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语文课件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句子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 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 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 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 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 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 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 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 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B?
C.怀民未寝 /废寝忘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坐观罗敷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C )
A.相与步中庭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月色入户 / 当户理红妆 C.欣然起行/行侠仗义 D.水中藻、荇交横/阡陌交通
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 B.念无与为乐者 /万念俱灰 C.解衣欲睡 /欲穷其林 D.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D
)
B.月色入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C
D.念无与为乐者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B、盖竹柏影也/形影相吊 C、积水空明/以伤先帝之明
B)
6.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桓侯遂死
重点字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准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复习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掌握作者复杂的情感、心态
复习指导(6分钟)
• 1、背诵课文 • 2、背课下注解 • 3、梳理翻译 • 4、温习课堂笔记
回顾作者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 一。 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工诗擅词,散文 汪洋恣肆,另精通书 画。有“雄视百代” 的称誉。
B)
B、相与步于中庭|步步为营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 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1-3句)寻伴夜游。 (叙述,交代夜游赏月的原因)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庭中美景) 第三层:(后3句)月夜抒怀。 (议论、抒情,抒发庭中夜游的感受)
3、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 其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 有哪几层?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 志的悲凉心境。
• 柳宗元—苏轼
• 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被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河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被贬密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被贬黄州: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长江绕郭知鱼肥,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文言文复习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道:“我 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 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 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 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 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政治家,一 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 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 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 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 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 现他的特质。”
• 欧阳修:“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 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可喜可喜。”
• 黄庭坚说苏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 明代王圣俞说:“文至东坡真实不须 简作练文的,叙事只,随精事妙记的写录景便,是耐文人寻。味”的抒情和
议论,这一切都浓缩在八十四个字之中,而行 文仿佛极不经意,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从 此,读者再也无法忘记那一片清淡的月色和那 个信步中庭的“闲人”。
所谓旷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解释为“心胸开旷,想得开。”在《 词源》中解释为“心胸开旷,举止无 检束。”苏东坡的确如此,这种身处 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 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 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 ,就是苏轼旷达精神的所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 柏的影子啊。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 闲的人罢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解甲归田/解衣欲睡 B.月色入户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 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 被贬谪的经历,且都是被一贬再贬到荒蛮之 地
• 仕途的失意,政治抱负的落空使他们转而把 自然作为精神痛苦的避风港,在对自然山水 的描写中饱含着他们深刻的心灵感悟和生 命体验
• 贬谪时间也成为他们文学创作上最辉煌的 时期
“闷即出游”,向自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 径,在发现和感受美景的一刻,物我合一 ,得到片刻的轻松惬意。但一旦回到现实 意识到自己是个被朝廷抛弃的罪臣,身处 蛮荒之地,百病缠身,不免忧郁满腔。似 乎不幸的遭遇已深入骨髓,耿耿于怀,于 是,47岁的时候,死在柳州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