外又有两 小类叫半舌音、半齿音,加以来又叫“七音。” 3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全清: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次清: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次浊:鼻音、边音
古音三十二声母
唇音 舌 音 帮(非) 滂(敷) 並(奉) 明(微) 端(知) 透(徹) 定(澄) 泥(娘) 余 章 昌 船 书 禅
齿 音
牙音 喉音 半舌 半齿

庄 见 影

初 溪 晓

崇 群

山 疑

匣(喻三) 来 日
五、 双声叠韵
连绵词:又叫做联绵字、连语、謰语,指由两个 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王念孙:“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 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 段成式《酉阳杂俎· 毛篇》:“狼狈是两物,狈 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 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一、普通话声母分析
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塞音 清音 b p
塞擦音 清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m f
不送 送气 不送
送气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前音
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现代方言:
潮州 梅县
飞 费
肥 万

/

2、古无舌上音
上古没有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一组音,大约到公元六 世 纪,这一组音才从“端透定泥”中分化出来。 异文:《书》曰“笃不忘”,《释文》“笃本又作竺” 。 “天竺”又被译作“天笃”或“天督”。 谐声:竹——笃 方言: 汕头:帐=钓;超=跳 ;治=地 厦门 竹:/; 猪/; 陈: /; 抽:/ 追——磓 兆——桃
心 审二

照三
审三



照二、穿二、床二、审二:又称为“庄、初、 崇、生”; 照三、穿三、床三、审三:又称为“章、昌、 船、书”; 喻四:又称“余母”或“以母”; 喻三:又称“云母”或“于母”。
四、上古声母演变的重要条例
一) 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
异文:上古文献中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如“伏羲”又写成 “庖羲”。 注音:同音字注音,“读若” ,如《说文》“睩……读若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