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 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 伤。”
■就
■ (1)金就砺则利(
)
■ (2)连辟公府不就(
)
■ (3)一蹴而就(
)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 (6)乃谢客就车(
)
(1)接近,依靠 (2)赴任,就职 (3)成功,达到目的
■ 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 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 “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 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 应按“暮”解。
■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坐通座,音zuò,座位;
■ (2)系向牛头充炭直
■ 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 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
■ 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 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 于薛”,“各当时而立法”。
■ 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 《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 “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 乃立章邯为雍王。”
献出生命,“流血牺牲”。 ■ 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
如“卑鄙”
■
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无耻”。
■
“爪牙”
■
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
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
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 (8)风吹草低见牛羊
(8)见通现,音xiàn,露出;
■ (9)张良出,要项伯
(9)要通邀,音yāo,邀请;
■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具通俱,音jù,都;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12也)生通性,音xìnɡ,资质、
(4)即,就
(5)走向,走上
(6)上,登上
■负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 (3)秦贪,负其强( )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
者衣褐( ) ■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
(5)词义弱化
如:“很”
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 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怨”
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 怨、责备。 zxxk
(6)词义强化
如:“恨” 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诛” 最初只是表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 的意思。
4、偏义复词
3、通假字
一词多义
■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
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
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 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
■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
义。
■ 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 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
■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 成现代的一个词.
■ 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
■ 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
■ 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直通值,音zhí,价钱;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反通返,音fǎn,回归;
■ (4)甚矣,汝之不惠
(4)惠通慧,音huì,聪明;
■ (5)或师焉,或不焉
(5)不通否,音fǒu,不;
■ ■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
(7)赢粮而景从
叛; (7)景通影,音yǐnɡ,影子;
(1)背东西,以 背载物
(2)担负, 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 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7)覆盖
通假字
■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 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 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 “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 “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
本性。
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 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
(2)词义缩小。
■
如“金”
■
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
■
“谷”
■
古代泛指庄稼粮食 “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
稻;
■
“臭”
■
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
的气味。
■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 (3)词义转移。
■ 如“去” ■ 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 “走” ■ 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 “劝” ■ 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 ■ “穷” ■ 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 “丈夫” ■ 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 “牺牲” ■ 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
高考语文 专题复习——
■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
诗文”,理解层级B级。
■ 教学重点: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教学难点:
■
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的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
■就
■ (1)金就砺则利(
)
■ (2)连辟公府不就(
)
■ (3)一蹴而就(
)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 (6)乃谢客就车(
)
(1)接近,依靠 (2)赴任,就职 (3)成功,达到目的
■ 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 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 “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 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 应按“暮”解。
■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坐通座,音zuò,座位;
■ (2)系向牛头充炭直
■ 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 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
■ 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 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 于薛”,“各当时而立法”。
■ 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 《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 “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 乃立章邯为雍王。”
献出生命,“流血牺牲”。 ■ 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
如“卑鄙”
■
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无耻”。
■
“爪牙”
■
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
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
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 (8)风吹草低见牛羊
(8)见通现,音xiàn,露出;
■ (9)张良出,要项伯
(9)要通邀,音yāo,邀请;
■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具通俱,音jù,都;
■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12也)生通性,音xìnɡ,资质、
(4)即,就
(5)走向,走上
(6)上,登上
■负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 (3)秦贪,负其强( )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
者衣褐( ) ■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
(5)词义弱化
如:“很”
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 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
“怨”
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 怨、责备。 zxxk
(6)词义强化
如:“恨” 古代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诛” 最初只是表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 的意思。
4、偏义复词
3、通假字
一词多义
■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
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
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 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
■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
义。
■ 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 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
■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 成现代的一个词.
■ 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
■ 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
■ 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直通值,音zhí,价钱;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反通返,音fǎn,回归;
■ (4)甚矣,汝之不惠
(4)惠通慧,音huì,聪明;
■ (5)或师焉,或不焉
(5)不通否,音fǒu,不;
■ ■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
(7)赢粮而景从
叛; (7)景通影,音yǐnɡ,影子;
(1)背东西,以 背载物
(2)担负, 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 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7)覆盖
通假字
■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 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 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 “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 “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
本性。
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六种 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 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又如“诗”“书” 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
(2)词义缩小。
■
如“金”
■
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
■
“谷”
■
古代泛指庄稼粮食 “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
稻;
■
“臭”
■
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
的气味。
■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 (3)词义转移。
■ 如“去” ■ 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 “走” ■ 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 “劝” ■ 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 ■ “穷” ■ 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 “丈夫” ■ 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 “牺牲” ■ 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
高考语文 专题复习——
■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
诗文”,理解层级B级。
■ 教学重点: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教学难点:
■
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的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